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茉莉红茶多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1
作者 林莹 郑梅霞 +2 位作者 陈昌梅 吴树铮 朱育菁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5-42,共8页
以茉莉红茶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茉莉红茶多糖的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工艺,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提取多糖的化学结构,并通过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超声... 以茉莉红茶多糖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茉莉红茶多糖的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工艺,利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提取多糖的化学结构,并通过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超声温度为72℃、硫酸铵浓度为0.45g·mL^(-1)、超声时间为40min、液料比为29∶1(mL∶g)的最佳条件下,茉莉红茶多糖提取率为47.09mg·g^(-1),与预测值(47.26mg·g^(-1))的相对误差仅0.36%;红外光谱分析确证提取多糖具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进一步证实其多糖结构;茉莉红茶多糖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随浓度增加逐渐升高。茉莉红茶多糖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双水相 茉莉红茶 多糖 优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荧光粉Sr_(2)Si_(5)N_(8)∶Eu^(2+)的结构与性能及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
2
作者 林莹 高腾 +2 位作者 毋俊颖 庄乃锋 陈文杰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81-186,共6页
运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掺铕的氮化物荧光粉Sr_(2)Si_(5)N_(8)∶Eu^(2+)。采用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荧光光谱仪对合成样品的结构、发光性能等进行研究,利用Rietveld方法对其结构精修,并计算了Sr_(1.84)Si_(5)N_(8)∶Eu_(0.16)^(2+)的色坐... 运用高温固相法合成掺铕的氮化物荧光粉Sr_(2)Si_(5)N_(8)∶Eu^(2+)。采用X射线衍射仪、能谱仪、荧光光谱仪对合成样品的结构、发光性能等进行研究,利用Rietveld方法对其结构精修,并计算了Sr_(1.84)Si_(5)N_(8)∶Eu_(0.16)^(2+)的色坐标、色纯度和色温。结果表明:该荧光粉的色坐标为(0.6287,0.3708),落在红光区域,计算得到Sr_(1.84)Si_(5)N_(8)∶∶Eu_(0.16)^(2+)的色纯度高达100%,具有非常高的纯度,相关色温为2021K,属于暖色光。该荧光粉在298~473K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活化能为0.14eV。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可知Sr_(2)Si_(5)N_(8)和Sr_(2)Si_(5)N_(8)∶Eu^(2+)均为间接带隙结构,Eu的掺杂会在Sr_(2)Si_(5)N_(8)的导带与价带之间产生新的能级,从而充当中间能级的作用,新出现的能级为Eu的4f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_(2)Si_(5)N_(8)∶Eu^(2+) XRD-Rietveld结构精修 发光性能 第一性原理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茶文化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路径与茶庄园模式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江文甲 关田野 +2 位作者 詹兴堆 华志芹 范水生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2年第12期1-8,13,共9页
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近年来茶庄园模式的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分析了福建省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路径,并以顾客视角下的茶庄园特色认知为调查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茶庄园模式是否... 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产业升级,近年来茶庄园模式的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分析了福建省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路径,并以顾客视角下的茶庄园特色认知为调查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茶庄园模式是否促进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顾客对茶庄园的建筑特色、历史文化特色、生态特色、基本旅游条件的满足等方面存在共同认知,但是差异性比较大,认知网络的凝聚性不高,层次性集群较多。顾客主导性认知是茶庄园体现出了茶历史文化特色,但是生态特色与自然环境条件一般,基本满足旅游条件。因此,建议创建茶庄园的特色品牌、提升茶旅游休闲文化及茶庄园市场战略转型,从而推进茶庄园模式茶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庄园 产业融合 社会网络分析 顾客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α-Fe_(2)O_(3)/壳聚糖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丽娟 黄惠 沈培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9-153,162,共6页
