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脱毒甘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卢春生 杨立明 +2 位作者 郭其茂 苏秋芹 陈赐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1年第5期578-580,共3页
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于 1996年率先在福建省内进行脱毒甘薯的应用研究 ,并相继在全省范围内示范推广 ,实践证明 ,脱毒甘薯比未脱毒薯 (同品种 )生长势强 ,结薯早 ,薯皮光滑 ,商品性好 。
关键词 脱毒甘薯 推广应用 生产力 增产特性 抗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10年福建省审定甘薯新品种的亲本选用与育种效果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其茂 杨立明 +2 位作者 林子龙 陈根辉 黄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36期12879-12880,12897,共3页
利用2001 ~2010年福建省审定36个甘薯品种的亲本来源资料,研究福建甘薯审定品种采用亲本概况.结果表明,亲本材料的选用是良种选育的基础.其中,金山57、岩薯5号、岩粉1号、台引2号和广薯88-70是福建省甘薯新品种选育的常用亲本,采用这... 利用2001 ~2010年福建省审定36个甘薯品种的亲本来源资料,研究福建甘薯审定品种采用亲本概况.结果表明,亲本材料的选用是良种选育的基础.其中,金山57、岩薯5号、岩粉1号、台引2号和广薯88-70是福建省甘薯新品种选育的常用亲本,采用这些常用亲本进行配组育种,经选育审定品种占福建省10年审定甘薯品种的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新品种 亲本选用 育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紫甘薯的研究利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被引量:9
3
作者 黄艳霞 杨立明 +2 位作者 林子龙 陈根辉 郭其茂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7期80-82,共3页
福建省已经将紫甘薯的培育工作作为薯类研究的重点。该文对福建省紫甘薯的培育、生产、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综述,并讨论了紫甘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紫甘薯 育种 生产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脱毒技术在福建省的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梁金平 《广西农业科学》 CSCD 2006年第5期503-505,共3页
甘薯病毒病广泛见于福建省各甘薯主产区,甘薯病毒种类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种类。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甘薯品种田间带毒率为100%。通过对甘... 甘薯病毒病广泛见于福建省各甘薯主产区,甘薯病毒种类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种类。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甘薯品种田间带毒率为100%。通过对甘薯脱毒技术、指示植物法甘薯茎尖苗带毒检测技术、脱毒苗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机理及脱毒苗繁殖和利用等进行研究,建立了福建的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体系,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脱毒技术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技术在烟后稻福香占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蓝少平 高友峰 +5 位作者 林清通 潘丽燕 黄康德 徐淑英 郭达伟 谢小丹 《中国种业》 2025年第6期69-72,共4页
为了探明不同施肥技术对烟后稻品质及效益的影响,对烟后稻福香占施用4种不同肥料,调查其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分析不同施肥技术对烟后稻福香占的产量、米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以诺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菌肥,福香占产量可增... 为了探明不同施肥技术对烟后稻品质及效益的影响,对烟后稻福香占施用4种不同肥料,调查其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分析不同施肥技术对烟后稻福香占的产量、米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以诺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菌肥,福香占产量可增产4.40%,达586.46kg/667m2;米质达部颁1级,有香味;经济效益较对照增加1173.68元/667m2。因此,以诺生物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菌肥的推广有利于烟后稻节本增效、生态提质,同时为烟后稻绿色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农户在烟后稻栽培过程中,需结合烟草茬口的土壤特性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后稻 福香占 微生物菌肥 产量 米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目标物调控CRISPR-Cas12a酶活性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检测玉米赤霉烯酮的研究
6
作者 杨彩萍 童秋霞 +1 位作者 魏源 陈薪旭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8-404,共7页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一类真菌毒素,普遍存在于霉变的食物中,对人体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CRISPR-Cas12a是一种RNA引导的核酸内切酶,在基因编辑及生物传感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设计了一段ZEN适配体序列ssDNA,该序列能够激活...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一类真菌毒素,普遍存在于霉变的食物中,对人体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CRISPR-Cas12a是一种RNA引导的核酸内切酶,在基因编辑及生物传感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本文设计了一段ZEN适配体序列ssDNA,该序列能够激活CRISPR-Cas12a的核酸内切酶活性,进而切割固定在电极表面的hp-DNA,从而增大了电极界面电流信号。当ZEN存在时,ssDNA作为ZEN适配体可靶向结合ZEN,从而钝化了CRISPR-Cas12a的酶活性,使得hp-DNA可完好地保留在电极表面,导致电极界面的电流信号降低。基于上述原理,本文构建了一种可用于灵敏检测ZEN的电化学传感方法,该方法对ZEN的检测限达到0.012 ng/mL,可用于实际样品中ZEN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12a 玉米赤霉烯酮 适配体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冬种马铃薯生产技术研究 被引量:43
