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清县橄榄园土壤肥力状况及施肥对策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宜昌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8期58-60,共3页
对闽清县橄榄园土壤检测分析表明:橄榄园土壤pH值以酸性为主,有机质含量中等的占64.6%、缺乏的占18.2%,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缺乏的分别占82.3%、77.1%、45.8%,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硼、有效锌含量缺乏的分别占93.2%、82.3%、... 对闽清县橄榄园土壤检测分析表明:橄榄园土壤pH值以酸性为主,有机质含量中等的占64.6%、缺乏的占18.2%,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缺乏的分别占82.3%、77.1%、45.8%,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硼、有效锌含量缺乏的分别占93.2%、82.3%、89.6%、42.7%。针对闽清县橄榄园土壤肥力状况,提出调节土壤的pH值,增施有机肥,推广配方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钙、镁肥,酌情施用锌、硼肥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园 土壤 肥力状况 施肥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甬优6号在闽清县试种初报 被引量:1
2
作者 翁雪娇 《福建农业科技》 2007年第1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甬优6号 闽清县 农作物品种审定 试种 两优2163 杂交稻组合 显著水平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级稻“特优航1号”在闽清县试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秀斌 陈明章 《福建稻麦科技》 2005年第3期47-48,共2页
关键词 特优航1号 试种表现 高产栽培技术 闽清县 品种审定委员会 超级稻 福建省农科院 龙特甫A 强恢复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闽清县水稻土中低产田现状与改良措施
4
作者 余广兰 林金美 《现代农业科技》 2014年第19期260-261,共2页
闽清县耕地调查表明:水稻土土壤是全县主要耕作土壤,面积达17 484.36 hm2,占全县耕地土壤面积的98.34%。其中中低产田面积达14 331.91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0.61%。主要低产田类型有干旱型、渍涝型、缺素型和瘠薄型。相应提出加强农... 闽清县耕地调查表明:水稻土土壤是全县主要耕作土壤,面积达17 484.36 hm2,占全县耕地土壤面积的98.34%。其中中低产田面积达14 331.91 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0.61%。主要低产田类型有干旱型、渍涝型、缺素型和瘠薄型。相应提出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完善引水渠和田间灌溉渠系,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逐年加深耕作层等改良中低产田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中低产田 类型 分布 成因 改良措施 福建闽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新品种浙杂203在闽清县试种表现及其栽培技术
5
作者 钱锦花 陈明章 《现代农业科技》 2006年第09S期38-38,共1页
关键词 浙杂203 栽培技术 试种表现 春番茄 新品种 闽清县 浙江省农科院蔬菜所 合作90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因素对橄榄星室木虱种群消长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林光国 陈少波 +4 位作者 黄勤清 张涵 翁水弟 陈淑震 林毓鉴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4期442-447,共6页
橄榄星室木虱是福建橄榄最重要的害虫.此虫在橄榄幼树上的种群数量比在老树上的大得多,且两类树上的种群消长动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幼树上,全年出现5个虫口高峰,5月中旬至7月初或7月初至8月上旬为全年最高峰;而在老树上全年只有3个高... 橄榄星室木虱是福建橄榄最重要的害虫.此虫在橄榄幼树上的种群数量比在老树上的大得多,且两类树上的种群消长动态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幼树上,全年出现5个虫口高峰,5月中旬至7月初或7月初至8月上旬为全年最高峰;而在老树上全年只有3个高峰,全年最高峰在3月上旬至5月初.田间橄榄星室木虱种群数量的消长与寄主抽梢期有极密切极敏感的伴随关系,橄榄枝梢生长前后期营养状况的变化对橄榄星室木虱种群消长影响最大,每一个抽梢期都带来一个高的种群增长率和虫口高峰.混种、高湿、极度低温、强降雨以及秋季天敌数量的上升对橄榄星室木虱都有较大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星室木虱 种群 生态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基盘瓢虫和红星盘瓢虫实验种群生命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少波 林光国 +2 位作者 黄勤清 曹木章 陈思源 《华东昆虫学报》 1995年第1期39-46,共8页
