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多田套合”促进耕地保护协同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
1
作者
吴格菲
卢威仁
+3 位作者
肖武
申琪
董占杰
程姌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35,共10页
研究目的:厘清条块分割行政体制下耕地保护多头治理现实问题,揭示“多田套合”的概念内涵与目标定位,探讨其促进耕地保护协同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当前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
研究目的:厘清条块分割行政体制下耕地保护多头治理现实问题,揭示“多田套合”的概念内涵与目标定位,探讨其促进耕地保护协同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当前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三块田”存在空间错位、制度目标偏离和治理逻辑偏差,使得耕地保护效能受到严重制约;(2)“多田套合”旨在通过空间套合、制度协同和目标耦合实现耕地保护与利用系统治理,但仍面临政策、管理、经济显著现实阻力;(3)可以整体性治理理论“逆部门化”与“协同整合”的核心主张为理论基础,通过政策保障体系顶层设计、跨部门目标耦合与资源联动机制建立,推进耕地保护由“分头管理”走向“数量—质量—功能”系统治理。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当前耕地保护存在的现实挑战与“多头治理”难题,厘清“多田套合”促进耕地保护与利用的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提升耕地保护成效,促进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功能”系统治理,支撑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协同治理
“多田套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进退分布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楠
仲崇峻
+1 位作者
田玉福
张建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77,共9页
借助GIS空间分析和 Logistic回归分析,剖析保留和退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影响试点实施状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保留和退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均呈集聚分布,且二者的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保留试点...
借助GIS空间分析和 Logistic回归分析,剖析保留和退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影响试点实施状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保留和退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均呈集聚分布,且二者的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保留试点多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等地区,而退出试点多分布于东北和西北等地区.耕地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需求和条件明显较低,农民收入低下、村庄自然禀赋不足和建设用地利用粗放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多目标、多要素、多主体的综合性工作,各地应提高对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视程度,在充分分析区域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订整治方案,并以农民提出诉求、地方政府引导和社会资本参与为主要路径推动整治的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GIS空间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
保留试点
试点退出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闽江流域碳汇空间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3
作者
胡晓婷
施智勇
+3 位作者
程飞
谢慧黎
武艳芳
刘兴诏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5,共11页
分析闽江流域碳源/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流域碳汇效益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20年气象、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数字高程模型和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基于修正的CASA模型和土壤微生物呼吸模型对闽江流...
分析闽江流域碳源/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流域碳汇效益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20年气象、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数字高程模型和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基于修正的CASA模型和土壤微生物呼吸模型对闽江流域植被碳汇量进行估算,划分出碳源区、低碳汇区、中碳汇区和高碳汇区,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流域内碳源/汇空间分布特征,厘清了影响闽江流域碳汇空间特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PNE)总体呈中高碳汇属性;中碳汇区分布范围最为广泛,均匀分布在整个流域;高碳汇区重点分布在东南部及河谷地区;低碳汇区主要集中沿水系、交通路网及各市县外围区域分布;碳源区零散分布在各市县中心城区所在位置;(2)随着海拔的升高,碳源面积相应减少,而高碳汇区面积在不同海拔的占比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汇作用差异较大;高碳汇区主要集中在林地,碳源区主要集中在水体、裸地和建设用地;(3)闽江全流域及流域上、中游碳汇空间特征主要驱动力是土地利用类型,而流域下游碳汇空间特征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影响;任意两个因子的交互解释力明显大于单一因子解释力,其中,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协同增强效应对闽江流域碳汇空间特征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汇
CASA模型
归一化植被指数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闽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田套合”促进耕地保护协同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
1
作者
吴格菲
卢威仁
肖武
申琪
董占杰
程姌
机构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自然资源部东南丘陵土地整治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福建省耕地保护中心
金华市国土整治
中心
出处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35,共10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项目(KY-030000-04-2024-029)。
文摘
