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1
作者 王思凡 林文波 +5 位作者 郭萍萍 王英姿 陈维峰 王晓玲 刘芳 袁宗胜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1,61,共13页
为探究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治理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后种植的乡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subsp.monophyllus(Vahl)T.Koyama〕、秋茄树(Kandelia obova... 为探究福建闽江河口湿地治理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后种植的乡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短叶茳芏〔Cyperus malaccensis subsp.monophyllus(Vahl)T.Koyama〕、秋茄树(Kandelia obovata Sheue et al.)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3种植物潜在的生态修复功能,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3种植物根际土壤及光滩(对照)土壤微生物进行测序,并分析微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光滩土壤的细菌和真菌特有分类操作单元(OTU)数高于3种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在4个土壤样本中的相对丰度接近(平均相对丰度32.75%);芽孢杆菌属(Bacillus)在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高于光滩土壤;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在秋茄树根际土壤中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另3个土壤样本。真菌群落中,子囊菌门(Ascomycota)在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占主导地位,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光滩土壤;真菌属水平的相对丰度在3种植物根际土壤中差异较大。3种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α多样性指数整体上与光滩土壤差异显著。光滩土壤的有效硫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3种植物根际土壤,而速效磷含量在秋茄树根际土壤中最高,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在芦苇根际土壤中最高。根际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根际微生物群落4个α多样性指数具有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3种植物根际细菌中特化型占比最高(54.26%~57.98%),根际真菌中中性型占比在58%以上;而光滩土壤细菌中中性型占比最高(41.17%),真菌中泛化型占比最高(52.14%)。异质选择是所有土壤样本细菌群落的主要构建过程;3种植物根际真菌群落构建过程以扩散限制为主。与光滩土壤相比,3种植物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在氮代谢、有机物分解等方面均有提升,其真菌群落中植物病原体真菌相对丰度均有上升。4个土壤样本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间主要为共生关系。总体而言,3种植物可显著提升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使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植物 根际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河口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河口湿地围垦稻田对土壤铁碳结合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旭阳 王纯 +7 位作者 郭萍萍 方云英 沈李东 胡世文 黑杰 王亚非 胥佳忆 王维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54,共11页
土壤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是有机碳长期维持的主要途径,但其机理研究仍较为薄弱。为探究河口湿地围垦稻田对土壤铁碳结合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福建省闽江河口天然芦苇湿地与围垦稻田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类型土壤中的铁结合态有机碳(Fe-OC... 土壤铁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碳是有机碳长期维持的主要途径,但其机理研究仍较为薄弱。为探究河口湿地围垦稻田对土壤铁碳结合特征的影响,本研究选择福建省闽江河口天然芦苇湿地与围垦稻田为研究对象,对两种类型土壤中的铁结合态有机碳(Fe-OC)及其相关指标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显示:①芦苇湿地围垦稻田改变了土壤氧化还原过程,显著影响土壤中铁相的转化。围垦后土壤二价铁[Fe(Ⅱ)]、三价铁[Fe(Ⅲ)]、活性总铁含量(HCl-Fe_(t))及Fe(Ⅲ)/Fe(Ⅱ)分别显著下降了24.68%、52.56%、51.45%、35.68%(P<0.05)。游离态氧化铁(Fe_(d))与无定形态铁(Fe_(o))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21.64%和29.24%(P<0.05),络合态铁(Fe_(p))含量则有所增加。②芦苇湿地围垦稻田显著影响土壤碳固存,Fe-OC与土壤有机碳含量(SOC)在围垦稻田后分别显著下降了39.03%和18.42%(P<0.05);芦苇湿地与稻田土壤Fe-OC均主要以吸附途径结合,稻田土壤Fe-OC对土壤有机碳的贡献率(fFe-OC)显著高于芦苇湿地(P<0.05)。③土壤全氮、含水量、电导率、铁以及土壤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与Fe-OC呈显著正相关(P<0.01)。本研究可为退耕还湿、土壤碳增汇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结合态有机碳 芦苇湿地 稻田 闽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河口湿地表层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马啸 杨丽 +4 位作者 张丽仙 郭嘉龙 郭萍萍 潘辉 周丽丽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99-808,共10页
