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口腔最大容积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捷 周凯丹 +3 位作者 林珍香 郑志强 王梅芝 卢兆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目的:研究青年正常者口腔最大容积,并初步探讨其与身高、体重、张口度、咀嚼效率的相关性。方法:按受试者入选标准筛选100名正常志愿者(男女各50人),采取最大水容量法测定口腔最大容积,并测量身高、体重、张口度、咀嚼效率数值,并... 目的:研究青年正常者口腔最大容积,并初步探讨其与身高、体重、张口度、咀嚼效率的相关性。方法:按受试者入选标准筛选100名正常志愿者(男女各50人),采取最大水容量法测定口腔最大容积,并测量身高、体重、张口度、咀嚼效率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和女性口腔最大容积平均值分别为(117.63±15.31)ml和(92.08±14.06)ml(P<0.01)。口腔最大容积和身高(r=0.67,P<0.01)、体重(r=0.63,P<0.01)、张口度(r=0.47,P<0.01)、咀嚼效率(r=0.45,P<0.01)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口腔最大容积与身高、体重呈中度正相关、与张口度、咀嚼效率均呈低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最大容积(MOVC) 身高 体重 张口度 咀嚼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硅酸锂陶瓷和氧化锆髓腔固位冠的面厚度设计对抗折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林珍香 潘在兴 +2 位作者 叶起清 郑志强 林捷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7-651,共5页
目的探讨二硅酸锂陶瓷和氧化锆制作的下颌第一磨牙髓腔固位冠的面厚度设计对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修复设计(冠部材料及厚度)的不同,将24个下颌第一磨牙树脂仿真牙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二硅酸锂2 mm组:采用二硅酸锂陶瓷制作修复体... 目的探讨二硅酸锂陶瓷和氧化锆制作的下颌第一磨牙髓腔固位冠的面厚度设计对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根据修复设计(冠部材料及厚度)的不同,将24个下颌第一磨牙树脂仿真牙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二硅酸锂2 mm组:采用二硅酸锂陶瓷制作修复体,面厚度2 mm,固位体长4 mm;二硅酸锂4 mm组:采用二硅酸锂陶瓷制作修复体,面厚度4 mm,固位体长2 mm;氧化锆2 mm组:采用氧化锆制作修复体,面厚度2 mm,固位体长4 mm;氧化锆4 mm组:采用氧化锆制作修复体,面厚度4 mm,固位体长2 mm。使用树脂水门汀粘接系统(RelyX Ultimate Clicker)粘接后,冷热循环10 000次。将万能试验机与牙长轴呈135°,位移速度0.5 mm·min^(-1),在颊尖加载,测定抗折力及折裂方式,并用SPSS 15.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二硅酸锂2 mm组、二硅酸锂4 mm组、氧化锆2 mm组、氧化锆4 mm组的抗折力分别为(890.54±83.41)、(2 320.87±728.57)、(2 258.05±557.66)和(3 847.70±495.99)N。氧化锆4 mm组的抗折力最高,二硅酸锂2 mm组的抗折力最低。结论磨牙髓腔固位冠使用氧化锆较二硅酸锂陶瓷有更高的抗折力,增加修复体面厚度可提高抗折力,但基牙折裂风险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腔固位冠 抗折性能 厚度 固位体 二硅酸锂陶瓷 氧化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管导板技术辅助冠修复后磨牙的根管治疗 被引量:8
3
作者 林捷 林珍香 +2 位作者 郑志强 胡小艳 卢兆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48-651,共4页
目的:评价使用根管导板对带冠部修复体的上颌第二磨牙进行根管治疗的效果并对该技术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需要牙髓治疗的复杂根管患者1例,术前拍开口位CBCT,制取印模,模型扫描并数字化。将CBCT数据与扫描数据配准整合... 目的:评价使用根管导板对带冠部修复体的上颌第二磨牙进行根管治疗的效果并对该技术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后需要牙髓治疗的复杂根管患者1例,术前拍开口位CBCT,制取印模,模型扫描并数字化。将CBCT数据与扫描数据配准整合,并进行模拟设计及输出预留孔的STL数据。然后进行三维导板打印制作,在导板指引下行开髓、根管预备后根管充填,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根管治疗导板精准快速地定位了根管口和根管方向,最大程度地减少冠部修复体的损伤。结论:在CBCT数据基础上使用根管导板是带冠部修复体根管治疗的安全有效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治疗 根管治疗 根管导板 CBCT 三维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板设计和三维打印技术对根管导板精确度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捷 林珍香 +1 位作者 郑志强 卢兆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2-496,共5页
