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茶叶学会四十年
1
《福建茶叶》 1997年第1期2-3,共2页
关键词 茶叶学会 福建 茶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茶叶商品经济发展史 被引量:1
2
作者 周玉璠 《中国茶叶》 2013年第12期34-35,共2页
唐朝,福建茶叶生产及茶叶商品有极大发展。茶树栽培,有官办茶园(国有)、寺院茶园(集体)、私人茶园,走上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随着历代饮茶风俗的普及,对茶叶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社会购销量也越来越大,市场兴旺繁荣,... 唐朝,福建茶叶生产及茶叶商品有极大发展。茶树栽培,有官办茶园(国有)、寺院茶园(集体)、私人茶园,走上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生产。随着历代饮茶风俗的普及,对茶叶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社会购销量也越来越大,市场兴旺繁荣,商品化水平逐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生产 商品经济 福建 发展史 商品化生产 茶树栽培 饮茶风俗 茶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茶叶的起源和发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周玉瑶 《福建茶叶》 2013年第6期52-53,共2页
福建是世界东方植物多样化区域,又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国)的“演化区域”;是世界上最适宜植茶的“宝地”,又是世界上茶树“品种王国”;是世界上茶类和特种茶最多的区域,又是世界上名茶辈出区域之一,还是世界上最早把茶叶转播到... 福建是世界东方植物多样化区域,又是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国)的“演化区域”;是世界上最适宜植茶的“宝地”,又是世界上茶树“品种王国”;是世界上茶类和特种茶最多的区域,又是世界上名茶辈出区域之一,还是世界上最早把茶叶转播到国外的最古老茶区之一。它为世界茶叶的传播,为中国茶叶的发展,立下了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茶叶 福建 茶树原产地 世界 多样化 特种茶 茶类 名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品牌战略是实现福建茶叶强省的重大决策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廷佺 《福建茶叶》 2007年第B02期4-5,共2页
福建是中国产茶第一大省。全省2006年茶叶产量达20万吨,占全国五分之一,茶叶营销总值达170亿元占全国35%,茶叶市场占有率占全国60%。福建省的茶叶总产、单产、良种数量、良种普及率、出口创汇单价、销售总额、特种茶等均居全国第... 福建是中国产茶第一大省。全省2006年茶叶产量达20万吨,占全国五分之一,茶叶营销总值达170亿元占全国35%,茶叶市场占有率占全国60%。福建省的茶叶总产、单产、良种数量、良种普及率、出口创汇单价、销售总额、特种茶等均居全国第一。我省茶叶虽走在中国茶叶的前列,但在市场千变万化的时代,要实现茶叶强省,就必须大力发展名优茶,要发展名优茶还必须实施品牌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产量 品牌战略 福建省 市场占有率 决策 出口创汇 中国茶叶 名优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世后福建茶叶卫生安全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玉璠 《福建茶叶》 2002年第2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入世 福建 茶叶 卫生安全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茶史探源(一) 被引量:2
6
作者 许长同 《福建茶叶》 2024年第5期176-178,共3页
福州是福建最早的茶叶出产地,唐初就有名茶“方山生芽”,中唐后成为贡茶时称“方山露芽”;唐中期福建产茶由福州发展到建州,形成福州和建州两个产茶区,此时建州出产的“建州大团”颇有名气;晚唐福建产茶发展到闽西、闽南。“方山露芽”... 福州是福建最早的茶叶出产地,唐初就有名茶“方山生芽”,中唐后成为贡茶时称“方山露芽”;唐中期福建产茶由福州发展到建州,形成福州和建州两个产茶区,此时建州出产的“建州大团”颇有名气;晚唐福建产茶发展到闽西、闽南。“方山露芽”制作工艺的改进代表着福建茶制作的演化进程,唐初为团茶工艺,中晚唐时为研膏茶工艺,晚唐时为蜡面茶工艺。方山露芽、建州团茶、福州蜡面茶、武夷晚甘侯在唐代先后成为名茶,其中方山露芽、福州蜡面茶先后成为贡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茶 贡茶 制茶工艺 茶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名优茶叶发展现状与未来前景
7
作者 冯廷佺 《福建茶叶》 2005年第4期4-5,共2页
关键词 茶叶发展 福建 现状 安溪铁观音 市场占有率 明末清初 推陈出新 地方政府 主管部门 茶叶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茶史探源(三) 被引量:1
8
