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鼎市主要产茶乡镇茶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及评价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晨旭 何香艳 +4 位作者 陈光敏 林喜盈 徐宝玲 王帅 薛志慧 《茶叶学报》 2024年第2期54-63,共10页
【目的】为探明福鼎市主要产茶乡镇茶园土壤养分状况,更好指导福鼎茶园科学施肥。【方法】本研究对福鼎市5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查和土壤取样,检测福鼎市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 【目的】为探明福鼎市主要产茶乡镇茶园土壤养分状况,更好指导福鼎茶园科学施肥。【方法】本研究对福鼎市5个乡镇的15个行政村进行实地调查和土壤取样,检测福鼎市茶园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指标,并对肥力等级进行评价。【结果】福鼎市大部分茶园土壤pH介于4.05~4.29,适合茶树生长;有机质含量为11.22~79.05 g·kg^(-1),除白琳镇和管阳镇部分茶园外,肥力等级均达Ⅰ级标准;土壤全氮含量处于中上水平,分别为0.68~2.43 g·kg^(-1),但碱解氮含量较低;全磷含量为0.08~1.03 g·kg^(-1),除点头镇茶园外肥力等级均达Ⅰ级标准;速效磷含量差异较大,为4.44~91.43 mg·kg^(-1),其中太姥山镇40.70%茶园土壤肥力等级为Ⅲ级标准,速效磷供应不足;90%以上的茶园土壤全钾含量超过10 g·kg^(-1),肥力等级达到Ⅰ级标准,其中磻溪镇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为221.95 mg·kg^(-1)。【结论】福鼎市主要产茶乡镇茶园土壤整体肥力水平较优,但部分乡镇取样点碱解氮与速效磷不足,可通过改进施肥方式或肥料种类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鼎市 茶园土壤 有机质 理化性质 养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年陈不同等级福鼎白茶挥发性成分差异研究
2
作者 陈红波 蔡梅生 +6 位作者 张青碧 楼桢优 胡启丽 李博 何普明 于昊男 屠幼英 《中国茶叶》 2025年第9期45-52,共8页
白茶在陈化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7个存放5年的不同等级福鼎白茶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并且采用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热图、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D... 白茶在陈化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17个存放5年的不同等级福鼎白茶样品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并且采用权重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热图、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PLS-DA),对挥发性成分物质与感官审评结果进行归类。通过热图分析表明,存放5年后不同等级白茶的挥发性成分类型较接近,以苯乙醇、苯甲醛、芳樟醇及其氧化物为主,但各成分占比差异较大。通过WGCNA分析发现,白毫银针以蜜香和毫香为主,与壬酸乙酯和辛酸乙酯的含量显著正相关;白牡丹以花香为主,与烯类、芳樟醇氧化物含量的相关性较高,与碳氢化合物含量极显著负相关;寿眉的香型较多,其中乳香与苯乙醛、芳樟醇氧化物含量等显著正相关,樟香与β-榄香烯、β-柏木烯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木香与紫罗兰酮及其氧化物、二氢猕猴桃内酯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鼎白茶 贮藏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茶萎凋过程中的温湿度控制研究
3
作者 甘宗玉 甘雪红 缪建新 《福建茶叶》 2025年第4期32-34,共3页
全球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白茶以其独特性与高端品质脱颖而出。其品质的优劣对市场认可和竞争力有着直接影响。在白茶制作中,萎凋环节尤为关键,其中温湿度控制是重中之重,它不仅关乎茶叶的感官品质,更牵涉到生产标准化与产业的持续发... 全球茶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白茶以其独特性与高端品质脱颖而出。其品质的优劣对市场认可和竞争力有着直接影响。在白茶制作中,萎凋环节尤为关键,其中温湿度控制是重中之重,它不仅关乎茶叶的感官品质,更牵涉到生产标准化与产业的持续发展。科学的温湿度调控能优化茶叶的生化反应,确保生产稳定,同时推动技术进步和人才培育。文章深入探讨了白茶萎凋中温湿度的重要性,剖析了现存问题,并提出优化措施。通过引进先进设备、改进萎凋环境、制定工艺标准,以及强化技术研发与人才培训,力求提升白茶品质,推动产业的规范与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萎凋 温湿度控制 品质提升 生产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模式对‘福鼎大毫茶’密植茶园的白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陈贤玉 《茶叶学报》 2025年第1期46-54,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密植茶园的白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密植茶园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密植茶园种植的‘福鼎大毫茶’品种茶树为研究对象,撒施+复合肥(CK)为对照,设置4种施肥模式,分别为沟施+复合肥(T1)、沟施+茶树专用... 【目的】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密植茶园的白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密植茶园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密植茶园种植的‘福鼎大毫茶’品种茶树为研究对象,撒施+复合肥(CK)为对照,设置4种施肥模式,分别为沟施+复合肥(T1)、沟施+茶树专用肥(T2)、沟施+茶树专用肥/修剪枝(T3)和穴施+茶树专用肥(T4),开展田间试验,并分析各处理下茶鲜叶产量、白茶感官品质及其主要品质成分的差异。【结果】与CK相比,T2的芽头密度、百芽重和产量显著提高,T3的芽头密度和产量显著提高。和CK相比,各处理滋味甘醇度和花香程度均提高。T1和T2的感官总分较CK分别提高1.95分和1.40分,其余处理滋味稍高于CK。尽管茶多酚和游离氨基酸总量在不同减施模式间差异不显著,施肥处理样品酚氨比有小幅下降,提高了茶叶样品的鲜爽度和适口性。苯甲醇、苯乙醇、芳樟醇、β-紫罗兰酮、3,5-辛二烯-2-酮、壬醛等是区分不同处理的关键香气物质,苯乙醇、芳樟醇和β-紫罗兰酮及(E)-2-壬烯醛等关键物质构成T2和T4花香属性的形成。【结论】“沟施+茶树专用肥”(T2)施肥模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茶叶产量并改善白茶滋味和香气品质,为密植茶园最优施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植茶园 减施模式 茶叶产量 白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创新推动福鼎茶产业转型升级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喜盈 陈可坚 +1 位作者 陶丽明 陈贤玉 《中国茶叶》 2020年第10期55-57,共3页
