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CIK细胞治疗胃癌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龚福生 陈路川 +5 位作者 杨建伟 魏晟宏 谢云青 林晓为 应敏刚 郑秋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13-818,共6页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胃癌切除术患者270例,根据是否进行DC-CIK治疗,分为对照组(150例)和DC-CIK治... 目的:探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树突状细胞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胃癌切除术患者270例,根据是否进行DC-CIK治疗,分为对照组(150例)和DC-CIK治疗组(12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C-CIK细胞表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S),观察DC-CIK治疗的不良反应,Cox回归法分析胃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成熟DC中HLA-DR^+、CD8^+、CD83^+和CD86^+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6.16±1.51)%、(96.58±2.66)%、(96.44±2.20)%和(98.74±0.76)%。CIK中CD3^+、CD3^+CD4^+、CD3^+CD8^+和CD3^+CD16^+/CD56^+的细胞比例分别为(91.98±5.9)%、(25.19±10.5)%、(71.15±7.8)%和(18.73±7.4)%。DC-CIK治疗组中位OS为77个月,与对照组的51个月相比差异明显(χ2=4.431,P=0.035)。DC-CIK治疗、辅助化疗和TNM分期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DC-CIK治疗的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寒战和乏力。结论:胃癌术后应用自体肿瘤抗原负载DC-CIK治疗可延长胃癌患者的OS,且不良反应轻,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自体肿瘤抗原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 免疫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7的诱导表达增强靶向GPC3 CAR-T细胞的增殖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龚福生 陈珊珊 +1 位作者 郑秋红 刘沁颖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1-956,共6页
目的:探讨IL-7的诱导表达对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的增殖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无缝克隆将GPC3 CAR序列片段插入GV400载体的Bam HⅠ/Eco RⅠ位置,构建第二代CAR慢病毒载体... 目的:探讨IL-7的诱导表达对靶向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CAR-T细胞)的增殖和体外抗肿瘤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无缝克隆将GPC3 CAR序列片段插入GV400载体的Bam HⅠ/Eco RⅠ位置,构建第二代CAR慢病毒载体GPC3-BBZ及GPC3-BBZ-NFAT-IL-7,以293T细胞包装相应的慢病毒载体后,感染人T细胞制备CAR-T细胞。实验分为未转导T细胞(NT)组、GPC3-BBZ CAR-T细胞组、GPC3-BBZ-NFAT-IL-7 CAR-T细胞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AR-T细胞中CAR的表达水平,qPCR法检测经GPC3蛋白激活的CAR-T细胞中IL-7 m RNA的表达水平,细胞计数法检测CAR-T细胞在GPC3抗原刺激下的增殖能力,ELISA检测CAR-T细胞在受到肿瘤细胞刺激后IL-7、IFN-γ和TNF-α的分泌水平。应用实时细胞分析(RTCA)技术检测CAR-T细胞对人肝癌Huh-7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慢病毒载体GPC3-BBZ和GPC3-BBZ-NFAT-IL-7,制备出靶向GPC3的CAR-T细胞。经GPC3抗原激活后,GPC3-BBZ-NFAT-IL-7 CAR-T细胞可有效表达IL-7 mRNA(P<0.01),其表现出更强的增殖能力(P<0.05)。与GPC3-BBZ CAR-T细胞相比,GPC3-BBZ-NFAT-IL-7 CAR-T细胞与GPC3阳性靶细胞Huh-7细胞共培养后,分泌更高水平的IL-7、IFN-γ和TNF-α(P<0.01或P<0.001)。RTCA结果显示,GPC3-BBZ-NFAT-IL-7 CAR-T细胞对GPC3阳性Huh-7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GPC3-BBZ CAR-T细胞(P<0.05)。结论:成功制备可诱导表达IL-7的靶向GPC3的CAR-T细胞,IL-7的诱导表达增强靶向GPC3 CAR-T细胞的免疫活性,在体外展现出较强的肿瘤细胞杀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CAR-T细胞 IL-7 诱导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直肠癌根治术前后循环肿瘤细胞和循环肿瘤干细胞及其临床预测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许扬梅 刘巧珍 +4 位作者 刘沁颖 魏晟宏 陈路川 应敏刚 郑秋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5-361,共7页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直肠癌根治术前后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和循环肿瘤干细胞(circulating tumor stem cell,CTSC)作为患者临床预测指标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入组首诊初治5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各抽...