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PN4调控肿瘤干细胞干性在肺腺癌顺铂耐药中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张灵玉 刘春江 +1 位作者 李秋妹 叶韵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1-688,共8页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小亚基1(CAPN4)调控肺腺癌顺铂耐药性及肿瘤干细胞干性的作用机制,为通过靶向干性逆转耐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10例肺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小亚基1(CAPN4)调控肺腺癌顺铂耐药性及肿瘤干细胞干性的作用机制,为通过靶向干性逆转耐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收集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10例肺腺癌患者的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5例对顺铂耐药与5例敏感肺腺癌组织中CAPN4的表达差异,并进行组织化学评分(H评分)。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平台进行肺癌CAPN4基因表达相关的生存分析。另收集2例对顺铂耐药、2例敏感的肺腺癌组织标本,建立肺腺癌类器官(PDO)模型,采用H-E、IHC染色评估PDO与原发肿瘤形态学的一致性。采用慢病毒介导的shRNA技术敲减CAPN4基因表达,运用qPCR和WB法检测PDO中干细胞标志物ALDH1A1、CD133、Nanog和SOX9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腺苷三磷酸(ATP)法检测CAPN4下调后肺腺癌PDO对顺铂的敏感性变化,使用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检测法评估CAPN4下调的肺腺癌PDO经顺铂处理后的凋亡情况。结果:IHC检测结果表明,耐药肺腺癌患者组织中CAPN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在TCGA数据库肺腺癌患者队列中,CAPN4的高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OS缩短)显著相关(HR=1.4,P<0.05)。耐药患者来源的PDO中CAPN4蛋白表达、干细胞标志物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均P<0.05)。在顺铂敏感性测试中,耐药患者来源PDO的IC50值显著高于敏感患者来源的PDO(P<0.05)。敲低CAPN4后,耐药患者来源的PDO的干细胞标志物表达显著降低,顺铂敏感性增强(P<0.05)。结论:敲低CAPN4可降低肺腺癌PDO的干细胞标志物表达,显著增强其对顺铂的敏感性,为逆转肺癌顺铂耐药提供了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顺铂耐药 肿瘤细胞干性 钙蛋白酶小亚基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1和CCL19修饰可提高NKP30 CAR-T细胞对肺癌的杀伤效率并促进其肿瘤浸润
2
作者 周智锋 柳硕岩 +7 位作者 李洁羽 陈明秋 林辉 陈宇杰 陈伟杰 林军鹏 周航 郑庆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26-1936,共11页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1和趋化因子CCL19修饰的NKP30 CAR-T细胞是否增强对肺癌的杀伤和浸润作用。方法在NKP30 CAR基础上融合基因IL-21和CCL19构建IL-21-CCL19 NKP30 CAR;CAR-T细胞的培养使用CD3CD28单抗及细胞因子IL-2刺激;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IL-21和趋化因子CCL19修饰的NKP30 CAR-T细胞是否增强对肺癌的杀伤和浸润作用。方法在NKP30 CAR基础上融合基因IL-21和CCL19构建IL-21-CCL19 NKP30 CAR;CAR-T细胞的培养使用CD3CD28单抗及细胞因子IL-2刺激;流式细胞术检测免疫细胞表型;迁移实验检测IL-21对免疫细胞的迁移作用;乳酸脱氢酶(LDH)及成球实验检测CAR-T细胞的杀伤及浸润能力;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检测IFN-γ的分泌数量;ELISA检测IL-21及CCL19的分泌情况;体内实验中,将肿瘤细胞显微注射到斑马鱼卵黄囊,构建斑马鱼移植瘤模型,24 h后将免疫细胞注射至同样部位,体式荧光显微镜拍摄荧光。结果NKP30配体(B7H6)在正常组织及血液细胞不表达,在肺癌细胞上高表达(90%以上)。IL-21-CCL19 NKP30 CAR-T细胞与NKP30 CAR-T细胞和常规T细胞相比,具有更强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及中心记忆T细胞的形成(P<0.001),免疫抑制分子CTLA4与PD1显著降低(P<0.005),对肺癌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能力(P<0.001),伴随IFN-γ数量明显增加(P<0.001)。IL-21-CCL19 CAR-T细胞杀伤肺癌细胞中产生大量细胞因子IL‑21(3152.33±526.74 pg/mL)和趋化因子CCL19(1853±211.95 pg/mL)。体内实验中,CAR-T细胞和普通T细胞比较,具有较强的杀伤能力和增殖能力,但2种CAR-T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L-21-CCL19 NKP30 CAR-T细胞更容易浸润到肿瘤内部,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同时产生更多的记忆T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NKP30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T淋巴细胞 IL-21 CCL1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d2通过PI3K/AKT通路调控Tcm细胞的代谢重编程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
3