基于对福鼎茶产业近年来发展概况的系统梳理,从政策落实、宣传创新、源头管控和制度建设4个方面,总结福鼎茶产业发展中的创新机制,为未来福鼎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福鼎 茶产业 机制创新 转型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茶药理作用及保健功效研究进展 被引量:3
6
作者 郭陈胜 陶丽眀 《福建茶叶》 2024年第3期18-20,共3页
茶叶具有的药理作用在千年之前就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知与肯定,许多茶文化专著以及医书都对茶叶的保健功效、治病良方做出了记载。白茶作为我国茶叶品类中的重要产品,不仅在滋味、香气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性,而且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保健功... 茶叶具有的药理作用在千年之前就得到了社会大众的认知与肯定,许多茶文化专著以及医书都对茶叶的保健功效、治病良方做出了记载。白茶作为我国茶叶品类中的重要产品,不仅在滋味、香气等方面展现出了独特性,而且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保健功效。本文对白茶的药用成分、药理作用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并对白茶的保健功能做出了研究与探讨,以期能够促使社会大众对白茶的药用价值、保健作用做出更为全面、深入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成分 药理作用 保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萎凋工艺对福鼎白茶的生化成分及品质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陶丽明 《蚕桑茶叶通讯》 2024年第1期30-32,共3页
采用加温萎凋和复式萎凋开展不同萎凋工艺对福鼎白茶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温萎凋36h、复式萎凋60h时加工而成的福鼎白茶具有较好的感官品质,且复式萎凋所制成的福鼎白茶品质优于加温萎凋。
关键词 福鼎白茶 萎凋工艺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行距对福鼎白茶品质的影响
8
作者 陶丽明 《蚕桑茶叶通讯》 2024年第5期34-36,共3页
不同种植行距对福鼎白茶的年产量、成品茶品质以及茶园生长态势、后期发展等有着重要影响。对不同种植行距给福鼎白茶产量和品质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丛距为0.40m时,1.33m的行距不仅能提高茶鲜叶产量,而且对品质无不良影响,... 不同种植行距对福鼎白茶的年产量、成品茶品质以及茶园生长态势、后期发展等有着重要影响。对不同种植行距给福鼎白茶产量和品质带来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丛距为0.40m时,1.33m的行距不仅能提高茶鲜叶产量,而且对品质无不良影响,能达到同等种植条件下的最佳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鼎白茶 种植行距 产量 品质 生长态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典型白茶产区茶园土壤锰锌形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7
9
作者 颜明娟 陈贤玉 +5 位作者 曹榕彬 林诚 吴一群 黄丁一 吴海玲 陈子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85-895,共11页
为探讨福建白茶产区茶园土壤锰锌形态特征及对茶叶的有效性,在典型白茶产地—福鼎市采集8个剖面(0—100 cm)土壤样品、32个耕作层(0—20 cm)及相应鲜叶(一芽二叶),分析土壤中锰锌含量、赋存形态、剖面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 为探讨福建白茶产区茶园土壤锰锌形态特征及对茶叶的有效性,在典型白茶产地—福鼎市采集8个剖面(0—100 cm)土壤样品、32个耕作层(0—20 cm)及相应鲜叶(一芽二叶),分析土壤中锰锌含量、赋存形态、剖面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福鼎市茶园耕作层土壤全锰和全锌含量均值分别为394.84 mg·kg^(-1)和101.58 mg·kg^(-1),高于福建省土壤背景值;土壤有效锰锌含量均值分别为49.41 mg·kg^(-1)和3.34 mg·kg^(-1),28.13%比例的茶园土壤缺锰,34.38%的茶园低于高产茶园标准。茶园土壤锰形态分布规律表现为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土壤锌形态分布规律表现为残渣态>离子交换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茶园土壤各形态锰含量剖面分布总体表现为由上至下递增趋势,离子交换态锌和有机结合态锌由上至下总体呈现出微弱的递减趋势,其他形态在剖面中分布规律不明显。茶园土壤锰锌形态总体受土壤pH、有机质和全氮的影响,离子交换态锰和碳酸盐结合态锰与土壤速效钾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碳酸盐结合态锌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离子交换态锌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锰锌各形态与土壤速效磷之间相关性均不显著。茶叶锰平均含量为664.46 mg·kg^(-1),锌平均含量为45.03 mg·kg^(-1)。茶叶中锰含量与土壤全锰、离子交换态锰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锰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茶叶咖啡碱含量也与这4种形态锰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茶叶中锌含量与土壤全锌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茶鲜叶酚氨比与土壤有机结合态锌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总体而言,福鼎市部分茶园土壤缺锰现象,茶叶中咖啡碱含量与土壤锰形态之间关系密切,该区茶叶生产需根据茶园地形、管理措施和土壤养分等条件合理施肥,建议部分茶园增施锰(锌)肥和间作绿肥以提高茶叶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茶 茶园 土壤 形态 剖面分布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萎凋方式对白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可坚 《福建茶叶》 2020年第6期35-36,共2页
本文概述了白茶三种不同萎凋方式,探索不同萎凋方式对白茶品质的影响,总结出有利于白茶品质和产能提高的萎凋技术。
关键词 白茶 不同萎凋方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