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菲律宾蛤仔反季节高效生态养殖池中浮游植物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徐晓津 吴成业 +5 位作者 阎希柱 吴景宏 简艺明 黄萍萍 陈银辉 林金泰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0-68,共9页
2007~2008年在莆田后海围垦区进行菲律宾蛤仔反季节高滩位高效生态养殖,收获的菲律宾蛤仔平均规格115粒/kg,平均产量6247.5kg/hm2,较传统养殖模式提高效益28%。藻类池与养殖池浮游植物有34种,优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 2007~2008年在莆田后海围垦区进行菲律宾蛤仔反季节高滩位高效生态养殖,收获的菲律宾蛤仔平均规格115粒/kg,平均产量6247.5kg/hm2,较传统养殖模式提高效益28%。藻类池与养殖池浮游植物有34种,优势种主要有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反曲原甲藻Prorocen-trumsigmoides、利马原甲藻Prorocentrumlima、新月拟菱形藻Nitzschiella closterium、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中肋骨条藻在不同的月份中均为最主要的优势种。不同月份各池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变化范围为(0.02~190)×104cells/L。2007年11月与2008年3月浮游植物细胞丰度较高,2008年1、2月藻类细胞丰度相对较低。通过对池中水温、透明度、无机氮、无机磷、DO、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的分析,说明菲律宾蛤仔池大量施肥已很大程度影响了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细胞丰度。养殖过程中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较好、均匀度较低、优势度高,菲律宾蛤仔适口饵料中肋骨条藻等优势种类大量繁殖,有利于提高菲律宾蛤仔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反季节养殖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混养技术之一 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花蛤混养技术 被引量:4
2
作者 陈金仙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52-53,共2页
福建省中南部海水池塘长期养殖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但由于养殖方法单一粗放、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害四处传播,疾病频繁发生。自1997年对虾爆发病毒性疾病后,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造成养殖弱潮,后来为了减少养殖的盲... 福建省中南部海水池塘长期养殖日本对虾、中国对虾,但由于养殖方法单一粗放、养殖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害四处传播,疾病频繁发生。自1997年对虾爆发病毒性疾病后,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造成养殖弱潮,后来为了减少养殖的盲目性、风险性,提高池塘综合效益,探索更多更好的养殖方法及品种,从业者把池塘养殖从单养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毒发生,能有效增强池塘的综合效益。笔者于2004年开始在福建省莆田市后海垦区进行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花蛤混养试验并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种养殖模式现在已辐射整个莆田市,养殖面积超过2万多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池塘 日本对虾 三疣梭子蟹 混养技术 花蛤 病毒性疾病 养殖方法 多品种混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幼苗培育技术 被引量:2
3
作者 林庆贵 《水产养殖》 CAS 2010年第7期30-31,共2页
三疣梭子蟹是福建省近几年水产养殖的热门品种,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结构的变化,三疣梭子蟹海捕资源急剧衰退,商品价值倍增,人工养殖迅速兴起。目前三疣梭子蟹的苗源绝大部分依靠自然海区捕捞苗种,个体大小差异很大,相互残食现象十分... 三疣梭子蟹是福建省近几年水产养殖的热门品种,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结构的变化,三疣梭子蟹海捕资源急剧衰退,商品价值倍增,人工养殖迅速兴起。目前三疣梭子蟹的苗源绝大部分依靠自然海区捕捞苗种,个体大小差异很大,相互残食现象十分明显,相应地加大了养殖难度。笔者从2003年开始在莆田市后海垦区进行三疣梭子蟹池塘幼苗培育获得成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幼苗培育 培育技术 水产养殖 资源结构 海洋渔业 商品价值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棘黄姑鱼网箱养殖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胡珍华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7-48,共2页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lacepede),俗称金丝鮸,在分类地位上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双棘黄姑鱼具有鱼体大、生长快、食性广、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一般养殖一年体重可达2kg,
关键词 网箱养殖技术 双棘黄姑鱼 分类地位 石首鱼科 鲈形目 抗病力 金丝 俗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蟹类养殖技术 之三 三疣梭子蟹幼苗培育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陈金仙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0-50,52,共2页
三疣梭子蟹是福建省近几年来的水产养殖的热门品种,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结构的变化,三疣梭子蟹海捕资源急剧衰退,商品价值倍增,人工养殖迅速兴起,目前三疣梭子蟹的苗源绝大部分依靠自然海区捕捞苗种,个体大小差异很大,相互残食现象... 三疣梭子蟹是福建省近几年来的水产养殖的热门品种,由于海洋渔业资源结构的变化,三疣梭子蟹海捕资源急剧衰退,商品价值倍增,人工养殖迅速兴起,目前三疣梭子蟹的苗源绝大部分依靠自然海区捕捞苗种,个体大小差异很大,相互残食现象十分明显,相应地加大了养殖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培育技术 幼苗 水产养殖 资源结构 海洋渔业 商品价值 人工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鱼工厂化养殖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林蕊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第8期114-114,共1页
