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眠共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临床及多导睡眠图特征研究
1
作者 徐雅丽 黄朝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5-341,共7页
目的收集失眠共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co-morbid insomnia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COMISA)患者和单纯失眠患者的临床及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数据,探讨COMISA患者的临床表现、睡眠生理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失... 目的收集失眠共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co-morbid insomnia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COMISA)患者和单纯失眠患者的临床及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数据,探讨COMISA患者的临床表现、睡眠生理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失眠症患者134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指数是否≥5次/h,分为COMISA组69例、单纯失眠组65例。前者分为轻度OSA亚组41例和中重度OSA亚组28例;然后再分为轻度失眠亚组37例及中重度失眠亚组32例。收集人口学特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和PSG结果。结果与单纯失眠组相比,COMISA组男性比例高,年龄大,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吸烟、打鼾比例高,平均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低,N2期比例高,N3期及R期比例低(P<0.05)。COMISA组内中重度OSA亚组与轻度OSA亚组相比,前者BMI高,打鼾比例高,SAS得分高,平均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低,N1期比例高,N3期比例低(P<0.05)。COMISA组内中重度失眠亚组与轻度失眠亚组相比,前者服用催眠药物比例高(P<0.01),但两者间PSG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1.07,P<0.01)、BMI高(OR=1.41,P<0.01)是失眠患者共病OSA的危险因素。结论COMISA患者较单纯失眠患者夜间客观睡眠质量更差,且OSA程度更重的COMISA患者客观睡眠质量更差。临床上,对于失眠患者中年龄大、BMI高者,需警惕合并OSA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共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失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多导睡眠图 临床特征 睡眠质量 睡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视频脑电图随访1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邱建敏 林佳君 +3 位作者 游学炼 陈丽芳 林媛 谢凌辉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69-674,共6页
对1例成年女性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患者进行近4年的随访观察,尤其对其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的演变、VEEG的辅助诊断、VEEG对临床转归的预判价值进行总结。我们发现NII... 对1例成年女性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患者进行近4年的随访观察,尤其对其视频脑电图(video-electroencephalogram,VEEG)的演变、VEEG的辅助诊断、VEEG对临床转归的预判价值进行总结。我们发现NIID患者的背景节律随疾病的进展出现演变;脑电反应性可预测NIID昏迷的转归;VEEG有助于判断NIID引起的意识障碍是否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onconvultive status epilepticus,NCSE)。本病例为探索VEEG在NIID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昏迷 视频脑电图 三相波 脑电反应性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椎间盘突出的纤维软骨栓塞性脊髓梗死2例
3
作者 杨闽佳 黄峰黎 +3 位作者 陈平 吴永胜 林佳君 许悦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99-602,共4页
报道2例脊髓梗死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资料、预后转归进行总结。2例患者均表现为急性起病的截瘫、尿潴留。脊髓MRI提示脊髓T2高信号、弥散受限。病例1存在脊柱炎性改变,T6水平椎体见椎间盘钙化及突出;病例2见颈椎间盘突出,脊柱病... 报道2例脊髓梗死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资料、预后转归进行总结。2例患者均表现为急性起病的截瘫、尿潴留。脊髓MRI提示脊髓T2高信号、弥散受限。病例1存在脊柱炎性改变,T6水平椎体见椎间盘钙化及突出;病例2见颈椎间盘突出,脊柱病变均邻近脊髓梗死平面,但未能直接造成急或慢性脊髓压迫症。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急性卒中事件,明确脊髓梗死诊断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或抗凝及康复治疗,患者肢体功能逐渐恢复接近正常。脊柱椎间盘病变相关的纤维软骨栓塞(fibrocartilage embolism,FCE)性脊髓梗死少见,治疗方案未达成共识。本病例为脊髓梗死的诊治流程及预后提供了经验并拓宽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梗死 椎间盘突出 核磁共振弥散序列 纤维软骨栓塞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干预策略 被引量:5
4
作者 陈平 刘嘉琳 +3 位作者 林嘉星 关敏 乔宏宇 黄立安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1-45,共5页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亚洲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好发于大脑中动脉。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MCAS)致缺血性卒中的复发风险较高,需积极的干预治疗,但其干预策略的选择存有争议。本文对sMCA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亚洲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常见原因,好发于大脑中动脉。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MCAS)致缺血性卒中的复发风险较高,需积极的干预治疗,但其干预策略的选择存有争议。本文对sMCAS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评估和干预策略进行综述,旨在为个体化选择干预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硬化 大脑中动脉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水刺激的脑电反应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预后的评估 被引量:1
5
作者 邱建敏 游学炼 +3 位作者 刘丽青 吴永胜 何荔苍 黄元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45-47,共3页
目的用视频脑电图(VEEG)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进行检测,研究冷热水刺激的脑电反应(VEEG-Reaction)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10月莆田市第一医院ICU病房或相关科室住院的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28例,19例死亡,9例生存。... 目的用视频脑电图(VEEG)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进行检测,研究冷热水刺激的脑电反应(VEEG-Reaction)对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6年10月莆田市第一医院ICU病房或相关科室住院的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28例,19例死亡,9例生存。患者均根据VEEG监测和冷热水刺激的VEEG-Reaction,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急性生理与慢性生理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进行预后评估,以临床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种预后评估方法的判别价值。结果 3种评估方法在全组均有良好的预测价值,VEEG-Reaction预测最佳;冷热水刺激的VEEG-Reaction对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预后评估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高于GCS和APACHEⅡ评分,与随访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比较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提示VEEG-Reaction(0.82)优于APACHEⅡ(0.78)、GCS(0.72)。结论冷热水刺激的VEEG-Reaction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心肺复苏后昏迷患者预后,评估结果与随访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脑电描记术 昏迷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