【目的】探明福建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为衡量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闽江河口典型植被类型(秋茄、芦苇、短叶茳芏)为研究对象,以光滩为对照,并利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 【目的】探明福建闽江河口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特征,为衡量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闽江河口典型植被类型(秋茄、芦苇、短叶茳芏)为研究对象,以光滩为对照,并利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表层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比较。【结果】在门水平上,光滩和芦苇群落真菌的优势菌门为Chytridiomycota,秋茄和短叶茳芏群落的优势菌门为Ascomycota;在纲水平上,光滩土壤中Lobulomycetes占主导地位,秋茄、芦苇和短叶茳芏群落中Rhizophydiomycetes占主导地位;在目水平上,光滩湿地占主导地位的为Lobulomycetales,秋茄、芦苇和短叶茳芏群落占主导地位的均为Rhizophydiales;在科水平上,Lobulomycetales_fam_Incertae_sedis为光滩土壤的优势菌科,Rhizophydiales_fam_Incertae_sedis为秋茄、芦苇和短叶茳芏的优势菌科;在属水平上,光滩土壤中Lobulomycetales_gen_Incertae_sedis占主导地位,秋茄、芦苇和短叶茳芏群落中Rhizophydiales_gen_Incertae_sedis占主导地位;在种水平上,Lobulomycetales sp.是光滩中的主导菌种,Rhizophydiales sp.为秋茄、芦苇和短叶茳芏群落的主导菌种。不同植被覆盖群落的Observed species、Chao1指数、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由大到小均表现为芦苇、短叶茳芏、秋茄和光滩,光滩与其它3种有植被覆盖的湿地真菌丰富度及多样性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有无植被覆盖及植被覆盖类型的不同对闽江河口表层湿地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有影响,栽植有益于土壤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的植被有利于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类群向着健康有益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植被类型 湿地表层土壤 高通量测序 真菌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河口互花米草入侵过程对短叶茳芏湿地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家兵 陈庆燎 +1 位作者 张丽烟 仝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2-248,共7页
对闽江河口湿地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氮矿化影响进行时空变化研究,选择闽江口鳝鱼滩湿地互花米草入侵斑块中央(A)、互花米草入侵斑块边缘(B)及未被入侵的短叶茳芏沼泽群落(C)为研究对象,探讨互花米草入侵过程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并... 对闽江河口湿地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氮矿化影响进行时空变化研究,选择闽江口鳝鱼滩湿地互花米草入侵斑块中央(A)、互花米草入侵斑块边缘(B)及未被入侵的短叶茳芏沼泽群落(C)为研究对象,探讨互花米草入侵过程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后,从时空两个方面均改变了原有湿地土壤氮的矿化水平,总体上互花米草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土壤的矿化作用。从季节上来看,春夏秋冬4个季节互花米草入侵斑块中央(A)矿化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2.50-6.25),(-5.0-8.5),(-0.35-0.9),(-0.37-0.22)mg/(kg·d);互花米草入侵斑块边缘(B)分别为(-3.37-6.25),(-7.5-5.5),(-0.15-0.55),(-0.25-0.21)mg/(kg·d);未被入侵的短叶茳芏沼泽群落(C)分别为(-5.8-3.6),(-5.7-5.4),(-0.12-0.55),(-0.13-0.09)mg/(kg·d)。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随着季节变化表现出显著的规律,即入侵过程中3种不同土壤类型均表现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相同季节3种样地同层土壤氮矿化速率总体表现为A〉B〉C。从土壤分层来看,在培养时期内各土层土壤氮矿化速率总体呈现出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在同一培养时期内,不同土层土壤矿化速率总体呈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互花米草入侵对闽江口湿地土壤温度、湿度、微生物活动、植物的生长周期以及生长特性等因子随时空变化的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河口 互花米草入侵 土壤氮矿化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河口湿地水鸟调节区养殖塘改造对夏、冬两季迁徙季水鸟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峰 《林业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145-148,共4页
