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
1
作者 郑秀珍 林凯金 苏渤海 《天津药学》 2025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予以缬沙坦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福清市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4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氨...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予以缬沙坦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福清市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10月收治的4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均治疗1个月。对比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压、血脂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IMT、舒张压、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分别为(0.73±0.12)mm、(76.51±3.45)mmHg、(125.43±5.64)mmHg、(92.73±4.15)mmHg,均低于对照组的(0.85±0.20)mm、(86.83±5.85)mmHg、(131.36±6.91)mmHg、(99.11±5.2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别为(1.70±0.53)mmol/L、(4.19±0.30)mmol/L、(1.60±0.14)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85±0.65)mmol/L、(5.11±0.38)mmol/L、(2.23±0.18)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54±0.22)mmol/L,高于对照组的(1.31±0.1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5,P=0.57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予以缬沙坦氨氯地平、瑞舒伐他汀联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CIMT、血压及血脂水平,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缬沙坦氨氯地平 瑞舒伐他汀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血压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信息化随访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预后质量的效果
2
作者 唐华珍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1年第7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信息化随访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预后质量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7月至2021年2月于福清市第三医院确诊并收治入院的28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将2018、2019和2020年的病例随机抽取... 目的探讨全程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信息化随访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预后质量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7月至2021年2月于福清市第三医院确诊并收治入院的28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将2018、2019和2020年的病例随机抽取30%及所有2021年就诊患者分配入观察组(175例),其余分配至对照组(106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院外随访,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全程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信息化随访,随访时间为1个月。比较2组干预前后的心功能、预后效果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2组间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2组的LVEDd均显著小于同组干预前(P均<0.01),LVEF均显著大于干预前(P<0.01);观察组的LVED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观察组的预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各项治疗依从性评分及总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结论采用全程针对性健康教育结合信息化随访干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有效提升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改善其心脏功能,疗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健康教育 信息化随访 心功能 预后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