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污水对红树林人工湿地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琼
谭凤仪
黎双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0,共6页
通过对红树林人工湿地小试系统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自来水处理下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强度的研究,探讨污水排放对红树林人工湿地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以及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不同红树植物、基质不同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通过对红树林人工湿地小试系统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自来水处理下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强度的研究,探讨污水排放对红树林人工湿地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以及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不同红树植物、基质不同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树林人工湿地可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硝化、反硝化作用分别与硝化、反硝化菌的数目呈显著正相关,污水排放会极显著增加基质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不同深度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不同,基质上层(0~10 cm)的硝化作用能力极显著高于下层(10~20 cm),反硝化作用刚好相反,但差异不显著。有红树植物人工湿地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要强于无植物系统,不同植物人工湿地系统的硝化作用强弱依次是:秋茄〉桐花树〉海桑,差异不显著,反硝化作用强弱顺序刚好相反,但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硝化、反硝化作用与基质有机质、盐度及p H值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排放
红树林人工湿地
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芘对红树植物桐花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曾小康
董明杰
+2 位作者
杨磊
雷安平
李凤兰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1期95-101,共7页
研究了一种典型多环芳香烃—芘处理(浓度为20 mg·kg^(–1))及不同处理时间对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L)Blanco)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芘处理显著提高了桐花树的株高(7.43%)和生物量(38.55%),而对地径和叶...
研究了一种典型多环芳香烃—芘处理(浓度为20 mg·kg^(–1))及不同处理时间对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L)Blanco)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芘处理显著提高了桐花树的株高(7.43%)和生物量(38.55%),而对地径和叶数无显著影响;随生长时间延长,芘处理植株和对照(CK)植株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芘处理对桐花树的叶绿素(Chl)含量不产生影响;但随生长时间延长,Chla和Chla/b显著降低,而Chlb和Chl(a+b)显著下降后在150 d时又恢复至最初水平。芘处理对桐花树的净光合速率P_n和气孔导度G_s影响不大,却显著提高了其蒸腾速率E和胞间CO_2浓度C_i。添加芘显著提高了桐花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使其分别提高了9.23%,94.30%,70.09%和27.40%。随生长时间延长,SOD、GST和POD显著升高,而MDA含量在第50天时显著升高后在第100天和第150天又相继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20 mg·kg^(–1)的芘处理不会对桐花树的光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而显著促进其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此浓度下的芘处理提高了桐花树的抗氧化酶活性,说明桐花树对芘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芘
桐花树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
红树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瓣海桑和秋茄人工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杜欢
杨琼
+1 位作者
黎双飞
谭凤仪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对2 a生单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单种秋茄(Kandelia obvata)和混种无瓣海桑—秋茄(1:1)人工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种无瓣海桑林下土壤pH值最低(5.61±0.08),土壤有机质、总...
对2 a生单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单种秋茄(Kandelia obvata)和混种无瓣海桑—秋茄(1:1)人工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种无瓣海桑林下土壤pH值最低(5.61±0.08),土壤有机质、总磷、总氮含量在3个群落间均无显著差异;单种无瓣海桑林下土壤蛋白酶、芳基硫酸酯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高于其它两种人工林,脲酶、纤维素酶和脱氢酶活性以混种林下最高(分别为190.20±28.49,19.04±4.77和93.21±14.10μg·g^(-1)·h^(-1)),β-葡萄糖苷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在3种人工林下差异不显著;单种无瓣海桑林下土壤中各种脂肪酸含量较高,混种林下土壤的脂肪酸含量最低;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蛋白酶活性和土壤pH、总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磷酸酶活性与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秋茄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
被引量:
4
4
作者
雷安平
杨琼
+1 位作者
罗颖
谭凤仪
《经济林研究》
2009年第4期17-21,共5页
为给红树林保护区的人工造林及红树林持续发展和保护提供依据,对不同树龄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无瓣海桑的根际土壤为偏酸性至中性(pH6.70~7.04),呼吸速率均较高(>112 mg·kg^(-...
为给红树林保护区的人工造林及红树林持续发展和保护提供依据,对不同树龄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无瓣海桑的根际土壤为偏酸性至中性(pH6.70~7.04),呼吸速率均较高(>112 mg·kg^(-1)·h^(-1))。根际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含水量随着树龄增加而增加,而微生物量碳、总氮、总磷的含量都在7 a树龄达到最高值,随后则随树龄增加而减少,表明7 a树龄的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的肥力最高,随后随树龄增加而降低。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的脲酶、纤维素酶和β-葡糖苷酶的活性变化和微生物量碳、总氮、总磷含量的变化趋势类似,在第7年达到最高值,随后则随树龄增加而减少,表明7 a树龄的无瓣海桑正处于生长的高峰期,根际微生物代谢活跃,和氮素营养、碳素营养的转化有密切关系的土壤酶活性达最大值。而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的活性随着树龄增加而增加。脱氢酶的活性在不同树龄无瓣海桑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脱氢酶外,土壤酶活性和总氮、总磷、微生物量碳等土壤肥力指标多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瓣海桑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应用田野菟丝子防治薇甘菊对其他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
3
5
作者
宋雪
蒋露
+2 位作者
郭强
孙延军
昝启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er是一种有潜力的可用于生物防治的全寄生植物。为了解田野菟丝子防治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效果和安全性,在深圳7个森林公园的1 218hm2薇甘菊危害区投放田野菟丝子并开展野外监测,结果发...