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仪检测结直肠癌根治术前后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和循环肿瘤干细胞(circulating tumor stem cell,CTSC)作为患者临床预测指标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入组首诊初治50例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各抽取15 ml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后分成两份,一份标记CTC标志物(CD45、Ep CAM和CK),另一份标记CTSC标志物(CD45、Ep CAM、CD44和CD133),Moflo XDP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检测,CD45-Ep CAM^+CK^+细胞确定为CTC;CTSC确定为3群:CD44^+CTSC、CD133^+CTSC和CD44^+CD133^+CTSC。结果:结直肠癌根治术前患者CTC和CD44^+CTSC阳性率分别为34%和44%,CD133^+CTSC和CD44^+CD133^+CTSC是24%和0;术后患者CTC和CD44^+CTSC阳性率分别为38%和54%,CD133^+CTSC和CD44^+CD133^+CTSC分别为26%和0。根治术前后CTC阳性率都与肿瘤T分期有关联(P<0.05);术后CTC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联(P<0.05);术前CD44^+CTSC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有关联。结论:根治术前后CTC及术前CD44^+CTSC阳性率都具有临床预测指标的可行性和价值,术后CTC阳性率可能是更好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干细胞 CD133 CD44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与原发肿瘤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许扬梅 龚福生 +2 位作者 陈路川 应敏刚 郑秋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48-354,共7页
目的:通过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与原发肿瘤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分析,筛选直肠癌CTC的特异性基因。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4例,取肿瘤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并采集外周... 目的:通过直肠癌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与原发肿瘤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差异分析,筛选直肠癌CTC的特异性基因。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5年12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4例,取肿瘤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并采集外周血20 ml。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液CTC,抽提癌组织和CTC的总RNA,采用人全转录组表达谱芯片检测CTC及相应肿瘤组织mRNA表达谱,经聚类分析筛选CTC特异性基因,并采用生物分子注释系统MAS软件对其进行基因功能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分析。结果:4例直肠癌患者检测到CTC数目分别是67、78、53和120个。筛选出肿瘤与癌旁组织差异基因共7 755个、CTC与白细胞差异基因共567个,肿瘤组织及CTC差异基因交集后共同上调或下调的特异性基因共36个,其中上调16个、下调20个(P<0.05或P<0.01)。CTC特异性基因与肿瘤转移和干细胞功能有关,涉及与细胞转移、干细胞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的22条信号通路。结论:CTC与原发肿瘤基因相比,具有独特的表达谱,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循环肿瘤细胞 基因表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常表达CD10的套细胞淋巴瘤14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5
作者 陈加兴 朱琼 +6 位作者 卢舒怡 吴晨榆 柯龙凤 张文雯 邱雅婷 陈刚 陈燕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7-1003,共7页
目的探讨异常表达CD10的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例异常表达CD10的MCL石蜡标本,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FISH方法,观察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结... 目的探讨异常表达CD10的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4例异常表达CD10的MCL石蜡标本,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及FISH方法,观察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3例,男女比为11∶3,年龄49~80岁,平均64.4岁,中位年龄64岁;发生于淋巴结10例,鼻咽1例,右半结肠1例,右侧眼睑1例,右侧睾丸1例。Ann Arbor分期:8例Ⅳ期,5例Ⅲ期,1例分期不明。镜检:正常结构完全破坏,肿瘤细胞呈弥漫性生长,背景中可见透明变性的小血管和单个散在的上皮样组织细胞,其中8例(8/14,57.14%)由一致的小到中等大小淋巴细胞组成,核略不规则,核染色质不规则分散,核仁不明显,可见核分裂象,细胞质稀少;3例(3/14,21.43%)肿瘤细胞大,多形性显著,核圆形或不规则形,核仁突出,核分裂象多见,胞质丰富淡染;3例(3/14,21.43%)肿瘤细胞类似于淋巴母细胞,细胞核圆形,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核分裂象多见,胞质稀少。