作者 刘枋 潘春丽 +2 位作者 周智锋 陈淑萍 叶韵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70-578,共9页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2(Id2)在诱导生成中央记忆性T(Tcm)细胞及增强T细胞抗肿瘤持久性中的作用。方法:磁珠分选CD8^(+)初始T细胞,与负载癌胚抗原(CEA)的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经白介素-2(IL-2)或IL-7/15/21/23分别诱导培养效应T(Teff)... 目的:探讨分化抑制因子2(Id2)在诱导生成中央记忆性T(Tcm)细胞及增强T细胞抗肿瘤持久性中的作用。方法:磁珠分选CD8^(+)初始T细胞,与负载癌胚抗原(CEA)的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经白介素-2(IL-2)或IL-7/15/21/23分别诱导培养效应T(Teff)或Tcm细胞;qPCR和WB法分别检测T细胞中Id2和Id3 mRNA、蛋白表达;慢病毒敲减T细胞中Id2基因,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T细胞记忆表型;WB法检测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Seahorse能量代谢仪分析细胞外酸化速率(ECAR)和耗氧速率(OCR);斑马鱼结肠癌HCT116细胞移植瘤模型分析Teff和Tcm细胞的抗肿瘤差异,进一步观察敲减Id2基因的Tcm细胞(Tcm-shId2)对第二次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结果:Tcm细胞高表达Id3 mRNA(P<0.05),而Teff细胞高表达Id2 mRNA(P<0.001)。成功构建敲减Id2基因的Tcm细胞(Tcm-shId2)且其Id3表达明显上调,敲减Id2可促进Tcm细胞的形成(P<0.05)。Tcm-shId2细胞通过PI3K/AKT通路进行代谢重编程,有效抑制斑马鱼体内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对第二次移植瘤也能产生显著抑制作用(P<0.01)。结论:Id2可能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改变T细胞代谢模式,从而促进CD8^(+)T细胞向Tcm细胞分化,有效抑制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抑制因子2 中央记忆性T细胞 T细胞分化 PI3K/AKT信号通路 代谢重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诱导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发挥抗肿瘤作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周智锋 江金华 +2 位作者 李洁羽 陈强 叶韵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3-98,共6页
目的:探讨IL-12通过诱导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诱导抗肿瘤的效果。方法:NOD/SCID小鼠皮下注射肝癌HepG2细胞,成瘤后腹腔注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建立HCC-huPBL荷瘤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IL-12组... 目的:探讨IL-12通过诱导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诱导抗肿瘤的效果。方法:NOD/SCID小鼠皮下注射肝癌HepG2细胞,成瘤后腹腔注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PBL),建立HCC-huPBL荷瘤小鼠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IL-12组和PBS对照组,瘤内注射IL-12后,观测荷瘤小鼠瘤体积、体重、一般状况的变化,IL-12瘤内注射后第30天ELISA法检测荷瘤小鼠肝癌组织微环境中IL-12、INF-γ含量以及小鼠外周血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及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IL-12治疗后肝癌微环境中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NKp44、NKp30、NKp46,以及抑制性受体KIR2DL3/CD158b、NKG2A/CD159a的表达。结果:第12、18、24、30天IL-12组荷瘤小鼠瘤体积均小于PBS组[(594.47±205.51)vs(832.10±187.49)mm3,(963.61±427.95)vs(1 350.87±468.23)mm3,(1 285.02±368.56)vs(1 975.49±655.54)mm3,(1 903.64±471.34)vs(2 568.77±784.68)mm3,均P<0.05]。IL-12组小鼠肝癌组织中IL-12与INF-γ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PBS组[(2.96±1.02)vs(1.35±0.75)pg/ml,(12.26±4.11)vs(7.81±3.46)pg/ml,均P<0.05]。IL-12组与PBS组相比,血清ALT水平第7天显著升高[(73.85±10.71)vs(41.73±13.13)U/L;P<0.05],第14天达到高峰。IL-12组治疗后肝癌组织中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NKp44、NKp30的表达较PBS组高(P<0.05),NKp46的表达未见明显升高;而NK细胞抑制性受体CD158b和CD159a表达较PBS组低(P<0.05)。结论:肝癌模型小鼠瘤体内IL-12注射可上调瘤组织内NK细胞活化性受体、IL-12、IFN-γ的表达,下调抑制性受体的表达,从而抑制小鼠模型中肿瘤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活化性受体 抑制性受体 IL-12 IFN-Γ 移植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SMARCA4缺失的未分化肿瘤2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吴方君 肖伟进 +5 位作者 彭然 陈雪燕 朱伟峰 翁秀琴 林根 力超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48-952,共5页
目的 探讨胸部SMARCA4缺失的未分化肿瘤(SMARCA4-di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SMARCA4-U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胸部SMARCA4-UT中CK、CD34、SOX-2、vimentin、BRG1、INI-1、BRM1、SALL4、TTF-... 目的 探讨胸部SMARCA4缺失的未分化肿瘤(SMARCA4-dificient undifferentiated tumor,SMARCA4-U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分子特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胸部SMARCA4-UT中CK、CD34、SOX-2、vimentin、BRG1、INI-1、BRM1、SALL4、TTF-1、PD-L1的表达;应用二代测序技术检测3例胸部SMARCA4-UT中基因突变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2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例,中位年龄65岁。镜检:17例胸部SMARCA4-UT呈实性片状或条索状生长,坏死明显,大部分肿瘤细胞呈横纹肌样形态,细胞间失黏附,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部分呈上皮样细胞形态,3例呈差分化癌与少量腺癌成分毗邻存在;2例具有鳞状上皮分化倾向,但无角化。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RG1有21例阴性,1例阳性。3例行二代测序检测,均检测到SMARCA4突变(无义突变)和TP53突变。其中1例同时检测到TSC2、ROS1和ATM突变。结论 胸部SMARCA4-U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预后差。组织学多具有横纹肌样形态,少量病例表现为差分化癌与分化较好的非小细胞肺癌混合存在,并具有特征性免疫表型和分子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肿瘤 SMARCA4缺失 免疫组织化学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肿瘤TCR-T治疗研究的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6
