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双栉蝠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罗群荣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8-511,共4页
浙江双栉蝠蛾是福建省毛竹笋的一种新害虫,该虫在福建1年发生1代,6月中旬幼虫孵化,11月初至翌年2月上旬幼虫开始钻蛀毛竹笋萌发的不定根或冬笋,3月中旬至4月初幼虫开始大量集中在春笋的周围并蛀入笋内为害,幼虫历期长,达273—298... 浙江双栉蝠蛾是福建省毛竹笋的一种新害虫,该虫在福建1年发生1代,6月中旬幼虫孵化,11月初至翌年2月上旬幼虫开始钻蛀毛竹笋萌发的不定根或冬笋,3月中旬至4月初幼虫开始大量集中在春笋的周围并蛀入笋内为害,幼虫历期长,达273—298d。老熟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结茧化蛹,化蛹盛期为4月中旬到下旬,蛹期23—28d。4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盛期为5月中旬。雌成虫羽化当天即可交尾产卵。雌成虫可多次产卵,平均产卵量为1063粒,卵期25—3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双栉蝠蛾 生物学特性 毛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双栉蝠蛾危害对毛竹笋次生物质的影响
2
作者 罗群荣 《生物安全学报》 2008年第3期174-178,共5页
本文主要报道了浙江双栉蝠蛾危害对毛竹笋次生物质(主要是单宁、黄酮、总酚)的影响。研究表明,浙江双栉蝠蛾幼虫危害毛竹笋后,与健康笋比较,轻度受害和重度受害笋的单宁、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经多重比较表明,其差异极显著。受害后,毛竹... 本文主要报道了浙江双栉蝠蛾危害对毛竹笋次生物质(主要是单宁、黄酮、总酚)的影响。研究表明,浙江双栉蝠蛾幼虫危害毛竹笋后,与健康笋比较,轻度受害和重度受害笋的单宁、总酚含量呈下降趋势,经多重比较表明,其差异极显著。受害后,毛竹笋黄酮含量总体下降,但重度受害的下降量比轻度受害的少;经检验,各组之间的差异极显著。说明毛竹笋受浙江双栉蝠蛾危害后,其单宁、黄酮、总酚的含量均显著下降,这可能是植物的应激防御反应的一种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双栉蝠蛾 毛竹笋 次生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