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顺昌县国有林场毛竹林可持续经营碳汇计量 被引量:3
1
作者 赵兵 陈京华 王宏 《世界竹藤通讯》 2019年第6期25-30,共6页
依据《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对顺昌县国有林场的2 278.5 hm^2毛竹林通过改进传统经营方式在6年(3个大小年)内产生的碳汇进行计量。结果显示,毛竹林年均项目减排量为25 563 t CO2-e,并成功实现了竹林碳汇交易。竹林碳汇交易的实践表... 依据《竹林经营碳汇项目方法学》对顺昌县国有林场的2 278.5 hm^2毛竹林通过改进传统经营方式在6年(3个大小年)内产生的碳汇进行计量。结果显示,毛竹林年均项目减排量为25 563 t CO2-e,并成功实现了竹林碳汇交易。竹林碳汇交易的实践表明,要达到毛竹碳汇计量标准实现碳排放权交易,必须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将毛竹收获年龄从3度竹延长到4度(含)以上,优化竹林径阶结构和空间结构,使竹林结构达到稳定可持续状态,从而实现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目标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林 碳汇计量 方法学 福建顺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顺昌县国有林场森林认证的再认识
2
作者 赵刚源 《林业勘查设计》 2014年第2期3-5,共3页
开展森林认证是我国森林经营管理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顺昌县国有林场开展FSC森林认证的实践表明,森林认证的开展有助于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优化森林资源管理,同时针对认证过程中存在的社... 开展森林认证是我国森林经营管理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实现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有效途径。顺昌县国有林场开展FSC森林认证的实践表明,森林认证的开展有助于促进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优化森林资源管理,同时针对认证过程中存在的社区关系与工人权利、森林获益、环境影响、经营规划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林场的今后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认证 意义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北部闽粤栲群落多样性比较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詹旋常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6期89-91,共3页
以福建北部闽粤栲天然林群落为对象研究其多样性,分析闽粤栲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并与邻近区域的其它天然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闽粤栲天然林不同层次中,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相对最高,与不同群落比较时,闽粤栲群落多样性... 以福建北部闽粤栲天然林群落为对象研究其多样性,分析闽粤栲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并与邻近区域的其它天然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闽粤栲天然林不同层次中,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相对最高,与不同群落比较时,闽粤栲群落多样性指标存在差异,即Shannon Wiener指数与均匀度相对较低,Simp-son指数与重要值相对较高,说明闽粤栲在闽北天然林更新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人为因素影响,局部均匀度下降致整体均匀度与丰富度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可为闽北闽粤栲天然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粤栲 物种多样性指数 均匀度 重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顺昌县林业发展动态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兴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第9期110-111,130,共3页
林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该文对顺昌县林业近十年来的林业发展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顺昌县林业在林业产业建设、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推广、森林保护及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林下经济基础薄弱、林产加... 林业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该文对顺昌县林业近十年来的林业发展成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顺昌县林业在林业产业建设、森林可持续经营措施推广、森林保护及林权制度改革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林下经济基础薄弱、林产加工业短板、林业发展资金短缺、科技水平不足等问题。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顺昌县林业持续发展的策略,旨在促进顺昌县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建设 动态分析 生态文明 可持续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场营林机械使用效果与问题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建东 《林业勘查设计》 2018年第2期98-100,共3页
针对顺昌县九龙山国有林场营林机械推广应用状况,分别从工作效益、经济效益及作业质量分析其使用效果,并探讨了营林机械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林场生产实践提出林业营林机械推广使用建议。
关键词 营林机械 使用效果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闽粤栲天然林林隙物种数量特征及更新规律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郑德祥 蔡杨新 +5 位作者 许鲁东 范胜煌 吴联杯 施晓春 钟兆全 黄梅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2-99,共8页