免疫表型:CD21显示残留的滤泡树突网;肿瘤细胞弥漫强表达CD20(14/14)、PAX5(7/7)、CD5(14/14)、Cyclin D1(14/14)、SOX11(11/11)和BCL2(13/13),部分表达BCL6(8/14,57.14%)和MUM1(6/9,66.67%),不表达CD3(14/14)和CD23(14/14)。所有病例均表达CD10,其中10例弥漫强表达CD10(10/14,71.43%),4例部分表达CD10(4/14,28.57%)。Ki67增殖指数10%~90%。EBER原位杂交均为阴性(8/8)。9例行FISH检测,其中7例检出CCND1基因分离,另有2例因组织样本太少检测失败。13例行骨髓活检,其中8例(8/13,61.54%)检出骨髓受累,5例(5/13,38.46%)未检出骨髓受累。结论异常表达CD10的MCL少见,通常呈弥漫性的生长模式,母细胞和多形性变异型多见,Ki67增殖指数较高,临床预后较差,需与其他类型CD10阳性的B细胞淋巴瘤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CD10 BCL6 免疫组织化学 荧光原位杂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CIK细胞联合常规治疗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6
作者 谢云青 陈莉 +4 位作者 杨建伟 陈路川 刘施佳 应敏刚 郑秋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5-669,共5页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疗效及治疗次数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疗的10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其中63例在福建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进行自体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 目的:探讨DC-CIK细胞治疗肾透明细胞癌临床疗效及治疗次数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诊疗的100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其中63例在福建省肿瘤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进行自体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常规治疗为DC-CIK细胞治疗组,其余37例未经DC-CIK细胞治疗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5年DFS和OS。治疗组按照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分成≤3个疗程组及>3个疗程组,分析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对肾透明细胞癌患者5年DFS和OS的相关性。结果:DC-CIK细胞治疗组患者5年O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81.05%vs 60.29%,P<0.05),但5年DFS无显著性差异(P>0.05);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3个的患者5年O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但5年DFS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DC-CIK细胞回输联合常规治疗手段治疗肾透明细胞癌更有生存优势,且DC-CIK细胞治疗疗程数与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明细胞癌 DC-CIK细胞 免疫治疗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活检和肿瘤精准医疗 被引量:2
7
作者 许扬梅 郑秋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9-594,共6页
精准医疗新技术——液体活检,既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又具备助力推进精准医疗临床实践的巨大潜能。它可用于癌症早期筛查、诊断、监控、治疗方案指导和疗效评估等众多领域,液体活检的优势使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肿瘤诊疗手段。本文围绕液... 精准医疗新技术——液体活检,既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又具备助力推进精准医疗临床实践的巨大潜能。它可用于癌症早期筛查、诊断、监控、治疗方案指导和疗效评估等众多领域,液体活检的优势使其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肿瘤诊疗手段。本文围绕液体活检在临床肿瘤精准医疗的应用前景,从概念、特点、研究方法和个体化肿瘤治疗、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阐述,展示了液体活检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活检 精准医疗 循环肿瘤细胞 循环肿瘤DNA 循环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核转运抑制剂的抗肿瘤临床转化研究进展
8
作者 刘沁颖 应敏刚 郑秋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13,共8页
真核生物由于双层核膜的存在,蛋白及大分子物质需依赖核质转运受体进行跨核膜转运。核输出蛋白1(exportin1,XPO1)是最重要的出核转运受体之一,负责多种蛋白和RNAs的出核转运。XPO1往往在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导致多种抑癌基因蛋白及生长... 真核生物由于双层核膜的存在,蛋白及大分子物质需依赖核质转运受体进行跨核膜转运。核输出蛋白1(exportin1,XPO1)是最重要的出核转运受体之一,负责多种蛋白和RNAs的出核转运。XPO1往往在肿瘤细胞中过量表达,导致多种抑癌基因蛋白及生长调节蛋白亚细胞定位及功能的紊乱,从而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XPO1不仅可作为肿瘤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还是抗肿瘤治疗的潜在靶标。近年来,一系列XPO1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尤其是高效低毒的SINE系列抑制剂的抗肿瘤临床研究,揭示了XPO1抑制剂在治疗难治性、耐药性、转移复发性血液恶性肿瘤及实体肿瘤的独特疗效,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出核转运抑制剂的临床转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输出蛋白1 出核转运受体 出核转运信号 出核转运抑制剂 S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突触核蛋白通过调控自噬对结肠癌细胞起保护作用
