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稻温敏核不育系在龙岩地区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黄志澄 吴文明 翁根五 《福建稻麦科技》 1992年第3期9-13,共5页
在龙岩地区的自然光温条件下,KS-9、W6154S、W6111S、W6434S等温敏不育系稳定不育期为36~40天,全败育的临界日均温为≥26.5℃。因此,制种的敏感期宜安排在7月上、中旬,抽穗期在7月下旬和8月初。繁殖则敏感期要安排在5月下旬、6月初,抽... 在龙岩地区的自然光温条件下,KS-9、W6154S、W6111S、W6434S等温敏不育系稳定不育期为36~40天,全败育的临界日均温为≥26.5℃。因此,制种的敏感期宜安排在7月上、中旬,抽穗期在7月下旬和8月初。繁殖则敏感期要安排在5月下旬、6月初,抽穗期在6月中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敏核不育系 龙岩地区 敏感期 温敏不育系 光温条件 播始历期 始穗期 育性转换 临界日 败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云英种子高产施肥技术
2
作者 叶永秦 乐开富 +3 位作者 杨玉环 杨腾邦 蔡尊福 张尚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70-274,共5页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福建省重要冬季绿肥作物,年播种面积达20多万公顷,但由于留种困难,产种量低,一般只有150~225kg/hm^2,限制了绿肥面积的进一步发展。80年代以来在进行早发高产新品种选育的同时,于1987~1991年开展了... 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是福建省重要冬季绿肥作物,年播种面积达20多万公顷,但由于留种困难,产种量低,一般只有150~225kg/hm^2,限制了绿肥面积的进一步发展。80年代以来在进行早发高产新品种选育的同时,于1987~1991年开展了高产施肥技术的研究,以期为解决紫云英种源不足的矛盾提供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试验共分四个部分,在三明、龙岩、南平等三个地区有关县进行。 (一)磷、钾肥试验 1.磷肥不同施用期试验 设全部基肥(337.5kg/hm^2,过磷酸钙含P_2O_512%,下同);1/2基肥、1/2苗肥;基肥、苗肥、春肥各1/3;全部苗肥;对照(不施磷)等5个处理。试验于1987~1988年在永太县同安乡农技站进行,紫云英品种为闽紫1号,小区面积20m^2,3次重复。供试土壤为灰泥田,有机质3.06%,全氮0.14%,全磷(P_2O_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云英 高产 施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制种喷施多微灵的增产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吴文明 黄志澄 +1 位作者 赖伦英 张炼生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22-24,共3页
在杂交水稻制种田部分不育系破口,大部分穗茎处于幼穗分化7~8期喷施多微灵,包颈率比对照减少7.9~58.4个百分点,异交结实事增加2.7~11.6个百分点,单产提高7.4~41%。增产的原因在于能更迅速有效地解除不育系包颈,促进抽穗整齐,促使剑... 在杂交水稻制种田部分不育系破口,大部分穗茎处于幼穗分化7~8期喷施多微灵,包颈率比对照减少7.9~58.4个百分点,异交结实事增加2.7~11.6个百分点,单产提高7.4~41%。增产的原因在于能更迅速有效地解除不育系包颈,促进抽穗整齐,促使剑叶下垂,减少授粉障碍,改善不育系开花习性,提高异交结实率。目前国内报导在杂交水稻制种田使用的各类药品繁多,作用不一,其中效果类似的,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有调花灵与Ⅳ型“920”增效剂。多微灵是福建南平地区农科所的科技成果,据资料介绍,只要正确使用多微灵,其增产效果十分显著。为验证其效果及利用价值,我所从1988年开始引进多微灵进行田间试验,经过1988~1991年连续4年的多点试验和大面积示范,获得满意效果,深受制种户欢迎。现将4年试验示范结果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制种 施肥 多微灵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糯新品种闽岩糯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双盛 姚俊明 +2 位作者 蓝志斌 游月华 王发荣 《中国稻米》 1996年第1期7-7,共1页
关键词 糯稻 早糯 新品种 闽岩糯 特征特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措施对秋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郭达伟 陈碧玲 +1 位作者 郭其茂 施开鸿 《大豆通报》 1997年第6期14-14,共1页
栽培措施对秋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郭达伟陈碧玲郭其茂施开鸿(福建省龙岩地区农科所·龙岩小洋,364000)为了提高我区秋大豆的产量,我们对不同播期、每穴株数及施肥量对秋大豆产量及其他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正交试... 栽培措施对秋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郭达伟陈碧玲郭其茂施开鸿(福建省龙岩地区农科所·龙岩小洋,364000)为了提高我区秋大豆的产量,我们对不同播期、每穴株数及施肥量对秋大豆产量及其他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正交试验研究。现整理如下:一、材料与方法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秋大豆 农艺性状 产量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甘薯丰产栽培技术
6
作者 杨立明 陈赐民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6-6,共1页
关键词 甘薯 秋甘薯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籼新品种“岩农早5号”
7
作者 黄汝江 叶菊莲 +1 位作者 沈维基 郭能秀 《福建稻麦科技》 1989年第4期23-24,共2页
一、品种来源岩农早5号是我所1983年用岩农早4号作母本,78130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三年五代的培育选择,1985年定型的一个早籼品种。二、特征特性: 岩农早5号经过品比、区试和多点试种,表现高产稳产、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米质好等特点。1... 一、品种来源岩农早5号是我所1983年用岩农早4号作母本,78130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三年五代的培育选择,1985年定型的一个早籼品种。二、特征特性: 岩农早5号经过品比、区试和多点试种,表现高产稳产、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米质好等特点。1988年龙岩地区科委列为中试及示范品种。1989年全区种植面积2万余亩。其主要特征特性是; 1.熟期适中。全生育期125-130天。一般在三月上、中旬播种,秧龄30-35天,六月二十日前可齐穗,七月中旬成熟收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籼 多点试种 齐穗 高产稳产 龙岩地区 熟期 源岩 胶稠度 乡农技站 出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