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风大风暴雨复合致灾的灾害风险评估研究:以福州市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高鹏举 周翔 +4 位作者 郑玉烽 郝晓博 陈莹 严勰 高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共14页
【目的】科学评估灾害风险对提升区域灾害防御能力、针对性地制定防灾抗灾减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福州市为例,基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历史台风灾害数据,以及1 km网格的人口、经济、建筑物等承灾体调查数据,运用Copula函数和... 【目的】科学评估灾害风险对提升区域灾害防御能力、针对性地制定防灾抗灾减灾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福州市为例,基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历史台风灾害数据,以及1 km网格的人口、经济、建筑物等承灾体调查数据,运用Copula函数和风险矩阵模型,综合评估不同重现期情景下台风大风和台风暴雨复合致灾风险。【结果】结果表明:(1)千年一遇情景下,闽清县风雨设计值最小,复合重现期对应设计值为26.03 m/s与463.72 mm;罗源县和长乐区复合重现期对应设计值最大,分别为57.78 m/s、1173.87 mm与65.42 m/s、1094.27 mm。(2)随着重现期水平提高,致灾因子危险性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山区增大。承灾体中高、高脆弱性地区主要分布于福州市主城区以及东南临海乡镇,与人口、经济和建筑物的集中度密切相关。(3)福州市台风灾害风险大致呈“东高西低”格局,随着重现期水平提高,灾害风险由东北、东南部沿海向内陆地区提高,福州市主城区、长乐区、罗源县、福清市风险高于其余地区。(4)极端灾害条件下(如千年一遇),中高、高风险区主要位于福州市东北、东南部与主城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4.5%。【结论】福州市台风灾害风险大致呈“东高西低”格局,随着重现期水平提高,灾害风险由东北、东南部沿海向内陆地区提高,极端灾害条件下(如千年一遇),中高、高风险区主要位于福州市东北、东南部与主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灾害风险 复合灾害 COPULA函数 福州市 气候变化 降水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暴雨时空演变规律与洪涝灾害脆弱性曲线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喻婷婷 万金红 高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4-74,共11页
【目的】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导致全球各地面临严重的洪涝灾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长期受洪涝灾害困扰,且灾害风险日益增大。鉴于此,系统分析福建省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暴雨的时空特征,构建暴雨-洪涝灾情脆弱性曲线,以期为福建省洪涝灾... 【目的】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导致全球各地面临严重的洪涝灾害,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长期受洪涝灾害困扰,且灾害风险日益增大。鉴于此,系统分析福建省洪涝灾害的致灾因子——暴雨的时空特征,构建暴雨-洪涝灾情脆弱性曲线,以期为福建省洪涝灾害的灾情评估提供科学支撑和方法借鉴。【方法】基于1960—2020年福建省22个国家气象站逐日降水数据和1950—2020年福建省洪涝灾害灾情数据,利用趋势拟合、Mann-Kendall趋势分析和突变检验方法,分析了福建省极端降水进行时空分异特征,采用多元回归线性模型拟合极端降水与农业、人口和经济等灾情指标,构建洪涝灾害的脆弱性曲线。【结果】结果表明:福建省极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极端降水的发生频率呈增多趋势,农业、人口和经济等灾情指标趋势不同,拟合的最优脆弱性曲线模型为:受灾面积与播种面积的比率(农业受灾面积损失率)=0.001×年总降水量+0.002×年特大暴雨降水量-0.107。【结论】福建省洪涝灾害的农业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及直接经济损失等灾情指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受灾人口和死亡人口呈下降趋势。灾情指标的趋势变化与日益增强的防灾减灾能力密切相关。脆弱性曲线可为未来洪涝灾害灾情评估与防灾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洪涝 灾情 脆弱性 福建 降水 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水极值的非平稳性特征及其重现期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黄婕 高路 +1 位作者 陈兴伟 王静爱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3-609,共7页
变化环境下降水序列具有普遍的非平稳性.为深入探究降水极值的非平稳特征及其对极端降水重现期的影响,本文以福建省22个站点为例,针对表征降水序列非平稳特征的2个重要变量均值和方差,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法(EMD)、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 变化环境下降水序列具有普遍的非平稳性.为深入探究降水极值的非平稳特征及其对极端降水重现期的影响,本文以福建省22个站点为例,针对表征降水序列非平稳特征的2个重要变量均值和方差,利用经验模态分解法(EMD)、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1960—2012年前汛期、后汛期降水极值序列非平稳特征;运用贡献分析法分析降水极值序列均值和方差变化对非平稳的降水极值确定性趋势的增量贡献;构建非平稳模型,基于均值、方差趋势探讨极端降水的重现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福建省前、后汛期降水极值序列非平稳性较强,前汛期闽西、闽北、闽中方差增加显著,部分站点方差变化对降水极值确定性趋势的增量贡献较大;后汛期全省降水极值均值普遍呈现增加趋势,对降水极值的确定性趋势起主导作用.2)福建省前汛期极端降水趋势增大的站点位于闽北地区,因为降水序列方差的线性增加趋势导致极端降水量显著增加;后汛期极端降水趋势增大的站点位于闽西和闽南2个区域,其中多数站点因为均值的增加趋势导致极端降水量增加,但是增加幅度平缓.3)降水序列方差的改变更加显著地影响了极端降水重现风险,变化环境下极端降水趋势和风险研究需充分考虑降水序列的非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极值 非平稳性 重现期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TVDI指数的福建省2018年农业干旱监测差异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陈哲璐 黄万里 +1 位作者 叶士琳 祁新华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33-243,共11页
