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文学史与新媒介文艺 |
南帆
|
《当代作家评论》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2
|
华人文化诗学:华文文学研究的范式转移 |
刘登翰
刘小新
|
《东南学术》
|
2004 |
15
|
|
3
|
对象·理论·学术平台——关于华文文学研究“学术升级”的思考 |
刘登翰
刘小新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2004 |
13
|
|
4
|
台湾文学研究中的殖民现代性幽灵 |
刘小新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0
|
|
5
|
大同诗学想象与地方知识的建构——华文文学研究的两种路径及其整合 |
刘小新
|
《东南学术》
|
2004 |
7
|
|
6
|
重复写与重新写:文学史写作的数字化可能与科幻式想象 |
陈舒劼
|
《扬子江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7
|
辛亥革命与赖和的文学实践 |
陈美霞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8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述评 |
南帆
刘小新
王伟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9
|
论文学批评的功能 |
南帆
|
《东南学术》
CSSCI
|
1999 |
13
|
|
10
|
底层:消费社会的另类符码 |
刘桂茹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2
|
|
11
|
“纯文学”概念及其不满 |
刘小新
|
《东南学术》
|
2003 |
16
|
|
12
|
“文化研究”的意义与问题——与盛宁先生《走出“文化研究”的困境》一文商榷 |
王伟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8
|
|
13
|
复魅的迷局:当代文学信仰叙事中的认同困境 |
陈舒劼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4
|
文化研究与台湾批判知识分子的论述实践 |
刘小新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15
|
20世纪80年代台湾的民间社会理论与文化论述 |
刘小新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6
|
尴尬的诉求:当代生态文学中的神秘叙事 |
陈舒劼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2
|
|
17
|
身份遗传及其产生与再生产:近20年来文学的阶级叙事 |
陈舒劼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8
|
弘扬中华文化 促进祖国统一——试论文化研究在当前两岸关系发展中的意义 |
刘登翰
|
《东南学术》
|
2004 |
2
|
|
19
|
解构主义的萨特:介入式的文学批评及其反思 |
郑海婷
|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0 |
|
20
|
雅克·朗西埃论“文学性” |
郑海婷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