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残留氨氮“源-流-汇”一体化控制技术模式研究
1
作者 王春英 罗玉霞 +3 位作者 王兴祥 周志高 吴青波 陈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6-322,共7页
针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污染特征,提出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表明:以木质素磺酸钙为主淋洗剂的源头淋洗技术消减了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90%以上,同时提升了土壤稳固性;拦沙坝... 针对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污染特征,提出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研究表明:以木质素磺酸钙为主淋洗剂的源头淋洗技术消减了原地浸矿场地残留氨氮的90%以上,同时提升了土壤稳固性;拦沙坝-地表可渗透性反应墙运行初期氨氮最高消减率为87.65%,pH最高提升1.24,运行6个月后仍可拦截泥沙90.38%,有效发挥了调蓄水量、拦截泥沙、消减氨氮和提升pH的作用;渗滤耦合生物处理系统连续9个月稳定运行,出水氨氮浓度低于1 mg/L,达到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限值要求。源头减量、过程拦截、末端治理的“源-流-汇”一体化技术模式,为离子型稀土矿区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实现离子型稀土资源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 原地浸矿 源头淋洗 可渗透反应墙 末端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残留稀土的对策探讨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昊 邱廷省 严华山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2,共8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国家战略资源,加强稀土废弃矿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回收残留稀土资源是今后稀土研究领域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文章在总结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提取工艺发展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离子吸附型稀土废弃矿中残留稀土原因及其赋...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是国家战略资源,加强稀土废弃矿资源综合利用、充分回收残留稀土资源是今后稀土研究领域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文章在总结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提取工艺发展演变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离子吸附型稀土废弃矿中残留稀土原因及其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离子吸附型稀土废弃矿中残留稀土的主要因素有浸矿过程的浸矿盲区、毛细现象、风化不完全和反吸附现象等。针对稀土残留的原因,结合实验研究,就减少稀土残留及进一步浸出回收离子吸附型稀土提出了对策,分析结果可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绿色高效提取及减少稀土资源残留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吸附型稀土废弃矿 残留稀土 二次溶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钕铁硼油泥稀土和铁同步浸出与分步提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辉阳 刘子帅 +4 位作者 黎文庆 刘海平 唐学昆 周贺鹏 罗仙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0-138,共9页
钕铁硼废料是一种宝贵的稀土二次资源,对其进行综合高效回收对实现稀土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钕铁硼油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低温氧化焙烧、盐酸浸出、草酸沉淀稀土、还原沉淀铁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钕铁硼油... 钕铁硼废料是一种宝贵的稀土二次资源,对其进行综合高效回收对实现稀土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钕铁硼油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低温氧化焙烧、盐酸浸出、草酸沉淀稀土、还原沉淀铁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钕铁硼油泥稀土和铁同步浸出与分步提取的新工艺。结果表明,在较优焙烧温度和浸出条件下,稀土和铁浸出率分别为98.80%和98.41%,实现了同步浸出。在n(H_(2)C_(2)O_(4))∶n(RE^(3+))=3∶1、沉淀温度60℃、沉淀时间30 min条件下,稀土沉淀率达98.43%,铁共沉淀率仅为0.5%,获得了纯度为98.34%的草酸稀土产品,稀土总回收率为97.24%,实现了稀土和铁的选择性分离。在n(H_(2)C_(2)O_(4))∶n(Fe)=1.5∶1、n(Fe)∶n(Fe^(3+))=1∶1、沉淀温度30℃、沉淀时间30 min条件下,铁沉淀率为94.28%,获得了纯度为99.22%的草酸亚铁产品,铁总回收率为92.34%,达到了综合回收的目的。相对传统钕铁硼废料回收工艺,该工艺具有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固体废弃物量少等优点,为稀土二次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废料 同步浸出 稀土 分步沉淀 综合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YF_(4):Yb,Er@TiO_(2)/Bi_(2)WO_(6)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