研究目的:厘清条块分割行政体制下耕地保护多头治理现实问题,揭示“多田套合”的概念内涵与目标定位,探讨其促进耕地保护协同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当前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三块田”存在空间错位、制度目标偏离和治理逻辑偏差,使得耕地保护效能受到严重制约;(2)“多田套合”旨在通过空间套合、制度协同和目标耦合实现耕地保护与利用系统治理,但仍面临政策、管理、经济显著现实阻力;(3)可以整体性治理理论“逆部门化”与“协同整合”的核心主张为理论基础,通过政策保障体系顶层设计、跨部门目标耦合与资源联动机制建立,推进耕地保护由“分头管理”走向“数量—质量—功能”系统治理。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当前耕地保护存在的现实挑战与“多头治理”难题,厘清“多田套合”促进耕地保护与利用的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提升耕地保护成效,促进国土空间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功能”系统治理,支撑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
关键词
耕地保护
协同治理
“多田套合”
Keywords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multi-field integration policy”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进退分布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
2
2
作者
王楠
仲崇峻
田玉福
张建阳
机构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
中心
自然资源部东南丘陵土地整治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福建省耕地保护中心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9-577,共9页
基金
自然资源部东南丘陵土地整治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自主研究课题(KY-030000-04-2024-0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01318)资助。
文摘
借助GIS空间分析和 Logistic回归分析,剖析保留和退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影响试点实施状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保留和退出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均呈集聚分布,且二者的分布格局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保留试点多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等地区,而退出试点多分布于东北和西北等地区.耕地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区域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需求和条件明显较低,农民收入低下、村庄自然禀赋不足和建设用地利用粗放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多目标、多要素、多主体的综合性工作,各地应提高对乡村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视程度,在充分分析区域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订整治方案,并以农民提出诉求、地方政府引导和社会资本参与为主要路径推动整治的实施.
关键词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GIS空间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
保留试点
试点退出
空间分布
Keywords
comprehensive land consolidation
GIS spatial analysi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tained pilot
excluded pilot
distribution
分类号
F301.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闽江流域碳汇空间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3
作者
胡晓婷
施智勇
程飞
谢慧黎
武艳芳
刘兴诏
机构
福建
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
福建省耕地保护中心
自然资源部东南生态脆弱区监测修复工程技术创新
中心
棕榈生态城镇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出处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5,共11页
基金
福建省自然资源科技创新项目(KY-090000-04-2021-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00401)。
文摘
分析闽江流域碳源/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流域碳汇效益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以闽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20年气象、土地利用、土壤有机碳、数字高程模型和社会经济等多源数据,基于修正的CASA模型和土壤微生物呼吸模型对闽江流域植被碳汇量进行估算,划分出碳源区、低碳汇区、中碳汇区和高碳汇区,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流域内碳源/汇空间分布特征,厘清了影响闽江流域碳汇空间特征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闽江流域植被净生态系统生产力(PNE)总体呈中高碳汇属性;中碳汇区分布范围最为广泛,均匀分布在整个流域;高碳汇区重点分布在东南部及河谷地区;低碳汇区主要集中沿水系、交通路网及各市县外围区域分布;碳源区零散分布在各市县中心城区所在位置;(2)随着海拔的升高,碳源面积相应减少,而高碳汇区面积在不同海拔的占比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汇作用差异较大;高碳汇区主要集中在林地,碳源区主要集中在水体、裸地和建设用地;(3)闽江全流域及流域上、中游碳汇空间特征主要驱动力是土地利用类型,而流域下游碳汇空间特征的主要驱动力是人类活动影响;任意两个因子的交互解释力明显大于单一因子解释力,其中,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协同增强效应对闽江流域碳汇空间特征的影响最为明显。
关键词
碳汇
CASA模型
归一化植被指数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闽江流域
Keywords
carbon sink
CASA model
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NDVI)
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PNE)
Minjiang River basin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多田套合”促进耕地保护协同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
吴格菲
卢威仁
肖武
申琪
董占杰
程姌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进退分布及驱动因素
王楠
仲崇峻
田玉福
张建阳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闽江流域碳汇空间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胡晓婷
施智勇
程飞
谢慧黎
武艳芳
刘兴诏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