6
作者 叶春梅 叶韵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59-967,共9页
T细胞表面含有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s,TCR),能够识别不同的肿瘤抗原,从而实现对癌变细胞的杀伤和清除。TCR工程化T细胞(TCR-engineered T cells,TCR-T)治疗即是通过钓取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TCR,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T细... T细胞表面含有特异性的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s,TCR),能够识别不同的肿瘤抗原,从而实现对癌变细胞的杀伤和清除。TCR工程化T细胞(TCR-engineered T cells,TCR-T)治疗即是通过钓取针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TCR,并应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T细胞,输注体内后可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尽管TCR-T治疗取得一定成果,但是还存在治疗毒性、T细胞浸润有限、抗原特异性不佳等问题,需要不断优化TCR-T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实体肿瘤TCR-T治疗的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肿瘤 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 TCR工程化T细胞 新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40(ΔNp63)在肺腺癌和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6
7
作者 力超 韩维静 +3 位作者 何同梅 卢建平 朱伟峰 郑雄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55-858,862,共5页
目的探讨p40(ΔNp63)与TTF1联合应用在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与p63表达进行对比。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107例鳞状细胞癌、119例腺癌中p40(ΔNp63)、p63、TTF-1的表达。结果... 目的探讨p40(ΔNp63)与TTF1联合应用在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与p63表达进行对比。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107例鳞状细胞癌、119例腺癌中p40(ΔNp63)、p63、TTF-1的表达。结果(1)p40、p63在肺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3.5%(100/107)、94.4%(101/107);p40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为2.5%(3/119),3例均呈散在阳性,阳性肿瘤细胞为1%~5%,p63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为26%(31/119),其中20例(1+),7例(2+),4例(3+);p40、p63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9,P〈0.05)。(2)联合检测p40、p63和TTF-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TTF-1阳性率为87.4%(104/119),3例p40阳性者TTF-1均呈强表达(4+);31例p63阳性者TTF1阳性25例,阴性6例。结论p40对诊断肺鳞状细胞癌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联合检测p40和TTF1对肺腺癌及鳞状细胞癌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鳞状细胞癌 腺癌 P40 P63 TTF-1 鉴别诊断 组织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IL-4、IL-6、IFN-γ、IL-17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22
8
作者 黄传钟 李洁羽 +2 位作者 陈淑萍 刘枋 叶韵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7-530,共4页
目的:研究Th17(IL-17A)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尤其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3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癌与非癌组织,应用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术(CBA)检测IL-2、IL-4、IL-6、IFN-γ、IL-17A细胞因子水平,并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研究Th17(IL-17A)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尤其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3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癌与非癌组织,应用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术(CBA)检测IL-2、IL-4、IL-6、IFN-γ、IL-17A细胞因子水平,并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肝癌组织中IL-2、IL-4、IFN-γ表达水平好[分别为(4.61±0.28)、(3.37±0.58)、(3.08±1.08)pg/ml]显著低于非癌组织[分别为(5.57±0.59)、(3.77±0.70)、(3.69±1.20)pg/ml],而IL-6、IL-17A水平[分别为(280.09±254.68)、(2.66±1.66)pg/ml]显著高于非癌组织[分别为(6.58±1.92)、(1.49±0.98)pg/ml],同时无论癌组织还是非癌组织,高乙肝病毒载量(>1 000 U/ml)的组织IL-17A的表达[(3.45±1.86)pg/ml]显著高于低病毒载量(<1 000U/ml)的组织[(1.97±1.16)pg/ml]。结论: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IL-2、IL-4和IFN-γ可能抑制其表达,而IL-6可能促进其表达;乙肝病毒感染有可能促进Th17的表达,从而降低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TH17 乙肝病毒 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组织浸润性淋巴细胞及其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13