受高温天气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等影响,干旱已成为福建省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本文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基于2018年MODIS时序数据构建Ts/NDVI和Ts/EVI特征空间,对比分析二者特征空间参数差异并计算对应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_(N)与TVDI_(E);... 受高温天气和降雨时空分布不均等影响,干旱已成为福建省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本文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基于2018年MODIS时序数据构建Ts/NDVI和Ts/EVI特征空间,对比分析二者特征空间参数差异并计算对应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_(N)与TVDI_(E);在此基础上,依据站点土壤相对湿度数据进行TVDI_(E)、TVDI_(N)相关性分析、TVDI干旱等级区间划分及验证。结果表明:EVI能更好地克服NDVI在高植被区易饱和的问题;Ts/EVI干湿边拟合效果优于Ts/NDVI且TVDI_(E)与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高于TVDI_(N);TVDI_(E)在福建省的干旱监测能力更强。研究结果将为福建省及相似地区的干旱监测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NDVI EVI TVDI 农业干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的空间差异
5
作者 卢嘉怡 陈艺倩 +1 位作者 陈兴伟 邓海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共10页
受台风与季风降水的不同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差异显著。为揭示该区域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的差异,以福建省为典型区,应用熵权-CRITIC组合权重模型赋权的TOPSIS方法,选取最大1 d降水量、最大连续5d降水量、降水强度... 受台风与季风降水的不同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差异显著。为揭示该区域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的差异,以福建省为典型区,应用熵权-CRITIC组合权重模型赋权的TOPSIS方法,选取最大1 d降水量、最大连续5d降水量、降水强度、暴雨时间和强降水量等5项代表性指标,分别对25个气象站点1960—2020年的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福建省前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指数总体较高,呈现自东部沿海向西北山区递增的趋势;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总体较低,呈现自东部沿海向西北山区递减的趋势;2)福建省前后汛期极端降水危险性指数差异大,可分为前汛期显著型站点14个、前后汛期相当型站点6个和后汛期显著型站点5个。因此,区分前后汛期并分别进行极端降水危险性评价,能够更合理地揭示区域极端降水危险性及其空间变化的规律,为区域防汛抗涝、水土保持等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危险性 前后汛期 空间变化 TOPSIS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0—2011年福建省不同等级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2
6
作者 黄婕 王跃峰 +1 位作者 高路 陈兴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7-23,共7页
基于1960—2011年福建省1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R/S方法分析福建省不同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1年期间福建省年均降水量增加,年均降水时间明显减少;各季节... 基于1960—2011年福建省17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资料,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R/S方法分析福建省不同等级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11年期间福建省年均降水量增加,年均降水时间明显减少;各季节小雨、中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呈现减少趋势,大雨、暴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有增加趋势;各季节不同等级降水的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中部屏南—九仙山一线为小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的高值区,东南沿海为暴雨的高值区。春夏冬3季的大雨、暴雨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将持续增加,极端降水概率增大,小雨和中雨的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将持续减少,发生阶段性干旱的可能性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等级 降水量 降水时间 趋势分析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相关性的区域变化 被引量:5
7
作者 钟科元 陈莹 +1 位作者 陈兴伟 李孝成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93-596,605,共5页
