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底层柱顶隔震框架结构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应雄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年第2期67-72,共6页
目前的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基础隔震体系。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十二章隔震设计条款以及条文说明为依据,并以底层柱顶隔震模型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结果和数值分析为参考,基于成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提出了... 目前的建筑结构隔震设计方法主要针对的是基础隔震体系。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十二章隔震设计条款以及条文说明为依据,并以底层柱顶隔震模型结构的振动台试验结果和数值分析为参考,基于成熟的有限元分析软件,提出了实用的钢筋混凝土底层柱顶隔震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和建议。考虑到地震的随机性建筑结构所处地区超烈度发生的概率高,确保底层结构的地震安全性,提出了底层结构应满足超设防烈度的必要性。建议实际隔震工程设计,考察隔震上部结构减震效果的同时,应重点对底层结构的动力响应和受力进行详细分析及加强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 底层柱顶隔震 下部结构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域视野下的中小学校园更新研究——以福州市台江第四中心小学改扩建设计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建东 王旭升 马腾飞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期62-64,共3页
中小学校园不仅是培育人才的空间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空间环境、城市形象的组成部分。但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的过程中,原有的中小学校园,在规模和空间布局上不能满足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原有校园的更新、老建筑的... 中小学校园不仅是培育人才的空间载体,同时也是城市空间环境、城市形象的组成部分。但在城市规模不断扩展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的过程中,原有的中小学校园,在规模和空间布局上不能满足新的教育理念的要求。原有校园的更新、老建筑的改造再利用已成了迫切的现实需求。文章通过分析校园所在地区的地域文化,挖掘地域建筑文化的特性,从规划结构、功能结构、生态交流场所的设计与新旧建筑文脉的延续来构筑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新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特色 更新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机共生理念的工业厂区改造——以三钢石灰石破碎厂改造设计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建东 王旭升 +1 位作者 范文昀 吴木生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11期55-56,共2页
文章通过对万寿岩三钢石灰石破碎厂区改造设计的研究,探索有机共生理念在工业遗址改造中的运用。通过分析自然环境、景观营造与建筑的有机共生,既有厂房与新建建筑的有机共生,新旧建筑内外空间的有机共生,从而在满足新的功能基础上建立... 文章通过对万寿岩三钢石灰石破碎厂区改造设计的研究,探索有机共生理念在工业遗址改造中的运用。通过分析自然环境、景观营造与建筑的有机共生,既有厂房与新建建筑的有机共生,新旧建筑内外空间的有机共生,从而在满足新的功能基础上建立与场地融合、改造后工业厂区与周边场地形成整体环境且能留住历史记忆感的有机共生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共生 工业遗址 改造设计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给排水中节水技术的运用探讨
4
作者 上官伟华 《河南建材》 2018年第4期170-171,共2页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建筑给排水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面临着水资源越来越少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运用节水技术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现...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建筑给排水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建筑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面临着水资源越来越少的问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简要分析了建筑给排水运用节水技术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现阶段建筑给排水中节水技术运用现状以及主要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建筑给排水中节水设计方法,希望能够实现节能器具的推广,不断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充分发挥节水技术的技术优势,提高工程建设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给排水 节水技术 运用 重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初位移条件下实际隔震结构现场测试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应雄 陈骁 +1 位作者 邵奕夫 廖文彬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5年第6期100-106,共7页
已建成的隔震建筑仅有小部分经受过地震考验,由被动控制特点可知,隔震层的动力特性缺乏跟踪调节和控制能力。现场测试了1栋基础隔震幼儿园建筑,检验实际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隔震层由20个LNR500和26个LRB400橡胶支座组成,测... 已建成的隔震建筑仅有小部分经受过地震考验,由被动控制特点可知,隔震层的动力特性缺乏跟踪调节和控制能力。现场测试了1栋基础隔震幼儿园建筑,检验实际隔震结构的动力特性和抗震性能。隔震层由20个LNR500和26个LRB400橡胶支座组成,测试了水平初位移75 mm(LRB400的109%剪应变)条件下的动力特性,展示了实现水平位移条件的方法及试验所得主要结果。水平位移的实现通过混凝土反力墙、顶杆及液压泵系统配合完成,将建筑推开位移,顶杆爆破卸载使建筑做自由振动。试验结果表明:隔震结构的自振周期比抗震结构显著延长;隔震层滞回曲线饱满;顶杆卸载后隔震层瞬间基本复位,残余变形在48 h内逐渐消除;各楼层动力响应控制效果明显,顶层加速度约放大1.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隔震 水平位移 动力特性 复位性能 滞回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底盘刚度变化对大底盘层间隔震结构抗震性能影响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应雄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6年第1期16-22,共7页
为考察下部底盘抗侧移刚度变化对大底盘RC框剪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有限元软件Perform-3D中建立3种底盘构件尺寸和材料强度不变,仅改变层高的大底盘RC框剪隔震结构弹塑性模型,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能量耗散和构件性能状... 为考察下部底盘抗侧移刚度变化对大底盘RC框剪隔震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在有限元软件Perform-3D中建立3种底盘构件尺寸和材料强度不变,仅改变层高的大底盘RC框剪隔震结构弹塑性模型,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能量耗散和构件性能状态分析。结果表明:相比非隔震结构,隔震后上部塔楼的地震响应有显著的减小,而底盘的加速度相比非隔震结构反而放大;随着底盘抗侧移刚度的减小,上部塔楼的减震效果降低,下部底盘抗震性能的改善效果有所提高;隔震后上部塔楼的梁、柱和剪力墙构件的变形性能状态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连梁构件,而下部底盘结构的梁、柱构件的变形性能状态也有较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底盘结构 隔震结构 抗震性能 PERFORM-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工程底层柱顶隔震结构抗震性能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吴应雄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5年第5期41-46,共6页
对一栋已建成的钢筋混凝土底层柱顶隔震框架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PERFORM-3D建立弹塑性模型,对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和耗能进行分析,依据现行规范和隔震结构性能的研究成果进行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设防烈... 对一栋已建成的钢筋混凝土底层柱顶隔震框架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PERFORM-3D建立弹塑性模型,对结构在设防烈度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响应和耗能进行分析,依据现行规范和隔震结构性能的研究成果进行抗震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基本保持弹性,下部结构的层间位移角远小于弹性位移角限值;在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结构进入到弹塑性程度浅,隔震层的滞回耗能是整体结构的非线性耗能的主要部分,下部结构有较大的安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层柱顶隔震结构 下部结构 PERFORM-3D 抗震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