以福建省顺昌县的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Champ.ex Benth.)Rehd.et Wils.]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林隙面积(A)划定4个等级(A<50 m^2、50 m^2≤A<100 m^2、100 m^2≤A<150 m^2和150 m^2≤A<200 m^2)的样地,并以非林隙样地... 以福建省顺昌县的闽粤栲[Castanopsis fissa(Champ.ex Benth.)Rehd.et Wils.]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林隙面积(A)划定4个等级(A<50 m^2、50 m^2≤A<100 m^2、100 m^2≤A<150 m^2和150 m^2≤A<200 m^2)的样地,并以非林隙样地为对照,对林隙和非林隙的乔木层、灌木层和灌草层中的物种分布、组成及生长状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在此基础上,对林隙和非林隙中主要物种的数量特征和更新响应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闽粤栲天然林林隙和非林隙的乔木层分别有54和35种植物,共有种28种;灌木层分别有61和37种植物,共有种29种;灌草层分别有72和49种植物,共有种37种。从乔木层和灌木层各种类的重要值及灌草层各种类的密度看,林隙和非林隙中的优势种类均为闽粤栲和木荷(Schima superba Gardn.et Champ.)等,且林隙和非林隙间各优势种类的重要值差异不明显,其中,闽粤栲的重要值和密度均位居第一。从林隙和非林隙间各优势种类的重要值差值看,林隙的主要优势种类(如闽粤栲和木荷等)对林隙更新响应不明显,而其他种类对林隙则有强烈或中等的正、负更新响应,且在不同林层间有差异。从平均更新密度看,林隙面积对各优势树种的更新有一定影响,其中,林隙面积在150~200 m^2时闽粤栲和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 Franch.)的平均更新密度最大,林隙面积在100~150 m^2时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Hemsl.)Hay.]、木荷、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Thunb.)Oerst.]和黄毛润楠(Machilus chrysotricha H.W.Li)的平均更新密度最大,但在不同面积林隙间各树种的平均更新密度无显著差异(P=0.867)。研究结果说明:在闽粤栲天然林中,对林隙更新响应不明显的种类较易成为林分的优势种或建群种,但林隙面积对树种的更新密度没有明显影响;从林隙到林冠的发育过程中,闽粤栲始终处于该林分的优势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粵栲天然林 林隙 优势树种 重要值 密度 更新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竹毒蛾危害下的毛竹叶片光谱特征波长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黄旭影 许章华 +3 位作者 林璐 刘健 钟兆全 周华康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829-3838,共10页
旨在获取刚竹毒蛾危害下的毛竹叶片光谱特征波长,以助于该虫害的有效、准确识别。将于福建省顺昌县实测的105条高光谱数据随机划分为实验组(71条)和验证组(34条)。基于实验组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获取健康、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重... 旨在获取刚竹毒蛾危害下的毛竹叶片光谱特征波长,以助于该虫害的有效、准确识别。将于福建省顺昌县实测的105条高光谱数据随机划分为实验组(71条)和验证组(34条)。基于实验组数据,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获取健康、轻度危害、中度危害、重度危害等虫害等级间具有极显著差异的波长;结合常用遥感卫星的波段设置对上述波长进行筛选,采用欧式距离、相关系数及光谱角匹配等3种方法判定其虫害判别能力,获取特征波长,并引入验证组样本对其予以验证。结果表明:(1)受害叶片的光谱反射率明显低于健康叶片,虫害等级越高,其反射率越低;(2)受害叶片的光谱特征变化较大,随着虫害等级的上升,其光谱曲线中的"绿峰"及"红谷"趋于消失,"红边"斜率逐渐减小;(3)确定原始光谱703. 43~898. 56 nm及一阶微分光谱497. 68~540. 72,554. 53~585. 25和596. 24~618. 23 nm为刚竹毒蛾危害下的毛竹叶片光谱特征波长,其对该虫害具有较强的判别能力。该研究从叶片尺度剖析了寄主对刚竹毒蛾的响应机理,是"地-天"耦合的理论基础,可为虫害遥感监测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竹毒蛾 毛竹叶片 特征波长 光谱微分 虫害判别能力 顺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郭岩山不同海拔土壤养分对丝栗栲细根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林君漪 张豪 +5 位作者 柏雨萱 张硕 林仁忠 李新青 靳少非 郑德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48-1356,共9页
【目的】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是中国亚热带地区至关重要的建群树种。细根作为植物体内最活跃和敏感的地下器官,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可为探索外界生存环境变化对植物内在机制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而海拔可使温度、光照、湿度和... 【目的】丝栗栲(Castanopsis fargesii)是中国亚热带地区至关重要的建群树种。细根作为植物体内最活跃和敏感的地下器官,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可为探索外界生存环境变化对植物内在机制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而海拔可使温度、光照、湿度和大气压等因子发生变化,进而对细根产生一定的影响。【方法】研究以郭岩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高度(600,800,1000 m)丝栗栲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不同海拔丝栗栲细根及土壤碳(C)、氮(N)、磷(P)含量,旨在揭示丝栗栲天然林细根在不同海拔下对土壤养分变化的适应规律。探索细根各项指标参数与土壤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天然林更新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结果】(1)丝栗栲细根C、N、P、C∶N、C∶P、N∶P含量平均值分别为(431.34±3.16)mg/g、(12.81±0.51)mg/g、(1.66±0.06)mg/g、36.77±1.46、1122.71±88.36和8.41±0.47,其中丝栗栲细根N、P含量高于我国平均水平,C、C∶N、N∶P含量低于我国平均水平且N∶P<12;(2)海拔对丝栗栲细根根际土化学元素及化学计量比均存在显著(C含量)和极显著影响(N含量、P含量、C∶N、C∶P、N∶P),而对丝栗栲细根除C∶N比影响不显著外,其余元素及化学计量比均存在极显著影响;(3)丝栗栲细根C、N、P含量均随海拔梯度变化具有显著差异,且细根C、N、N∶P在800 m海拔处数值大于600 m以及1000 m海拔处;(4)细根N、P含量分别与土壤N、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丝栗栲细根化学元素含量在海拔梯度上存在显著变化,且与土壤化学元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在800 m海拔处的土壤环境与气候较适宜丝栗栲细根对N元素的吸收,丝栗栲细根N∶P<12,表明郭岩山丝栗栲细根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到N元素含量的限制,土壤N含量的提高有利于促进丝栗栲细根对P元素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梯度 细根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丝栗栲 郭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南方红豆杉叶功能性状及其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邢郑瑜 林君漪 +5 位作者 柏雨萱 林建东 张爱萍 邓博文 郑德祥 靳少非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5-133,共9页