基于福建省1998年-2010年用水结构和产业结构数据,采用对称Logratio变换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福建省沿海、山区以及九个设区市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成分数据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地区间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 基于福建省1998年-2010年用水结构和产业结构数据,采用对称Logratio变换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福建省沿海、山区以及九个设区市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成分数据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地区间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沿海地区工业用水与第二产业相关性最强,而山区灌溉用水与第一产业相关性最强。各设区市中,厦门市三大用水与三大产业均成高度相关,南平市、龙岩市和宁德市仅灌溉用水与第一产业成较强相关性,三明市和漳州市用水结构与产业结构相互关系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结构 产业结构 PLS回归 区域变化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灾害风险普查知识库的台风灾害链知识图谱构建 被引量:7
8
作者 朱海铭 林广发 +3 位作者 张明锋 张润川 曾念霖 蔡文欣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9-215,共7页
基于灾害系统论与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利用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提供的调查技术规范和各灾种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结合已有的历史台风灾害案例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从中提取出致灾因子、承灾体分类目录及相互之间的灾害链关系表;基... 基于灾害系统论与知识图谱构建技术,利用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提供的调查技术规范和各灾种风险评估技术规范,结合已有的历史台风灾害案例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从中提取出致灾因子、承灾体分类目录及相互之间的灾害链关系表;基于GIS中的时空拓扑关系理论,提取承灾体实体与致灾因子空间特征之间的时空拓扑关系谓词;从台风灾害报道的新闻与社交媒体语料库中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取受灾动词、受灾程度词,作为描述承灾体受灾情况的关系谓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致灾因子-关系-承灾体”三元组为灾害链基本链条的知识网络,从而构建出更为全面完整的台风灾害链网络。该知识网络包括59个节点,787个三元组,通过Neo4j图数据库更具体形象地展示了完整的台风灾害链网络,并为进一步的台风灾害网络分析和知识推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灾害链 知识图谱 知识库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市2305“杜苏芮”台风灾害链致灾与成害过程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颜悠逸 高路 +4 位作者 陈仁德 张承煜 任立明 张孝林 陈纯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8-234,共7页
台风灾害是威胁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该文以福州市2305号“杜苏芮”台风为例,基于气象与灾情数据,分析了“杜苏芮”灾害链的致灾与成害过程。结果表明:①福州市主城区人口聚集经济密度高,承灾体... 台风灾害是威胁东南沿海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该文以福州市2305号“杜苏芮”台风为例,基于气象与灾情数据,分析了“杜苏芮”灾害链的致灾与成害过程。结果表明:①福州市主城区人口聚集经济密度高,承灾体暴露度大,是本次台风灾情最严重的区域;②受台风外围螺旋雨带的持续影响,福州市主城区出现超历史记录短时强降水。短时强降水是此次台风灾害的致灾主因,引发了严重的内涝和山洪等次生灾害;③地形是决定台风灾害链类型的主导因素之一。主城区受周围山地地形影响,形成台风-暴雨-内涝灾害链;福州市周边山区(闽侯、闽清、永泰等区县)地质稳定性差,小丘陵众多,易形成台风-暴雨-山洪/滑坡灾害链;台风登陆前,大风最先影响海岸带,形成台风-大风-风暴潮/海浪灾害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系统 台风灾害链 致灾与成害过程 “杜苏芮”台风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FPW-MK法的闽江流域径流趋势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王跃峰 陈莹 陈兴伟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5期96-102,共7页
为了寻找适合闽江流域径流趋势的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径流特征,基于闽江流域4个控制水文站近61 a(1950—2010年)的月径流资料,采用TFPW-MK法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演变趋势,并与MK、PW-MK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序... 为了寻找适合闽江流域径流趋势的分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其径流特征,基于闽江流域4个控制水文站近61 a(1950—2010年)的月径流资料,采用TFPW-MK法分析不同时间尺度下径流演变趋势,并与MK、PW-MK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由于序列普遍存在自相关,TFPW-MK法比较适合闽江流域径流趋势检测,且序列自相关系数是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因素。