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江河口芦苇沼泽和短叶茳芏沼泽生态系统含碳温室气体的年收支 被引量:7
1
作者 林晓雪 黄佳芳 +1 位作者 李慧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186-9198,共13页
河口感潮沼泽是全球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碳收支研究是量化生态系统碳源/汇过程及固碳规模的基础。本研究运用透明箱和不同遮光率布遮盖+红外气体分析仪/气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不同光照条件,测定闽江河口鳝鱼滩... 河口感潮沼泽是全球重要的蓝碳生态系统,具有很强的固碳能力。碳收支研究是量化生态系统碳源/汇过程及固碳规模的基础。本研究运用透明箱和不同遮光率布遮盖+红外气体分析仪/气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不同光照条件,测定闽江河口鳝鱼滩半咸水芦苇沼泽和短叶茳芏沼泽的瞬时净生态系统二氧化碳(CO_(2))交换量(net ecosystem exchange,NEE)、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ER)以及甲烷(CH_(4))排放通量,并通过对总光合吸收量(gross ecosystem exchange,GEE)与光合有效辐射的拟合以及ER与气温的拟合,外推2个沼泽生态系统CO_(2)气体在月、年尺度上的NEE和ER,评估其年固碳量。2个沼泽生态系统的NEE和ER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夏秋季为大气中CO_(2)的汇,而冬季则转化为大气中CO_(2)的源,芦苇沼泽年尺度固碳能力显著高于短叶茳芏沼泽。芦苇沼泽与短叶茳芏沼泽CH_(4)排放通量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CH_(4)排放,闽江河口鳝鱼滩半咸水芦苇沼泽、短叶茳芏沼泽生态系统年固碳量分别为(5371.52±336.97)g CO_(2)-eq/m^(2)和(2730.32±503.67)g CO_(2)-eq/m^(2)。研究表明:闽江河口半咸水沼泽湿地在年尺度上是一个较强的碳汇,在缓解全球变暖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生态系统CO_(2)交换 生态系统呼吸 甲烷排放 碳收支 感潮沼泽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输入对河口不同盐度芦苇沼泽湿地土壤CH_(4)与CO_(2)产生速率的影响
2
作者 刘思琪 胡芳 +2 位作者 展鹏飞 黄佳芳 仝川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811-5822,共12页
采集闽江河口淡水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湿地土壤,添加人造海水稳定3个月后“构造”盐度分别为0‰、2.5‰、11‰和22‰的湿地土壤,以上盐度值分别位于河口区淡水、寡咸水、中咸水和多咸水沼泽湿地的盐度分区范围.室内运用微宇... 采集闽江河口淡水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沼泽湿地土壤,添加人造海水稳定3个月后“构造”盐度分别为0‰、2.5‰、11‰和22‰的湿地土壤,以上盐度值分别位于河口区淡水、寡咸水、中咸水和多咸水沼泽湿地的盐度分区范围.室内运用微宇宙(microcosm)厌氧培养实验,并分别添加铵态氮和硝酸盐氮,以期揭示盐度在不同形态氮输入对河口感潮沼泽湿地土壤CH_(4)和CO_(2)产生速率的影响的角色.盐度、施氮形态对河口沼泽湿地土壤BG、CBH、NAG、PHO、PEO和mcrA的活性具有显著的影响,添加铵态氮和硝酸盐氮显著增加沼泽湿地不同盐度土壤的CBH、NAG和mcrA的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添加铵态氮显著增加淡水、寡咸水和中咸水沼泽湿地土壤CH_(4)产生速率,分别增加21.9%、23.6%和40.4%,但对多咸水土壤无显著影响;添加硝酸盐氮后淡水、寡咸水、中咸水土壤CH_(4)产生速率分别降低16.56%、15.56%和19.28%,添加硝酸盐氮显著降低多咸水湿地CH_(4)产生速率19.7%.铵态氮和硝酸盐氮输入显著增加寡咸水和中咸水土壤CO_(2)产生速率,而对淡水和多咸水土壤CO_(2)产生速率无影响.施氮情景下,沼泽土壤CH_(4)和CO_(2)产生速率与pH值、土壤胞外酶活性和mcrA丰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盐度、SOC、Cl^(−)和SO_(4)^(2−)呈显著负相关.随机森林模型结果显示,施氮情景下,盐度、NAG、SO_(4)^(2−)和pH值对CH_(4)和CO_(2)产生速率贡献率最大.研究结果说明:氮负荷增加对于河口区不同盐度沼泽湿地土壤CH_(4)和CO_(2)产生速率的影响不同,今后在制定减缓河口区富营养化对河口沼泽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时,应考虑到盐度梯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_(4)产生速率 CO_(2)产生速率 氮输入 盐度 沼泽湿地 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主要河口淡水和咸水芦苇湿地CH_(4)和CO_(2)产生速率及影响因子
3
作者 冯智桦 胡芳 +2 位作者 展鹏飞 黄佳芳 仝川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40-2250,共11页
采集辽河口、黄河口、长江口、瓯江口、闽江口、珠江口6个河口分布的淡水(盐度:0)和咸水(盐度:10~15)芦苇湿地的表层土样,室内运用泥浆厌氧培养法测定土壤CH_(4)、CO_(2)产生速率,并测定土壤胞外酶活性以及产甲烷菌功能基因(mcr A)丰度.... 采集辽河口、黄河口、长江口、瓯江口、闽江口、珠江口6个河口分布的淡水(盐度:0)和咸水(盐度:10~15)芦苇湿地的表层土样,室内运用泥浆厌氧培养法测定土壤CH_(4)、CO_(2)产生速率,并测定土壤胞外酶活性以及产甲烷菌功能基因(mcr A)丰度.6个河口淡水和咸水芦苇湿地土壤CH_(4)产生速率平均值分别为(2.69±1.63)和(2.97±1.71)ng CH_(4)/(g·d);CO_(2)产生速率平均值分别为(7.64±4.94)和(10.28±6.84)μg CO_(2)/(g·d).淡水芦苇湿地土壤CO_(2)产生速率显著低于咸水芦苇湿地,然而,淡水芦苇湿地土壤CH_(4)产生速率与咸水芦苇湿地无显著差异.土壤p H值、有机碳(SOC)含量是影响芦苇湿地土壤胞外酶活性以及产甲烷菌功能基因(mcr A)丰度的主要因子.土壤p H值、TC、TN、SOC以及5种胞外酶活性、产甲烷菌功能基因丰度是CH_(4)和CO_(2)产生的主要影响因子,p H值降低导致CH_(4)与CO_(2)产生速率显著下降,.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沿海主要河口尺度淡水到中咸水生境,盐度不是芦苇湿地土壤CH_(4)产生速率的调控因子,但是盐度增加显著提升芦苇湿地土壤厌氧矿化速率,上述结果表明:,海平面上升-盐水入侵将导致河口区芦苇湿地土壤碳排放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产生速率 二氧化碳产生速率 胞外酶 盐度 芦苇沼泽 河口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