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er是一种有潜力的可用于生物防治的全寄生植物。为了解田野菟丝子防治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效果和安全性,在深圳7个森林公园的1 218hm2薇甘菊危害区投放田野菟丝子并开展野外监测,结果发现:发生危害的薇甘菊面积平均为792hm2(盖度为53%~73%),投放田野菟丝子后,其寄生率为44%~87%,薇甘菊面积减少了426hm2左右,盖度下降了21%~53%;受田野菟丝子影响的其他植物有153种,隶属43科109属,其中田野菟丝子接触微甘菊但不产生影响(0级)的植物15种,接触薇甘菊且对其他植物造成影响(Ⅰ~Ⅲ级)的植物有138种,除薇甘菊以外未发现致死种。此结果为大面积使用田野菟丝子防治薇甘菊的可推广性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野菟丝子
薇甘菊
生态防治
危害等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污水对红树林人工湿地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
4
1
作者
杨琼
谭凤仪
黎双飞
机构
广东内伶仃
福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福田-城大红树林研发中心
香港
城
市大学生物化学系
深圳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
出处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20,共6页
基金
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资助(JCYJ20120829161727322)
文摘
通过对红树林人工湿地小试系统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自来水处理下的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强度的研究,探讨污水排放对红树林人工湿地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的影响以及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不同红树植物、基质不同深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红树林人工湿地可同时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硝化、反硝化作用分别与硝化、反硝化菌的数目呈显著正相关,污水排放会极显著增加基质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不同深度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不同,基质上层(0~10 cm)的硝化作用能力极显著高于下层(10~20 cm),反硝化作用刚好相反,但差异不显著。有红树植物人工湿地的硝化、反硝化作用要强于无植物系统,不同植物人工湿地系统的硝化作用强弱依次是:秋茄〉桐花树〉海桑,差异不显著,反硝化作用强弱顺序刚好相反,但差异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硝化、反硝化作用与基质有机质、盐度及p H值显著相关。
关键词
污水排放
红树林人工湿地
硝化/反硝化
Keywords
sewage discharge
mangrove constructed wetland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分类号
X171.5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芘对红树植物桐花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
5
2
作者
曾小康
董明杰
杨磊
雷安平
李凤兰
机构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院
福田-城大红树林研发中心
出处
《生态科学》
CSCD
2017年第1期95-101,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70491
30770393
+1 种基金
31470513
41576086)
文摘
研究了一种典型多环芳香烃—芘处理(浓度为20 mg·kg^(–1))及不同处理时间对红树植物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L)Blanco)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芘处理显著提高了桐花树的株高(7.43%)和生物量(38.55%),而对地径和叶数无显著影响;随生长时间延长,芘处理植株和对照(CK)植株的株高、地径、叶片数和生物量均显著增加。芘处理对桐花树的叶绿素(Chl)含量不产生影响;但随生长时间延长,Chla和Chla/b显著降低,而Chlb和Chl(a+b)显著下降后在150 d时又恢复至最初水平。芘处理对桐花树的净光合速率P_n和气孔导度G_s影响不大,却显著提高了其蒸腾速率E和胞间CO_2浓度C_i。添加芘显著提高了桐花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过氧化物酶(POD)等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使其分别提高了9.23%,94.30%,70.09%和27.40%。随生长时间延长,SOD、GST和POD显著升高,而MDA含量在第50天时显著升高后在第100天和第150天又相继显著下降。上述结果表明,添加浓度为20 mg·kg^(–1)的芘处理不会对桐花树的光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而显著促进其生长和生物量积累;此浓度下的芘处理提高了桐花树的抗氧化酶活性,说明桐花树对芘胁迫具有一定的耐受性。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芘
桐花树
光合特性
抗氧化酶
红树林
Keywords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pyrene
Aegiceras corniculatum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tioxidant enzyme
mangrove
分类号
Q14 [生物学—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瓣海桑和秋茄人工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被引量:
3
3
作者
杜欢
杨琼
黎双飞
谭凤仪
机构
广东内伶仃
福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福田-城大红树林研发中心
/香港
城
市大学
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
香港
城
市大学生物化学系
出处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3期1-7,共7页
基金
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资助"引种后海桑和无瓣海桑根系微生物多样性研究"(JC201006030881A)
文摘
