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的制度检视和法治路径
1
作者 陈思宇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0-61,共12页
在优化营商环境与“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呈现出扩大趋势。从改革试点到制度构建的过程中,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面临合法性不足、事中事后监管存在漏洞以及可能损害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等问题,导... 在优化营商环境与“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呈现出扩大趋势。从改革试点到制度构建的过程中,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面临合法性不足、事中事后监管存在漏洞以及可能损害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等问题,导致其难以平衡环境保护目标和行政审批效率之要求。环评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需要作为一个整体性、系统性工程协同推进,立法机关应及时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保证改革于法有据;执法部门应不断优化环境监管手段和措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完善信用管理制度;司法机关要加强对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完善司法审查规则,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知承诺制 行政审批 风险预防 利害关系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破产边缘董事不当激励的法律规制 被引量:24
2
作者 张学文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93-103,共11页
董事作出商业决策时的激励结构与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当公司具有持续营业能力时,董事的风险偏好是中性的。可是,当公司处于破产边缘时,董事则具有以债权人的利益为代价实施高风险、高收益商业决策的不当激励。许多... 董事作出商业决策时的激励结构与公司的经营和财务状况具有直接的相关性。当公司具有持续营业能力时,董事的风险偏好是中性的。可是,当公司处于破产边缘时,董事则具有以债权人的利益为代价实施高风险、高收益商业决策的不当激励。许多国家公司法或破产法都提出了相应的法律策略,以约束董事的这种不当激励并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我国破产法应要求债务人承担一般性的破产申请义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董事承担在一定期限内提出破产申请的义务,否则就要对债权人因迟延申请破产所受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 破产边缘 不当激励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型农地权利名称的创设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祥健 《东南学术》 2002年第5期124-130,共7页
从物权法视角看 ,在农地权利物权化过程中 ,继续使用深具债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名称 ,不仅不科学 ,而且还会给物权体系的协调性造成损害 ,从而妨碍有中国特色的物权体系的创设。为此 ,应当创设新型的农地物权名称。
关键词 土地承包经营权 物权名称 农地权 物权法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自愿移民:世界银行移民安置政策及其启示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祥健 《理论月刊》 2001年第12期42-45,共4页
了解世行的移民安置政策不仅对借款的申请至关重要,同时对改进我国的移民安置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以介绍世行移民安置政策为基础,阐析了该政策对改进我国的移民安置工作所具有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非自愿移民 移民安置 移民政策 移民安置规划 世界银行4.30条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侵权法中其他类型的非财产损害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华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9-95,共7页
尽管非财产损害的概念系从精神损害发源而来,二者间的混用亦十分常见;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界逐渐认识到财产损害以外的其他损害类型并非全然表现为精神损害。非财产层面的损害除精神痛苦外,亦包含死亡、残疾等人身损害以及外部名誉损失... 尽管非财产损害的概念系从精神损害发源而来,二者间的混用亦十分常见;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界逐渐认识到财产损害以外的其他损害类型并非全然表现为精神损害。非财产层面的损害除精神痛苦外,亦包含死亡、残疾等人身损害以及外部名誉损失等。学者区分意识的觉醒并非凭空杜撰,而是从侵权法律实践之发展归纳而来。各国法上无法为精神损害所容纳之其他非财产损害的出现,促进了非财产损害与精神损害概念间的分离,而其种类的不断丰富则推动非财产损害成为与财产损害并列之损害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权法 非财产损害 精神损害 其他类型的非财产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担保物权立法定位的争议与思考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祥健 《东南学术》 2003年第6期86-91,共6页
在我国《民法典》制定过程中 ,学术界对担保物权的立法定位问题存在着较大争议。笔者认为 ,在立法定位问题上 ,从晚近学者的研究看 ,“物权说”已成为一种通说 ,并被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所采纳 ,我们对此应给予更多尊重 ;同时 ,将... 在我国《民法典》制定过程中 ,学术界对担保物权的立法定位问题存在着较大争议。笔者认为 ,在立法定位问题上 ,从晚近学者的研究看 ,“物权说”已成为一种通说 ,并被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所采纳 ,我们对此应给予更多尊重 ;同时 ,将之定性为物权并纳入物权法中加以规定 ,更符合该项权利的本质特征 ,更有利于我们把握担保物权与其他债权担保方式之间的区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担保物权 《民法通则》 《担保法》 中国 物权二元结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与担保法律构成再论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祥健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让与担保的法律构成从早期的“所有权构成说”占主流地位,演进到现在的“担保权构成说”占主流地位,这加快了让与担保物权化的趋势。因此,从趋势和个性上看,让与担保应定性为独立的担保物权。但是,担保物权的定性并不改变其“非典型性... 让与担保的法律构成从早期的“所有权构成说”占主流地位,演进到现在的“担保权构成说”占主流地位,这加快了让与担保物权化的趋势。因此,从趋势和个性上看,让与担保应定性为独立的担保物权。但是,担保物权的定性并不改变其“非典型性”和“非定限性”的特征,让与担保仍以其“转移所有权”之形式区别于抵押权、质权等典型的担保物权。这就决定了只能采取单独制定民事特别法的模式解决让与担保的立法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与担保 法律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公司高管薪酬的法律规制
8
作者 张学文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1-188,276,共8页
