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损检测技术的古建筑木构件力学性能测试研究
1
作者 杨伟 谢莉祥 +1 位作者 吴晓静 吴兆旗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6-41,共6页
福建地区的古建筑木结构常用杉木,以福建杉木为试验对象,通过对其进行顺纹抗压弹性模量、横纹抗弯弹性模量和横纹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并采用应力波和微钻阻力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无损测试,分析福建杉木力学性能参数与无损检测参数之间... 福建地区的古建筑木结构常用杉木,以福建杉木为试验对象,通过对其进行顺纹抗压弹性模量、横纹抗弯弹性模量和横纹抗弯强度等力学性能测试,并采用应力波和微钻阻力无损检测技术进行无损测试,分析福建杉木力学性能参数与无损检测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使用应力波波速推算福建杉木顺纹抗压弹性模量的决定系数R2为0.793,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使用应力波和微钻阻力相结合的波阻模量推算福建杉木横纹抗弯弹性模量和横纹抗弯强度决定系数的R2分别为0.830和0.694,也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研究得到的福建杉木力学性能的推算模型,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有效科学手段,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杉木 力学性能 无损检测 波阻模量 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镇(乡)村石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分析及加固处理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江道镨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7-163,14,共8页
福建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上,而基于当地风俗习惯、经济条件、居住舒适度等原因,石砌体结构房屋遍布沿海镇(乡)村。本文根据福建省镇(乡)村石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调查结果,总结了石砌体房屋在建筑材料、砌筑工艺、结构布置、构造柱或圈... 福建位于东南沿海地震带上,而基于当地风俗习惯、经济条件、居住舒适度等原因,石砌体结构房屋遍布沿海镇(乡)村。本文根据福建省镇(乡)村石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性能调查结果,总结了石砌体房屋在建筑材料、砌筑工艺、结构布置、构造柱或圈梁设置不足、抗侧力刚度突变、屋顶附属结构或设备抗震性能不足、地基处在抗震不利软弱土层等七个方面存在的抗震性能缺陷。如何对这些存在抗震安全隐患的房屋进行加固处理是一个迫切问题,本文从抗震加固处理标准、基本原则、基础加固处理推荐方法及上部结构抗震加固处理方法等四个方面对抗震加固处理措施进行研究,为福建省镇(乡)村石砌体结构房屋抗震加固处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砌体房屋 抗震性能 安全 加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C嵌缝加固福建典型石+砖砌体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3
作者 商昊江 陈善权 +2 位作者 王昊 曹悫 吴应雄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7-145,共9页
福建沿海地区底层石砌、上部砖混这类典型的石+砖结构民宅保有量大,底层石结构整体性弱且抗震性能差,需要进行加固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性能优异,用其嵌缝加固石墙已经表明可有效提高石结构的抗震性能。为探... 福建沿海地区底层石砌、上部砖混这类典型的石+砖结构民宅保有量大,底层石结构整体性弱且抗震性能差,需要进行加固以提高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性能优异,用其嵌缝加固石墙已经表明可有效提高石结构的抗震性能。为探究底层石墙经过UHPC嵌缝加固后石+砖砌体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采用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未加固和UHPC嵌缝加固(勾缝深度25mm)的两种三层石+砖砌体模型,模拟结构地震破坏全过程并分析地震响应、破坏机制及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底层承重石墙首先灰缝开裂并发生面外倒塌,而后上部砖混结构整体塌落,将底层石结构完全压垮,整体结构发生“自下而上再到下”的倒塌破坏过程;未加固结构在PGA为55gal时结构达到轻微破坏状态(位移角1/2333),在110gal时达到倒塌破坏状态(位移角1/116);加固后结构在PGA为55gal和110gal时破坏状态分别为基本完好(位移角1/2693)和中等破坏(位移角1/437);相比未加固结构,位移角减小了67.03%~73.48%,加固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砖结构 石结构 UHPC嵌缝加固 石墙体 抗震加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HP-ECC加固180mm厚砖砌体墙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德和 商昊江 +1 位作者 吴应雄 陈煦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6-174,共9页