9
作者 叶韵斌 彭峰 +6 位作者 李洁羽 林丽平 郑雄伟 周东 力超 黎巧连 蔡晓雯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56-1060,共5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类及细胞因子表达,探讨肝癌组织免疫微环境改变的意义。方法:收集76例原发性HCC的癌组织及非癌组织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比例;运用流式微...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浸润淋巴细胞的分类及细胞因子表达,探讨肝癌组织免疫微环境改变的意义。方法:收集76例原发性HCC的癌组织及非癌组织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组织中免疫细胞的比例;运用流式微球阵列法(CBA)检测HCC组织和非癌组织中Th1/Th2类细胞因子,ELISA法检测TGF-1、VEGF的表达。结果:HCC患者中CD3+T细胞、CD4+Th细胞、Treg细胞及CD45RO+记忆性T细胞在癌组织中的比例均高于相应的非癌组织,而CD8+CTL细胞在癌组织中的比例较低;Treg细胞与Th细胞或CTL细胞水平呈负相关;癌组织中早期活化因子CD69在CD3+T淋巴细胞及NK细胞上的表达均低于非癌组织,而癌组织中晚期活化因子HLA-DR在CD3+T细胞表达的水平高于非癌组织。细胞因子IL-10、TGF-1及VEGF在癌组织中表达高于非癌组织。结论:肝癌组织微环境中,抗肿瘤效应性细胞比例下降,而抑制性细胞及其相关因子增加,引发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免疫无能,导致肿瘤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环境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调节性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郝明志 林海澜 +1 位作者 陈起忠 胡育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92-96,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5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配对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43)采用恩度联合肝...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5月福建省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按照配对设计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43)采用恩度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对照组(n=43)采用肝动脉介入治疗联合口服中药肝复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法,多因素回归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分别为154 d[95%可信区间(95%CI):94~214 d]、70 d(95%CI:39~101 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41,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严重程度、肿瘤个数、门静脉主干癌栓/下腔静脉癌栓是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χ2值分别为8.182、9.150、6.565,P值分别为0.004、0.027、0.038);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硬化严重程度、门静脉主干癌栓/下腔静脉癌栓是恩度联合肝动脉介入治疗影响中晚期肝癌无疾病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P值分别为0.028、0.013)。结论恩度可延长中晚期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但对严重肝硬化、门静脉主干癌栓/下腔静脉癌栓患者优势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化学栓塞 治疗性 化学疗法 肿瘤 局部灌注 血管抑制素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2例套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冬梅 陈刚 +2 位作者 郑雄伟 朱伟峰 陈宝珍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112例MCL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行相关抗体标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其中24例作Ig H... 目的:探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112例MCL的临床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行相关抗体标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其中24例作Ig H/CCND1基因断裂检测。结果:112例(包括2例多形性和母细胞变亚型)均表达B细胞相关抗原,94.6%(106/112)表达cy-clin D1,92.9%(104/112)表达CD5。不同免疫表型的经典型MCL的Ki-67及平均生存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3例CD5-的MCL未检测出Ig H/CCND1基因断裂,2例经典型MCL检测出Ig H/CCND1多倍体。