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汀县水土保持监测实践与探讨 被引量:9
1
作者 岳辉 钟炳林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6年第3期63-64,共2页
长汀县是我国南方最严重的花岗岩水土流失区之一,其水土流失类型在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2000年成立长汀县水保监测站以来,先后布设了1个气象观测哨4、个水蚀控制站、29个天然降雨径流小区1、18个固定监测样地,初步形... 长汀县是我国南方最严重的花岗岩水土流失区之一,其水土流失类型在南方花岗岩红壤侵蚀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2000年成立长汀县水保监测站以来,先后布设了1个气象观测哨4、个水蚀控制站、29个天然降雨径流小区1、18个固定监测样地,初步形成了监测网络并取得了监测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监测 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长汀县侵蚀地治理草灌乔综合配置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谢建华 岳辉 +1 位作者 彭绍云 林根根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4年第3期46-48,共3页
长汀县是南方红壤区严重水土流失县,经过20多年的治理摸索出了一系列适合长汀花岗岩红壤侵蚀区植被快速恢复的做法。为更好地总结推广长汀经验,加快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本文对长汀县草灌乔综合配置技术进行总结,包括植物筛选及综合... 长汀县是南方红壤区严重水土流失县,经过20多年的治理摸索出了一系列适合长汀花岗岩红壤侵蚀区植被快速恢复的做法。为更好地总结推广长汀经验,加快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本文对长汀县草灌乔综合配置技术进行总结,包括植物筛选及综合配置模式。共筛选出适生乔木11种,灌木4种,草本4种,并根据坡度、坡位、植被覆盖度等立地因子,结合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确定了5种主要治理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侵蚀区 长汀县 植物筛选 配置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牧—沼—果循环模式与长汀水土保持实践 被引量:11
3
作者 陈志彪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7年第1期27-30,共4页
以种草为基础,沼气为纽带,果业、畜牧业为主体,设计出草-牧-沼-果为核心的生态农业模式。寻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结合点,探讨了侵蚀地生态重建的思路与实施方案,最后对示范区建设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草-牧-沼-果模式 水土保持 侵蚀地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管理的做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曾河水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5年第1期15-16,共2页
20 0 0年起,长汀县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在项目的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实施管理、验收管理、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总结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提高了治理质量和效果,进一步促进了治理工作的标准化。
关键词 长汀县 水土流失 项目管理 福建 组织管理 制度管理 实施管理 验收管理 资金管理 治理质量 治理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长汀水土保持自主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吴群 曾金华 钟炳林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7年第1期43-44,共2页
长汀县水土保持工作坚持自主创新,通过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水土保持事业实现大跨越。
关键词 长汀 水土保持 自主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弹琵琶”与水土保持 被引量:3
6
作者 曾河水 彭绍云 +1 位作者 陈志彪 钟炳林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5年第4期31-33,共3页
福建省长汀县2000年来在以河田为中心的山地退化生态系统开展了新一轮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用“反弹琵琶”的理念指导治理,根据植被从“常绿阔叶混交→针阔混交→马尾松和灌丛→草被→裸地”的逆向演替规律,按不同坡地水土流失的程度进... 福建省长汀县2000年来在以河田为中心的山地退化生态系统开展了新一轮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用“反弹琵琶”的理念指导治理,根据植被从“常绿阔叶混交→针阔混交→马尾松和灌丛→草被→裸地”的逆向演替规律,按不同坡地水土流失的程度进行综合治理,总结探索出适合当地实际的“反弹琵琶”重建植被的模式:种树种草增加植被,“老头松”改造改善植被,全面封禁保护植被,种茶种果改良植被,有力地促进了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弹琵琶 水土保持 植被重建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修复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几种应用模式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洪生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5年第1期31-33,共3页
本文介绍了生态修复在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几种应用模式。
关键词 水土治理 生态修复模式 长汀县 生态恢复型 生态重建型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高草灌带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中的应用与成效 被引量:6
8
作者 岳辉 曾河水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7年第1期31-33,共3页
长汀县在2000年以来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根据坡面径流调控理论,创新采用坡面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等高草灌带造林技术,并作为关键技术运用在强度侵蚀区的治理实践中。与对照坡地相比,等高草灌带治理区植被盖度由28%上升为91%,... 长汀县在2000年以来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过程中,根据坡面径流调控理论,创新采用坡面工程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等高草灌带造林技术,并作为关键技术运用在强度侵蚀区的治理实践中。与对照坡地相比,等高草灌带治理区植被盖度由28%上升为91%,侵蚀模数由4836t/km2.a下降为438t/km2.a,径流系数由0.52减少为0.27,有效地削减了坡面径流泥沙,控制了水土流失,促进植被快速生长覆盖地表,从而使退化生态系统得到较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高草灌带 水土流失 治理 长汀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汀县侵蚀红壤区“老头松”施肥改造探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曾河水 岳辉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7年第1期40-42,共3页