通过对闽江河口湿地水鸟调节区养殖塘改造前及改造后的水鸟物种和种群数量的比较,分析养殖塘改造对夏、冬两季迁徙季水鸟的影响。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并采用科学的数据分析,得出了养殖塘改造后水鸟群落的物种和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夏季迁徙... 通过对闽江河口湿地水鸟调节区养殖塘改造前及改造后的水鸟物种和种群数量的比较,分析养殖塘改造对夏、冬两季迁徙季水鸟的影响。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并采用科学的数据分析,得出了养殖塘改造后水鸟群落的物种和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夏季迁徙季水鸟不同物种种群数量分布相对均衡,冬季迁徙季水鸟不同物种种群数量分布较为集中的结论,为其他地区河口湿地的改造,优化养殖塘生态环境积累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河口湿地 养殖塘改造 水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河口春季互花米草入侵过程对短叶茳芏沼泽土壤碳氮分布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7
6
作者 李家兵 张秋婷 +1 位作者 张丽烟 仝川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628-3638,共11页
2014年4月,选择闽江口鳝鱼滩湿地中未被入侵的短叶茳芏群落(A)、互花米草入侵斑块边缘(B)以及互花米草入侵斑块中央(C)为研究对象,基于时空互代研究方法,探讨了互花米草入侵序列下湿地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 2014年4月,选择闽江口鳝鱼滩湿地中未被入侵的短叶茳芏群落(A)、互花米草入侵斑块边缘(B)以及互花米草入侵斑块中央(C)为研究对象,基于时空互代研究方法,探讨了互花米草入侵序列下湿地土壤碳氮空间分布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入侵显著降低了土壤的NO_3^--N含量(P>0.05),但整体增加了NH_4^+-N含量,这与其入侵后导致湿地土壤颗粒组成发生显著变化(砂砾含量增加33.81%),进而促进了土壤的矿化作用和硝化作用,并有助于硝态氮的垂直淋失有关。互花米草入侵整体增加了土壤的碳氮含量和C/N比,与入侵进程和入侵前相比,互花米草入侵后湿地土壤的碳储量分别增加了8.73%和24.37%,氮储量则分别增加了10.22%和17.87%,这主要与其对闽江口湿地植物群落格局、养分生物循环以及强促淤作用引起的土壤颗粒组成等显著改变有关。研究发现,闽江口互花米草入侵对短叶茳芏湿地土壤碳氮含量的影响相对于江苏盐城、长江口以及杭州湾湿地的影响可能更为显著,其互花米草入侵较大改变了土壤中陆源和海源有机质的来源比例,使得入侵后湿地土壤养分的自源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入侵 短叶茳芏 碳含量 氮含量 闽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研究
7
作者 林文波 陈有先 +3 位作者 郭萍萍 王思凡 刘芳 袁宗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6-123,共8页
为探究内生细菌与秋茄的互作关系,通过采集秋茄根、枝、叶组织样本,提取样本基因组DNA,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秋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秋茄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检测到26门、45纲、107目、186... 为探究内生细菌与秋茄的互作关系,通过采集秋茄根、枝、叶组织样本,提取样本基因组DNA,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秋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分析秋茄不同部位内生细菌群落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检测到26门、45纲、107目、186科、391属的内生细菌,共1 893个OTUs。变形菌门在秋茄内生细菌群落中占据主体地位,甲基杆菌属是秋茄根、枝中的优势菌属,在秋茄叶中的相对丰度低于蓝细菌属。内生细菌群落丰富度呈现根>枝>叶,均匀度呈现枝>根>叶。优势菌群落与秋茄的新陈代谢、环境适应与遗传信息等功能显著相关。因此,秋茄根、枝、叶组织内生细菌群落的结构特征、多样性、优势菌属存在显著差异,内生细菌可能是秋茄具有优异适应性与抗逆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内生细菌 生理功能 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滨江生态链,打造闽江绿色示范区
8
作者 林立婷 《福建林业》 2019年第3期9-12,共4页
一、闽江口自然资源沿着闽江从长乐门户营前的海关旧址“小租界”伯牙潭,途经航城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琴江满族村、云门寺、闽江口文化景观长廊、闽江圣景金刚腿,侨乡猴屿的洞天岩、闽山水森林人家、蒲竺寺、罗汉山、福星渔港、汶上百榕... 一、闽江口自然资源沿着闽江从长乐门户营前的海关旧址“小租界”伯牙潭,途经航城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琴江满族村、云门寺、闽江口文化景观长廊、闽江圣景金刚腿,侨乡猴屿的洞天岩、闽山水森林人家、蒲竺寺、罗汉山、福星渔港、汶上百榕园、闽江河口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直至梅花古城、石壁沙滩,大自然为我们勾勒出了一条纵横古今中外、姿态万千的滨江滨海景观长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江口 滨江 生态链 示范区 自然保护区 自然资源 历史文化 文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滨海沙地耐盐植物种类及其生态修复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思凡 刘芳 +4 位作者 林文波 郭萍萍 王英姿 郭秀妹 袁宗胜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68-878,共11页