目的:在离体牙模型上比较不同导板设计和不同三维(3D)打印技术制作对根管导板的精确度的影响。方法:建立3D上、下颌前磨牙牙体硬组织和根管模型。在模上根管导板设计为直接打印法和间接制作法;3D打印技术为熔融沉积快速成型(FDM)和光固... 目的:在离体牙模型上比较不同导板设计和不同三维(3D)打印技术制作对根管导板的精确度的影响。方法:建立3D上、下颌前磨牙牙体硬组织和根管模型。在模上根管导板设计为直接打印法和间接制作法;3D打印技术为熔融沉积快速成型(FDM)和光固化成型(SLA)。比较实际开髓通道和虚拟开髓通道的起点(开髓孔),终点(牙全长的1/2位置)和角度偏差,评估导板精确度。结果:FDM直接法的偏差值最大[起点(0.86±0.32)mm,终点(1.20±0.37)mm,角度(5.5°±1.8°)]。SLA间接法的偏差值最小[起点(0.15±0.13)mm,终点(0.30±0.22)mm,角度(1.5°±0.7°)]。结论:导板制作间接法较直接法精确度高,打印技术光固化成型的角度偏差较熔融沉积快速成型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治疗 根管导板 CBCT 三维打印 熔融沉积快速成型 光固化成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充氩反复熔铸对烤瓷合金化学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颖卉 邱芬芳 +1 位作者 吴维青福州大学测试中心 程辉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74-177,共4页
目的研究真空加氩气环境中反复熔铸对4种常用非镍基烤瓷合金(钴铬、纯钛、钯基和金铂烤瓷合金)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真空加氩气保护环境下反复熔铸钴铬、纯钛、钯基和金铂烤瓷合金1~3次,每次再熔铸前对废旧合金均经过相应的再熔铸前处理... 目的研究真空加氩气环境中反复熔铸对4种常用非镍基烤瓷合金(钴铬、纯钛、钯基和金铂烤瓷合金)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真空加氩气保护环境下反复熔铸钴铬、纯钛、钯基和金铂烤瓷合金1~3次,每次再熔铸前对废旧合金均经过相应的再熔铸前处理,打磨抛光后,采用能谱仪检测4种烤瓷合金1~3次熔铸后的化学成分。结果 4种合金反复熔铸1~3次的化学成分含量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真空加氩气环境中反复熔铸对钴铬、纯钛、钯基和金铂烤瓷合金的化学成分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瓷合金 反复熔铸 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输出电压对激光焊接钴铬合金焊件疲劳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徐敏锐 潘在兴 +1 位作者 吴松全 陈枫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输出电压对激光焊接钴铬合金试件机械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影响。方法:将牙科钴铬合金采用激光焊接在分别在220V、250V、280V三种输出电压下焊接成哑铃形试件(n=10),以未焊接组作为对照,在材料测试机上进行三点弯曲试验,记录... 目的:探讨不同输出电压对激光焊接钴铬合金试件机械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影响。方法:将牙科钴铬合金采用激光焊接在分别在220V、250V、280V三种输出电压下焊接成哑铃形试件(n=10),以未焊接组作为对照,在材料测试机上进行三点弯曲试验,记录试件的最大压应力值和疲劳强度,并对断口进行显微晶相分析。结果:各焊接组的最大压应力值均小于未焊接组,其中220V组最小,250V组与280V组的差别无显著性;各焊接组的疲劳强度随着输出电压的升高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但各焊接组的疲劳强度均远小于未焊接组。结论:在一定范围内,激光焊接的疲劳强度随输出电压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 输出电压 钴铬合金 疲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焊接不同间距钴铬合金焊件疲劳强度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敏锐 潘在兴 +1 位作者 吴松全 陈枫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89-691,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焊接间距对激光焊接钴铬合金试件机械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影响。方法:将牙科钴铬合金铸件采用激光焊接法分别在0.00mm、0.25mm、0.50mm 3种焊接间距下焊接成哑铃形试件(n=10),以未焊接组作为对照,在材料测试机上进行三点弯曲... 目的:探讨不同焊接间距对激光焊接钴铬合金试件机械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影响。方法:将牙科钴铬合金铸件采用激光焊接法分别在0.00mm、0.25mm、0.50mm 3种焊接间距下焊接成哑铃形试件(n=10),以未焊接组作为对照,在材料测试机上进行三点弯曲试验,记录试件的最大压应力值和疲劳强度,并对断口进行显微晶相分析。结果:各焊接组的最大压应力值和疲劳强度均小于未焊接组(P<0.05),3个焊接组的最大压应力值差别无显著性;在焊接组中0.25mm组具有最佳的疲劳强(P<0.05),0.00mm组和0.50mm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激光焊接焊件之间保留一定间隙有助于提高钴铬合金焊件的疲劳强度,焊接间隙在0.25mm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 钴铬合金 疲劳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