福建省长汀县2000年以来在以河田为中心的侵蚀红壤区开展了新一轮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依据“反弹琵琶”的治理理念,总结了侵蚀红壤区生态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之一,即对侵蚀区马尾松林地的“老头松”进行施肥改造以改善植被。施肥后... 福建省长汀县2000年以来在以河田为中心的侵蚀红壤区开展了新一轮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依据“反弹琵琶”的治理理念,总结了侵蚀红壤区生态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技术之一,即对侵蚀区马尾松林地的“老头松”进行施肥改造以改善植被。施肥后,改造区在林地生物群落特征、小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变化,有力地促进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红壤区 老头松 施肥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举措 矢志不渝——持续推进长汀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被引量:3
10
作者 岳辉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9年第3期46-48,共3页
本文回顾了长汀30年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艰辛历程,在总结以往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推进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五点举措,即强化党政主导,推进生态文明;推进系统治理,修复绿水青山;引导绿色发展,再造金山银山;打造美... 本文回顾了长汀30年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艰辛历程,在总结以往做法与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新时期推进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五点举措,即强化党政主导,推进生态文明;推进系统治理,修复绿水青山;引导绿色发展,再造金山银山;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家园;突出保护优先,巩固治理成果,加快实现从荒山—绿洲—美丽家园的历史性转变,实现“生态建设高颜值、经济发展高素质、人民生活高福祉”,把长汀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典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基地的样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水土保持 长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矛盾分析法破解植被重建关键问题——浅谈长汀水土流失治理测土增肥措施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金华 钟炳林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6年第4期24-25,共2页
运用矛盾分析法,把增加土壤肥力作为长汀植被重建的关键措施,开展土壤肥力监测,摸清地力,寻找肥源,采取措施,增加肥力。
关键词 运用矛盾分析法 增加土壤肥力 关键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汀稀土矿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评价 被引量:34
12
作者 王友生 侯晓龙 +6 位作者 吴鹏飞 汪攀 陈奶莲 张云鹏 马祥庆 岳辉 彭绍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9-262,共4页
为了解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福建长汀稀土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类废弃地及未开采对照区土壤的重金属质量比,采用地积累指数、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汀稀土矿... 为了解离子型稀土矿开采废弃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以福建长汀稀土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3类废弃地及未开采对照区土壤的重金属质量比,采用地积累指数、内梅罗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对其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汀稀土矿废弃地不同功能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存在一定差异,其中Cd污染最严重,原地浸废弃地、取土场、废弃堆浸池的Cd质量比分别为福建省土壤背景值的141倍、97倍、69倍;4个采样区土壤Cd均达重度污染水平,Cr、Cu均未污染,Pb在取土场达轻度污染,Zn在废弃堆浸池达轻度污染;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达极重污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长汀 稀土矿 废弃地 重金属 污染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对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岳辉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8年第3期1-3,60,共4页
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强度侵蚀山地,探讨了3种不同治理模式对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模式区的物种多样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草灌乔混交治理区的群落植物种类有18科28属31种,补植乔灌治理区的群落植物种类有17科22属25... 在福建省长汀县河田强度侵蚀山地,探讨了3种不同治理模式对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模式区的物种多样性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草灌乔混交治理区的群落植物种类有18科28属31种,补植乔灌治理区的群落植物种类有17科22属25种,老头松改造治理区的群落植物种类有12科14属16种,均比对照区的10科11属11种有较大提高;在不同治理模式对植被物种多样性改良的对比中,草灌乔混交模式效果最好,且草灌乔>补植乔灌>"老头松"改造>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汀 水土流失 治理模式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度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岳辉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3年第1期5-8,共4页