阐述我国南方滨海地区地理特征,把耐盐植物按照不同生活型进行划分,梳理主要耐盐植物种类,分析不同生活型下耐盐植物生活习性和种植特点。从重金属污染、有机化合物污染、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恢复以及水体富营养化5个方面,论述耐盐... 阐述我国南方滨海地区地理特征,把耐盐植物按照不同生活型进行划分,梳理主要耐盐植物种类,分析不同生活型下耐盐植物生活习性和种植特点。从重金属污染、有机化合物污染、土壤盐碱化、生物多样性恢复以及水体富营养化5个方面,论述耐盐植物结合其他修复材料在滨海生态修复中的作用以及应用潜力,并指出滨海盐沙地生态修复研究存在的问题。从植物耐盐性研究、耐盐植物引种筛选、新修复材料与植物结合应用和多种耐盐植物互作体系建立等方面提出了滨海盐碱生态修复研究方向,以期为滨海盐碱生态环境修复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 耐盐 生物炭 盐雾 植被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松林下种植牡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志浩 王思凡 +3 位作者 林文波 郭萍萍 袁宗胜 刘芳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2期1-7,18,共8页
为深入了解牡丹不同种植模式(林下种植、裸地种植)对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采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2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土壤环境和真菌群落... 为深入了解牡丹不同种植模式(林下种植、裸地种植)对土壤真菌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采用Illumina Nova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比分析2种种植模式下土壤真菌群落的结构和多样性及土壤养分。结果表明,土壤环境和真菌群落的组成对凤丹牡丹的生长和繁殖有显著影响,裸地种植土壤样品中担子菌门占比最高,而林下种植土壤样品中子囊菌门和被孢霉门的丰度更高,林下种植牡丹根际土壤中真菌物种丰度显著高于裸地种植土壤样品;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对真菌种群组成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同的真菌群落与这些土壤矿质元素含量有显著相关性,林下种植土壤中的优势菌群多呈现正相关性。综合结果表明,林下种植可以有效提升土壤真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林下种植的牡丹对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 林下种植 土壤养分 真菌群落结构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6S rDNA序列的秋茄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
11
作者 陈维峰 林文波 +4 位作者 郭萍萍 张春 王思凡 刘芳 袁宗胜 《福建农业科技》 CAS 2024年第10期1-8,共8页
分析闽江河口湿地秋茄根、枝和叶中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为秋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稳定性以及功能内生细菌的研究提供支撑。从秋茄Kandelia candel不同组织中分离可培养内生细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内生... 分析闽江河口湿地秋茄根、枝和叶中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多样性,为秋茄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分布、稳定性以及功能内生细菌的研究提供支撑。从秋茄Kandelia candel不同组织中分离可培养内生细菌,基于16S rDNA基因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内生细菌多样性。结果表明,从秋茄3个组织中分离出36株可培养内生细菌,分属于11属22种(其中2株未被正式命名),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和弧菌属Vibrio为优势菌属,分别占总株数的21.2%和19.4%。不同组织中内生细菌的分布和多样性存在差异,根中内生细菌数量最多(27株,占总株数的75%),枝次之(6株,占总株数的16.7%),叶最少(3株,占总株数的8.3%)。秋茄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不同组织之间呈现出差异性,根中内生细菌多样性为最丰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内生细菌 分离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马尾松和木荷幼苗根系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萍萍 黄幸然 +3 位作者 吴旺旺 郑丽丽 方熊 易志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49-161,共13页
作为影响全球变化的主要因子之一,氮沉降对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的影响。细菌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参与者,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指标,在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影响过程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模拟2种施氮方式(SAN:... 作为影响全球变化的主要因子之一,氮沉降对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有重要的影响。