通过不同温度煅烧获得不同比表面积的α-Fe_(2)O_(3)纳米颗粒,将纳米α-Fe_(2)O_(3)与壳聚糖制成复合材料。利用滴涂法,将纳米α-Fe_(2)O_(3)/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纳米α-Fe_(2)O_(3)/壳聚糖/玻碳电极... 通过不同温度煅烧获得不同比表面积的α-Fe_(2)O_(3)纳米颗粒,将纳米α-Fe_(2)O_(3)与壳聚糖制成复合材料。利用滴涂法,将纳米α-Fe_(2)O_(3)/壳聚糖复合材料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并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纳米α-Fe_(2)O_(3)/壳聚糖/玻碳电极对铁氰化钾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烧结温度从280℃提高到700℃时,α-Fe_(2)O_(3)纳米颗粒的比表面积由136.5m^(2)/g变为2.1m^(2)/g。纳米α-Fe_(2)O_(3)/壳聚糖/玻碳电极能显著提高铁氰化钾的电化学性能,与裸电极相比,氧化和还原电流均显著提高,其电化学催化性能与其纳米α-Fe_(2)O_(3)比表面积密切相关,比表面积越大峰电流就越强。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浓度在510^(-4)~510^(-3)mol/L范围内,铁氰化钾的还原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25×10^(-5)mol/L,该修饰电极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 α-Fe_(2)O_(3)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检测 铁氰化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化聚磷酸铵的制备及其聚乳酸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明仙 刘川 +1 位作者 林春香 施永乾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5,共8页
采用微胶囊包裹技术制备聚磷酸铵(APP)基杂化物,并将其与二氧化硅(SiO_(2))复配引入聚乳酸(PLA)中制备PLA复合材料,研究了该PLA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引入16.6%聚磷酸铵基杂化物(APP@SiO_(2)@MF)和3.4%SiO_(2)后,PLA复合材料的... 采用微胶囊包裹技术制备聚磷酸铵(APP)基杂化物,并将其与二氧化硅(SiO_(2))复配引入聚乳酸(PLA)中制备PLA复合材料,研究了该PLA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能。结果表明:引入16.6%聚磷酸铵基杂化物(APP@SiO_(2)@MF)和3.4%SiO_(2)后,PLA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明显提升,且PLA复合材料的UL-94达到了V-0等级;与纯PLA相比,PLA复合材料的热释放速率峰值和总热释放量分别显著降低60.2%和66.1%,其阻燃性能明显提升;PLA复合材料的CO_(2)释放速率峰值和总二氧化碳释放量较纯PLA分别降低51.8%和48.9%;PLA复合材料火灾安全性能的明显提升主要得益于APP@SiO_(2)@MF和SiO_(2)在凝聚相阶段催化成炭和在气相阶段捕捉自由基的效应,为制备阻燃PLA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包裹 聚磷酸铵 二氧化硅 聚乳酸 阻燃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化纤维素基气凝胶的制备及其对阿散酸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郑雪琴 吴志浩 +1 位作者 杨桂芳 叶晓霞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35,共10页
以纤维素为原料,利用表面氨化交联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了一种对阿散酸(p-ASA)具有高效吸附效果的功能化纤维素基气凝胶(Cell@PEI)。结果表明,三维块状的Cell@PEI具有独特的多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241.4m^(2)/g),且PEI的引入丰富了气... 以纤维素为原料,利用表面氨化交联聚乙烯亚胺(PEI)制备了一种对阿散酸(p-ASA)具有高效吸附效果的功能化纤维素基气凝胶(Cell@PEI)。结果表明,三维块状的Cell@PEI具有独特的多孔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241.4m^(2)/g),且PEI的引入丰富了气凝胶表面的官能团,增强了Cell@PEI中的静电和氢键相互作用,促进了其对p-ASA的吸附。Cell@PEI对p-ASA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为205.6mg/g。利用NaOH溶液对Cell@PEI气凝胶进行解吸再生5次后,其对p-ASA的去除率仍在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基气凝胶 聚乙烯亚胺 吸附 阿散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火位置对甲烷-空气预混泄爆容器结构响应影响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陈明仙 郭进 +1 位作者 罗飞云 王金贵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00-807,共8页
