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肾脏病3期管理模式及其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祝建辉 赵文 +4 位作者 黄小平 刘琳琳 温国花 陈丽萍 钟达通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6年第4期316-320,共5页
目的:拟初步建立慢性肾脏病(CKD)3期新管理模式,并观察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针对CKD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医疗干预与康复干预相结合的CKD3期新管理模式,强调健康教育(首诊教育、书面资料、集中授课、定期考核)和追踪随访。并采... 目的:拟初步建立慢性肾脏病(CKD)3期新管理模式,并观察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针对CKD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医疗干预与康复干预相结合的CKD3期新管理模式,强调健康教育(首诊教育、书面资料、集中授课、定期考核)和追踪随访。并采用对照、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CKD 3期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采用医疗干预与康复干预相结合新管理模式,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医疗干预的传统管理模式,均要求每月随访一次,观察时间为1年,以血肌酐翻倍或进入终末期肾病、心肌梗死、严重心衰、恶性心律失常、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为观察终点,观察比较两组按时随访率(%)、血肌酐(Sc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随访率的比较采用率的显著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在1年观察期内,观察组平均随访次数(8.4±3.9)次(共计252次),按时随访率(69.99±32.28)%,对照组平均随访次数(2.0±1.2)次(共计60次),按时随访率(16.67±10.4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在1年观察期内,对照组有1例进入终末期肾病,观察组无终点事件发生。(3)不管实施前还是实施后,两组之间Scr、e 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与实施前比较,观察组实施后Scr显著下降、e GFR显著升高(P<0.001),而对照组实施后e GFR下降明显(P<0.05)。结论:以医疗干预与康复干预相结合的CKD3期新管理模式可以改善肾功能。在医疗干预的基础上,通过健康教育和追踪随访切实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让他们参与到治疗决策中来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3期 疾病管理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不同固定节段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黄爱军 靳松 +3 位作者 陈丽萍 林昆 李亚杰 项炜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不同固定节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7月我科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2~65岁,平均(40.5±4.5)岁,经影像学检查...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不同固定节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6年7月我科采用后路经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的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32~65岁,平均(40.5±4.5)岁,经影像学检查为新鲜椎体压缩性骨折,所有患者均单纯行椎弓根内固定不行后路椎管减压,固定节段为单节段、双节段、三节段固定;对比3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伤口引流量等指标及手术前后椎体前缘压缩率、矢状位Cobb角、内固定失败率、术后并发症,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死亡、大血管损伤和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平均(11.6±2.4)个月。单节段固定组手术切口长度较短、术后伤口引流量较少,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节段固定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节段固定组矢状位Cobb角、术后及拆钉前椎体前缘压缩率均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节段固定组有1例发生断钉。结论: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不同固定节段对疗效有一定影响,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 压缩性骨折 椎弓根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叶雷 陈军 赵立琳 《内科》 2016年第2期225-226,261,共3页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医证型分型特点,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差异。方法选取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各证型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和... 目的分析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中医证型分型特点,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差异。方法选取80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比较各证型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和病变支数。结果 80例患者中,痰浊内阻型患者26例,占33.12%;心血瘀阻型患者15例,占18.62%;痰浊内阻型患者中3支冠脉病变患者比例最高,占65.4%;不同证型患者3支病变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辨证发现,实证患者53例,虚证患者27例;实证与虚证患者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浊内阻型患者冠脉病变积分最高,心肾阳虚型患者次之;不同证型患者冠脉病变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TE-ACS患者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存在一定的关系。痰浊内阻型NSTE-ACS患者3支以上病变较多见,病情重,是胸痹心痛的危险证型,心梗风险最高,需谨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中医证型 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青年MHD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祝建辉 赵文 +4 位作者 郭淑英 刘琳琳 陈丽萍 李文丽 叶媛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403-407,共5页
目的:探讨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透析中心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中青年MH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心脏彩超测量结果,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据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LVH组)和非左室肥厚... 目的:探讨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透析中心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中青年MH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心脏彩超测量结果,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据LVMI分为左室肥厚组(LVH组)和非左室肥厚组(non-LVH组)。所有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获得血压变异性参数。同时收集患者平均超滤量/干体重(MUF/BW,%)、透析充分性Kt/V、血常规、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Alb)、血钙(Ca^(2+))、血磷(P^(3-))、甲状旁腺素(iPTH)等资料。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有95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MHD患者,79例中青年MHD患者中男53例,女26例。平均年龄(40.72±11.40)岁(19岁~64岁)。中位透龄24月(3月~169月)。79例MHD患者中有高血压73例(92.4%),有LVH41例(51.9%)。(2)与non-LVH组比较,LVH组男性患者比例更高(P<0.01),LVMI、MUF/BW、LDL-ch更高(P分别<0.01,0.01,0.05)。两组年龄、透龄、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比例、KT/V、Hb、hsCRP、FBG、Alb、BUN、Scr、BUA、TC、TG、HDL-ch、Ca^(2+)、P^(3-)、iPT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LVH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s)、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mbp)、白昼收缩压变异性(d SBPs)、白昼平均收缩压(d SBPm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mbp)、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s)、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cv)、白昼舒张压变异性(d DBPs)、白昼舒张压变异系数(d D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 DBPs)、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 DBPcv)均显著高于non-LVH组(P均<0.05),但两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d S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 SBPs)、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 SBPcv)、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mbp)、白昼平均舒张压(d DBPm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m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4)LVH组血压不达标、血压变异性大的比例、使用CCB、RASI比例均显著高于non-LVH组(P均﹤0.05)。两组间夜间血压下降不达标比例、使用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经Logistic单因素分析,性别、MUF/BW、LDL-ch、24 h SBPs、24 h SBPmbp、24 h DBPs、CCB和RASI的使用与LVH有关(P均﹤0.05),而年龄、透龄、24 h DBPmbp与LVH无关(P均>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24 h SBPmbp、24 h DBPs是LVH独立危险因子(OR值分别为1.098,1.306,95%CI分别为1.041~1.159,1.014~1.683,P分别<0.01,0.05),性别(女性)是LVH独立保护因子(OR值为0.088,95%CI为0.014~0.567,P<0.01)。结论:中青年MHD患者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密切相关,SBPmbp、DBPs是LVH独立危险因素,舒张压的变异性对于LVH可能更为重要。在中青年MHD患者中,女性患者是LVH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中青年左室肥厚 血压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流量与高透析液流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立琳 赵文 李双飞 《内科》 2018年第5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流量及高透析液流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以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 目的探讨高血流量及高透析液流量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以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12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血流量、常规透析液流量透析治疗,设定血流量为250~300 m 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 m L/min;观察组患者给予高血流量、高透析液流量透析治疗,设定血流量为300~350 m L/min,透析液流量为800 m L/min。比较两组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结果治疗1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患者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的TNF-α、IL-6、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显著上升,观察组患者ALB、TP、H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高血流量与高透析液流量透析治疗能更有效地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及营养状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高血流量 高透析液流量 微炎症状态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