2)闽江流域近61 a径流演变主要趋势为年径流呈不显著下降趋势,汛期和春季径流以下降趋势为主,非汛期、夏秋冬季径流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冬季趋势显著,月最大和月最小径流分别呈下降和上升趋势,且多数站点趋势显著,同时序列长度对趋势分析结果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 TFPW-MK 时间尺度 自相关系数 闽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晋江流域径流演变影响的分析与定量评估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吴杰峰 陈兴伟 +2 位作者 高路 陈莹 刘梅冰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5-72,79,共9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演变特征的影响,以东南沿海晋江流域为例,基于1960年-2010年逐月径流、降水数据,应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差积曲线-秩检验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径流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利用SCRCQ方法定... 为了进一步探讨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演变特征的影响,以东南沿海晋江流域为例,基于1960年-2010年逐月径流、降水数据,应用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差积曲线-秩检验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径流的变化趋势、突变和周期;利用SCRCQ方法定量估算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石砻水文站年径流及年内分配特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在跨流域调水和山美水库调蓄等人类活动影响下,石砻水文站年径流上升趋势较不受水库影响的安溪水文站明显,年内径流变化幅度更趋于平稳。径流序列主要存在6~7a、11~12a和20~21a左右三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与流域年降水周期变化基本保持一致,但20世纪80年代后石砻站周期变化与流域降水周期变化出现微弱差别。石砻站年径流序列在1982年发生变异,而安溪站年径流序列未发现明显变异;变异期内,以山美水库为主的人类活动对石砻站年径流、年内不均匀系数和集中度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67.17%、84.76%和7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人类活动 SCRCQ法 大型水库 晋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定位图像采集与检索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勇 罗腾元 王美珍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4年第7期207-211,220,共6页
图像是地理信息系统表达中的一种重要数据源,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行业对图像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其可视化表达,而是更注重于地理位置等多信息的集成。为此,提出集图像内容、图像元数据、位置特征以及描述信息于一体的可定位图像表达模型,通... 图像是地理信息系统表达中的一种重要数据源,随着应用领域的扩展,行业对图像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其可视化表达,而是更注重于地理位置等多信息的集成。为此,提出集图像内容、图像元数据、位置特征以及描述信息于一体的可定位图像表达模型,通过Android平台实现图像信息、定位信息、方位信息以及地址描述等要素的实时获取,并从效率、通用性以及可扩展性方面对模型组织方式进行衡量,最终以EXIF图像格式对上述获取的参数进行组织存储,形成可定位图像。针对可定位图像具有的位置以及方位特性,采用规则网格对其位置特征构建空间索引,同时按方位值对方位特征进行归类索引,在此基础上,对福州市区采集的图像进行检索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基于位置的图像空间索引方法是可行的,能快速检索到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定位图像 地理信息系统 EXIF格式 ANDROID平台 网格空间索引 基于位置图像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景三维虚拟系统构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24
13
作者 吴勇 罗腾元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58-1861,共4页
三维GIS系统实现了现实世界的虚拟化表达,但是所生成的三维场景缺乏真实感,全景技术的三维再现能力,虽然可弥补三维GIS表达上的缺陷,但是缺乏全局可浏览性。以环拍的图像序列为对象,利用Sif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子实... 三维GIS系统实现了现实世界的虚拟化表达,但是所生成的三维场景缺乏真实感,全景技术的三维再现能力,虽然可弥补三维GIS表达上的缺陷,但是缺乏全局可浏览性。以环拍的图像序列为对象,利用Sift(scale 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算子实现全景图的自动拼接,通过Pano2VR软件实现全景图的操纵配置;结合Skyline三维软件,以福建师范大学为例,实现全景三维校园网络浏览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沉浸性、多角度可浏览性,使用户具有真实的三维视觉体验;实现方式简单、构建快速,也为旅游景点、酒店、房地产等小范围场景的全景三维展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匹配 全景图 三维GIS SIFT SKYLINE Pano2V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技术的厦门市地震应急管理系统 被引量:2
14
作者 廖桂华 江源通 +2 位作者 郑斓 张文富 张学庭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1,共6页