9
作者 叶青 陈金湖 +4 位作者 刘声源 李阳明 黄丽洁 许扬梅 黄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12-1621,共10页
目的:研究γ-突触核蛋白(γ-synuclein)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结肠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针对稳定表达γ-synuclein siRNA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空载体HCT116细胞,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γ-synuclein下游差异基... 目的:研究γ-突触核蛋白(γ-synuclein)对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结肠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及其细胞保护作用。方法:针对稳定表达γ-synuclein siRNA的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和空载体HCT116细胞,通过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γ-synuclein下游差异基因,找到可能的自噬及凋亡相关分子。用毒胡萝卜素(thapsigargin,TG)模拟内质网应激,采用Western blot检测γ-synuclein蛋白、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5(autophagy-related protein 5,ATG5)和ATG7]及凋亡相关蛋白{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polymerase,PARP]、pro-caspase-3和pro-caspase-9}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荧光显微镜观察吖啶橙染色的酸性囊泡细胞器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LC3,检测人结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自噬、凋亡及活力的变化。分别采用γ-synuclein siRNA、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抑制剂PD98059、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抑制剂SP600125和JNK激活剂anisomycin预处理,Western blot检测γ-synuclein及ERK和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检测伴随的HCT116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变化,研究γ-synuclein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对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细胞保护作用。结果:TG模拟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结肠癌细胞自噬主要发生在早期(0~24 h),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晚期(36~48 h)。内质网应激上调γ-synuclein的表达,并伴有自噬的增强。γ-synuclein早期(0~24 h)通过激活ERK和JNK通路促进自噬,晚期(36~48 h)通过抑制JNK通路抑制凋亡,从而起到保护细胞的作用。γ-synuclein可能在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自噬和凋亡之间的过渡发挥一定的作用。结论:在内质网应激环境下,γ-synuclein通过调控ERK和JNK信号通路来促进自噬、抑制凋亡,发挥针对结肠癌细胞的保护作用,这为抗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潜在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突触核蛋白 结肠癌 内质网应激 自噬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phB4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中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郑庆丰 柳硕岩 +10 位作者 王海燕 王枫 王镇 陈啸风 王健键 应敏刚 郑雄伟 林贤东 周智锋 龚福生 谢云青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plus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组织中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 目的:探讨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plus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组织中EphB4受体及其配体EphrinB2的表达和VEGF的表达,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和10例癌旁食管组织中EphB4、EphrinB2和VEGF mRNA的相对含量,并分析EphB4、EphrinB2和VEGF的表达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EphB4、EphrinB2、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hB4 mRNA和EphrinB2 mRNA表达正相关(r=0.541,P<0.05),EphB4 mRNA、EphrinB2 mRNA均和VEGF mRNA表达正相关(r=0.642,r=0.582;P均<0.05)。