结论:MCL是一种具有特殊免疫表型的B细胞淋巴瘤,多形性及母细胞变异型的预后较差,对特殊亚型的MCL诊断有必要细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 荧光原位杂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血酶敏感素-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力超 林贤东 +2 位作者 蔡晓雯 林建银 郑雄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探讨胃癌中凝血酶敏感素-2(thrombospondin-2,THBS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THBS2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 目的:探讨胃癌中凝血酶敏感素-2(thrombospondin-2,THBS2)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析THBS2基因表达与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82例配对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THBS2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胃癌组织中MMP-2表达情况,通过CD3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价肿瘤组织MVD;分析THBS2 mRNA的表达与MVD、MMP-2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HBS2 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02);胃癌组织中THBS2 mRNA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程度、MVD及MMP-2表达密切相关(P=0.023,r=0.35,P<0.01,P=0.004),但与性别、年龄、肿物大小、组织分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53,P=0.53,P=0.21,P=0.84,P=0.96)。结论:THBS2可能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THBS2可能通过调节MMP-2的表达,促进肿瘤生长与转移,但其确切的作用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凝血酶敏感素-2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微血管密度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和癌旁组织中NK细胞受体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江金华 周智锋 +2 位作者 李洁羽 叶韵斌 陈强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29-532,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肝癌和癌旁组织中NK细胞表面受体活化性及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分析探讨这两种受体含量变化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 目的:通过研究原发性肝癌和癌旁组织中NK细胞表面受体活化性及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分析探讨这两种受体含量变化在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K细胞数及其活化性、抑制性受体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的NK细胞数量明显低于癌旁对照组(P<0.01),原发性肝癌组织活化性受体NKG2D、NKP44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而抑制性受体CD158b、CD159a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NKG2D、NKP30、NKP44的表达与肝癌临床分期负相关,即在早中期的患者含量较高,越晚期患者肝癌组织中NKG2D、NKP30、NKP44含量越低(P<0.05),NK细胞中抑制性受体CD158b、CD159a的含量在越晚期患者肝癌组织中含量越高(P<0.05)且与AFP高低有关及HBsAg的感染有联系。而NK受体的表达在是否有远处转移、肿瘤分化程度之间以及不同的病灶大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发病可能与NK细胞减低及NK细胞活化性受体表达降低、抑制性受体表达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乙型肝炎 NK细胞 活化性受体 抑制性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X2过表达促进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玲 林万松 +2 位作者 李洁羽 陈明水 叶韵斌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0-855,共6页
目的:探讨GBX2基因在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质粒转染技术,分别将过表达GBX2基因重组质粒pCMV6-entry-GBX2(实验组)及空载体质粒pCMV6-entry(阴性对照组)转染到宫颈癌SiHa细胞中,用WST-1法、集落形... 目的:探讨GBX2基因在人宫颈癌SiHa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质粒转染技术,分别将过表达GBX2基因重组质粒pCMV6-entry-GBX2(实验组)及空载体质粒pCMV6-entry(阴性对照组)转染到宫颈癌SiHa细胞中,用WST-1法、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染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和细胞周期,用划痕愈合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表达水平,用WB检测EMT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与SiHa/pCMV6组相比,上调GBX2表达后:(1)SiHa/GBX2组细胞的增殖、集落形成、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均P<0.01),G0/G1期的细胞比例减少、S期与G2/M期的细胞比例增加(均P<0.01)(;2)SiHa/GBX2组细胞EMT相关蛋白上皮钙黏蛋白表达水平下降,神经钙黏蛋白、波形蛋白和snail表达水平上调(均P<0.01)(;3)SiHa/GBX2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1);(4)SiHa/GBX2组细胞STAT3磷酸化水平增强,并能被STAT3抑制剂S31-201抑制(P<0.01)。结论:GBX2可能通过IL-6/STAT3通路诱导宫颈癌SiHa细胞EMT,从而促进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X2基因 宫颈癌 SIHA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xo负载DC诱导抗肝癌细胞免疫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洁羽 陈明水 +3 位作者 陈淑萍 周智锋 王玲 叶韵斌(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9-523,共5页
