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野生蘑菇属90个菌株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陈美元 廖剑华 +5 位作者 王波 李洪荣 卢政辉 郭仲杰 蔡丹凤 王泽生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6,共6页
对90个中国野生蘑菇属菌株(其中44株经同工酶初步鉴定为双孢蘑菇菌株)的总DNA进行SRAP和ISSR分析,获得了18条SRAP和12条ISSR标记条带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大体上可分为野生双孢蘑菇和野生蘑菇属其它... 对90个中国野生蘑菇属菌株(其中44株经同工酶初步鉴定为双孢蘑菇菌株)的总DNA进行SRAP和ISSR分析,获得了18条SRAP和12条ISSR标记条带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大体上可分为野生双孢蘑菇和野生蘑菇属其它菌株两大类群,其中来自川藏高原的41个野生双孢蘑菇按照采集地的不同聚为4个群,地域性差异比较明显;部分来自新疆、西藏的白色野生双孢蘑菇菌株新疆野生、AgX04和AgX042具有独特带型,与其它双孢蘑菇菌株的遗传相似值仅为1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生蘑菇菌株 SRAP ISSR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孢蘑菇RAPD-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陈文炳 林媛 +5 位作者 王泽生 邵碧英 廖剑华 李寿崧 江树勋 林河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28-432,共5页
本研究对6个影响双孢蘑菇RAPD-PCR反应的关键因素进行了一系列优化,目的在于建立理想的RAPD最佳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为大量双孢蘑菇品种间的RAPD多样性分析做准备。各关键因素梯度设置如下:(1)7个退火温度梯度:33.5、36.5、38.3、40.1、... 本研究对6个影响双孢蘑菇RAPD-PCR反应的关键因素进行了一系列优化,目的在于建立理想的RAPD最佳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为大量双孢蘑菇品种间的RAPD多样性分析做准备。各关键因素梯度设置如下:(1)7个退火温度梯度:33.5、36.5、38.3、40.1、43.7、45.4、48.1℃。(2)6个Mg2+浓度梯度:0.5、1.0、1.5、2.0、2.5、3mmol/L。(3)5个Taq酶用量梯度:0.5、1.0、1.5、2.0、2.5U。(4)5个dNTPs浓度梯度:0.10、0.15、0.20、0.25、0.30mmol/L。(5)5个引物浓度梯度:0.1、0.2、0.3、0.4、0.5μmol/L。(6)7个模板DNA用量梯度:100、20、4、0.8、0.16、0.032、0ng。实验结果表明:最佳的RAPD反应体系为:10×buffer2.0μl、Taq酶1.5U、模板DNA4-100ng、MgCl22.0mmol/L、dNTP0.20mmol/L,引物0.3μmol/L,加ddH2O至20μl。PCR热循环参数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1min,44℃退火1min50s,72℃延伸2min,循环40次;最后72℃延伸7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 RAPD—PCR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蘑菇湿泡病问题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敦华 《中国食用菌》 1990年第5期22-23,共2页
福建地处亚热带,气候的显著特色是温暖湿润,这种气候极有利蘑菇(Agaricusbisporus)的生长和栽培。但是,福建的气候特点也极有利蘑菇病原菌的生长、繁衍并造成危害。由有害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引起的蘑菇湿泡病(Wet bubble)近... 福建地处亚热带,气候的显著特色是温暖湿润,这种气候极有利蘑菇(Agaricusbisporus)的生长和栽培。但是,福建的气候特点也极有利蘑菇病原菌的生长、繁衍并造成危害。由有害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引起的蘑菇湿泡病(Wet bubble)近三四年在福建一直呈蔓延扩大趋势,危害逐年加重,成为制约蘑菇栽培效益的重要障碍。据调查,86年以前,蘑菇湿泡病在福建还完全不为人们所认识,有些科研单位甚至难子找到病菇的标本;87年,在福建南部个别市县的个别乡村发现小面积危害;88年,整个福建南部出现病害发生区,严重发生区明显扩大,有的菇房损失率达30%;89年,全省各蘑菇产区均出现病害发生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 湿泡病 病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树庭教授促进了中国双孢蘑菇的栽培育种
4
作者 王贤樵 王泽生 本刊编辑部 《食药用菌》 2010年第5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双孢蘑菇 栽培育种 中国 大城市 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秀珍菇及其近缘22株菌株的SRAP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卢政辉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11期8-10,13,共4页
对22个秀珍菇栽培菌株及其近缘种的总DNA进行SRAP分析,5对引物共获得47条较为明显的扩增条带,其中包含9条菌株特异性标记条带。利用47条扩增条带对22个菌株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在14%的相似值上,22个菌株可以分为... 对22个秀珍菇栽培菌株及其近缘种的总DNA进行SRAP分析,5对引物共获得47条较为明显的扩增条带,其中包含9条菌株特异性标记条带。利用47条扩增条带对22个菌株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在14%的相似值上,22个菌株可以分为2大类群,而在100%相似值上,可分为大小10个类群,其中8个类群只包含单个菌株,其余2个类群分别包含4个和10个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珍菇 SRAP技术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树蔸栽培茯苓新技术 被引量:16
6
作者 蔡丹凤 王雪英 +4 位作者 林佩瑛 林海芳 林晖 陈美元 林杰 《中国食用菌》 2007年第5期29-31,共3页
"川杰1号"茯苓优质菌株,具备遗传性状稳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优质高产的特点。多年来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不断研究与之相配套的松树蔸栽培茯芩新技术。从选兜、定场、择期、清场、接种、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方面,阐述了松... "川杰1号"茯苓优质菌株,具备遗传性状稳定、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优质高产的特点。多年来根据其生理生化特性不断研究与之相配套的松树蔸栽培茯芩新技术。从选兜、定场、择期、清场、接种、管理、采收与加工等方面,阐述了松树蔸栽培"川杰1号"茯苓的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 松树蔸 不断根 不脱袋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化制种工艺的一个关键技术
7
作者 李殿殿 《食用菌》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13,共2页
随着我国食用苗事业的飞速发展,食用菌制种工艺的更新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种工艺现代化的关键是要解决制种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连续化。在整个制种生产工艺中要保证连续进入下一工序生产,培养基灭菌后的迅速冷却就成为一个关... 随着我国食用苗事业的飞速发展,食用菌制种工艺的更新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制种工艺现代化的关键是要解决制种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连续化。在整个制种生产工艺中要保证连续进入下一工序生产,培养基灭菌后的迅速冷却就成为一个关键性的问题。 一般在制种过程中,培养基冷却是采用自然冷却的方法。培养基在高压锅内灭菌后,出锅时的温度高达95~100℃,而食用菌苗种的接种温度一般应低于30℃,所以要经过一般长达12~18小时的自然摊凉降温过程。这一过程给制种工艺带来了几个不利;①由于在降温过程中热量的散发,在瓶内将产生微小的负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菌类 制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