作者 许长同 《福建茶叶》 2024年第7期173-175,共3页
本文从中国茶的发源与传播、唐之前福建周边地区茶的生产形势、中原仕族衣冠南渡、福建行政辖区历史变迁、入闽通道等方面分析福建茶从省外传入的可能路径,以及以茶种同源隔离理论,对福建古茶树、地方菜茶及品种种群的生物遗传背景研究... 本文从中国茶的发源与传播、唐之前福建周边地区茶的生产形势、中原仕族衣冠南渡、福建行政辖区历史变迁、入闽通道等方面分析福建茶从省外传入的可能路径,以及以茶种同源隔离理论,对福建古茶树、地方菜茶及品种种群的生物遗传背景研究结果分析,研讨福建茶省内发源地和传播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茶 发源地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茶史探源(二)——蜡面茶的起源 被引量:1
9
作者 许长同 《福建茶叶》 2024年第6期181-183,共3页
本文综述了以“蜡面茶”为关键词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文库的相关研究文献,同时也综述了北宋以前有关蜡面茶的历史文献。认为蜡面茶是在吸收顾渚贡茶院顾渚紫笋研膏茶制作技术上的创新,于公元856年前首创于福建福州,在唐末... 本文综述了以“蜡面茶”为关键词搜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文库的相关研究文献,同时也综述了北宋以前有关蜡面茶的历史文献。认为蜡面茶是在吸收顾渚贡茶院顾渚紫笋研膏茶制作技术上的创新,于公元856年前首创于福建福州,在唐末五代闽王时期技术传到建州,并结合建州团茶制作技术,形成了建州的蜡面茶制作技术,造就了两宋建州茶的辉煌,明代继续延续,到元清时随着散茶的兴起而逐渐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茶史 蜡面茶 起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荣获“福建名牌产品”的茶叶企业
10
《福建茶叶》 2007年第B02期33-33,共1页
2006年12月15日从“福建日报”获悉我省茶叶、茶饮料企业有9家荣获2006年“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值此谨向各获福建名牌产品的茶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这是我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取得的又一明显成绩。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努力争取到“中国... 2006年12月15日从“福建日报”获悉我省茶叶、茶饮料企业有9家荣获2006年“福建名牌产品”称号。值此谨向各获福建名牌产品的茶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这是我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取得的又一明显成绩。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努力争取到“中国名牌产品”,为我省茶叶发展再立新功。同时也希望全省广大茶叶企业要认真向获牌企业学习,坚持质量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企业 名牌产品 福建 饮料企业 品牌战略 茶叶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茶史探源(四)
11
作者 许长同 《福建茶叶》 2024年第8期169-171,共3页
本文从中国茶发源与传播分析福建茶的发源和传播,认为在中国茶树种质传播链上福建处于较原始端,福建是茶树同源演化区域的次原生地。在中国茶利用传播链上福建处于较末端,茶饮、种茶、制茶技术由闽越人从江淮流域回迁或南北朝衣冠南渡... 本文从中国茶发源与传播分析福建茶的发源和传播,认为在中国茶树种质传播链上福建处于较原始端,福建是茶树同源演化区域的次原生地。在中国茶利用传播链上福建处于较末端,茶饮、种茶、制茶技术由闽越人从江淮流域回迁或南北朝衣冠南渡的士大夫和佛道教徒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茶史 发源地 传播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源头活水赋予茶业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12
作者 周国文 冯廷佺 周玉璠 《福建茶叶》 2025年第4期1-2,共2页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茶叶产业作为具有深厚悠远的古典文化底蕴和广泛经济价值的传统产业,正面临着改革转型创新升级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智慧为茶叶产业的高质量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茶叶产业作为具有深厚悠远的古典文化底蕴和广泛经济价值的传统产业,正面临着改革转型创新升级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的智慧为茶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点亮了新生的明路。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以茶叶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战略目标贡献生生不息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茶叶产业 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乌龙茶生产现状及闽台茶业合作建议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文锦 冯廷佺 《茶叶科学技术》 2014年第2期31-33,共3页