既有砖砌体房屋存量巨大,砖砌体墙普遍采用烧结实心标准砖砌筑,相当一部分砖墙厚度为180mm。既有砖砌体结构建造年代久远、设计标准低、砂浆强度低且抗震措施不足,需进行加固以提高抗震性能。超高性能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UHP-ECC)是... 既有砖砌体房屋存量巨大,砖砌体墙普遍采用烧结实心标准砖砌筑,相当一部分砖墙厚度为180mm。既有砖砌体结构建造年代久远、设计标准低、砂浆强度低且抗震措施不足,需进行加固以提高抗震性能。超高性能工程用水泥基复合材料(UHP-ECC)是一种高强高韧的加固材料,已应用于砌体结构抗震加固。在此基础上,提出UHP-ECC面层加固180mm厚墙,对2片未加固试件和2片UHP-ECC面层(厚度8mm)加固试件进行拟静力试验和工程应用。试验结果表明:UHP-ECC面层加固能改善墙体破坏模式,使剪切脆性破坏转变为摇摆延性破坏;UHP-ECC面层能有效抑制墙体开裂和破坏,加固后墙体峰值承载力提升104%以上,延性和耗能能力显著提升。工程应用表明:经专家论证该加固方法安全有效,成本合理,不影响原建筑使用功能,UHP-ECC制备方便,人工抹压UHP-ECC面层施工便捷;可为同类工程加固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砌体墙 UHP-ECC 面层加固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开挖对邻近不同刚度建筑物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8
5
作者 李志伟 郑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07-1814,共8页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刚度差异显著。为了解基坑开挖对邻近不同刚度建筑物的影响,在考虑土体小应变刚度行为的基础上,对基坑邻近不同刚度建筑物的变形展开精细化分析。算例结果表明:对于任意刚度的建筑物,当其跨越坑外沉...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坑邻近建筑物的刚度差异显著。为了解基坑开挖对邻近不同刚度建筑物的影响,在考虑土体小应变刚度行为的基础上,对基坑邻近不同刚度建筑物的变形展开精细化分析。算例结果表明:对于任意刚度的建筑物,当其跨越坑外沉降槽最低点以及上凸曲率最大点时,墙体所产生的拉应变最为显著,即此时对于任意刚度的建筑物来说,均为最为不利位置。随着建筑物刚度的增大,墙体挠度值与拉应变值呈对数曲线下降。当建筑物整体刚度较差时,其墙体拉应变更主要取决于坑外沉降幅度,而受自身刚度影响较小。当建筑物刚度较大时,在基坑变形的影响下,建筑物更主要表现为刚体运动,而自身内部变形则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坑 建筑物 三维有限元分析 刚度 墙体拉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s功能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邹瑜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22,共10页
层状双(或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与功能的新型层状材料,因其独特的组成结构可调变性及记忆效应等特性使其在诸多领域获得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综述了LDHs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近年来... 层状双(或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是一类具有特殊结构与功能的新型层状材料,因其独特的组成结构可调变性及记忆效应等特性使其在诸多领域获得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综述了LDHs材料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以及近年来LDHs功能材料在混凝土、涂料、保温材料及其他建材中的应用进展。讨论了LDHs材料的特点和应用机理,并分析了当前LDHs材料存在的制备成本高、制备工艺条件苛刻、剥离困难及插层组装定位取向和机理分析不够成熟、用途较单一等问题。最后对LDHs在超分子功能材料及剥离重组等方面的开发使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 功能材料 层状结构 建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拉压复合型锚杆锚固性能研究Ⅳ:数值模拟 被引量:3
7
作者 涂兵雄 魏健 +3 位作者 贾金青 俞缙 李志伟 蔡奇鹏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642-2651,共10页
