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箱密度对福建烟叶醇化质量及松散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毕思强 朱波 +9 位作者 杨杰 范明登 周东 杜薇 谷晓懂 周进华 刘洋 李新锋 闻静 徐大勇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60-64,共5页
为寻找适宜的装箱密度,分析了3种装箱密度对上、中部烟叶复烤后自然醇化及松散回潮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醇化时间的增加,各处理各部位烟叶总糖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还原糖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整体来看,装箱密... 为寻找适宜的装箱密度,分析了3种装箱密度对上、中部烟叶复烤后自然醇化及松散回潮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醇化时间的增加,各处理各部位烟叶总糖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再增加的趋势,还原糖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整体来看,装箱密度为160、180 kg/箱时,上部烟叶烟碱含量、氯含量、钾含量均在醇化1.5年时达到最高。中部烟氯和钾含量波动较小,稳定性高,装箱密度为180、200kg/箱时,醇化1.5年时氯和钾含量均最高。在醇化1.5年时,各部位各处理糖碱比均达到最小;随着装箱密度增大,上部烟各化学成分除总糖、氯、钾含量外,其余各化学成分含量变异系数均呈降低的趋势;中部烟则是除总糖和氯含量外,其他化学成分变异系数变大;不同装箱密度的片烟,在醇化过程中随着醇化时间的增加感官质量呈上升趋势,上部烟为180 kg/箱得分最高,中部烟为160 kg/箱得分最高;装箱密度越小,片烟的松散效果越好,出口含水率变异系数越小,大片率和大中片率越高。综合分析,上部烟装箱密度宜180 kg/箱,中部烟宜160 kg/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烟 装箱密度 化学成分 感官质量 醇化质量 松散效果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烤模式对福建K326烟叶醇化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毕思强 王国良 +5 位作者 杨杰 杜薇 刘洋 周进华 周东 李新锋 《湖南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74-79,共6页
为了减少复烤过程烟气香味的损失,通过调节烤机参数,研究了正常模式、低温干燥和直接干燥3种复烤模式(加工强度依次降低)对福建K326片烟物理质量以及不同醇化时间片烟的感官质量、化学成分、香味物质及霉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工强... 为了减少复烤过程烟气香味的损失,通过调节烤机参数,研究了正常模式、低温干燥和直接干燥3种复烤模式(加工强度依次降低)对福建K326片烟物理质量以及不同醇化时间片烟的感官质量、化学成分、香味物质及霉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工强度变小,出口温度和片烟结构变化率也逐渐变小,出口水分稳定性则相反;直接干燥对提升上部叶和中部叶感官质量效果比较明显,正常模式对维持和提升下部叶感官质量作用比较明显;醇化过程中片烟香味成分含量不断增加,且香味成分的变化呈现下部叶>上部叶>中部叶的规律,而香味成分总量与复烤模式关系不大;化学物质中除钾、氯外3种模式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烟 复烤模式 加工强度 醇化 感官质量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切打叶方式对片烟形状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毕思强 杨杰 +9 位作者 王国良 文武 周东 刘洋 周进华 李新锋 谷晓懂 徐大勇 范明登 杜薇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1期129-135,共7页
【目的】探明不同分切打叶方式对片烟形状特征的影响,为打叶复烤实时检测、即时调整打叶工艺参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片烟大小及其分布检测系统测量不同部位和不同加工方式生产的片烟的形状特征,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各部位片烟紧... 【目的】探明不同分切打叶方式对片烟形状特征的影响,为打叶复烤实时检测、即时调整打叶工艺参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片烟大小及其分布检测系统测量不同部位和不同加工方式生产的片烟的形状特征,分析不同加工方式对各部位片烟紧致度和小岛法分形维数的影响。【结果】平均紧致度呈上部烟(85.96)<中部烟(118.74)<下部烟(129.5),分形维数呈上部烟(1.27)<中部烟(1.29)<下部烟(1.30);分切后打叶片烟形状更紧致,但分切刀数对片烟结构、形状均无显著影响;圆盘式打辊打后片烟紧致度优于耳座式打辊;尺寸较大的框栏能生产出结构和形状更符合制丝需求的片烟,同时对下部烟形状有明显影响。【结论】可利用片烟大小及其分布系统测定不同打叶方式对片烟形状、结构及其均匀性的影响;引入紧致度和分形维数评价方法,不仅能够得到更接近真实烟丝尺寸的评价标准,还可为烟丝结构与片烟结构的模型关联研究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烟 片烟形状特征 紧致度 分维数 烟叶加工 分切打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