目的:观察肝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T-exo)负载DC体外诱导细胞毒T细胞(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超滤离心技术联合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从肝癌Huh-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外泌体(T-exo),透射电镜鉴定形态,Western ... 目的:观察肝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T-exo)负载DC体外诱导细胞毒T细胞(CTL)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超滤离心技术联合蔗糖密度梯度超速离心的方法从肝癌Huh-7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分离外泌体(T-exo),透射电镜鉴定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相关蛋白CD9、CD63、HSP70及肿瘤抗原分子AFP的表达;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DC,流式细胞术鉴定负载T-exo的DC细胞表型;用2-(4-碘苯)-3-(4硝基苯)-5-(2,4-磺苯基四氮唑)-2H-四唑单钠盐-1(WST-1)法检测负载T-exo的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负载T-exo的DC诱导CTL分别对AFP阳性Huh-7细胞及AFP阴性的SMMC7721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见T-exo为圆形或椭圆形双层膜囊泡状小体,大小不等,平均直径50~100 nm,表达外泌体膜相关分子及肿瘤抗原分子。负载T-exo的DC可促进初始T细胞增殖,T-exo致敏DC对AFP阳性的Huh-7肝癌细胞系杀伤活性明显高于AFP阴性的SMMC7721肝癌细胞组(P〈0.05)及未负载T-exo的对照组DC(P〈0.05)。结论:负载T-exo的DC能促进T细胞增殖,提高CTL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诱导特异性的抗肝癌效应。经T-exo抗原致敏DC诱导的CTL对肝癌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明显高于DC对照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外泌体 肝癌 细胞毒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羟基异黄酮通过Id1影响结直肠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慧菁 廖锦容 +1 位作者 李洁羽 叶韵斌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2-1046,共5页
目的:探讨7-羟基异黄酮(7-HIF)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干细胞相关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WST-1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7-HIF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7-HIF对HCT116细胞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 目的:探讨7-羟基异黄酮(7-HIF)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和干细胞相关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WST-1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7-HIF对人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7-HIF对HCT116细胞细胞周期分布和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分子和干细胞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在200μmol/L的7-HIF作用下,HCT116细胞的活力受到明显抑制,形成的细胞集落数及大小明显减少(P<0.05);细胞周期G0/G1的比例上升,S期的比例下降,主要阻滞在G0/G1期;HCT116细胞的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7-HIF可降低HCT116细胞中分化抑制因子1(Id1)的蛋白表达水平,导致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E的表达下降,增殖相关蛋白survivin和PCNA的表达也明显下降(P<0.05)。7-HIF还能降低干细胞相关标志分子CD133、ALCAM和EpCAM的表达水平(P<0.05)。结论:7-HIF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诱导结直肠癌细胞的凋亡,并影响其干细胞相关特性,可能与其抑制Id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7-羟基异黄酮 结直肠癌 分化抑制因子1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na表达及SNPs与胃癌遗传易感性及预后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密 张声 +5 位作者 任彩虹 陈祥娜 王行富 黎三艳 陈余朋 曾赛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965-970,共6页
目的:探讨Mena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及SNPs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制作模拟胃癌侵袭转移过程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ena蛋白的表达。PCR—LDR技术检测Mena基因5个SNPs位点多态性并行测序验证。结果:胃腺癌中Men... 目的:探讨Mena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及SNPs与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制作模拟胃癌侵袭转移过程的组织芯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ena蛋白的表达。PCR—LDR技术检测Mena基因5个SNPs位点多态性并行测序验证。结果:胃腺癌中Mena表达上调,肠型与混合型胃癌高于弥漫型,并与胃癌侵袭转移负相关,Mena高表达者预后好。Mena基因SNP位点rs3795443的188例对照组等位基因A、G的频率分别为91.0%和9.0%,胃癌病例组等位基因A、c的频率为82.4%和17.6%;AA、A/G和GG的基因型频率在对照组分别为81.9%、18.1%和0,而在病例组为68.35%、28.09%和3.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2.1489,95%CI:1.4607~3.1613,P〈0.01)。5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胃癌术后生存时间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Mena表达升高,组织学类型的维持以及侵袭转移与其表达密切相关,高表达者预后好。