本文组建了红基盘瓢虫和红星盘瓢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应用Morris模式探讨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计算了两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_m)及其它有关的生态学统计量。在实验室条件(平均温度29.5±1.5℃和相对湿... 本文组建了红基盘瓢虫和红星盘瓢虫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并应用Morris模式探讨影响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计算了两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_m)及其它有关的生态学统计量。在实验室条件(平均温度29.5±1.5℃和相对湿度70.0±4.9%)下,红基盘瓢虫和红基盘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_m)、周限增长率(γ)均相近,而两者的种群趋势指数(I)、净繁殖率(R_0)和世代平均历期(T)差异较大。红基盘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_m=0.0841,种群数量以每8.2天增长一倍的速率发展;红星盘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_m=0.0887,种群以每7.8天增长一倍的速率发展。生殖力减退是影响两瓢虫实验种群数量变动的主要因子。在盛夏进行两瓢虫的大量繁殖并应用于橄榄星室木虱的防治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基盘瓢虫 红星盘瓢虫 实验种群 生命表 捕食天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基盘瓢虫对橄榄星室木虱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少波 林光国 +1 位作者 黄勤清 肖志卫 《华东昆虫学报》 1995年第2期79-83,共5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红基盘瓢虫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捕食作用。红基盘瓢虫对橄榄星室木虱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而两种瓢虫(红基盘瓢虫和红星盘瓢虫)共同作用于橄榄星室木虱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Ⅲ型(S型)。红...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红基盘瓢虫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捕食作用。红基盘瓢虫对橄榄星室木虱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而两种瓢虫(红基盘瓢虫和红星盘瓢虫)共同作用于橄榄星室木虱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Ⅲ型(S型)。红基盘瓢虫对自身密度的功能反应可用Beddington模型拟合;其搜索效率与个体间相互干扰的关系呈幂函数下降,可用Hassell&Varley模型模拟;搜索效率与猎物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星室木虱 瓢虫 捕食作用 密度 功能反应 模拟模型 猎物 模型模拟 幂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基盘瓢虫生活习性和捕食效能 被引量:4
9
作者 陈少波 林光国 +1 位作者 黄勤清 陈思源 《华东昆虫学报》 1997年第1期40-43,共4页
在实验室于30.1±0.8℃及70.1±4.9%RH的平均温湿度下,红基盘瓢虫世代平均历期为26.06天,其中卵期1.99±0.12天,幼虫期第一龄至第四龄历期依次为1.28±0.45、1.45±... 在实验室于30.1±0.8℃及70.1±4.9%RH的平均温湿度下,红基盘瓢虫世代平均历期为26.06天,其中卵期1.99±0.12天,幼虫期第一龄至第四龄历期依次为1.28±0.45、1.45±0.57、1.33±0.47、4.33±0.53天,蛹期2.31±0.52天。雌虫产卵前期平均达13.37±4.02天,产卵期为12.11±7.17天,一生产卵82.37±38.02粒,日平均产卵量为8.17±3.09粒。雌雄成虫平均寿命分别为26.92±14.26、20.60±14.50天。雌雄性比为1.601。各龄幼虫对橄榄星室木虱若虫(2~4龄)的平均捕食量依次为96.2±72.4、125.9±78.0、169.2±91.8、427.3±91.3头,成虫则为420.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瓢虫 成虫 产卵期 产卵量 世代 若虫 橄榄 捕食量 雌雄性比 雌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柑桔红蜘蛛成螨叶频率与成若螨虫口密度的相关性及其在测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勤清 张涵 《中国柑桔》 1991年第1期26-27,共2页
准确快速地测定虫口密度是确定柑桔红蜘蛛防治适期的基础。笔者通过两年的田间系统调查,经统计分析,发现柑桔红蜘蛛成螨叶频率(有成螨叶片数/调查总叶片数×100%)与成若螨虫口密度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Y=0.1437e^(0.0580x),可以不借... 准确快速地测定虫口密度是确定柑桔红蜘蛛防治适期的基础。笔者通过两年的田间系统调查,经统计分析,发现柑桔红蜘蛛成螨叶频率(有成螨叶片数/调查总叶片数×100%)与成若螨虫口密度存在着指数函数关系:Y=0.1437e^(0.0580x),可以不借助放大镜,直接用目测调查成螨出现的叶频率,依该预报式计算出成若螨虫口密度,是基层果场估测柑桔红蜘蛛田间虫口密度的一种简便快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 红蜘蛛 成螨叶频率 螨虫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在茄子栽培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宜昌 《福建农业科技》 2007年第2期70-71,共2页
通过沼液+减量化肥与单施等量养分的化肥在茄子栽培上的应用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用沼液后,茄果产量为2638 kg/667 m2,较对照增产14.4%,产量差异显著,且茄果品质有所改善;收获后土壤有机质以及速效养分较种植前和对照处理均有所增加。
关键词 沼液 茄子 应用效果 对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苏里拟鲿鱼种培育和网箱养殖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宜东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第3期46-48,共3页
对乌苏里拟鲿鱼种培育和网箱养殖成鱼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生产效益。
关键词 乌苏里拟鲿 鱼种培育 网箱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珊毒蛾的初步研究
13
作者 张涵 黄勤清 黄邦侃 《华东昆虫学报》 1992年第1期50-54,共5页
珊毒蛾 Lymantria viola Swinhoe 是福建闽江沿岸橄榄产区的一种重要害虫,间歇性大发生.福建闽清一年3代,以卵在树干上越冬,各代卵孵化高峰期均与橄榄梢期相吻合.每一雌蛾产卵500-1000粒.孵化的幼虫停息在卵块上3-4天后爬到枝梢取食橄... 珊毒蛾 Lymantria viola Swinhoe 是福建闽江沿岸橄榄产区的一种重要害虫,间歇性大发生.福建闽清一年3代,以卵在树干上越冬,各代卵孵化高峰期均与橄榄梢期相吻合.每一雌蛾产卵500-1000粒.孵化的幼虫停息在卵块上3-4天后爬到枝梢取食橄榄新叶。老龄幼虫每日可食叶片8-10张.本文还记述了珊毒蛾的各虫期形态,为害习性以及田间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大发生 为害习性 枝梢 树干 越冬 雌蛾 卵孵化 记述 取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早稻新品种田间比较试验总结 被引量:1
