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闽侯灵峰橄榄栽培技术
1
作者 郑丽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2期217-219,共3页
闽侯灵峰橄榄鲜食橄榄品种质地脆、涩味淡、回甘好,因其品质优异受到市场欢迎。目前,闽侯灵峰橄榄在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为进一步加快闽侯灵峰橄榄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作者从高接换种、水肥管理、树冠管理、花果管理... 闽侯灵峰橄榄鲜食橄榄品种质地脆、涩味淡、回甘好,因其品质优异受到市场欢迎。目前,闽侯灵峰橄榄在栽培技术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为进一步加快闽侯灵峰橄榄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本文作者从高接换种、水肥管理、树冠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以期为闽侯灵峰橄榄的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峰橄榄 栽培技术 闽侯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对桑园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于翠 熊双伟 +4 位作者 李勇 邓文 莫荣利 熊超 胡兴明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1,共7页
氨氧化微生物是执行土壤氮素养分转化的关键微生物类群。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采用不同施肥方案的桑园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桑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单施氮肥(N)、氮磷钾肥(NPK)及未施肥(CK)的桑园土壤比较,施... 氨氧化微生物是执行土壤氮素养分转化的关键微生物类群。利用PCR-DGGE技术研究采用不同施肥方案的桑园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规律,为桑园施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与单施氮肥(N)、氮磷钾肥(NPK)及未施肥(CK)的桑园土壤比较,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的桑园土壤中氨氧化细菌(AOB)和氨氧化古菌(AOA)群落结构的多样性指数较高。不同肥料处理区桑园土壤样品的AOB和AOA扩增条带的大小与明亮程度存在差异,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区桑园土壤样品间的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且优势种群有一定差异。相关分析表明,AOA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与土壤p H值呈显著负相关;而AOB群落的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 H值无显著相关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处理区与未施肥处理区(CK)土壤间的AOB群落结构差异较大,而AOA群落结构差异较小。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桑园土壤中的氨氧化微生物对施入不同肥料的响应不同,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有利于提高桑园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园土壤 肥料种类 氨氧化细菌 氨氧化古菌 多样性 PCR扩增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橄榄鲜食新品系“灵峰”和“闽清2号”主要性状综合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赖瑞联 沈朝贵 +6 位作者 陈瑾 肖维强 郑丽 黄起豹 黄荣 韦晓霞 吴如健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4-99,共6页
“灵峰”和“闽清2号”橄榄是从福州地区的“长营”橄榄实生群体中筛选出的鲜食新品系。2014年起在福建省闽侯县、闽清县和广东省饶平县进行两个品系高接换种试验,观测其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性状。结果表明,“灵峰”橄榄果实椭圆形,平均... “灵峰”和“闽清2号”橄榄是从福州地区的“长营”橄榄实生群体中筛选出的鲜食新品系。2014年起在福建省闽侯县、闽清县和广东省饶平县进行两个品系高接换种试验,观测其农艺性状和果实品质性状。结果表明,“灵峰”橄榄果实椭圆形,平均单果质量7.40g,可食率81.00%,总糖4.74%,总酸1.16%,可溶性固形物11.40%,钙1230.00 mg/kg;果皮黄绿色,果肉黄白色,质地脆,化渣无涩味,回甘好,为晚熟类型。“闽清2号”橄榄果实纺锤形,平均单果质量7.60g,可食率82.40%,总糖3.10%,总酸1.19%,可溶性固形物8.83%,钙627.33 mg/kg;果皮绿色,果肉黄白色,质地脆,化渣无涩味,风味清淡,并且表现出丰产和稳产特性,为中熟类型。“灵峰”橄榄可作为鲜食品系,“闽清2号”橄榄可作为鲜食兼加工品系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峰” “闽清2号” 橄榄 鲜食 成熟期 单果质量 可溶性固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偏施氮肥对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邓文 熊双伟 +4 位作者 于翠 李勇 莫荣利 熊超 胡兴明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23期6108-6112,共5页
采用Biolog微生态技术,研究长期(4年-4Y,17年-17Y,32年-32Y)偏施氮肥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年限及不同取样时期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能力不同,4Y土壤微生物活性(AWCD)、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 采用Biolog微生态技术,研究长期(4年-4Y,17年-17Y,32年-32Y)偏施氮肥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年限及不同取样时期桑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利用单一碳源能力不同,4Y土壤微生物活性(AWCD)、Shannon多样性指数及对糖类、氨基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能力均高于其他处理土壤,且与32Y土壤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主成分分析表明,4Y土壤和17Y土壤与32Y土壤间微生物碳代谢功能差异较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碳源利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p H及速效氮含量有一定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根际微生物 碳源利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