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发展观的内在维度 被引量:4
1
作者 潘叔明 《东南学术》 2004年第6期12-18,共7页
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下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深化。科学发展观有其重要的内在维度。揭示和把握人民与公民维度、GDP与绿色GDP维度、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维度、科学与形上维度,是思想理论的一个任务。本文对此作了学术... 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形势下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深化。科学发展观有其重要的内在维度。揭示和把握人民与公民维度、GDP与绿色GDP维度、和平发展与和平崛起维度、科学与形上维度,是思想理论的一个任务。本文对此作了学术上的探索,以期深化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 发展问题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矛盾在运动中的和解——关于和谐的哲学初思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叔明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10,共7页
本文对和谐问题展开哲学讨论。讨论围绕矛盾是起着运动本原作用的范畴和矛盾在运动中的和解这两个命题展开。后一命题是对矛盾解决第四种方法的学理概括。同时论述了矛盾在运动中和解的三种方式。认为和谐是矛盾统一和矛盾协调,更具现... 本文对和谐问题展开哲学讨论。讨论围绕矛盾是起着运动本原作用的范畴和矛盾在运动中的和解这两个命题展开。后一命题是对矛盾解决第四种方法的学理概括。同时论述了矛盾在运动中和解的三种方式。认为和谐是矛盾统一和矛盾协调,更具现实意义的是矛盾在运动中的和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矛盾 和谐 张力 审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邓小平发展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战略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彪 《理论学习月刊》 1998年第11期1-5,共5页
关键词 社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发展理论 可持续 邓小平同志 政治体制改革 中国社会 政治发展 发展战略 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的回转——为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而作
4
作者 潘叔明 《东南学术》 CSSCI 1999年第1期5-14,共10页
一哲学在其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的回转,这种回转表现在人们对哲学问题的定位上。哲学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以后,给自己的定位是“哲学是什么”,哲学讨论世界观问题。“世界存在不存在”、“世界本原是什么”、“人能否认识这个世界”,这... 一哲学在其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的回转,这种回转表现在人们对哲学问题的定位上。哲学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以后,给自己的定位是“哲学是什么”,哲学讨论世界观问题。“世界存在不存在”、“世界本原是什么”、“人能否认识这个世界”,这种人对世界或是对自身的叩问,都没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产力标准 社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唯物史观 发展生产力 思想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萌生与拓展
5
作者 黄克剑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1期14-23,109,共11页
中国近代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叶,是第一个阶段;从五四运动到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是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西文化比较的萌生阶段,从“言技”、“言政”、到“言教”;第二个阶段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 中国近代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叶,是第一个阶段;从五四运动到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是第二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西文化比较的萌生阶段,从“言技”、“言政”、到“言教”;第二个阶段是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拓展阶段,二十年代主要以对时代精神的把握为核心,三十年代主要以对民族精神的把握为核心,但由于二者都是对东西文化总体的比较,所以纵的时代坐标上的比较和横的民族坐标上的比较又总是相互渗透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比较研究 三十年代 民族精神 近代中西文化 民族文化心理 中西文化冲突 中西文化比较 东西文化 中国文化 十九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问题
6
作者 黄克剑 《学习与探索》 1985年第6期16-22,26,共8页
在1984年春天到来之前,我读到一篇诘难拙作《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论要》(载《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4期,以下简称《论要》)的文字,这是张战生、黄凤炎二人的《略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载《学习与探索》1984年第... 在1984年春天到来之前,我读到一篇诘难拙作《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论要》(载《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4期,以下简称《论要》)的文字,这是张战生、黄凤炎二人的《略论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对青年马克思的影响》(载《学习与探索》1984年第1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费尔巴哈哲学 人本主义 马克思哲学思想 青年马克思 黑格尔 论要 早期哲学思想 思想发展 唯物主义者 略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本质要求
7
作者 潘叔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14,22,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公平正义、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大本质要求,它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本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三大历史性命题
8
作者 福建省社科联课题组 潘叔明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5,共12页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蕴涵三大历史性命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中国共产党对三大历史性命题的不懈探索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生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 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科学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佛教历史评述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文彪 《东南学术》 2003年第6期151-158,共8页