新型拉压复合型锚杆具有良好的锚固性能,在抗浮工程中优势明显并逐渐推广应用,但其荷载传递规律尚不明晰。基于此,针对已完成的现场试验,对拉压复合型锚杆的荷载传递机理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拉压复合型锚杆筋体轴向拉力在承... 新型拉压复合型锚杆具有良好的锚固性能,在抗浮工程中优势明显并逐渐推广应用,但其荷载传递规律尚不明晰。基于此,针对已完成的现场试验,对拉压复合型锚杆的荷载传递机理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拉压复合型锚杆筋体轴向拉力在承压锚固段保持不变,拉力传递至受拉锚固段后大幅降低,破坏时受拉承载系数略低于受拉长度系数。承压锚固段灌浆体受压,压应力向端头递减;受拉锚固段灌浆体受拉,拉应力先增大后减小,且最大拉应力显著低于全黏结型锚杆;优化拉压长度比,可以进一步减小受拉锚固段灌浆体受到的轴向拉应力。拉压复合型锚杆浆土界面剪应力在承载体处最大,向两侧减小;与全黏结型和压力型锚杆相比,相同拉力下,拉压复合型锚杆浆土界面剪应力显著减小,应力集中现象明显削弱,且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压复合型锚杆 剪应力 受拉承载系数 受拉长度系数 协同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监测方法在桥梁静载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煦阳 张玮 +1 位作者 赵长军 孙利民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8,共9页
为了缓解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成本与测点数量之间的矛盾,获得更加全面的监测信息,探索了一种将实测数据与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混合监测方法。首先通过适当假设将经典的结构平衡方程进行简化,再从有限元模型中提取结构柔度矩阵,并由实测数据反... 为了缓解桥梁健康监测系统成本与测点数量之间的矛盾,获得更加全面的监测信息,探索了一种将实测数据与数值模型相结合的混合监测方法。首先通过适当假设将经典的结构平衡方程进行简化,再从有限元模型中提取结构柔度矩阵,并由实测数据反算出等效荷载,最后将其带回原方程计算所需的结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从部分响应数据到全局响应数据的扩展,且计算效率较高,可避免反复的有限元分析。混合监测技术对结构响应的计算有较高的精度,计算得到的响应与实际响应误差均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监测 静载试验 健康监测 柔度矩阵 等效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基坑开挖段被动区加固的位移控制效果分析 被引量:18
9
作者 李志伟 侯伟生 +2 位作者 叶爱丽 陈可帅 唐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621-627,共7页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为有效控制基坑的变形,常在坑底进行被动区加固,但对于开挖段的被动区加固研究则很少。针对开挖段被动区加固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段被动区加固存在最优加固高度,当加固高度小于该高度时,随着被动区...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为有效控制基坑的变形,常在坑底进行被动区加固,但对于开挖段的被动区加固研究则很少。针对开挖段被动区加固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段被动区加固存在最优加固高度,当加固高度小于该高度时,随着被动区加固宽度与高度的增大,围护结构的水平位移与坑外地表沉降均有明显的减小,但当加固高度达到并大于该高度时,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最大值及坑外地表沉降最大值则基本趋于稳定,但可减小围护结构的顶部位移,这对于基坑周边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开挖段 被动区加固 位移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短桩复合地基工程事故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被引量:9
10
作者 林志强 黄伟达 +1 位作者 姜彦彬 钟贵荣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5-191,共7页
依托某水泥砂浆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质量事故实例,开展现场调查及地基变形监测工作。根据在柔性基础下长短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对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避免类似工程质量事故的预防措施... 依托某水泥砂浆长短桩复合地基处理工程质量事故实例,开展现场调查及地基变形监测工作。根据在柔性基础下长短桩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对工程质量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避免类似工程质量事故的预防措施。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在大面积堆土荷载作用下桩周软土固结沉降,将主要产生两种地基处理失效模式:如果桩端悬浮在软土层中,桩端将发生向下刺入变形,桩周软土发生塑性变形或塑性破坏,地基处理失效;如果桩端落在硬土层上,桩体将先发生破坏,然后桩周软土破坏,地基处理失效;在大面积堆土荷载作用下桩周软土固结沉降且桩端悬浮在软土层中是本工程质量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地基处理工程的设计人员及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短桩复合地基 工程质量事故 原因分析 荷载传递机理 柔性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C管桩水平承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施峰 郝世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617-622,共6页