鲍鱼肌肉发达、细嫩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我国自古以来就把鲍鱼列为海产“八珍”之冠。鲍鱼工厂化养殖采用立体、高密度、流水、充气等精养方式,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水环境可控制、占地少、便于... 鲍鱼肌肉发达、细嫩可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我国自古以来就把鲍鱼列为海产“八珍”之冠。鲍鱼工厂化养殖采用立体、高密度、流水、充气等精养方式,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水环境可控制、占地少、便于集中管理、养殖效益高等优点。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养殖生产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广大养殖业者参考。1.海区选择 建场时首先要选择水质条件良好、水质清新、透明度较大且常年相对稳定的海区,无生活及工业污水排人,底质以砂质底或岩礁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养殖技术 鲍鱼 海区选择 水质条件 营养丰富 药用价值 养殖周期 集中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 被引量:4
7
作者 林芳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5期320-320,323,共2页
虾蟹混养可以缓解虾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从池塘选择、苗种放养、日常管理、病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三疣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日本对虾 混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对虾与花蛤的混养技术 被引量:2
8
作者 林玉桑 《养殖技术顾问》 2011年第8期247-247,共1页
虾贝混养的原理是通过对虾与花蛤生理、生态的不周进行养殖,利用贝类滤食特点,充分利用虾类残饵、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微生物,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净化水质,促进各品种生长。利用虾池进行日本对虾与花蛤混养是投资风险小、产量高... 虾贝混养的原理是通过对虾与花蛤生理、生态的不周进行养殖,利用贝类滤食特点,充分利用虾类残饵、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微生物,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净化水质,促进各品种生长。利用虾池进行日本对虾与花蛤混养是投资风险小、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养殖模式。现就虾池混养花蛤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养技术 日本对虾 花蛤 生态养殖模式 生态平衡 虾池混养 虾贝混养 浮游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红鱼网箱养殖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庆煌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2年第8期120-120,共1页
美同红鱼(Seiaenops,ocellolue)属鲈形目石首鱼科,原产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美国红鱼肉质鲜美、刺少,且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闲此备受消费者的青睐。该鱼为广温、广盐性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单产高、耐低氧能力强,饲料来... 美同红鱼(Seiaenops,ocellolue)属鲈形目石首鱼科,原产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美国红鱼肉质鲜美、刺少,且富含高度不饱和脂肪酸,闲此备受消费者的青睐。该鱼为广温、广盐性鱼类,具有生长速度快、单产高、耐低氧能力强,饲料来源广泛等优点,现已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养殖经济鱼类。笔者多年来在福建莆田后海垦区从事美国红鱼网箱养殖,取得较好成绩,现将技术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养殖从业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技术 美国红鱼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经济鱼类 耐低氧能力 石首鱼科 墨西哥湾 美国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庆贵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6期290-290,294,共2页
介绍了适合莆田地区的三疣梭子蟹养殖技术,包括池塘条件、养殖前准备、苗种放养、养殖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当地三疣梭子蟹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养殖技术 福建莆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花蛤混养技术
11
作者 陈金仙 《水产养殖》 CAS 2009年第1期20-21,共2页
福建中南部海水池塘秋冬季由于长期养殖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养殖方法单一粗放、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毒传播蔓延,池塘老化等。自1997年后,对虾病毒性疾病的频繁发生,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造成养殖弱潮。为了减少养殖的肓... 福建中南部海水池塘秋冬季由于长期养殖日本对虾和中国对虾,养殖方法单一粗放、技术水平不高,导致病毒传播蔓延,池塘老化等。自1997年后,对虾病毒性疾病的频繁发生,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造成养殖弱潮。为了减少养殖的肓目性、风险性,提高池塘综合效益,探索更多更好的养殖方法及品种,把池塘从单养模式改为混养模式。经过多年来实践证明,多品种混养有利于改善池塘生态环境,减少病毒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混养技术 三疣梭子蟹 海水池塘 养殖方法 多品种混养 花蛤 池塘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养殖中几种常见应激反应的处理措施
12
作者 胡珍华 《当代水产》 2013年第12期64-65,共2页
1养殖水体pH值偏低或偏高处理措施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pH值偏低会导致对虾血液的pH值下降,降低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较高,还是会造成对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同时缺氧会导致对虾生理代谢紊乱,摄食量下降,使... 1养殖水体pH值偏低或偏高处理措施 pH值是水质的重要指标,pH值偏低会导致对虾血液的pH值下降,降低血液载氧能力,尽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较高,还是会造成对虾生理缺氧症,经常浮头,同时缺氧会导致对虾生理代谢紊乱,摄食量下降,使对虾处于饥饿状态,造成生长缓慢。pH值过高则会腐蚀对虾鳃部组织,使对虾失去呼吸能力而大批死亡。另外,水中的pH值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水中的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 应激反应 水体PH值 溶解氧含量 微生物活动 代谢紊乱 饥饿状态 生长缓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蛤混养方法简介