7
作者 汤浩 翁定河 +4 位作者 杨立明 蔡南通 吴秋云 梁金平 罗文彬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98-202,共5页
通过全面调查福建冬种马铃薯生产情况,以及对冬种主产区气温、降雨量、蒸发量等气象资料分析,结合马铃薯新品种与种植密度的比较试验结果,初步总结出福建冬种马铃薯种植范围、种植时间和高产栽培技术,为进一步发展冬种马铃薯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冬种马铃薯 种植范围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甘薯生产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6
8
作者 郭其茂 杨立明 +1 位作者 陈赐民 卢春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2年第3期458-458,460,共2页
福建省甘薯产需矛盾突出 ,优质品种少 ,耕作管理粗放 ,新技术推广配套少 ,加工滞后等方面影响甘薯生产的发展。为提高种植甘薯的经济效益 ,必须进行规模生产 ,采取科研与生产相结合 ,改善甘薯生产的产前、产中。
关键词 福建 甘肃 生产 问题 对策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甘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被引量:13
9
作者 林子龙 杨立明 +3 位作者 郭其茂 朱天文 陈根辉 黄艳霞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8期85-89,共5页
概述福建省甘薯生产和产业发展现状,指出当前甘薯产业化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加大研发推广投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和培育龙头企业的建议,以保证甘薯产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福建省 甘薯 产业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毒甘薯龙岩7-3高产栽培措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金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3-17,共5页
以脱毒甘薯龙岩7-3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经计算机模拟建立施肥的高产数学模型并找出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①产量超过45t.hm-2的最佳农艺措施组... 以脱毒甘薯龙岩7-3为材料,采用四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探讨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经计算机模拟建立施肥的高产数学模型并找出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结果表明,①产量超过45t.hm-2的最佳农艺措施组合为尿素施用量163.05~191.55kg.hm-2;过钙施用量546.6~653.4kg.hm-2;硫酸钾施用量510.3~614.55kg.hm-2;种植密度5.45万~5.80万株;②4个因素对鲜薯产量影响的顺序依次为钾肥>密度>氮肥>磷肥;③各因素间对产量影响皆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④较高水平的施钾量和施氮量有利于产量的提高;⑤适宜种植密度条件下大中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甘薯 龙岩7-3 数学模型 农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春艳 陈淮川 周美玲 《福建稻麦科技》 2012年第4期89-91,共3页
总结了福建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减少、控制各种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作物 病虫害 绿色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甘薯病毒病发生现状与对策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文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07年第15期84-85,88,共3页
通过分析福建省甘薯病毒病发生的现状,针对甘薯病毒病的种类及传播途径,提出防治甘薯病毒病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甘薯病毒病 发生 防治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农业生态栽培绿色蔬菜技术研究
13
作者 郭生国 曾军 张志勇 《上海蔬菜》 2010年第5期45-47,共3页
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但并非蔬菜生产强国,到2006年,我国有机蔬菜生产面积仅为2000hm^2,只有美国近4万hm^2的5%、墨西哥3.3万hm^2的6%,与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世界的43%与49%均居第一的大国相比极不相称。目前我国绿色蔬菜生... 我国是蔬菜生产大国,但并非蔬菜生产强国,到2006年,我国有机蔬菜生产面积仅为2000hm^2,只有美国近4万hm^2的5%、墨西哥3.3万hm^2的6%,与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世界的43%与49%均居第一的大国相比极不相称。目前我国绿色蔬菜生产现状是生产规模小、标准不统一、生产过程缺乏监管、产品质量不佳,在国内外市场缺乏竞争力。本文拟将我们近年来采用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切断病虫发生与流行循环链、控制病虫的综合技术,栽培绿色蔬菜的研究成果与读者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绿色蔬菜 生态栽培 技术 优化 蔬菜生产 国内外市场 生产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岩市马铃薯新品种引种筛选试验
14
作者 曾军 董锦华 《中国马铃薯》 2005年第2期85-86,共2页