为解决地震应急阶段的灾害损失评估、灾后救援人员和物资调配、救援路径分析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结合福建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通过GIS手段对厦门市不同震级、破裂方向等产生的地震烈度情况和影响范围以可视化形式展现出来。根据震区烈... 为解决地震应急阶段的灾害损失评估、灾后救援人员和物资调配、救援路径分析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结合福建地区地震烈度衰减关系,通过GIS手段对厦门市不同震级、破裂方向等产生的地震烈度情况和影响范围以可视化形式展现出来。根据震区烈度分布模拟的结果,结合遥感影像目视解译,快速判断地震位置、范围和灾害损失情况及灾情可能发展的趋势。最后,结合最短救援路径分析和地震现场视频、360°全景环视场景等,决策者能够全方位、实时交互、身临其境般地感受现场灾情情况,及时调整救援力量的调度,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该系统也能为各级地震部门完善防震减灾信息系统提供一定的借鉴,促进防震减灾工作更加系统、合理地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应急管理 GIS 组件开发 地震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空间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吴勇 王美珍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5,共7页
视频数据具有获取便捷、表达直观、信息丰富的特性,使其成为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一种重要的数据源.同时,视频数据与GIS系统的集成应用已逐渐成为当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和新兴产业生长点.本文从数据采集、数据解析与数据组织检索的... 视频数据具有获取便捷、表达直观、信息丰富的特性,使其成为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一种重要的数据源.同时,视频数据与GIS系统的集成应用已逐渐成为当前国际上的一个研究热点和新兴产业生长点.本文从数据采集、数据解析与数据组织检索的角度对视频空间化方法进行系统归纳与总结,详细介绍了视频数据与空间信息采用的字符叠加、音频调制、外部关联以及嵌入视频容器4种集成方式、原理以及特点;并阐述了单幅、双(多)幅视频三维建模、量测原理与方法,尤其对其核心问题相机标定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同时总结提炼了视频/图像的基于位置检索的组织策略.最后,介绍了视频GIS在相关领域的典型应用,并对其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GIS 空间化 视频集成 视频解析 视频检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江流域复合极端气候事件的识别与时空格局特征
16
作者 孙雪 涂玉凤 +5 位作者 孙劭 周翔 姜立智 郝晓博 江彩英 高路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目的】随着全球变暖,复合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单一极端气候事件更显著。【方法】基于闽江流域29个气象站点1980—2021年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百分位法(第90和10个百分位)识别复合极端气候事件... 【目的】随着全球变暖,复合极端气候事件对人类发展和生态环境等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比单一极端气候事件更显著。【方法】基于闽江流域29个气象站点1980—2021年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百分位法(第90和10个百分位)识别复合极端气候事件,探讨闽江流域四类复合极端气候事件(暖干、暖湿、冷干和冷湿)的频数、趋势和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的复合极端事件以暖干为主,年均频次最高,达到76.15 d;冷干事件次之,年均频次为53.32 d。季节尺度上,暖干事件频次最高,均超过15 d;冷干事件在秋季和冬季最高,均超过15 d。暖湿和冷湿事件频次较低。(2)从空间上看,暖湿事件和暖干事件的频发区均位于建溪流域南部、富屯溪和沙溪流域东部,以及闽江中下游流域东部和北部;冷湿事件和冷干事件主要发生于建溪流域北部、富屯溪和沙溪流域西部,以及闽江中下游流域西南部。(3)暖干事件呈显著上升趋势,冷干事件呈显著下降趋势。就子流域而言,沙溪流域的暖干事件增强趋势最大,达到13.58 d/10 a;富屯溪流域的冷干事件减小趋势最显著(-7.49 d/10 a)。(4)从强度上看,暖湿事件虽然频次较低,但强度较强,以强等级和中等级为主,且中等级的天数多于强等级。暖干事件以强等级和中等级为主,且强等级的天数多于中等级。【结论】总体上看,闽江流域的复合极端事件以暖干为主,强度大且呈增多趋势。冷干事件主要发生在秋冬两季,趋势逐步减小。极端降水影响下,暖湿事件的强度较强,但频次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 复合事件 频率 趋势 强度 闽江流域 气候变化 降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历史文化街区火灾风险评估——以福州市三坊七巷为例 被引量:17
17
作者 吴在栋 胡玉娟 +3 位作者 张明锋 林广发 李乔玄 黄远鑫 《灾害学》 CSCD 2016年第4期205-209,223,共6页
历史文化街区人员高度密集,但存在诸多火灾隐患,火灾风险较高。以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的空间数据和实地调查的属性数据,分析火灾风险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 历史文化街区人员高度密集,但存在诸多火灾隐患,火灾风险较高。以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的空间数据和实地调查的属性数据,分析火灾风险结构的基础上,建立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法,获得各项指标的参数值和权重值,以单体建筑为评估单元,在GIS空间技术支持下使用危险性评价模型、易损性评价模型和综合风险评估模型评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的火灾风险。结果表明:三坊七巷各单体建筑火灾危险性等级整体上相对较高,其中特别是居民类的危险性等级最大,而文化故居类和商业服务类的建筑危险性等级相对较小;文化故居类建筑的易损性等级较高,而综合火灾风险等级差异较大;文化故居类的火灾风险等级高,沿南后街周围的单体建筑的火灾风险一般,其余的火灾风险等级较低。