在福建省长汀河田强度侵蚀山地,探讨了3种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区的土壤孔隙状况、团聚度、抗蚀性、入渗速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分散率降低,土壤排水能力和通气度也有所提高。不同措施对土壤... 在福建省长汀河田强度侵蚀山地,探讨了3种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治理措施区的土壤孔隙状况、团聚度、抗蚀性、入渗速率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土壤分散率降低,土壤排水能力和通气度也有所提高。不同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改良的总体趋势是:草灌乔措施>补植乔灌>老头松改造>对照,采用草灌乔混交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治理措施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理措施对强度侵蚀恢复生态系统养分格局的影响
15
作者 王海苍 林豫峰 蒋芳市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14年第2期4-11,共8页
本研究以长汀花岗岩强度侵蚀区常见的以草促林和乔灌混交两种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并以未采取恢复措施的严重侵蚀地及当地植被保留较好的风水林为对照,通过对其养分格局的分析,阐明不同治理措施对侵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研究以长汀花岗岩强度侵蚀区常见的以草促林和乔灌混交两种治理模式为研究对象,并以未采取恢复措施的严重侵蚀地及当地植被保留较好的风水林为对照,通过对其养分格局的分析,阐明不同治理措施对侵蚀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采取不同的生态恢复措施后,生态系统的养分年存留量和库存量均有增加,并且均远高于未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的严重侵蚀地;同时,以草促林措施的生态系统在各方面的恢复程度均较低,乔灌混交的则较高。二者恢复程度差异较大,体现了不同生态治理措施的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生态恢复 养分 存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规范长汀稀土矿开发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
16
作者 童大谦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5年第1期24-26,共3页
长汀县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份之一,由于近年无序开采小稀土矿,造成矿产资源的严重浪费和流失,加剧了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为使长汀稀土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规范稀土矿的开采,实行产业化经营势在必行。
关键词 长汀县 水土流失 福建 小稀土矿 矿产资源 产业化经营 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干湿交替的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骏 薛莉 +4 位作者 岳辉 葛志强 许文斌 黄梓敬 胡亚林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31-1339,共9页
我国已普遍开展南方红壤退化问题的恢复工作,因治理时间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恢复阶段。通过室内培养实验探讨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对干湿交替的响应。研究选取了裸地、10年恢复林、20年恢复林、30年恢复林及天然林为... 我国已普遍开展南方红壤退化问题的恢复工作,因治理时间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植被恢复阶段。通过室内培养实验探讨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对干湿交替的响应。研究选取了裸地、10年恢复林、20年恢复林、30年恢复林及天然林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1)随着恢复年限提高,CO_2的排放量逐渐升高,干湿交替显著增加了裸地CO_2排放量,却降低了其它4种林分土壤排放量;(2)除30年恢复林,其它4林分土壤累积CH_4通量在实验最后都表现出净吸收,干湿交替对裸地、10年恢复林土壤CH_4的吸收影响不大,促使天然林与20年恢复林土壤CH_4由吸收转为排放,30年林由排放转为吸收;(3)实验中只有天然林土壤的N_2O表现出净排放,其它均为净吸收,而干湿交替处理中林分土壤都表现为净吸收。本研究结果为精确科学地评价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区恢复的生态效应、森林土壤碳通量模型估算提供很好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气体 植被恢复 红壤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田侵蚀区崩岗的生物治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岳辉 曾河水 陈志彪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5年第1期13-14,28,共3页
本文在河田修坊村中甲坡小流域内,选择4个有代表性的崩岗进行生物治理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经生物措施治理的崩岗平均植被盖度由2 6%提高到68% ,土壤侵蚀模数也比对照的崩岗减少了89.6%。
关键词 河田侵蚀区 崩岗 生物治理 土壤侵蚀模数 植被盖度 崩陷地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理模式侵蚀劣地土壤物理特性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曾河水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60-263,共4页
长汀县河田镇在花岗岩山地的“老头松”侵蚀劣地上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模式 ,取得了成效。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得到不同程度改良 ,土壤砂粒和石砾相对减少、分散率降低、团聚度提高 ,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 ,结构体破坏率降低 ,土壤孔隙度增大 ... 长汀县河田镇在花岗岩山地的“老头松”侵蚀劣地上采取了不同的治理模式 ,取得了成效。林地土壤物理特性得到不同程度改良 ,土壤砂粒和石砾相对减少、分散率降低、团聚度提高 ,水稳性团聚体数量增加 ,结构体破坏率降低 ,土壤孔隙度增大 ,持水量增加 ,渗透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模式 侵蚀劣地 土壤物理特性 土壤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穴播草模式在侵蚀陡坡地治理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付振华 曾河水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7年第3期40-42,共3页
长汀县随着水土流失治理从第一、二重山转向远山陡坡地治理的推进,在陡坡治理上应用了小穴播草的模式,即:挖一个穴、撒一把草籽。经治理后的侵蚀陡坡地区在林地生物群落特征、小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变化,有力地推... 长汀县随着水土流失治理从第一、二重山转向远山陡坡地治理的推进,在陡坡治理上应用了小穴播草的模式,即:挖一个穴、撒一把草籽。经治理后的侵蚀陡坡地区在林地生物群落特征、小气候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变化,有力地推动了陡坡地水土流失治理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穴播草 模式 侵蚀陡坡地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