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造林方式下闽楠幼林根系性状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黄宇 张娟 +4 位作者 温晓芸 汤行昊 林智勇 罗千勋 范辉华 《福建林业科技》 2019年第1期21-25,共5页
以3种造林方式(18 a杉木林下套种闽楠、闽楠纯林、闽楠与杉木混交林)营造的闽楠试验林为对象,分析造林2 a后幼林生长情况,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比较不同造林方式闽楠根系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平均地径、最大冠... 以3种造林方式(18 a杉木林下套种闽楠、闽楠纯林、闽楠与杉木混交林)营造的闽楠试验林为对象,分析造林2 a后幼林生长情况,利用Win-RHIZO根系分析系统比较不同造林方式闽楠根系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杉木林下套种闽楠的平均地径、最大冠幅、苗高、枝下高、单株总根长、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深和平均根幅均最大,依次为11.60 mm、61.33 cm、115.56 cm、32.42 cm、1269.13 cm、376.75 cm^2、9.32 cm^3、47.50 cm、48.42 cm;3种造林方式下闽楠单株根总长度均在根系直径0 mm<d≤0.5 mm分布最多;其根系直径以d>4.5 mm、0.5 mm<d≤1 mm、0 mm<d≤0.5 mm居多;根系长度随直径分布变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闽楠的地上生长性状与单株总根长、根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深、平均根幅均呈正相关(P<0.01),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可见,杉木保留密度450株·hm^(-2)的林下套种方式最适合闽楠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造林方式 生长性状 根系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林模式闽楠幼林材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温晓芸 张娟 +4 位作者 汤行昊 林智勇 廖鹏辉 罗千勋 黄宇 《福建林业》 2018年第6期36-40,共5页
以3种不同造林模式营造的闽楠试验林为对象,分析造林2年后幼林木材特性。结果表明:林下套种闽楠的地径、平均冠幅、树高、枝下高、抽稍高、根深、平均根幅、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等各项指标均最大,分别达12.62mm、67.17cm、137.83cm、48... 以3种不同造林模式营造的闽楠试验林为对象,分析造林2年后幼林木材特性。结果表明:林下套种闽楠的地径、平均冠幅、树高、枝下高、抽稍高、根深、平均根幅、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等各项指标均最大,分别达12.62mm、67.17cm、137.83cm、48.33cm、19.33cm、47.50cm、48.42cm、230.83g、50.57g,比平均值高27.86%、37.17%、41.77%、67.00%、15.20%、32.35%、34.50%、74.07%、60.69%。不同造林模式下闽楠的抽稍高、树干基本密度、生材密度、生材含水率等均无显著性差异,其他生长指标均呈现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造林模式下,闽楠树干生材含水率呈现出从底部到顶部递增的趋势,顶部生材含水率均最高;闽楠树干的基本密度和生材密度从底部到顶部均无显著性差异。林下套种模式下的闽楠树干纤维素含量最高,达34.32%,略高于混交林,显著高于纯林。对闽楠各理化性质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生材含水率和基本密度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798,相关性最大,达极显著水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楠 造林模式 生长性状 木材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