在统计福州地区56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资料基础上,结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范推荐的m法计算,讨论了福州地区PHC管桩的水平承载力取值问题。对不同桩型的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进行m值反算,与规范推荐的m值相比... 在统计福州地区56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资料基础上,结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范推荐的m法计算,讨论了福州地区PHC管桩的水平承载力取值问题。对不同桩型的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进行m值反算,与规范推荐的m值相比较,探讨了福州地区不同桩周土层的m值取值范围。用规范推荐的两种力学模型分别计算了某试桩的弯矩曲线,与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得到的弯矩曲线对比,验证了规范推荐的两种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本地区采用m法确定PHC管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是适用的;上覆填土层的物理力学性状对淤泥层中PHC管桩水平承载力影响较大,宜采取规范附录中的"桩端支撑在非岩石类土中或基岩面"的模型计算本地区PHC管桩的水平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C管桩 单桩水平承载力 M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图论聚类的随机子空间模态参数自动识别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郑沛娟 林迪南 +1 位作者 宗周红 余道兴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0-716,共7页
为提高随机子空间法模态参数识别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干预,提出了基于图论聚类的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初步剔除由于数据精度以及噪声等引起的虚假模态;其次,采用图论聚类法,对结构模态结果依次根据基于结构频率... 为提高随机子空间法模态参数识别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干预,提出了基于图论聚类的桥梁结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方法.首先,初步剔除由于数据精度以及噪声等引起的虚假模态;其次,采用图论聚类法,对结构模态结果依次根据基于结构频率和模态保证准则(MAC)指标定义的距离进行聚类,以自动识别出结构的真实模态.随后基于灌河大桥0.5 h的加速度数据,采用所提方法实现了结构模态参数的自动识别,并通过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对识别结果进行验证.最后,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到基于灌河大桥健康监测系统采集的一年加速度数据的模态参数识别过程中,表明了该方法在桥梁结构海量加速度数据的结构模态参数自动识别中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参数识别 图论聚类 随机子空间法 稳定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低熔点玻璃粉水泥胶砂的耐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敏 刘家明 +5 位作者 赖泽成 李广慧 张腾 陈星国 谢刚 徐国宾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346-2350,共5页
对掺低熔点玻璃粉水泥胶砂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了不同煅烧温度前后试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析了强度残值率、脆性系数和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低熔点玻璃粉能显著改善水泥胶砂在高温煅烧(900℃)时的耐热性能,提高强度残值率和降... 对掺低熔点玻璃粉水泥胶砂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了不同煅烧温度前后试件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分析了强度残值率、脆性系数和微观结构。试验结果表明,低熔点玻璃粉能显著改善水泥胶砂在高温煅烧(900℃)时的耐热性能,提高强度残值率和降低脆性系数,尤其与粉煤灰或矿渣粉复掺时效果更好。当掺10%低熔点玻璃粉和15%粉煤灰时,抗压强度残值率改善幅度最高,达40%,抗折强度残值率改善幅度达48%,脆性系数最低,为5.63;掺10%低熔点玻璃粉和15%矿渣粉的水泥胶砂,抗压强度残值率为52%,抗折强度残值率为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熔点玻璃粉 水泥胶砂 强度残值率 脆性系数 粉煤灰 矿渣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地质嵌岩灌注桩桩端性状的检测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阳 施峰 +1 位作者 林清意 曾文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220-1223,共4页