14
作者 罗美玉 刘正忠 刘秀斌 《福建稻麦科技》 2003年第1期15-16,共2页
以 78 13 0为对照 ,对 7个优质常规稻和 4个优质杂交稻进行田间比较试验 ,结果显示嘉育 164、嘉育 2 0 2、夏优 82分别比对照增产 3 3 6%、 2 7 7%、 2 7 3 % ,均达极显著水平 ,抗病性较好 ,抗倒伏性强 ,综合性状好 ,可扩大示范推广。
关键词 早稻 品种比较试验 产量 抗病性 生育期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园低产原因及改造措施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琼容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5期181-182,共2页
分析了闽清县橄榄园低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改造措施,为发展该县橄榄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橄榄园 低产 原因 改造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浸田槟榔芋—茭白轮作栽培技术
16
作者 余广兰 张宜昌 李清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14年第8期40-41,共2页
根据冷浸田土壤及自然生态条件,结合槟榔芋、茭白种植习性,总结槟榔芋—茭白周年轮作及相应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 冷浸田 槟榔芋 茭白 轮作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芥菜施用腐殖酸有机无机复混肥肥效试验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宜昌 《福建热作科技》 2005年第3期4-5,共2页
选用阳光集团生产的腐殖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施用于芥菜,探讨其对芥菜产量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芥菜施用腐殖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芥菜的生长、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影响明显。施用该肥的产量比不施肥(CK)极显著增产,比等养分的单质肥处... 选用阳光集团生产的腐殖酸有机无机复混肥施用于芥菜,探讨其对芥菜产量和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芥菜施用腐殖酸有机无机复混肥,对芥菜的生长、产量、经济效益及土壤影响明显。施用该肥的产量比不施肥(CK)极显著增产,比等养分的单质肥处理显著增产,同常规施肥相当;同时该肥能缓冲土壤的酸碱变化,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提高速效养分含量,增强土壤供肥保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腐殖酸有机无机复混肥 肥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稻米品质检测取样和评定的商榷
18
作者 林光 陈明华 《中国稻米》 2006年第1期49-50,共2页
本文分析了杂交水稻米质检测的取样和评定中的存在问题,并为今后如何提高我国杂交水稻米质检测的取样和评定水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米质 取样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罗非鱼的苗种繁育和网箱养殖技术
19
作者 吴宜东 《中国水产》 2015年第3期66-69,共4页
2012年至2013年,笔者受农业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派遣,奔赴尼日利亚0SUN州OSIN将军农场执行“南南合作”援外任务。根据非洲尼日利亚气候炎热,年均气温26℃-27℃,水温达20℃以上,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3000mm递减到500mm的特点,我... 2012年至2013年,笔者受农业部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派遣,奔赴尼日利亚0SUN州OSIN将军农场执行“南南合作”援外任务。根据非洲尼日利亚气候炎热,年均气温26℃-27℃,水温达20℃以上,雨量充沛,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3000mm递减到500mm的特点,我在OSIN将军农场扎实开展罗非鱼的繁殖、苗种培育和网箱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技术 苗种繁育 投喂量 联合国粮农组织 成鱼 雌鱼 雄鱼 体色 婚姻色 自然产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籼型优质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途径
20
作者 陈明华 《福建稻麦科技》 2009年第2期54-55,共2页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中国于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1974年组配了一批杂交稻组合推广应用。目前,杂交稻在中国常年种植面积约0.153亿hm^2,占水稻播种面积50%,产量占稻谷总产的57%。然而,杂交稻稻米品质多数中等低劣已...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中国于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1974年组配了一批杂交稻组合推广应用。目前,杂交稻在中国常年种植面积约0.153亿hm^2,占水稻播种面积50%,产量占稻谷总产的57%。然而,杂交稻稻米品质多数中等低劣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究竟原因,内在遗传因子起主导作用,外界环境因子如栽培技术不可忽视。如何通过栽培技术途径提高杂交稻稻米品质,成为当今稻作科技的关注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栽培技术 优质杂交稻 籼型 杂交水稻 稻米品质 杂交稻组合 粮食作物 种植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