MenaSNPrs3795443位点携带等位基因G的GG和A/G基因型个体的胃癌患病风险提高,提示检测该位点基因型有助于评估胃癌的遗传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Mena表达 SNP 传易感性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通过DNMT3A诱导肝癌细胞RUNX3基因高甲基化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万松 林洁 +3 位作者 林巧燕 周智锋 李洁羽 叶韵斌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17-721,727,共6页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抑癌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表达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探讨乙肝病毒促肝癌发生的表观遗传调控。方法HBx重组表达载体转染5-aza-CdR处理或未处理的Huh7、HepG2肝癌细胞,Western Blot及... 目的研究肝癌细胞中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对抑癌基因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表达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探讨乙肝病毒促肝癌发生的表观遗传调控。方法HBx重组表达载体转染5-aza-CdR处理或未处理的Huh7、HepG2肝癌细胞,Western Blot及RT-qPCR检测RUNX3的表达,分析RUNX3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水平。合成DNA甲基转移酶3A的小干扰RNA(siRNA_3A)单独转染或与HBx共转染,检测RUNX3的表达。PCR检测21例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新鲜组织标本HBx表达情况,比较HBx阴性与HBx阳性组织样本间RUNX3的表达差异以及启动子甲基化程度。结果过表达HBx可导致肝癌细胞内RUNX3表达下调,且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dR可完全阻断HBx对RUNX3的抑制作用。HBx诱导RUNX3基因启动子CpG岛发生高甲基化,但不影响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siRNA_3A转染肝癌细胞后,RUNX3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其与HBx共转染后,逆转了单独HBx对RUNX3的抑制作用。HBx阳性的肝癌组织中RUNX3mRNA表达水平较HBx阴性组低,且RUNX3启动子甲基化程度也相对较高。结论 HBx通过促进RUNX3启动子区域发生高甲基化而抑制其表达,且这一过程是由DNMT3A所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 肝细胞癌 RUNT相关转录因子3 DNA甲基转移酶3A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冬梅 林丽燕 +2 位作者 陈雪燕 朱伟峰 张红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6-39,45,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褔建省肿瘤医院诊治的6例子宫颈ISM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 目的探讨子宫颈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invasive stratified mucin-producing carcinoma,ISM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2021年褔建省肿瘤医院诊治的6例子宫颈ISMC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均可见经典的ISMC形态,实性癌巢由胞质内黏液多少不等的复层上皮细胞组成,边界较圆钝,巢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类似子宫颈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转移灶与原发灶形态一致或癌巢较不规则。免疫表型:肿瘤细胞p16、CEA、CK7、CK8/18均阳性,ER、PR、PAX8和Syn均阴性,CK5/6、p40阴性或灶性阳性,Ki-67增殖指数为70%~80%。结论子宫颈ISMC是新近命名的HPV相关的腺癌亚型,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特征,预后较其它HPV相关腺癌差,识别子宫颈癌中ISMC成分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浸润性复层产黏液的癌 HPV相关腺癌 产黏液的复层上皮内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CC1基因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师怡 陈刚 +4 位作者 林贤东 张丽媛 胡丹 何银珠 郑雄伟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07-91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3个单核苷多态性(SNPs)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福建地区组织学确诊的452例胃癌患者和469例健康体检人群,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目的:本研究拟探讨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1(ERCC1)3个单核苷多态性(SNPs)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福建地区组织学确诊的452例胃癌患者和469例健康体检人群,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进行rs11615 T>C、rs2298881 C>A和rs3212930 T>C、3个位点多态性检测,以评估ERCC1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rs11615 T>C位点携带C等位基因的个体患胃癌的风险较野生纯合基因型降低一半(OR=0.49;95%CI:0.52~0.47;P=0.01),但是罹患弥漫型胃癌的风险上升1.68倍,预后更差(OR=1.68;95%CI:0.76~0.61;P=0.048)。单体型分析显示,基于这3个位点的单体型C-C-C降低了体患胃癌的风险(OR=0.729;95%CI:0.531~1.001;P=0.0499),而单体型T-C-T则增加了胃癌患病的风险(OR=1.321;95%CI:1.063~1.641;P=0.0118)。结论:ERCC1基因rs11615 T>C位点多态性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携带该基因2种不同单体型的个体在胃癌患病风险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切除修复互补交叉基因I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体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