该结果可作为景区管理部门和消防部门制定火灾防范措施、应急演练模拟方案、人员疏散方案等风险管理决策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建筑 GIS 火灾 风险评估 历史文化街区 指标体系 福建福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对植被变化的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邓海军 何雯君 +1 位作者 刘群 陈兴伟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2-960,共9页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水系统变化特征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GRACE重力卫星、归一化植被指数和蒸腾、气温和降水等数据,分析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变化时空格局,解读水储量变化对植被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 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其水系统变化特征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GRACE重力卫星、归一化植被指数和蒸腾、气温和降水等数据,分析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变化时空格局,解读水储量变化对植被变化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青藏高原陆地水储量变化可分为2个阶段:2003―2012年,水储量变化相对稳定;2012―2016年,水储量呈递减趋势。空间上表现为,南部外流区显著亏损(部分区域达–12 mm/a,P<0.01),而中北部羌塘内流区则显著盈余。但内流区水储量的盈余趋势在2012年发生了逆转,由盈余转为亏损。②2002―2016年,青藏高原呈变绿趋势,61%的格点植被变绿,39%的格点植被褐化(位于高原南部、北部及西北部区域)。③青藏高原植被指数与陆地水储量的直接关系不明显,因为高原植被主要位于东南部,其他区域植被稀疏。但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可间接影响该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当青藏高原植被变绿,植被蒸腾增加,导致土壤水储量亏损,进而影响区域陆地水储量变化。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认识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大气圈–生物圈–水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地水储量 GRACE重力卫星 气候变化 植被变化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LDAS-Noah模型的闽江流域实际蒸散发评估 被引量:4
19
作者 邓海军 卢艺琎 +2 位作者 王媛媛 陈兴伟 刘群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48-556,共9页
以亚热带季风区的典型流域—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根据Penman-Monteith(P-M)公式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闽江流域内8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实际蒸散量,并评估了GLDAS-Noah实际蒸散产品在闽江流域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基于GLDAS-Noah实际蒸散... 以亚热带季风区的典型流域—闽江流域为研究区域,根据Penman-Monteith(P-M)公式和双作物系数法,计算了闽江流域内8个气象观测站点的实际蒸散量,并评估了GLDAS-Noah实际蒸散产品在闽江流域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基于GLDAS-Noah实际蒸散发数据,解读了2000—2019年闽江流域的实际蒸散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GLDAS-Noah实际蒸散发数据在闽江流域的适用性较好(R^(2)>0.9,NSE>0.8);②2000年以来闽江流域的实际蒸散发呈增加趋势(3.86 mm/a,P<0.01),且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冬季和春季的增加速率要大于夏季和秋季;③闽江流域冬季和春季蒸散发增加与气温密切相关,冬季蒸散发与冬季气温呈微弱正相关(R=0.27),春季蒸散发的增加与春季升温密切相关(R=0.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PENMAN-MONTEITH公式 GLDAS-Noah模型 气候变化 闽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大凌河流域气温和降水降尺度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刘倩 高路 +2 位作者 马苗苗 汪澜 林晖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6-31,共16页
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极端气候背景下小流域尺度的未来气候变化更值得关注。结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及CMIP6模式,采用QM、DT、LOCI、Delta四种方法对模式历史数据降尺度,综合RMSE、NSE、R 2三... 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极端气候背景下小流域尺度的未来气候变化更值得关注。结合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及CMIP6模式,采用QM、DT、LOCI、Delta四种方法对模式历史数据降尺度,综合RMSE、NSE、R 2三个指标选取最佳降尺度方法,对大凌河流域未来气温、降水情景进行预估。结果表明,未来流域年平均温、最高温、最低温均呈增温趋势,但不同情景增温速率不同,由大到小依次是SSP585(平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依次为0.65℃/10 a、0.54℃/10 a、0.59℃/10 a)>SSP370(0.46℃/10 a、0.43℃/10 a、0.48℃/10 a)>SSP245(0.27℃/10 a、0.27℃/10 a、0.29℃/10 a)>SSP126(0.07℃/10 a、0.13℃/10 a、0.12℃/10 a)。未来流域气温大致由南向北降低,年平均温、最高温距平范围分别为0~2.2℃和0.2~2.4℃,且气温距平西部高于东部;最低温距平范围为-1.0~1.2℃,其中SSP126和SSP245情景距平为负,流域内呈现出降温趋势。未来流域年降水量波动剧烈,除SSP126情景年降水增长速率为负外,其他情景年降水均呈缓慢增长的趋势;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降水距平百分率向西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 统计降尺度 CMIP6模式 气温 降水 未来气候变化 干旱 极端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