本文从闽台茶业合作交流的实际出发,在简介了福建乌龙茶的生产现状,归纳了福建乌龙茶业调整优化方向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一个阶段闽台茶业实现优势互补,互惠双赢的合作交流建议:①品种资源共享;②精深加工互通;③国茶文化共举。
关键词 闽台茶业 乌龙茶 合作交流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组织茶叶专家、企业家赴台开展茶产业交流活动情况报告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廷佺 汤鸣绍 姚信恩 《福建茶叶》 2014年第5期2-4,共3页
2013年12月27日-2014年1月1日,应台湾高雄市经济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杨文礼的邀请,经福建省台办批准,由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俭带队组织福建茶叶专家、企业家与江苏宜兴陶瓷大师等19人,于12月27日从福州直飞台湾桃园机场。先后在... 2013年12月27日-2014年1月1日,应台湾高雄市经济产业发展协会理事长杨文礼的邀请,经福建省台办批准,由福建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俭带队组织福建茶叶专家、企业家与江苏宜兴陶瓷大师等19人,于12月27日从福州直飞台湾桃园机场。先后在台湾的桃源县、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南投县、台南市、高雄市参观访问、考察经济合作项目,2014年1月1日下午4点05分从高雄机场飞回福州。全程6天时间,虽然时间短,但内容多,档次高、收获大,成果丰硕。现将赴台开展茶产业发展交流情况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专家 茶产业 企业家 活动情况 组织 交流 福建省茶叶学会 高雄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羽曾来过福建的探讨
15
作者 冯廷佺 林更生 《福建茶叶》 2006年第3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福建省茶叶学会 陆羽 拍摄工作 中央电视台 《茶经》 联合组织 电影制片 电视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川生态环境蕴育全国名茶
16
作者 周玉璠 《福建茶叶》 2025年第7期1-3,共3页
福建宁德“天山绿茶”原产于宁德市蕉城区“西乡”洋中,它是福建绿茶极品,闽绿皇冠上的“明珠”!曾在二次全国名茶评比中均摘下“全国名茶”桂冠;曾荣获二项中国农博会“金奖”;曾被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称颂“天山绿茶香味独珍”。天山... 福建宁德“天山绿茶”原产于宁德市蕉城区“西乡”洋中,它是福建绿茶极品,闽绿皇冠上的“明珠”!曾在二次全国名茶评比中均摘下“全国名茶”桂冠;曾荣获二项中国农博会“金奖”;曾被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称颂“天山绿茶香味独珍”。天山绿茶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四大特色称著,其优异品质的成因除茶树品种,制造工艺外,还与生态环境的天然风韵紧密关联。宁德蕉城区天山山势雄伟,群山起伏,坡谷延绵,山中森林植被丰厚,溪流网状分布,双溪潆洄宛如玉带,河岸多危崖陡壁。境内西北面有高山屏障,又受东南海洋性气候影响,形成微域小气候,云海雾天和隐蔽高湿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地质,极有利茶树的生长,并形成有效化学成分利于人体健康。环境哲学和伦理为“天山绿茶”发展积淀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 哲理 蕴育 名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角解码“天山绿茶”的历史名茶经典
17
作者 冯廷佺 《福建茶叶》 2025年第5期120-122,共3页
福建宁德蕉城区盛产中国名茶——天山绿茶,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本文就成就“天山绿茶”的环境哲学、自然生态环境、流通环境;“三都奥”良港及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茶文化与环境哲学的思考,史前文明与久远的渊源;茶叶品质与传统民... 福建宁德蕉城区盛产中国名茶——天山绿茶,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本文就成就“天山绿茶”的环境哲学、自然生态环境、流通环境;“三都奥”良港及落实“一带一路”倡议;茶文化与环境哲学的思考,史前文明与久远的渊源;茶叶品质与传统民俗茶情;探索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铸造科创品质与环境哲学内涵,创新种业,强化数字经济;促进产学科教融合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产业链协同机制,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茶与环境哲学伦理学的探讨启迪、立法保障等方面书写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茶 生态 环境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畲族非遗的茶艺“凤凰到此”编创探研