为研究点火位置对甲烷-空气预混泄爆容器结构响应的影响,利用自主搭建的甲烷泄爆容器结构响应测试系统,研究不同点火位置条件下的甲烷-空气预混气体泄爆作用下的舱体结构响应特性,结合内部超压、火焰演化和固有频率等特征探究点火位置... 为研究点火位置对甲烷-空气预混泄爆容器结构响应的影响,利用自主搭建的甲烷泄爆容器结构响应测试系统,研究不同点火位置条件下的甲烷-空气预混气体泄爆作用下的舱体结构响应特性,结合内部超压、火焰演化和固有频率等特征探究点火位置对泄爆容器结构响应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泄爆过程中容器振动响应和内部超压均出现双峰值,点火位置的改变对两峰值的影响规律不同。点火位置的改变对容器内部火焰前期的发育、传播及内部超压特性有着一定的影响,泄爆初期容器低幅值振动响应受点火位置的影响较为有限。泄爆后期的高幅值振动响应随点火位置远离泄爆口而快速降低,底部点火泄爆时高幅值振动响应消失,为热声不稳定现象因点火位置的不同受到抑制。泄爆口附近点火将有较大幅值的振动响应以及更大能量的高频振荡。研究成果有助于全面地分析泄爆容器及其附属装置受爆炸冲击后的振动损伤状态,评估可能存在的损伤模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爆炸 泄爆容器 振动响应 点火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OOH和α-Fe_(2)O3纳米棒的制备及其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陈丽娟 黄惠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8-32,共5页
以FeSO_(4)·7H_(2)O和CH_(3)COONa·3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方法制备α-FeOOH纳米棒,将所得α-FeOOH纳米棒于250℃烧结2 h制备α-Fe_(2)O3纳米棒,采用差热-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制备的α-FeOOH和α-Fe_(2)O3纳米棒对高氯酸铵热分... 以FeSO_(4)·7H_(2)O和CH_(3)COONa·3H_(2)O为原料,采用水热方法制备α-FeOOH纳米棒,将所得α-FeOOH纳米棒于250℃烧结2 h制备α-Fe_(2)O3纳米棒,采用差热-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制备的α-FeOOH和α-Fe_(2)O3纳米棒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100℃水热反应6 h可制备得到平均直径为18 nm的纯相α-FeOOH纳米棒,再于250℃烧结2 h后获得平均直径为16 nm的纯六方相α-Fe_(2)O3纳米棒;α-Fe_(2)O3和α-FeOOH纳米棒对高氯酸铵热分解的催化效果显著,添加质量分数2%的α-Fe_(2)O3纳米棒和α-FeOOH纳米棒可使高氯酸铵的结束分解温度分别降低40,54℃,高温分解峰值温度分别降低51.1,61.6℃;当α-Fe_(2)O3纳米棒添加质量分数达到10%时,高氯酸铵的高温分解峰值温度降低约9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纳米棒 α-FeOOH纳米棒 高氯酸铵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橙红色荧光粉Cd_(3)BPO_(7)∶Sm^(3+)的结构及其发光性能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林莹 刘梦丽 +2 位作者 高腾 胡晓琳 庄乃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7-141,共5页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新型荧光粉掺钐的硼磷酸镉(Cd_(3-x)BPO_(7)∶Sm^(3+)_(x),x=0.001~0.03),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形貌、晶体结构、发光性能等进行表征,并利用Rietveld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精修。结果... 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系列新型荧光粉掺钐的硼磷酸镉(Cd_(3-x)BPO_(7)∶Sm^(3+)_(x),x=0.001~0.03),借助扫描电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荧光光谱仪对样品的形貌、晶体结构、发光性能等进行表征,并利用Rietveld方法对其结构进行精修。结果表明,样品Cd_(2.99)BPO_(7)∶Sm_(0.01)^(3+)晶粒尺寸为l00μm左右,各元素分布均匀,其Rietveld结构精修图与实测XRD谱图完全吻合,具有正交晶系结构。当Sm^(3+)掺杂浓度达到1%(摩尔分数)时,发光效果最好。随后,随着Sm^(3+)浓度的继续增大,发光强度减弱,这可能是因为发生了浓度猝灭现象,是由于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导致。此外,通过CIE1931软件计算了Cd_(3)BPO_(7)∶Sm^(3+)的色坐标,发现均落在橙红色发光区域。Cd_(2.99)BPO_(7)∶Sm_(0.01)^(3+)色纯度约为92.7%,相关色温为1738K。该系列荧光粉在404nm处可被有效激发,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白光LED用橙红色荧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钐的硼磷酸镉 高温固相法 XRD-Rietveld结构精修 发光性能 白光发光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角下“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6
10
作者 林莹 阮春晓 《农产品加工》 2021年第4期110-111,114,共3页
“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是高职食品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鲜明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视角下,结合课程思政建设意义、建设目标和建设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对高职食品类专业课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食品营养与膳食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联用电喷雾电离质谱法测定5种植物激素的含量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端华 李鑫 张兰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48-1452,共5页