在台湾的佛教历史上 ,早期荷兰、西班牙占领期间 ,其信仰领域主要充斥着混合的“泛灵信仰”,谈不上典型佛教的特色。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这时大量中国南方汉人的迁入 ,带有浓厚福建闽南色彩的佛教也随之进入台湾 ,但那时期的佛教性... 在台湾的佛教历史上 ,早期荷兰、西班牙占领期间 ,其信仰领域主要充斥着混合的“泛灵信仰”,谈不上典型佛教的特色。清初 ,郑成功收复台湾 ,这时大量中国南方汉人的迁入 ,带有浓厚福建闽南色彩的佛教也随之进入台湾 ,但那时期的佛教性格仍然带有三教(儒、释、道)混合色彩 ,并在相当成份上与民俗信仰相混杂 ,一般也还看不出非常专门的佛教思想。1895年满清战败 ,割台湾给日本 ,从此台湾佛教随着民族命运的变化 ,多了一种殖民政策下的“日化佛教”影响。战后的台湾 ,佛教也随之回归祖国 ,尤其是国民党败逃台湾时带去了不少不乏德学俱优的僧侣 ,这为台湾佛教的现代发展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事实上在台湾“解严”之后 ,随着其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也随着其作为台湾的最大宗教派别的地位不断得到突显 ,台湾佛教越来越多地加入到全球佛教所面临的“现代化”问题的思考。一些新思想、新思维 ,有别于传统的新体制、新风格、新组织、新活动正在层出不穷地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佛教 台湾佛教史 社会变迁 人间佛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思想路线的三个命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叔明 《东南学术》 2002年第6期4-10,共7页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是解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根据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重新确立及其丰富和发展的历史 ,从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所在、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真理具体性的展开的逻辑上 ,提...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是解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根据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重新确立及其丰富和发展的历史 ,从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所在、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真理具体性的展开的逻辑上 ,提出并论述了思想路线的三个马克思主义命题 :马克思主义必须同各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成功地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真理性必须在不断的实践检验中确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发展 劳动 劳动价值论 思想路线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一般人道主义
11
作者 李鸿烈 《学习与探索》 1986年第6期4-11,共8页
经过几年来对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使我们对人道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了。看来把人道主义贴上“资产阶级的”简单标签,加以贬斥,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做法和认识,都是错误的。人类社会不但存在着各种特殊形态... 经过几年来对人道主义问题的讨论,使我们对人道主义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了。看来把人道主义贴上“资产阶级的”简单标签,加以贬斥,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做法和认识,都是错误的。人类社会不但存在着各种特殊形态的人道主义,而且还存在着一般人道主义。本文试对一般人道主义的问题,谈一些初步看法,以就教于理论界。一、一般人道主义的含义及其科学依据我国学术界多数同志至今对“一般人道主义”讳莫如深,不敢问津,当然谈不上对它进行科学规定。有个别同志承认存在着一般人道主义,但对它的规定却是援引当代资产阶级学者编写的百科辞典的定义。这种做法是不足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人道主义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 特殊形态 广大人民 资本主义社会 唯物主义 人道原则 马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徜徉于历史与文化之间
12
作者 潘叔明 《东南学术》 2001年第6期4-12,共9页
对世界各种文化长期共存、共同发展战略作历史和文化的诠释。从走向历史深处和走向文化深处上讨论东方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从历史———文化上阐述了在历代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因素的世俗化进程 :政治世俗化、宗教世俗化、科学世俗化、文... 对世界各种文化长期共存、共同发展战略作历史和文化的诠释。从走向历史深处和走向文化深处上讨论东方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从历史———文化上阐述了在历代起主要作用的社会因素的世俗化进程 :政治世俗化、宗教世俗化、科学世俗化、文化世俗化 ;从文化———历史上阐述历史世界和超历史世界在东方文化和现代化问题上的不同境际。认为东方文化的历史赓续方式之一是不同文化间的相互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文化 历史世界 超历史世界 东方文化 现代化 文化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的维度与子的维度(论文纲要)
13
作者 潘叔明 《东南学术》 2004年第S1期113-116,共4页
本文认为对文化的批判继承,不能把文化“全意识形态化”;对文化的抽象继承应获得形下的支持。文化继承要讲究经的维度和子的维度。必要时要把经的维度与子的维度作相对剥离;有时则应保持此类内在维度的张力,对马克思主义也应采取这种态度。
关键词 中国文化 文化继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持必要的张力
14
作者 潘叔明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5-20,共6页
通过简要的历史、现实、审美的考察,探索具有现实可能性的或不乏审美的矛盾协调关系,说明和谐总要保持必要的张力。
关键词 和谐 矛盾 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飘零与孤悬中的挣扎——日据时期台湾地区对祖国文化的坚持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平 《东南学术》 2004年第4期136-142,共7页
本文分析了日据台湾时期,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实行的文化同化政策;以及台湾地区的广大民众针对日本殖民者的文化同化而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分析了这种文化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湾人民所坚持的民族认同与中华... 本文分析了日据台湾时期,日本殖民者对台湾实行的文化同化政策;以及台湾地区的广大民众针对日本殖民者的文化同化而进行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分析了这种文化斗争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湾人民所坚持的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日据时 中华文化 坚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