结论:EphB4和EphrinB2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B4 EPHRINB2 食管 鳞状细胞癌 血管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CRISPR/Cas9系统敲除PD-1基因对人T淋巴细胞增殖及分泌IFN-γ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福生 许扬梅 +2 位作者 刘施佳 黄丽洁 郑秋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6-661,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敲除PD-1基因对人T细胞增殖及分泌IFN-γ的影响。方法:设计靶向PD-1基因的sgRNA序列,应用T7 RNA聚合酶体外分别合成PD-1-sgRNA和Cas9mRNA。利用核转染技术将PD-1-sgRNA和Cas9 mRNA混合物转入激活的... 目的:探讨应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敲除PD-1基因对人T细胞增殖及分泌IFN-γ的影响。方法:设计靶向PD-1基因的sgRNA序列,应用T7 RNA聚合酶体外分别合成PD-1-sgRNA和Cas9mRNA。利用核转染技术将PD-1-sgRNA和Cas9 mRNA混合物转入激活的人T淋巴细胞,测序确认基因敲除的效率。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基因敲除后T淋巴细胞表型和PD-1的表达情况,锥虫蓝活细胞计数法检测T细胞增殖活力,ELISA检测T细胞分泌IFN-γ情况。结果:体外成功合成PD-1-sgRNA和Cas9 mRNA。将PD-1-sgRNA和Cas9 m RNA核转染T淋巴细胞,测序证实PD-1基因序列编辑效率为58.3%。CRISPR/Cas9系统成功下调T淋巴细胞表面PD-1分子的表达水平[(9.6±1.85)%vs(16.2±2.05)%,P<0.05],PD-1基因敲除不影响T细胞的增殖活力和细胞表型(P>0.05);但PD-1-sgRNA组的效应T细胞分泌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成功敲除人T淋巴细胞PD-1基因,降低PD-1分子表达可阻断PD-1/PD-L1负性调控从而增强T细胞的免疫活性,且促进效应T细胞分泌IFN-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系统 T淋巴细胞 核转染 PD-1 基因敲除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传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及功能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丽洁 谢云青 +3 位作者 林晓为 陈玮 郑秋红 应敏刚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2-488,共7页
目的:探讨传至10代(P10)的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10-hUC-MSC)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方法:人脐带来源于厦门弘爱医院(伦理批号:HAXM-MEC-20201012-037-01),分离、收集、培养hUC-MSC并传代培养,收集P1-、P10-hUC-MSC,FCM检测hUC-MSC表型... 目的:探讨传至10代(P10)的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P10-hUC-MSC)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方法:人脐带来源于厦门弘爱医院(伦理批号:HAXM-MEC-20201012-037-01),分离、收集、培养hUC-MSC并传代培养,收集P1-、P10-hUC-MSC,FCM检测hUC-MSC表型,细胞衰老β-半乳糖苷酶染色法及FCM法检测终末期细胞衰老与凋亡情况,秋水仙碱处理检测细胞染色体稳定性,体外成脂、成骨诱导实验检测其多向分化能力,以不同比例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混合培养后FCM检测T细胞亚群及表型变化。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的P10-hUC-MSC与P1-hUC-MSC的表型相似,表现为CD45、CD34、HLA-DR表达阴性而CD105、CD90阳性率≥95%。终末期的P1-hUC-MSC和P10-hUC-MSC均表现出β-半乳糖苷酶表达阳性和早期凋亡特征,细胞染色体核型一致且保持稳定,未发生转化现象。P1-、P10-hUC-MSC在体外都可被诱导分化成脂肪、成骨细胞。P10-hUC-MSC与PBMC以1∶1混合培养7 d后,可显著上调CD4^(+)/CD8^(+)T细胞比值、CD4^(+)Treg细胞比例和PD-1表达(均P<0.01)。结论:长期传代的P10-hUC-MSC仍然保持其生物学特性和安全性,并具备多向分化能力及免疫调节能力,这为最大限度发挥hUC-MSC的临床放疗损伤修复与预防作用提供了前期实验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长期传代 细胞特性 多向分化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za-CdR联合EBNA1-DC疫苗诱导的淋巴细胞对鼻咽癌C666-1细胞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云青 黄丽洁 +2 位作者 林晓为 陈莉 陈珊珊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01-706,共6页
目的:探讨EB病毒核抗原1(EBNA1)mRNA修饰的DC(EBNA1-DC)诱导的淋巴细胞联合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对鼻咽癌C666-1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以构建的EBNA1-pCDNA3.1质粒为模板,体外转录获得EBNA1 mRNA,通过脂质体转染至健康人外周血来源DC,... 目的:探讨EB病毒核抗原1(EBNA1)mRNA修饰的DC(EBNA1-DC)诱导的淋巴细胞联合甲基化抑制剂5-Aza-CdR对鼻咽癌C666-1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以构建的EBNA1-pCDNA3.1质粒为模板,体外转录获得EBNA1 mRNA,通过脂质体转染至健康人外周血来源DC,构建EBNA1-DC疫苗。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DC表型及5-Aza-CdR处理后的C666-1细胞凋亡情况。实时无标记动态细胞分析技术检测EBNA1-DC疫苗诱导的淋巴细胞联合5-Aza-CdR的特异性抗肿瘤活性。结果:转染EBNA1 mRNA后EBNA1-DC表面EBNA1阳性率为(59.3±5.85)%,HLA-DR的表达与未转染DC相比显著升高[(84.9±5.5)%vs(68.0±5.8)%,P=0.026],CD80的表达也显著升高([88.2±3.9)%vs(61.1±4.4)%,P=0.015]。