【目的】氮沉降是显著影响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研究南方红豆杉对氮添加环境的适应为营造林更新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以一年生南方红豆杉幼苗作... 【目的】氮沉降是显著影响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研究南方红豆杉对氮添加环境的适应为营造林更新提供一定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以一年生南方红豆杉幼苗作为试验材料,设计盆栽实验,以NH4NO3作为外加氮源,设置4个土壤氮添加梯度(CK 0 kg/hm2,低氮40 kg/hm2,中氮80 kg/hm2,高氮160 kg/hm2)模拟氮沉降后的土壤环境,一年后测定南方红豆杉叶功能性状。【结果】(1)低氮添加对南方红豆杉各叶结构性状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中高氮添加下比叶面积的回升辅以较小的叶厚度增强了叶片光合作用,在恢复部分叶片生物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整体抗逆性,但整体指标仍不及CK处理。(2)受氮添加影响,南方红豆杉叶片磷显著提高而钾钙无显著变化,说明磷制约了叶片磷钾比与磷钙比,而钾与钙共同限制叶片钾钙比。(3)氮添加后叶厚度与比叶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各化学性状均呈负相关关系,表明氮添加环境下南方红豆杉更倾向于养分储存而非快速生长。(4)CK处理的南方红豆杉幼苗可塑性最强,各处理下叶片化学性状的响应较结构性状更为迅速,表明氮添加环境削弱了南方红豆杉对叶结构性状的改变能力,生长策略也更加保守。【结论】南方红豆杉通过有限地增加比叶面积与减小叶厚度等适应性变化应对氮添加环境,通过提高磷元素利用率及调节化学计量比维持稳定生长并提高自身抗逆性,因此在林业生产中应适度控制传统氮肥的施用量并提高钾钙肥的施用配比,这将有助于提高南方红豆杉应对未来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土壤氮添加模拟氮沉降 叶功能性状 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北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0
作者 钟兆全 《福建林业科技》 2017年第2期36-42,81,共8页
以闽北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获取林分、地形和土壤相关基础数据,分析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林分因子及地形因子间的关系,探讨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闽北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 以闽北毛竹林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获取林分、地形和土壤相关基础数据,分析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林分因子及地形因子间的关系,探讨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闽北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总体均值为(25.55±12.05)g·kg^(-1),变异系数为47.16%;不同土层中,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立竹度和海拔呈正相关关系,与叶面积指数和坡度呈负相关关系,且下坡位大于上坡位,阴坡高于阳坡。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海拔、立竹度和叶面积指数是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并构建利用海拔、立竹度和叶面积指数估算闽北毛竹林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回归方程。该结果对准确估算森林碳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林 土壤有机碳 林分因子 地形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主伐方式对杉木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生长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叶盛全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7期46-48,共3页
通过在杉木人工近熟林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分别对未主伐前及采取不同主伐方式后的红豆杉的胸径、树高及生长量进行了14年的生长监测,分析林下套种红豆杉的生长规律与主伐方式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林分间伐后套种红豆杉生长良好,主伐后红... 通过在杉木人工近熟林林下套种南方红豆杉,分别对未主伐前及采取不同主伐方式后的红豆杉的胸径、树高及生长量进行了14年的生长监测,分析林下套种红豆杉的生长规律与主伐方式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林分间伐后套种红豆杉生长良好,主伐后红豆杉生长量明显高于未主伐前;不同主伐方式对红豆杉胸径的生长影响显著,皆伐方式比择伐方式的影响更为明显;不同主伐方式对红豆杉树高生长并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交林营造 红豆杉 林下套种 生长量 主伐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红菇低产林分改培技术
12
作者 练春兰 孙代珍 +5 位作者 余孟杨 谢荣樟 管应诚 黄少峰 詹旋常 方碧江 《福建林业》 2025年第4期19-20,共2页
正红菇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珍稀食用菌类之一,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是山区农户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正红菇属于外生菌根真菌,整个生命周期完全依赖于与壳斗科等宿主树木形成共生的共生体,在每年夏秋两季高温高湿天气,正... 正红菇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珍稀食用菌类之一,市场价格持续上涨,是山区农户非常重要的经济来源。正红菇属于外生菌根真菌,整个生命周期完全依赖于与壳斗科等宿主树木形成共生的共生体,在每年夏秋两季高温高湿天气,正红菇菌发育成熟进入繁殖阶段,正红菇菌就形成子实体,这是产生孢子的器官,功能类似于植物的果实,这就是大家俗称的红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丰富 食用菌 市场价格 低产林分 风味独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