4
作者 王赵鹏 曾金 +1 位作者 高艳 王春英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8-837,共10页
采用多步水热法合成了NaYF_(4):Yb,Er@TiO_(2)/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FI-IR、SEM、EDX、TEM、UV-vis DRS、BET等技术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模拟不同光照条件对丁铵黑药(ADD)的降解,考察了NaYF_(4):Yb,Er@TiO_(2)/B... 采用多步水热法合成了NaYF_(4):Yb,Er@TiO_(2)/Bi_(2)WO_(6)复合光催化剂。通过XRD、FI-IR、SEM、EDX、TEM、UV-vis DRS、BET等技术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通过模拟不同光照条件对丁铵黑药(ADD)的降解,考察了NaYF_(4):Yb,Er@TiO_(2)/Bi_(2)WO_(6)的光催化活性。在催化剂剂量=0.6 g/L,pH=6,氙灯光照时间=90 min,ADD初始浓度=20 mg/L条件下,NaYF_(4):Yb,Er@TiO_(2)/Bi_(2)WO_(6)对ADD的最大降解率达96%。得益于上转换材料性能,通过氙灯加滤光片的方式模拟可见光光照射下90 min后后NaYF_(4):Yb,Er@TiO_(2)/Bi_(2)WO_(6)对ADD的最大降解率达90%。在100 W红外灯照射5 h后降解率达91%。复合材料通过Yb^(3+)敏化剂被激活,Yb^(3+)敏化剂将能量传递到Er^(3+)离子的发射位点,释放出可见光和近红外光子与TiO_(2)和Bi_(2)WO_(6)协同作用提高了光催化剂在红外光照射下的降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YF_(4) 上转换 TiO_(2) Bi_(2)WO_(6) 丁铵黑药 光催化 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频率比与熵指数的滑坡易发性评价——以崇义县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何书 胡萌 +2 位作者 杨志华 鲜木斯艳·阿布迪克依木 陈康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90,共11页
为进一步优化基于频率比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构建了一种基于模糊频率比—熵指数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将模糊信息分配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引入频率比的计算中,优化了基于滑坡易发性影响因子分级的滑坡信息量统计,提出了模糊频率... 为进一步优化基于频率比模型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构建了一种基于模糊频率比—熵指数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该模型将模糊信息分配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引入频率比的计算中,优化了基于滑坡易发性影响因子分级的滑坡信息量统计,提出了模糊频率比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糊频率比与熵指数相结合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以崇义县为例,基于对地质环境和滑坡空间分布特征的系统分析,提取了11个滑坡评价影响因子,构建了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结果表明,与单一的频率比、频率比-熵指数两种模型相比,预测精度可分别提高7.5%和3.6%,高和极高易发区的滑坡频率占比达85.98%,预测成功率曲线的AUC值达0.8637,均优于未进行频率比模糊优化的评价模型,表明该模型是一种有效且可靠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信息分配 滑坡易发性 频率比 熵指数 空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江上游河道氮污染分析评价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明 刘正芳 +2 位作者 刘友存 许燕颖 邹杰平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9-89,共11页
为研究赣江上游-桃江流域水质污染分布状况,基于平水期在桃江流域采集的167个水样,通过现场和室内分析测定,并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流域的硝氮和氨氮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桃江干流和大部分支流pH值... 为研究赣江上游-桃江流域水质污染分布状况,基于平水期在桃江流域采集的167个水样,通过现场和室内分析测定,并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和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法对流域的硝氮和氨氮污染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桃江干流和大部分支流pH值都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范围内,但濂江17个采样点中,有4个采样点受小型电站和酿酒厂的影响,pH值低于地表水标准限值;②亚硝氮极易被氧化,是流域总体亚硝氮含量较低的原因,干流上游部分地区亚硝氮浓度稍高,渥江和濂江水质差,河水处于缺氧或厌氧状态,浓度较高;③流域总体硝氮超标率为31.7%,龙迳河和濂江受矿区及畜禽场的影响,硝氮变异系数大且超标严重,超标率分别为73.3%,70.6%;④流域内稀土矿区分布广、数量大,采矿、选矿过程中大量使用的硫酸铵、碳酸氢铵等化学药剂的使用,使氨氮污染最严重,且均超出地表Ⅲ类水氨氮限值,其中介于Ⅲ~Ⅳ类水占51.5%,Ⅳ~Ⅴ类水占8.4%,劣Ⅴ类水占4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氮 氨氮 水质评价 桃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