高管薪酬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近年来,高管薪酬安排中的问题已经引起各国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高管薪酬已然成为各国公司治理改革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公司证券法律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公司高管薪酬的立法和实践... 高管薪酬是现代公司治理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近年来,高管薪酬安排中的问题已经引起各国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高管薪酬已然成为各国公司治理改革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公司证券法律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公司高管薪酬的立法和实践已经多年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董事会没有完全为了公司和股东的利益而去确定高管的薪酬。法律和法院无法代替董事会决定何种薪酬水平才是合理的,法律的任务是为薪酬决策确定一个公平、公开的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薪酬 公司治理 法律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遵从独特个性:让与担保权的立法化应寄托于民事特别法
9
作者 陈祥健 《东南学术》 2004年第S1期102-105,共4页
《民法(草案)》“物权编”采纳一些学者的观点,将让与担保权规定为担保物权的一个种类,由此,引发了有关让与担保是否应当“入典”的广泛争论。本人认为,从趋势看,让与担保应定性为独立的担保物权。但是,让与担保仍以其“转移所有权”之... 《民法(草案)》“物权编”采纳一些学者的观点,将让与担保权规定为担保物权的一个种类,由此,引发了有关让与担保是否应当“入典”的广泛争论。本人认为,从趋势看,让与担保应定性为独立的担保物权。但是,让与担保仍以其“转移所有权”之形式区别于抵押权、质权等典型的担保物权。这就决定了让与担保不可能采取与典型的担保物权相同的立法模式进入民法典的物权编,而只能采取单独制定民事特别法的模式解决其立法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与担保 担保物权 立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间集资的法律问题
10
作者 官本仁 《福建农机》 2010年第2期22-25,共4页
民间集资盛行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在非农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实行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同时,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的发展,也促进农村和农民向非农经济领域延伸。在非农经济业务不断扩大的同时,对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 民间集资盛行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特别是在非农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在实行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同时,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的发展,也促进农村和农民向非农经济领域延伸。在非农经济业务不断扩大的同时,对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农村个体非农事业和乡镇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民营经济起步阶段对资金迫切需求的情况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问题 集资 民间 农村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 改革开放 制度改革 民营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议《土地管理法》第十条
11
作者 官本仁 《福建农机》 2011年第1期33-36,52,共5页
《土地法》第十条中有三种形式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但对其三种集体的内涵没有做出明确的划分,构成集体概念模糊,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不清,权责不明确,对农村土地的有效管理不利影响和控制失调,也因此造成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立法上... 《土地法》第十条中有三种形式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但对其三种集体的内涵没有做出明确的划分,构成集体概念模糊,土地所有权的主体不清,权责不明确,对农村土地的有效管理不利影响和控制失调,也因此造成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立法上应该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集体 集体经济组织 乡镇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12
作者 官本仁 《福建农机》 2012年第2期39-42,共4页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国家所有;二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是法律上虽然赋予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而在实际行使其所有权上又受到现行法律、法规的种种限制,限制农民集体对土地所有权的行使,农村土地所有...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土地所有权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国家所有;二是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是法律上虽然赋予了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而在实际行使其所有权上又受到现行法律、法规的种种限制,限制农民集体对土地所有权的行使,农村土地所有权归属农村集体所有权已没有实质性的意义,应该在明确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归属问题的同时,规范农村土地使用权之物权性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所有权 土地所有权 农村集体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职惩罚的破局之钥:消除照护者惩罚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铀镱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9-117,共9页
就业市场对照护者的排挤,可称为“照护者惩罚”。照护者惩罚和劳动性别分工的不公,共同引发了母职惩罚现象。为消除母职惩罚,工作家庭平衡制度同时致力于消除照护者惩罚和重构性别分工。由于消除母职惩罚被视为性别平等命题,相关制度更... 就业市场对照护者的排挤,可称为“照护者惩罚”。照护者惩罚和劳动性别分工的不公,共同引发了母职惩罚现象。为消除母职惩罚,工作家庭平衡制度同时致力于消除照护者惩罚和重构性别分工。由于消除母职惩罚被视为性别平等命题,相关制度更强调重构性别分工而非消除照护者惩罚。但是,实证研究的证据和法律分析表明,该立法倾向导致法律的失灵。这是因为,劳动性别分工的观念难以靠法律发生立竿见影的改变,而劳动性别分工的现实,需要以消除照护者惩罚为前提方可改变。因此,若要消除母职惩罚,现行制度应调整为以消除照护者惩罚为首要目标,方可促进性别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职惩罚 照护者惩罚 工作家庭平衡机制 性别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与法律:刑事司法中的女检察官 被引量:3
14
作者 宋灵珊 《交大法学》 CSSCI 2021年第4期165-179,共15页
刑事诉讼中的检察官制度并非与刑事诉讼活动同时产生,为了破除纠问制下法官权力的无所限制和被告人无所防御的弊端才创设了检察官制度。在控诉原则的指导下,检察官担任控方进行追诉犯罪和保障人权的活动,而这一活动的强力需求与传统女... 刑事诉讼中的检察官制度并非与刑事诉讼活动同时产生,为了破除纠问制下法官权力的无所限制和被告人无所防御的弊端才创设了检察官制度。在控诉原则的指导下,检察官担任控方进行追诉犯罪和保障人权的活动,而这一活动的强力需求与传统女性的刻板印象格格不入。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女检察官数量不断增加的现象与刑事司法理念的多元化发展之间呈现出相互促进的趋势,而女检察官在工作中对性别特征的刻意回避进一步说明了女性在刑事司法场域中仍然呈现出一种迎合的姿态。在多元化的诉讼理念取代单一的惩罚观念之后,更应注重对女性经验的运用,以实现关怀伦理对公正伦理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司法 女性主义法学 阳刚气质 女检察官 性别展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