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毛红椿与杉木混交造林早期生长效果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林智勇
廖鹏辉
李文开
张纪卯
康永武
黄宇
-
机构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建省林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福建闽林司法鉴定中心
福建省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总站
三明市沙县区竹业发展中心
-
出处
《福建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33-37,共5页
-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毛红椿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优良材料选育,2019R1009-4)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题项目(闽林研[2015]73号)
南方山地用材林培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资助。
-
文摘
于2019—2023年,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高砂镇林场开展毛红椿与杉木不同比例混交及不同密度造林试验,研究混交树种的树高、地径、胸径、冠幅、单株立木材积和林分蓄积等生长性状的早期效果。结果表明,5年生的毛6杉4、初植密度为3330株·hm^(-2)(株行距2 m×1.5 m)的混交林中,毛红椿树高、地径、胸径、冠幅、单株立木材积和林分蓄积、林分总蓄积量均最高,分别达6.97 m、8.77 cm、7.13 cm、3.10 m、0.0173 m^(3)、34.60 m^(3)·hm^(-2)、48.03 m^(3)·hm^(-2),比平均值高出38.84%、21.30%、25.09%、42.86%、88.04%、1.66倍、1.01倍;杉木的树高、单株立木材积和林分蓄积均最高,分别达5.33 m、0.0173 m^(3)、34.68 m^(3)·hm^(-2);比平均值高出22.53%、1.08倍、2.18倍。毛2杉8、初植密度2505株·hm^(-2)(株行距2 m×2 m)的混交林中,杉木的地径、胸径和冠幅均最高,分别达10.67 cm、8.17 cm、2.67 m,分别比平均值高出52.60%、52.36%、47.33%。结果表明,在毛红椿与杉木混交造林时,宜用较大密度种植,初始造林密度适合在2505~3330株·hm^(-2);且相应加大毛红椿的比例。
-
关键词
毛红椿
杉木
混交林
生长效果
-
Keywords
Toona ciliate var.pubescens
Chinese fir
mixed afforestation
growth effect
-
分类号
S725.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
-
题名毛红椿优树子代苗期生长性状测定与选择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林智勇
-
机构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建省林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福建闽林司法鉴定中心
-
出处
《福建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39-43,共5页
-
基金
福建省科技厅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毛红椿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优良材料选育,2019R1009-4)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自主选题项目(闽林研[2015]73号)
南方山地用材林培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点实验室资助。
-
文摘
于2020年,在福建省三明市沙县金德苗木有限公司苗圃对毛红椿14个家系1年生苗木的地径、苗高、主根长、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和全株生物量等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其苗期生长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初步筛选优良家系。结果表明,参试的14个家系间的各生长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12号、7号家系的生长性状表现较好,其地径、苗高、主根长、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全株生物量分别比群体均值提高19.84%~28.54%、24.38%~36.32%、23.95%~35.56%、23.03%~33.82%、23.86%~35.42%、25.93%~38.52%、23.65%~34.99%。毛红椿家系各性状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其中叶生物量、苗高遗传变异系数最大,分别达25.38%、22.80%,苗高和叶生物量指标可作为早期选择的一个重要依据。经苗期多性状指标综合评价,初步筛选出毛红椿优良家系:7号、12号、3号、8号,其苗期生长较好、根系发达。研究结果可为毛红椿的良种选育与应用提供参考。
-
关键词
毛红椿
苗期测定
生长性状
家系选择
-
Keywords
Toona ciliate var.pubescens
seedling determination
growth traits
family selection
-
分类号
S722.5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92.3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