对2 a生单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单种秋茄(Kandelia obvata)和混种无瓣海桑—秋茄(1:1)人工林下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种无瓣海桑林下土壤pH值最低(5.61±0.08),土壤有机质、总磷、总氮含量在3个群落间均无显著差异;单种无瓣海桑林下土壤蛋白酶、芳基硫酸酯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高于其它两种人工林,脲酶、纤维素酶和脱氢酶活性以混种林下最高(分别为190.20±28.49,19.04±4.77和93.21±14.10μg·g^(-1)·h^(-1)),β-葡萄糖苷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在3种人工林下差异不显著;单种无瓣海桑林下土壤中各种脂肪酸含量较高,混种林下土壤的脂肪酸含量最低;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蛋白酶活性和土壤pH、总氮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磷酸酶活性与总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
关键词
无瓣海桑
秋茄
土壤微生物
磷脂脂肪酸
酶活性
Keywords
Sonneratia apetala
Kandelia obvata
soil microorganism
phospholipid fatty acid
enzy-matic activity
分类号
Q14 [生物学—生态学]
Q93 [生物学—微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
被引量:
4
4
作者
雷安平
杨琼
罗颖
谭凤仪
机构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深圳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
福田-城大红树林研发中心
广东内伶仃
福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香港
城
市大学生物与化学系
出处
《经济林研究》
2009年第4期17-2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77039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301361)
香港城市大学TTO项目(9677001)
文摘
为给红树林保护区的人工造林及红树林持续发展和保护提供依据,对不同树龄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的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龄无瓣海桑的根际土壤为偏酸性至中性(pH6.70~7.04),呼吸速率均较高(>112 mg·kg^(-1)·h^(-1))。根际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含水量随着树龄增加而增加,而微生物量碳、总氮、总磷的含量都在7 a树龄达到最高值,随后则随树龄增加而减少,表明7 a树龄的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的肥力最高,随后随树龄增加而降低。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的脲酶、纤维素酶和β-葡糖苷酶的活性变化和微生物量碳、总氮、总磷含量的变化趋势类似,在第7年达到最高值,随后则随树龄增加而减少,表明7 a树龄的无瓣海桑正处于生长的高峰期,根际微生物代谢活跃,和氮素营养、碳素营养的转化有密切关系的土壤酶活性达最大值。而磷酸酶和芳基硫酸酯酶的活性随着树龄增加而增加。脱氢酶的活性在不同树龄无瓣海桑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除脱氢酶外,土壤酶活性和总氮、总磷、微生物量碳等土壤肥力指标多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
无瓣海桑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酶活性
Keywords
Sonneratia apetala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soil enzyme activity
分类号
S151.9 [农业科学—土壤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应用田野菟丝子防治薇甘菊对其他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
3
5
作者
宋雪
蒋露
郭强
孙延军
昝启杰
机构
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
香港
城
市大学深圳研究院
福田-城大红树林研发中心
深圳市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处
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内伶仃
福田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9-15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470513)
文摘
田野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er是一种有潜力的可用于生物防治的全寄生植物。为了解田野菟丝子防治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的效果和安全性,在深圳7个森林公园的1 218hm2薇甘菊危害区投放田野菟丝子并开展野外监测,结果发现:发生危害的薇甘菊面积平均为792hm2(盖度为53%~73%),投放田野菟丝子后,其寄生率为44%~87%,薇甘菊面积减少了426hm2左右,盖度下降了21%~53%;受田野菟丝子影响的其他植物有153种,隶属43科109属,其中田野菟丝子接触微甘菊但不产生影响(0级)的植物15种,接触薇甘菊且对其他植物造成影响(Ⅰ~Ⅲ级)的植物有138种,除薇甘菊以外未发现致死种。此结果为大面积使用田野菟丝子防治薇甘菊的可推广性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
田野菟丝子
薇甘菊
生态防治
危害等级
Keywords
Cuscuta campestris Yuncker
Mikania micrantha H.B.K
ecologicalcontrol
destructive grade
分类号
Q143 [生物学—生态学]
Q948.12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污水对红树林人工湿地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研究
杨琼
谭凤仪
黎双飞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芘对红树植物桐花树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曾小康
董明杰
杨磊
雷安平
李凤兰
《生态科学》
CSCD
201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无瓣海桑和秋茄人工林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研究
杜欢
杨琼
黎双飞
谭凤仪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无瓣海桑根际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酶活性
雷安平
杨琼
罗颖
谭凤仪
《经济林研究》
2009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应用田野菟丝子防治薇甘菊对其他植物的影响
宋雪
蒋露
郭强
孙延军
昝启杰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