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网络政治、群众路线与反腐体系的转型——以“杨达才案”为个案的考察
被引量:
10
1
作者
刘晨
陈建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Z期60-62,共3页
因网络反腐而下马的官员所能警醒世人的无非是贪赃枉法必然要承受法律的制裁,起因可能是网民监督,利用网络进行权力的博弈,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网络政治的一种体现。如今,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模式,网络反腐又是怎样让政治腐败犯罪当事...
因网络反腐而下马的官员所能警醒世人的无非是贪赃枉法必然要承受法律的制裁,起因可能是网民监督,利用网络进行权力的博弈,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网络政治的一种体现。如今,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模式,网络反腐又是怎样让政治腐败犯罪当事人落马的呢?其过程又是如何?本文试图以"杨达才案"为个案进行"过程—事件"的叙事与分析。研究得出,这样一场"无声的革命",背后却是"网络举报—媒体关注或网友转播—制度惩治"的一条反腐路径,且与以往的反腐体系(运动反腐1+权力反腐+制度反腐)比较来看,已经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四维一体"(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制度反腐+网络反腐)的反腐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体系转型
群众路线
杨达才案
网络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反腐模式的转型:从“制度-文化”走向“制度-文化-个人”
被引量:
2
2
作者
金飞
刘成晨
陈建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Z期62-64,共3页
从"制度—文化"的双重角度入手进行反腐是当前我国反腐的主要方式,但腐败依然发生,并且还出现了奇奇怪怪的现象,继续损害着党和人民的形象和利益。如何创新反腐机制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挑战。将"制度—文化"转向为&qu...
从"制度—文化"的双重角度入手进行反腐是当前我国反腐的主要方式,但腐败依然发生,并且还出现了奇奇怪怪的现象,继续损害着党和人民的形象和利益。如何创新反腐机制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挑战。将"制度—文化"转向为"制度—文化—个人"的反腐模式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一方面,个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拒绝腐败,也可以成为腐败的监督者;另一方面,个人与制度、文化彼此关联,环环相扣,从个人层面加强建设,可以完善"制度—文化"的反腐体系,从而精准治理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模式转型
制度反腐
文化反腐
个人反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网络政治、群众路线与反腐体系的转型——以“杨达才案”为个案的考察
被引量:
10
1
作者
刘晨
陈建平
机构
澳门大学社会学系
中共
福建省
纪委
福建省
监察厅
福建省
高校
人文
社科
基地
"
农村
廉洁
建设
研究
中心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Z期60-62,共3页
文摘
因网络反腐而下马的官员所能警醒世人的无非是贪赃枉法必然要承受法律的制裁,起因可能是网民监督,利用网络进行权力的博弈,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网络政治的一种体现。如今,作为一种新型的反腐模式,网络反腐又是怎样让政治腐败犯罪当事人落马的呢?其过程又是如何?本文试图以"杨达才案"为个案进行"过程—事件"的叙事与分析。研究得出,这样一场"无声的革命",背后却是"网络举报—媒体关注或网友转播—制度惩治"的一条反腐路径,且与以往的反腐体系(运动反腐1+权力反腐+制度反腐)比较来看,已经形成了更为复杂的"四维一体"(运动反腐+权力反腐+制度反腐+网络反腐)的反腐新体系。
关键词
反腐体系转型
群众路线
杨达才案
网络政治
分类号
D25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D26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G206 [文化科学—传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反腐模式的转型:从“制度-文化”走向“制度-文化-个人”
被引量:
2
2
作者
金飞
刘成晨
陈建平
机构
桂林理工大学
人文
社会科学学院
湖北大学
澳门大学社会学系
福建
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福建省
高校
人文
社科
基地
"
农村
廉洁
建设
研究
中心
"
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Z期62-64,共3页
基金
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反腐新常态下基层公职人员的职业心态变化及均衡激励机制研究”(编号:FJ2015C103)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重点项目“基层小微权力腐败的发生机理及其治理机制研究”(编号:JAS150210)
文摘
从"制度—文化"的双重角度入手进行反腐是当前我国反腐的主要方式,但腐败依然发生,并且还出现了奇奇怪怪的现象,继续损害着党和人民的形象和利益。如何创新反腐机制是当前面临的一项挑战。将"制度—文化"转向为"制度—文化—个人"的反腐模式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一方面,个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拒绝腐败,也可以成为腐败的监督者;另一方面,个人与制度、文化彼此关联,环环相扣,从个人层面加强建设,可以完善"制度—文化"的反腐体系,从而精准治理腐败。
关键词
反腐模式转型
制度反腐
文化反腐
个人反腐
分类号
D262.6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网络政治、群众路线与反腐体系的转型——以“杨达才案”为个案的考察
刘晨
陈建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5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反腐模式的转型:从“制度-文化”走向“制度-文化-个人”
金飞
刘成晨
陈建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