嵌岩灌注桩桩端性状对其承载力有很大的影响。结合一个多种方法测试的工程实例,对山区地质的嵌岩灌注桩嵌岩性状的检测判定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低应变法检测的反射波形态和幅值,会受混凝土–岩强度比值和锤重影响;同时,在桩长一半处,若... 嵌岩灌注桩桩端性状对其承载力有很大的影响。结合一个多种方法测试的工程实例,对山区地质的嵌岩灌注桩嵌岩性状的检测判定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低应变法检测的反射波形态和幅值,会受混凝土–岩强度比值和锤重影响;同时,在桩长一半处,若存在扩径或嵌岩的反相位信号,将会在桩顶形成正相位的二次反射信号,影响桩底反射的判别。还介绍了一些钻芯法判定嵌岩性状的经验,提出摄像法监测进尺、回水情况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桩 低应变反射波法 混凝土–岩强度比值 锤重 二次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县域水资源安全诊断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想 郭丹红 +4 位作者 刘家宏 尹冬勤 李志威 许凤冉 邵薇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9-71,共13页
本文构建了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水资源安全诊断方法体系,开展了京津冀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水量预测,测算了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近、远期调水量,诊断了多情景组合的水资源安全情势。研究表明:一体化情景下,京津冀地区在维... 本文构建了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水资源安全诊断方法体系,开展了京津冀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和需水量预测,测算了多年平均径流量和近、远期调水量,诊断了多情景组合的水资源安全情势。研究表明:一体化情景下,京津冀地区在维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前提下,区域需水总量将得到有效控制,需水结构不断优化;无调水时,大部分县域水资源压力较大,中南部县域尤为突出;随着调水工程增补,水资源压力明显缓解,但缺水性质未发生根本变化;考虑远期规划调水,京津冀地区仍有近半数县(区)受到不同程度的缺水影响,缺水量约为41亿m^(3)/a。深入推进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开源和节流并举是不断提升水资源安全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水资源 需水预测 水短缺指数 节水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邻近堆载对桥梁桩基偏位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李志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594-3600,共7页
在软土地基中,邻近堆载不仅将引发桥梁桩基发生侧向偏位,还将导致桩身产生附加弯矩,这对于桥梁的安全使用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通过对具体工程实例的介绍,利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并结合现场桩基偏位的实测结果,对邻近单侧堆载及双侧堆载... 在软土地基中,邻近堆载不仅将引发桥梁桩基发生侧向偏位,还将导致桩身产生附加弯矩,这对于桥梁的安全使用将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通过对具体工程实例的介绍,利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并结合现场桩基偏位的实测结果,对邻近单侧堆载及双侧堆载所引发桩基偏位情况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分析结果可知,在单侧堆载的作用下,桩基将产生侧向偏移及附加弯矩,且反弯点位于软土层与硬土层交界处附近,严重时将导致桩顶区域发生开裂破坏;在双侧堆载的作用下,桩基的偏位情况取决于两侧的堆载作用,而双侧卸载对桩基偏位影响较小,但对缓解桩身附加弯矩具有显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堆载 桩基 侧向偏位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溶胶-纯丙复合乳液反射隔热涂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6
17
作者 林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8-173,179,共7页
