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期间发现的药用植物新资源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懿冲 王瑜欣 +2 位作者 安昌 陈艳柠 杨成梓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5期991-1000,共10页
系统总结了近10年发布的福建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发现的新种及新分布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药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福建省9个市85个县中发现41个新种(含3变种),隶属于18科31属;新分布植物93科256属362种,其中药用植物有61科110... 系统总结了近10年发布的福建省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发现的新种及新分布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其药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在福建省9个市85个县中发现41个新种(含3变种),隶属于18科31属;新分布植物93科256属362种,其中药用植物有61科110属128种。新种及新分布植物主要分布在武夷山山脉。福建省药用植物资源丰富,近10年新种及新分布植物增加了403种,为该省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中药资源利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新分布 新种 药用植物 资源分析 中药资源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新记录归化植物及其药用价值入侵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孟静 庄怡雪 +4 位作者 黄泽豪 刘建福 陈怀平 安昌 杨成梓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2期222-228,共7页
报道了4种福建省新记录归化植物,分别为短柄吊球草Hyptis brevipes Poit.、皱子白花菜Cleome rutidosperma DC.Prodr.、点叶菊Porophyllum ruderale (Jacquin) Cassini,F.Cuvier (ed.)、团花菊芹Erechtites glomeratus (Desf.ex Poir.) ... 报道了4种福建省新记录归化植物,分别为短柄吊球草Hyptis brevipes Poit.、皱子白花菜Cleome rutidosperma DC.Prodr.、点叶菊Porophyllum ruderale (Jacquin) Cassini,F.Cuvier (ed.)、团花菊芹Erechtites glomeratus (Desf.ex Poir.) DC.。其中,团花菊芹为中国归化植物新记录。描述4种归化植物形态特征,介绍其生长习性、地理分布和繁殖特性等,评估其生态入侵风险,对其功效主治及潜在药用价值进行分析,为福建外来入侵物种的预防、控制及药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新记录 归化植物 药用价值 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天南星科一新记录属种—— 石柑属石柑子及其传统药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庄怡雪 孟静 +3 位作者 杨泽森 陈怀平 安昌 杨成梓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6期969-972,共4页
报道福建省天南星科(Araceae)1新分布属石柑属(Pothos)及其属下1新记录种石柑子Pothos chinensis(Raf.)Merr.,并提供形态描述及图片。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标本馆和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通过对石柑子的传统药用综述总结,... 报道福建省天南星科(Araceae)1新分布属石柑属(Pothos)及其属下1新记录种石柑子Pothos chinensis(Raf.)Merr.,并提供形态描述及图片。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中医药大学标本馆和上海辰山植物标本馆(CSH)。通过对石柑子的传统药用综述总结,为石柑子及同属药用植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新记录 石柑子 传统药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唇形科2新记录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鸣 安昌 +4 位作者 孟静 庄怡雪 张丹华 林霞艳 杨成梓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19年第7期878-880,共3页
在福建省浦城县开展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发现了唇形科植物香科科属植物大唇香科科Teucrium labiosum和益母草属植物假鬃尾草Leonurus chaituroides,两者均为福建省新分布记录种,标本保存于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药标本室。
关键词 福建 唇形科 新记录 大唇香科科 假鬃尾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我国石香薷潜在适生区预测研究
5
作者 高歌 温秀萍 杨成梓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3期17-23,共7页
目的预测药用植物石香薷潜在适生区及变化趋势,分析影响石香薷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石香薷推广栽培提供科学策略。方法基于石香薷现实地理分布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模拟石香薷当前与未来3个时期4种气候情境下的潜在适生... 目的预测药用植物石香薷潜在适生区及变化趋势,分析影响石香薷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石香薷推广栽培提供科学策略。方法基于石香薷现实地理分布数据和环境因子数据,使用最大熵模型模拟石香薷当前与未来3个时期4种气候情境下的潜在适生区分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检验模型预测精度,判断影响石香薷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并分析其潜在适生区的分布、变化及迁移趋势。结果模型精度检验提示结果可信度高;影响石香薷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最冷月份最低温度、年降水量及温度季节性;当前气候情景下石香薷潜在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江苏、安徽、湖北、重庆、浙江、江西、湖南、贵州、广东、广西、福建及台湾地区等地,其中高适生区主要在江西、湖南、福建、浙江、广东、广西、台湾地区等地;未来气候情景下,石香薷潜在适生区地理分布格局较为稳定,适生区沿高纬度变化但总面积减少;当前与未来气候情景下,石香薷潜在适生区的质心与质心迁移轨迹均在湖南。结论本研究预测了石香薷的潜在适生区分布变化,可为石香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推广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香薷 最大熵模型 气候变化 环境因子 适生区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ArcGIS的余甘子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敏 李欣 +1 位作者 杨成梓 吴爱琴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7-10,共4页
目的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预测余甘子的全国适宜性分布区,为其规范化种植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余甘子在中国的218个地理分布记录,结合55个环境因子,应用MaxEnt模型研究影响余甘子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并结... 目的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预测余甘子的全国适宜性分布区,为其规范化种植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余甘子在中国的218个地理分布记录,结合55个环境因子,应用MaxEnt模型研究影响余甘子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并结合ArcGIS软件预测余甘子全国潜在适生分布区。结果本研究模型预测结果较好,可信度高(AUC>0.9),影响余甘子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3月平均温度、12月平均温度、1月平均温度、温度季节性变化的标准差、4月平均温度、5月平均温度、年平均温度、年均温变化范围、最冷季平均温度共9项;余甘子高度适生区包括云南中部、广西南部和北部、广东西南部和东南部、海南东北部和西南部、福建东南部。结论本研究预测的余甘子分布区域与实际情况大致相同,可为余甘子规范化栽培及进一步开发利用野生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甘子 最大熵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环境因子 适宜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痢疾草”的本草考证及名称梳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庄怡雪 孟静 +2 位作者 陈鸣 杨成梓 安昌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1年第9期1629-1636,共8页
经调查发现,民间以“痢疾草”为名的中草药基原较多,使用混乱。通过文献研究,对有“痢疾草”别名或俗名的药用植物进行文献梳理,厘清以“痢疾草”为名的中草药基原。结果表明,有“痢疾草”别名的药用植物众多,主要分布在蔷薇科、大戟科... 经调查发现,民间以“痢疾草”为名的中草药基原较多,使用混乱。通过文献研究,对有“痢疾草”别名或俗名的药用植物进行文献梳理,厘清以“痢疾草”为名的中草药基原。结果表明,有“痢疾草”别名的药用植物众多,主要分布在蔷薇科、大戟科、唇形科、茄科、菊科、十字花科、牻牛儿苗科及野牡丹科,共16个种。解决“痢疾草”这一药用植物名称的混用问题,关键是使名称和基原一一对应,从而规范统一官方用名,可从中药资源普查与品种鉴定、合理发掘药用价值及建立量-效评价标准等方面开展研究。通过对“痢疾草”的本草考证及名称梳理,为“痢疾草”这一药用植物别名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为开发治疗细菌性痢疾的中成药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痢疾草 考证 名称梳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