细菌作为土壤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关键参与者,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指标,在氮沉降对生态系统影响过程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模拟2种施氮方式(SAN:土表施氮,LAN:叶面施氮)和3种施氮量(5.6、15.6、20.6 g N m^(-2)a^(-1)),运用PCR-DGGE技术,分析不同施氮方式和施氮量对两种盆栽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和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幼苗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添加方式下,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对氮添加的响应不同,并受到季节的影响。在雨季,LAN处理木荷土壤细菌多样性高于SAN处理;而旱季,LAN处理两种幼苗根系土壤细菌多样性均高于SAN处理。LAN处理条件下,马尾松土壤AcidobacteriaGp1相对丰度在旱季和雨季均显著高于SAN处理(P<0.05)。在雨季,马尾松LAN处理土壤Alpha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显著低于SAN处理(P<0.05),旱季没有显著差异(P>0.05)。氮添加能够提高木荷土壤细菌多样性,提高马尾松土壤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旱季施氮还能够提高马尾松土壤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降低木荷土壤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土壤细菌群落变化与土壤pH显著相关(P<0.05),木荷土壤细菌群落还受到土壤NH+4-N含量的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氮沉降 施氮方式 土壤细菌群落 PCR-DG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5种草本植物生理生长特性的影响及耐盐性评价
13
作者 王晓玲 杨洁 +4 位作者 王思凡 林文波 郭萍萍 刘芳 袁宗胜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25年第5期46-54,共9页
以天门冬、蟛蜞菊、海马齿、厚藤和天人菊5种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根系与叶片2种盐胁迫方式研究5种供试植物生长和生理特性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其耐盐能力。结果表明:5种植物生长均受到盐胁迫不同程度的... 以天门冬、蟛蜞菊、海马齿、厚藤和天人菊5种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根系与叶片2种盐胁迫方式研究5种供试植物生长和生理特性变化,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其耐盐能力。结果表明:5种植物生长均受到盐胁迫不同程度的抑制。在根系盐胁迫中,0.1%(G1)盐浓度处理海马齿RWC高于CK,0.2%(G2)和0.3%(G3)盐浓度处理蟛蜞菊RWC除第28天外均高于CK,各处理天人菊POD活性高于CK,蟛蜞菊、海马齿和天人菊CAT活性高于CK;叶片盐胁迫中,0.2%(Y1)盐浓度处理海马齿RWC高于CK,蟛蜞菊和厚藤POD活性高于CK,0.3%(Y2)盐浓度处理天人菊RWC在处理第14、28天显著高于CK,蟛蜞菊POD活性高于CK,各处理蟛蜞菊、海马齿和厚藤CAT活性均高于CK。2种盐胁迫方式下,各处理,5种供试植物SPAD值在盐处理14 d后显著低于CK,MDA含量在整个盐胁迫阶段均高于CK。综合评价5种供试植物耐盐性,根系盐胁迫下5种供试植物耐盐能力强弱排序为海马齿>天门冬=天人菊>蟛蜞菊>厚藤,叶片盐胁迫下5种供试植物耐盐能力强弱排序为蟛蜞菊>海马齿>天门冬>天人菊>厚藤。因此,5种供试植物中海马齿、天门冬、蟛蜞菊在受到根系盐胁迫后耐盐性较强,在受叶片盐胁迫后仅有海马齿和蟛蜞菊的耐盐性较强,其中海马齿在受到根系和叶片盐胁迫后耐盐性均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生长生理 盐胁迫 耐盐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花米草生物炭的制备与表征
14
作者 王晓玲 杨洁 +3 位作者 林文波 郭萍萍 刘芳 袁宗胜 《防护林科技》 2025年第5期45-49,共5页
对比二氧化碳(CO_(2))和氮气(N2)2种氛围下制备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物炭的特性,可为互花米草生物炭的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以福州沿海湿地互花米草为原料,研究二氧化碳氛围下制备的互花米草生物炭(SABC-CO_(2))和氮气氛... 对比二氧化碳(CO_(2))和氮气(N2)2种氛围下制备的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生物炭的特性,可为互花米草生物炭的利用提供数据支撑。以福州沿海湿地互花米草为原料,研究二氧化碳氛围下制备的互花米草生物炭(SABC-CO_(2))和氮气氛围下制备的互花米草生物炭(SABC-N2)的理化性质、形貌及结构差异。结果表明:SABC-CO_(2)和SABC-N2的pH均高于10,呈强碱性。SABC-CO_(2)的产率、灰分、碳氮比(C/N)、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高于SABC-N2;而SABC-N2的挥发分、碳氢比(C/H)和平均孔径均高于SABC-CO_(2)。2种氛围下制备的互花米草生物炭均主要由碳(C)、氢(H)、氮(N)、硫(S)4种元素组成,其中C的质量分数较为丰富。SABC-CO_(2)的C/N高于SABC-N2,SABC-N2的C/H高于SABC-CO_(2)。SABC-CO_(2)表面突起较SABC-N2多,但与SABC-CO_(2)相比,SABC-N2可以明显观察到孔隙。通过对2种生物炭官能团分析,二者均有O—H、脂肪族C—H、C—O拉伸、甲基和亚甲基中的C—H弯曲振动,并且均含有游离羟基、醇、苯酚基团和卤素元素。而与SABC-CO_(2)相比,SABC-N2可能含有芳香族环和杂芳族化合物。互花米草生物炭的平均孔径都在2~50 nm的范围,对N2的吸附-脱附曲线SABC-CO_(2)近似为Ⅰ型/Ⅱ型曲线,SABC-N2近似为Ⅱ型曲线。SABC-CO_(2)相比SABC-N2更加稳定,而SABC-N2较SABC-CO_(2)更适用于修复环境污染,吸附污染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互花米草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