18
作者 黄先洲 陈静 +1 位作者 杨柳 陈铃容 《广东茶业》 2025年第4期61-64,共4页
表演型茶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多元文化的精髓,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深刻的启示,展现各民族茶文化的绚丽多姿。茶艺作品《凤凰到此》以畲族新娘出嫁的场景为蓝本,生动再现茶文化在畲族传统婚嫁习俗中的体现。该作品植根于生... 表演型茶艺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合了多元文化的精髓,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和深刻的启示,展现各民族茶文化的绚丽多姿。茶艺作品《凤凰到此》以畲族新娘出嫁的场景为蓝本,生动再现茶文化在畲族传统婚嫁习俗中的体现。该作品植根于生活,并通过艺术加工升华至超越现实的境界,是一部具有重要意义的畲族茶艺精品力作。本文以茶艺作品《凤凰到此》为例,从理论基础到实践创新,结合观众的反响,总结民俗茶艺编创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对创作背景、要素设计、意境营造等方面的深入剖析,本文旨在为畲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贡献力量,同时为茶艺工作者在民俗茶艺编创方面提供宝贵的借鉴与参考,以推动茶文化艺术的持续发展与繁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 婚嫁 民俗茶艺 编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叶应立足中华走向世界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康 冯廷佺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37,共2页
我们伟大祖国位于世界东方,地域辽阔,山海相依,是世界生物多样化的区域,更是亚热带植物——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最适宜种茶的地方。中国是世界上“茶树品种王国”:又是世界上茶类最多、名茶品类最丰富的国家,还是最早的... 我们伟大祖国位于世界东方,地域辽阔,山海相依,是世界生物多样化的区域,更是亚热带植物——茶树的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最适宜种茶的地方。中国是世界上“茶树品种王国”:又是世界上茶类最多、名茶品类最丰富的国家,还是最早的茶叶出口国。随着历史的变迁,世界风云的变幻,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斯里兰卡红茶的兴起,我国茶叶出口和国际茶叶市场逐步被外国占领。建国后,茶叶出口贸易曾取得较大发展,但近年增长速度较为缓慢。为促进中国茶产业发展得更快、更好,要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今天举办的“中国茶叶贸易国际化高峰论坛”,意义重大,切合时宜。“立足中华5000年精粹、纵观国茶与世界”,是习近平主席近年在世界瞩目的外交场合“三论中国茶”的核心,也是鼓励我们以茶睦邻交友,茶香飘四海,共同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中国茶叶 中华 生物多样化 亚热带植物 斯里兰卡 茶叶市场 茶叶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茶叶贸易发展对策的思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汤鸣绍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7-40,共4页
中国是茶的祖国。世界上所有的茶叶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早在公元805年,茶就传入日本,828年传入朝鲜。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宣德八年(1433)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过东南亚与印度洋沿岸37个国家和地区,带去丝绸、陶瓷... 中国是茶的祖国。世界上所有的茶叶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入。早在公元805年,茶就传入日本,828年传入朝鲜。明朝永乐三年(1405年)——宣德八年(1433)郑和七次下西洋,先后到过东南亚与印度洋沿岸37个国家和地区,带去丝绸、陶瓷、茶具与茶叶等商品,使茶叶输出大量增加。通过“茶叶之路”(包括陆路与海路)茶的传播就更快。1516年葡萄牙海员从中国带茶叶回国,1567年,哈萨克人把中国茶叶传进俄国,1606年荷兰人从澳门采购茶叶,并将华茶转销荷兰,为华茶入欧之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贸易 中国茶叶 发展对策 荷兰人 下西洋 印度洋 东南亚 葡萄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