通过引进10个马铃薯新品种进行品比试验和示范验收,结果表明:无花种、大西洋、费乌瑞它3个新品种表现薯块大而整齐、商品薯率高、经济效益好,是适宜在福建闽西种植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 马铃薯 新品种 商品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脱毒甘薯应用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炳全 曾军 +2 位作者 张志勇 蔡建荣 杨立明 《江西农业学报》 2001年第3期16-21,共6页
对福建甘薯病毒种类、脱毒苗的增产机理、甘薯脱毒苗的抗病性是否变化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的 6个甘薯品种的田间带毒率为 1 0 0 % ,检测出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 (SPCFV)中SPFMV是... 对福建甘薯病毒种类、脱毒苗的增产机理、甘薯脱毒苗的抗病性是否变化等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供试的 6个甘薯品种的田间带毒率为 1 0 0 % ,检测出的甘薯羽状斑驳病毒 (SPFMV)、甘薯潜隐病毒 (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 (SPCFV)中SPFMV是最主要的种类。脱毒甘薯的主茎长度、叶片数、茎分枝数、茎叶鲜重、叶面积系数均高于普通甘薯。生长势强、结薯较早、收获期大薯的数量和重量显著增加 ,是脱毒甘薯能显著增产的主要原因。脱毒“岩薯 5号”变异株对甘薯蔓割病、薯瘟病的抗性明显强于未脱毒的“岩薯 5号” ,经茎尖培养的甘薯脱毒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毒甘薯 病毒 增产机理 抗病性 甘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岩市野生厚叶五味子资源的开发利用
16
作者 陈淮川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2期86-88,共3页
介绍野生厚叶五味子的生物学特征及在龙岩市的分布,分析其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利用价值,并提出开发利用龙岩市野生厚叶五味子资源的建议。
关键词 野生 厚叶五味子 开发利用 龙岩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百香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文斌 张志勇 +2 位作者 周美玲 杨忠发 张建东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第11期116-118,共3页
分析福建省百香果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从发展规划、政策扶持、科技支撑、平台建设、市场建设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 百香果 产业 现状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城县地瓜干专用品种“龙岩7-3”病毒病调查研究
18
作者 张丽丽 张志勇 《福建农业科技》 2013年第6期65-67,共3页
对连城县地瓜干专用品种"龙岩7-3"病毒病进行田间调查、指示植物病毒检测及血清学病毒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龙岩7-3病毒侵染率高达95.3%,症状以网状明脉花叶为主,其次为褪绿斑和黄化等;侵染病毒主要种类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对连城县地瓜干专用品种"龙岩7-3"病毒病进行田间调查、指示植物病毒检测及血清学病毒种类鉴定,结果表明:龙岩7-3病毒侵染率高达95.3%,症状以网状明脉花叶为主,其次为褪绿斑和黄化等;侵染病毒主要种类是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V),其次为甘薯潜隐病毒(SPLV),两种病毒往往是复合侵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龙岩7—3 病毒病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汤浩 梁金萍 +3 位作者 曾军 吴秋云 张志勇 罗文彬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50-153,共4页
介绍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选育经过。该品种株型直立,株高39cm,主茎数2-3条,块茎椭圆形,薯皮、薯肉均为淡黄色,单株结薯6个,干物质含量17.74%,食味品质优。生育期87d,平均鲜薯产量28089.4kg·hm^-2,比对照紫花851增产6.74... 介绍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选育经过。该品种株型直立,株高39cm,主茎数2-3条,块茎椭圆形,薯皮、薯肉均为淡黄色,单株结薯6个,干物质含量17.74%,食味品质优。生育期87d,平均鲜薯产量28089.4kg·hm^-2,比对照紫花851增产6.74%。配套栽培技术上应采取适当催芽、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防治病虫害和适时收获等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闽薯1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薯10号氮磷钾施肥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林子龙 郭其茂 +1 位作者 陈根辉 杨立明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75-78,共4页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对甘薯新品种龙薯10号进行了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以下的土壤上,氮肥、钾肥对龙薯10号的鲜薯产量影响较大,要特别重视施用钾肥,适当施用氮肥和磷肥.在中等以上肥力土壤上,要控制氮、磷...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对甘薯新品种龙薯10号进行了施肥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中等肥力以下的土壤上,氮肥、钾肥对龙薯10号的鲜薯产量影响较大,要特别重视施用钾肥,适当施用氮肥和磷肥.在中等以上肥力土壤上,要控制氮、磷肥的使用,适当施用钾肥.龙薯10号鲜薯产量大于2500 kg/667m2的优化施肥方案是:尿素6.22~13.96 kg/667m2、过磷酸钙23.09~53.27 kg/667m2、硫酸钾24.74~50.05 kg/667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钾 优化施肥方案 试验研究 Application 鲜薯产量 施用钾肥 甘薯新品种 中等肥力 旋转组合 土壤 施用氮肥 设计方案 磷肥 过磷酸钙 产量影响 三因素 硫酸钾 制氮 尿素 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