低剂量5-Aza-CdR处理后的C666-1细胞凋亡情况与未处理的细胞相比无显著差异。经低浓度5-Aza-CdR预处理的C666-1细胞中IRF7基因表达与未处理的细胞相比显著升高(P=0.0001)。与空载的DC相比,EBNA1-DC诱导的淋巴细胞对EBV阳性表达的C666-1细胞具有更强的特异性杀伤活性(P=0.049);经低浓度5-Aza-CdR预处理的C666-1细胞对EBNA1-DC诱导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更敏感(P=0.019)。结论:5-Aza-CdR与EBNA1-DC疫苗联合可显著增强对C666-1细胞的特异性免疫杀伤,本研究为开拓以mRNA为基础的DC疫苗及其在临床综合治疗中的应用转化提供前期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核抗原1 甲基化抑制剂 5-AZA-CDR Epstein Barr病毒 DC疫苗 鼻咽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传本 黄超雄 +1 位作者 黄丽洁 郑秋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67-772,共6页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刺激分子4-1BB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鼻咽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至1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本...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刺激分子4-1BB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鼻咽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0至11月福建省肿瘤医院病理确诊的鼻咽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性别、年龄相近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表面PD-1、4-1BB的表达情况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核磁共振扫描测量原发肿瘤体积。结果:鼻咽癌Ⅲ期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Ⅳ期患者[(13.1±6.2)%vs(18.7±5.5)%,P<0.05]。与对照组相比,CD4+T细胞上PD-1阳性表达率显著上调[(8.7±6.5)%vs(3.87±3.0)%,P<0.05]。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PD-1、4-1BB分子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负荷、性别及年龄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PD-1和4-1BB两种共刺激分子在患者体内肿瘤免疫逃逸中可能存在协同效应。联合干预这两种共刺激分子的信号通路可能具有更高效持久的抗肿瘤效应,可为鼻咽癌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共刺激分子 外周血 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ll样受体-4表达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谢云青 栗世铀 +2 位作者 刘施佳 黄丽洁 郑秋红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50-954,共5页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对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构建的含有TLR-4全基因序列的pc DNA3.1质粒载体为模板,通过m MESSAGE m MACHINE T7 Kit体外转录获得TLR-4 m RNA,并采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健康人外...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对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以构建的含有TLR-4全基因序列的pc DNA3.1质粒载体为模板,通过m MESSAGE m MACHINE T7 Kit体外转录获得TLR-4 m RNA,并采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健康人外周血PBMC来源的DC,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鉴定转染后DC表面功能性分子的表达及DC体外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人TLR-4-pc DNA3.1质粒载体;体外扩增成功人TLR-4和EGFP m RNA片段。TLR-4 m RNA转染后的DC表面趋化因子CCR7及功能性分子HLA-DR的表达显著高于control m RNA转染DC、转染前成熟DC[CCR-7:(42.4±4.93)%vs(20.1±3.09)%、(17.1±4.33)%,P<0.05;HLA-DR:(62.1±7.23)%vs(17.7±6.01)%、(25.8±4.16)%,P<0.05],同时转染后的DC体外诱导CTL分泌IFN-γ细胞因子的能力强于control m RNA-DC、空载转染DC诱导的CTL及加入DC前CTL[(66.5±3.58)%vs(41.1±4.27)%、(37.9±2.96)%、(3.2±2.03)%,P<0.05]。结论:TLR-4 m RNA转染DC可显著增强DC的功能,提高了DC抗原提呈及诱导CTL的能力,为增强DC疫苗抗肿瘤效应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TOLL样受体-4 抗原提呈 免疫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甲基化Septin-9检测对结直肠癌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丹 苏光建 +3 位作者 肖燕萍 余小龙 崔兆磊 陈燕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48-1552,共5页