提出了毛细管电泳联用电喷雾电离质谱法(CE-ESI-MS)测定吲哚-3-乙酸(IAA)、吲哚-3-丙酸(IPA)、萘乙酸(NAA)、6-苄基氨基嘌呤(BA)和脱落酸(ABA)等5种植物激素的含量。优化的分离部分的电泳条件和检测部分的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条件如下:电... 提出了毛细管电泳联用电喷雾电离质谱法(CE-ESI-MS)测定吲哚-3-乙酸(IAA)、吲哚-3-丙酸(IPA)、萘乙酸(NAA)、6-苄基氨基嘌呤(BA)和脱落酸(ABA)等5种植物激素的含量。优化的分离部分的电泳条件和检测部分的电喷雾离子化质谱条件如下:电泳运行缓冲液为pH 6.0的15 mmol·L^(-1)的乙酸-乙酸铵缓冲液,有机改进剂为2%(体积分数)乙腈溶液,分离电压为22 kV,质谱分析以含0.11%(体积分数)乙酸的50%(体积分数)异丙醇溶液为鞘流液。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上述5种植物激素在16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5种植物激素的质量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1~0.05 mg·L^(-1)。对同一混合标准溶液连续分析5次,5种植物激素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0%。按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2.4%~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联用电喷雾电离质谱法 植物激素 生根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优化福桔皮果胶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12
作者 林莹 郑雪琴 +1 位作者 郑梅霞 陈建福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0-84,129,共6页
以福桔皮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福桔皮果胶。以果胶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果胶的性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苹果酸质量分数0.84%、蜗牛酶用量0.57%(以福桔皮粉质量计)、超声时间52... 以福桔皮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酶法提取福桔皮果胶。以果胶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分析果胶的性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为苹果酸质量分数0.84%、蜗牛酶用量0.57%(以福桔皮粉质量计)、超声时间52min、超声温度49℃,在此条件下福桔皮果胶得率为28.64%;制得的福桔皮果胶各项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对·OH和·O^(2-)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其IC_(50)分别216.16mg/L和454.06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桔皮 果胶 提取工艺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水气单胞菌Sec分泌系统亚基SecD的生理功能研究
13
作者 傅钰瑛 张丽珊 +1 位作者 SRINWASAN Ramanathan 李碗芯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8-606,共9页
【目的】系统研究嗜水气单胞菌Sec分泌系统亚基SecD(Protein-export membrane protein,SecD)的生理功能。【方法】利用pRE112自杀载体,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secD基因缺失株(标记为∆secD)。以嗜水气单胞菌野生型菌株为对照组,分别采... 【目的】系统研究嗜水气单胞菌Sec分泌系统亚基SecD(Protein-export membrane protein,SecD)的生理功能。【方法】利用pRE112自杀载体,通过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secD基因缺失株(标记为∆secD)。以嗜水气单胞菌野生型菌株为对照组,分别采用绵羊血、牛奶固体培养基测定∆secD的溶血性和胞外蛋白酶活性;结晶紫染色法结合多功能酶标仪测定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利用全自动生长曲线仪进行细菌酸碱及高渗透压耐受性分析;采用二倍稀释法系统评估细菌抗生素耐药性。【结果】与嗜水气单胞菌野生型菌株相比,发现∆secD生物被膜形成能力降低,溶血性、胞外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强,碱性和高渗透压环境胁迫的耐受性增强,对盐酸土霉素、四环素、依诺沙星和美罗培南的MIC提高4倍,对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MIC提高2倍,而对红霉素和头孢噻肟钠的MIC分别降低了2倍和4倍。【结论】发现Sec分泌系统的亚基SecD参与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因子、抗生素耐药蛋白等的跨膜转运,对以Sec分泌系统的亚单位为靶标开发新一代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对预防和控制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可能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SecD Sec分泌系统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