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品种和栽培条件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卢锦荣 房贤涛 何花榕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42-848,共7页
探索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因素综合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再生稻产量水平的最优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_9(3~4)正交设计原理,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留桩高度、不同促芽肥施用量3个因素对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及年产量及其... 探索不同品种和不同栽培因素综合对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为提高再生稻产量水平的最优栽培模式提供理论依据,采用L_9(3~4)正交设计原理,研究不同品种、不同留桩高度、不同促芽肥施用量3个因素对再生稻头季、再生季及年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对头季、再生季还是年产量,品种、留桩高度和促芽肥施用量三因素的最优组合为两优616、留桩高度为10cm、促芽肥为140kg·hm-2,可获得高产;对再生稻年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品种>留桩高度>促芽肥,品种对产量起最主要的作用;对头季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品种>促芽肥>留桩高度,最主要的影响是品种;在再生季,对有效穗和穗粒数的影响程度顺序为品种>留桩高度>促芽肥,而对千粒重和结实率的影响程度为品种>促芽肥>留桩高度。综合来看,在本试验范围内,品种两优616、留桩高度10cm、促芽肥140kg·hm-2的组合有利于再生稻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品种 促芽肥 留桩高度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