研究了一种以硅溶胶和纯丙乳液为复合基料的反射隔热涂料。研究表明,基料中硅溶胶比例增加有助于提高涂膜的太阳光反射比和污染后的太阳光反射比,涂膜表面对水的接触角也逐渐增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混合基料的最佳方案:硅溶胶粒径为10... 研究了一种以硅溶胶和纯丙乳液为复合基料的反射隔热涂料。研究表明,基料中硅溶胶比例增加有助于提高涂膜的太阳光反射比和污染后的太阳光反射比,涂膜表面对水的接触角也逐渐增大。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混合基料的最佳方案:硅溶胶粒径为10~15 nm,硅溶胶与纯丙乳液的比例为5∶4,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为4%。研究了二氧化钛的种类和含量对涂膜反射隔热性能的影响,使用改性二氧化钛,相对于金红石型二氧化钛,涂膜的太阳光反射比、近红外反射比以及隔热温差有很大提高。此外,研究了辐射型填料的粒径和含量对涂膜半球发射率与隔热性能的影响,使用粒径为1.05μm辐射型填料,添加量为8%时,涂膜的半球发射率达到最大。最终制备出一种具有耐沾污、高热反射和辐射能力的无机-有机复合型反射隔热涂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隔热涂料 硅溶胶 有机无机复合乳液 改性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相流的减饱和砂土流固耦合改进算法 被引量:4
18
作者 方志 陈育民 何森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51-1857,共7页
减饱和法是一种通过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水的饱和度来处置可液化砂土地基的方法。基于单相流-固耦合理论,将减饱和砂中水-气两相流体等效为单相流体,提出一种可以考虑加载过程中孔隙流体体积模量变化的减饱和砂土静态液化的单相流改进算... 减饱和法是一种通过减小饱和砂土地基中水的饱和度来处置可液化砂土地基的方法。基于单相流-固耦合理论,将减饱和砂中水-气两相流体等效为单相流体,提出一种可以考虑加载过程中孔隙流体体积模量变化的减饱和砂土静态液化的单相流改进算法,用其进行单调荷载作用下三轴不排水压缩试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饱和度条件下的减饱和砂土的不排水反应并与饱和砂土三轴不排水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相流改进算法能够很好地反映减饱和法的抗液化特性。此外,对比不同数值分析方法模拟结果,得出以下结论:采用单相流简化算法分析减饱和砂土的不排水反应时,因为不考虑加载过程中的孔隙流体体积模量变化,所以初始的流体体积模量取值会影响减饱和砂土的强度,初始围压为100 kPa、饱和度为96%的减饱和砂土在单调荷载作用下,气体体积模量取值从100 kPa增加至200 kPa时,减饱和砂试样的峰值偏应力会减小约30%,孔隙压力会增加约40%;通过对比同等条件下的单相流改进算法和两相流算法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以及饱和度和体积应变变化曲线,两者结果相近,误差在5%以内。综上所述,单相流改进算法是一种较为合理而简洁地模拟减饱和砂土静态液化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饱和法 单相流改进算法 流体体积模量 静态液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钢桁架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及监控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95,共9页
对某会展中心钢桁架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和监控。针对制定的钢桁架施工方案,采用MIDAS/GEN软件进行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对施工过程钢桁架的变形和关键受力部位的应力进行监测,以保证结构在施工过程... 对某会展中心钢桁架的施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和监控。针对制定的钢桁架施工方案,采用MIDAS/GEN软件进行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分析,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同时对施工过程钢桁架的变形和关键受力部位的应力进行监测,以保证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并验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测试结果表明:本工程数值模拟准确,施工方案可行,卸载后结构处于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施工监控 大跨度 钢桁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震结构基于最大弹塑性位移耦合作用的滞回耗能谱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伟 高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6-692,共7页
针对抗震结构研究了能够综合考虑结构弹塑性位移耦合作用的滞回耗能谱(简称"VH谱")。通过自编的Matlab程序,进行了大量的单自由度体系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得到了一系列VH谱曲线,并拟合回归了4类场地的VH谱公式及其相关系数。V... 针对抗震结构研究了能够综合考虑结构弹塑性位移耦合作用的滞回耗能谱(简称"VH谱")。通过自编的Matlab程序,进行了大量的单自由度体系非线性时程分析,计算得到了一系列VH谱曲线,并拟合回归了4类场地的VH谱公式及其相关系数。VH谱综合考虑了结构最大弹塑性位移和结构累积滞回耗能的耦合作用,更加合理地反映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行为,研究成果可供抗震结构基于能量性能设计或评估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反应谱 滞回耗能 损伤指标 性能设计 延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