13
作者 李少强 《养殖技术顾问》 2012年第7期254-254,共1页
虾贝混养的原理是根据对虾与花蛤不同生活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其在同一水体中形成共生关系。利用贝类滤食特点,充分利用虾类残饵、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微生物,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净化水质,促进各品种生长。利用虾池进行日本对虾与... 虾贝混养的原理是根据对虾与花蛤不同生活特点,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其在同一水体中形成共生关系。利用贝类滤食特点,充分利用虾类残饵、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及微生物,有利于调节生态平衡,净化水质,促进各品种生长。利用虾池进行日本对虾与花蛤混养是投资风险小、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生态养殖模式,近几年来已得到广泛推广。笔者就几年来开展的虾蛤混养技术经验介绍如下,以供广大养殖业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混养方法 花蛤 生态养殖模式 生活特点 虾贝混养 共生关系 浮游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对虾高产技术要点
14
作者 许庆煌 《养殖技术顾问》 2012年第10期235-235,共1页
1虾池彻底清淤、消毒 因日本对虾具有潜沙习性,白天潜伏沙中,沙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日本对虾能否生存和正常生长。因此,经过养殖后的虾池应根据池底污染程度进行严格的清污、消毒,改良底质。一般在虾池收成后应将池水排干或抽干,彻底清... 1虾池彻底清淤、消毒 因日本对虾具有潜沙习性,白天潜伏沙中,沙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日本对虾能否生存和正常生长。因此,经过养殖后的虾池应根据池底污染程度进行严格的清污、消毒,改良底质。一般在虾池收成后应将池水排干或抽干,彻底清除池底淤泥,让其暴晒至池底呈龟裂状。虾池整理后,先纳潮进水冲洗2~3次,再每亩(667平方米)用100~150千克的生石灰或20~30千克的漂白粉进行消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技术 池底淤泥 污染程度 虾池 消毒 水冲洗 漂白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的池塘养殖概况
15
作者 胡珍华 《养殖技术顾问》 2009年第9期122-122,共1页
菲律宾蛤仔俗称花蛤,具有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离水存活时间长,且投资少、收益大等特点。笔者于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在福建莆田市后海垦区第3批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内开展了菲律宾蛤仔池塘高效生态养殖试验,取得... 菲律宾蛤仔俗称花蛤,具有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离水存活时间长,且投资少、收益大等特点。笔者于2008年7月至2009年3月在福建莆田市后海垦区第3批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内开展了菲律宾蛤仔池塘高效生态养殖试验,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池塘养殖 水产健康养殖 生态效益 养殖周期 存活时间 养殖试验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棘黄姑鱼网箱养殖技术
16
作者 胡珍华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9年第8期105-105,共1页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 lacepede),俗称金丝鲵,在分类地位上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双棘黄姑鱼具有鱼体大、生长快、食性广、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一般养殖一年体重可达2kg,第二年可养成4kg以上。其肉质细嫩鲜美... 双棘黄姑鱼(Nibea diacanthus lacepede),俗称金丝鲵,在分类地位上属于鲈形目、石首鱼科、黄姑鱼属。双棘黄姑鱼具有鱼体大、生长快、食性广、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一般养殖一年体重可达2kg,第二年可养成4kg以上。其肉质细嫩鲜美,鱼鳔可加工制作高级食品鱼胶,具滋补强身和消炎、止血、补气功效,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海水网箱养殖名贵品种,发展前景广阔。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生产经验作一阐述,以供养殖者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箱养殖技术 双棘黄姑鱼 海水网箱养殖 分类地位 石首鱼科 加工制作 发展前景 生产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漠斑牙鲆池塘养殖技术
17
作者 李少强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2年第6期120-120,共1页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lethosigma),又称南方鲆,隶属于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原产于美国北卡莱罗纳州至佛罗里达州南部海湾。该鱼具有生长快、品质优、适应范围广、抗病、抗逆性强、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等特点,... 漠斑牙鲆(Paralichthyslethosigma),又称南方鲆,隶属于鲽形目、鲽亚目、鲆科、牙鲆亚科,牙鲆属,原产于美国北卡莱罗纳州至佛罗里达州南部海湾。该鱼具有生长快、品质优、适应范围广、抗病、抗逆性强、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等特点,在海水、淡水中均能生长,是我国内陆和沿海地区不可多得的养殖优良品种之一。因此,漠斑牙鲆可在沿海和广大内陆水域进行池塘、网箱及工厂化养殖,养殖前景十分广阔。笔者根据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现将池塘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业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漠斑牙鲆 池塘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对虾健康养殖新技术
18
作者 林昌 《现代农业科技》 2010年第18期306-307,共2页
介绍了日本对虾健康养殖新技术,包括养殖设施准备、基础饵料生物培养、苗种放养、投喂、水质调控等方面内容,以期为日本对虾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日本对虾 健康养殖 养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