目的:Meta系统性评价Septin-9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生物医学外文全文服务系统、Ovi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日期截止至2017年1月。严格按照纳... 目的:Meta系统性评价Septin-9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 Med、生物医学外文全文服务系统、Ovid、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日期截止至2017年1月。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依据QUADAS标准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双变量Meta模型合并检验效能分析,通过Q检验、I2检验检测研究异质性,通过亚组分析、敏感性分析探讨异质性来源,通过Deek's漏斗图评估发表偏移。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Septin-9诊断结直肠癌的合并敏感度为0.70(95%CI:0.67~0.72),合并特异度为0.91(95%CI:0.90~0.92),诊断比值比为28.76(95%CI:17.70~46.75),SROC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22 1。异质性检验提示不存在阈值效应,但存在其他因素引起的异质性。通过敏感性分析发现纳入文献中有一个离群值。亚组分析结果显示,根据1/3判为阳性和2/3判为阳性分组:AUC为0.939 7比0.826 5。根据亚洲人种和欧美人种分组:AUC为0.936 8比0.921 0。Deek's漏斗图评估纳入文献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外周血甲基化Septin-9诊断结直肠癌的整体准确性较高,可作为一项很好的指标用于结直肠癌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DNA甲基化 Septin-9 诊断价值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PD-1及相关免疫指标在鼻咽癌患者放化疗过程中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7
作者 黄超雄 许婷 +2 位作者 黄传钟 郑秋红 陈传本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01-1206,共6页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化疗过程中T细胞表面PD-1表达、T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水平,探讨不同治疗时间段内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30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液标本,通过流式细胞术动态...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化疗过程中T细胞表面PD-1表达、T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水平,探讨不同治疗时间段内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30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液标本,通过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患者在不同治疗时段(治疗前、新辅助化疗后、放疗结束)的免疫指标水平,包括T细胞上PD-1及T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新辅助化疗后外周血CD3^(+)细胞、CD4^(+)T细胞、CD8^(+)CD28^(+)T细胞及CD4^(+)/CD8^(+)比值显著升高,而CD19(^(+)即B细胞)及CD3-CD16^(+)CD56(^(+)即NK细胞)细胞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放化疗结束后,外周血CD4^(+)细胞、CD8^(+)CD28^(+)T细胞、CD4^(+)/CD8^(+)比值下调至较治疗前更低的水平(均P<0.05),而NK细胞的比例则表现为上调(P<0.05)。与治疗前相比,放疗后T细胞PD-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在新辅助化疗后上调,而放疗结束时明显下降,提示放疗结束时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显著抑制;T细胞PD-1的表达水平在放疗结束时显著上调,意味着放化疗结束时可能正是使用PD-1抑制剂的良机,抗PD-1维持治疗有望产生更高效持久的抗肿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PD-1 放疗 化疗 T细胞亚群 B细胞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调控T淋巴细胞功能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艺 刘沁颖 +1 位作者 郑秋红 陈立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5-224,共10页
自噬作为一种重要的胞内代谢途径,已被证实普遍存在于多种细胞中,其功能的异常易引发癌症、肝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自噬在T淋巴细胞自身发育分化及调节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T淋巴细胞自噬异常会造成其免疫功能... 自噬作为一种重要的胞内代谢途径,已被证实普遍存在于多种细胞中,其功能的异常易引发癌症、肝病、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病。自噬在T淋巴细胞自身发育分化及调节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方面也扮演着重要角色,T淋巴细胞自噬异常会造成其免疫功能紊乱进而引发炎症、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等疾病。鉴于自噬在调控T淋巴细胞功能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阐述自噬调控T淋巴细胞稳态、存活、增殖、衰老、代谢、免疫功能,以及在包括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淋巴细胞功能 自噬 免疫 抗肿瘤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