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病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华威 罗来鑫 +3 位作者 朱春雨 梁超琼 刘鹏飞 李健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9-37,57,共10页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主要危害葫芦科作物,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CGMMV目前在我国23个省、市、区已有报道发生和危害,严重影响葫芦科作物的生产;近年来该病害在国内外...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CGMMV)主要危害葫芦科作物,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列为检疫性有害生物。CGMMV目前在我国23个省、市、区已有报道发生和危害,严重影响葫芦科作物的生产;近年来该病害在国内外呈现迅猛扩展的趋势并对生产造成危害。本文综述了防治该病害的种子处理、化学及生物防治、嫁接以及转基因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了CGMMV与寄主黄瓜互作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小分子RNA参与调控寄主对CGMMV病毒的防控策略提出了展望,并概述了下一代测序技术、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新病毒的检测、鉴定以及培育抗病新品种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防治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和灰叶胡杨不同器官寄藏的可培养微生物种类研究
2
作者 李倩 谷思辰 +2 位作者 王玉丽 李志军 李健强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15年第1期9-17,共9页
采用洗涤法和平皿检测等方法,研究了胡杨和灰叶胡杨不同器官寄藏的可培养微生物种类。结果显示,胡杨种子内部和外部带菌量显著高于灰叶胡杨;灰叶胡杨的芽、叶柄及枝条带菌量均高于胡杨,其中叶柄、枝条上部和中部带菌量显著高于胡杨;胡... 采用洗涤法和平皿检测等方法,研究了胡杨和灰叶胡杨不同器官寄藏的可培养微生物种类。结果显示,胡杨种子内部和外部带菌量显著高于灰叶胡杨;灰叶胡杨的芽、叶柄及枝条带菌量均高于胡杨,其中叶柄、枝条上部和中部带菌量显著高于胡杨;胡杨和灰叶胡杨枝条带菌率由低到高依次为:上部<中部<下部,且两个物种枝条下部带菌率均达100%。从胡杨及灰叶胡杨种子、芽、叶柄及枝条各器官分离到可培养的真菌7株、细菌2株;经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分别为Alternaripp.(链格孢属,3种)、Aspergillus spp.(曲霉属,2种)、Nigrospora sp.(黑孢霉属)、Epicoccum sp.(附球菌属)、Stenotrophomonas spp.(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属,2种),其中黑孢霉属和附球菌属真菌系胡杨和灰叶胡杨内生菌首次报道;链格孢属、曲霉属真菌及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属细菌为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外部携带可培养微生物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灰叶胡杨 种子 器官 可培养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放射土壤中拮抗放线菌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阳 李健强 +2 位作者 宋素琴 王静 楚敏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39,共8页
【目的】从新疆高放射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等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通过初筛、复筛测定拮抗菌对8种病原菌的拮抗效果,根据筛选出菌株CH10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对... 【目的】从新疆高放射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等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对峙培养法通过初筛、复筛测定拮抗菌对8种病原菌的拮抗效果,根据筛选出菌株CH10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对其进行鉴定。【结果】从70种放线菌中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等8种新疆作物重要病原菌都具有良好拮抗效果的CH10。【结论】菌株CH10属于链霉菌属,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等有良好的拮抗效果,为该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放线菌 病原菌 苹果腐烂病 16S RDNA 链霉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杀菌剂对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消毒效果及对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谷思辰 李倩 +3 位作者 焦培培 王玉丽 李志军 李健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9-107,共9页
【目的】探讨4种杀菌剂对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消毒效果及对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为我国珍稀树种胡杨和灰叶胡杨的人工育苗造林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DA平板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选择10.0μg/mL的6%戊唑醇为代表,筛选杀... 【目的】探讨4种杀菌剂对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消毒效果及对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为我国珍稀树种胡杨和灰叶胡杨的人工育苗造林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DA平板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选择10.0μg/mL的6%戊唑醇为代表,筛选杀菌剂浸种处理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安全有效时间;采用平皿法检测了0.1,0.5,1.0,5.0,10.0,50.0,100.0μg/mL福美双、嘧菌脂、腈菌唑、戊唑醇对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消毒效果;采用滤纸法进行发芽试验,测算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株高和畸形率,观测上述不同质量浓度杀菌剂对种子萌发生长的影响。【结果】杀菌剂浸种处理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安全有效时间为12h,供试杀菌剂浸种处理12h均能明显降低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的带菌率,其中质量浓度≥50.0μg/mL的福美双、10.0μg/mL的戊唑醇的消毒效果可达90%以上。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经100.0μg/mL福美双浸种处理后,发芽率分别为88.5%和30%,经10.0μg/mL戊唑醇浸种处理后发芽率分别为95%和60%以上。100.0μg/mL福美双浸种处理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幼苗株高分别为6.04和2.32mm;10.0μg/mL戊唑醇浸种处理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幼苗株高分别为8.68和4.21mm。用4种杀菌剂浸种均会导致种子非正常萌发,产生畸形种苗,其中100.0μg/mL福美双浸种对胡杨和灰叶胡杨种苗的致畸率分别为7%和19%;10.0μg/mL戊唑醇浸种的致畸率分别为2.5%和11%;嘧菌酯和腈菌唑对种子的致畸作用较强,种苗畸形率最高可达20%~45%。【结论】100.0μg/mL福美双浸种处理胡杨种子、10.0μg/mL戊唑醇浸种处理胡杨和灰叶胡杨种子是消毒效果显著并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安全的最适剂量,浸种12h为最适浸种处理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灰叶胡杨 杀菌剂 种子处理 消毒效果 幼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种子带菌检测及杀菌剂消毒处理效果
5
作者 况卫刚 思红兵 +3 位作者 罗来鑫 张治萍 李迎宾 李健强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15-220,235,共7页
为了研究青稞种子外部和内部携带真菌情况,比较不同杀菌剂对青稞种子的带菌消毒效果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为青稞种子播前包衣处理和种传真菌病害防控提供依据,采用离体平皿法对云南迪庆‘云青1号’、‘云青2号’和‘短白青稞’3个主栽品... 为了研究青稞种子外部和内部携带真菌情况,比较不同杀菌剂对青稞种子的带菌消毒效果和对幼苗生长的影响,为青稞种子播前包衣处理和种传真菌病害防控提供依据,采用离体平皿法对云南迪庆‘云青1号’、‘云青2号’和‘短白青稞’3个主栽品种进行带菌检测,并对种子进行拌种或浸种处理测定6种杀菌剂对种子消毒效果,分析杀菌剂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青稞种子表面携带的优势菌群为青霉(Penicilliumspp.)、镰刀菌(Fusariumspp.);种子内部寄藏的真菌主要为镰刀菌、核腔菌(Pyrenophoraspp.)、附球菌(Epicoccumspp.)、丝核菌(Rhizoctoniaspp.)、链格孢(Alternariaspp.)和木霉(Trichoderma spp.)。青稞不同品种的种子表面及内部携带的真菌种类差异较大。致病性测定表明,镰刀菌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最大,后期出现幼苗坏死现象。45%咪鲜胺EW、75%百菌清WP、50%福美双WP对青稞种子携带真菌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和消毒效果,50%福美双WP消毒效果最优,达100%;45%咪鲜胺EW、75%百菌清WP、50%福美双WP处理对青稞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种带真菌 带菌检测 杀菌剂 消毒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