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PRM靶向蛋白验证探讨苁蓉舒痉颗粒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海鑫 倪慧心 +6 位作者 周美 范自立 高正涛 吴方真 林瑶 许茜 蔡晶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5-372,共8页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PRM蛋白相对定量分析探索苁蓉舒痉颗粒(Congrong Shujing granules,CSG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获取CSGs的有效成分和PD的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进...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与PRM蛋白相对定量分析探索苁蓉舒痉颗粒(Congrong Shujing granules,CSG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数据库获取CSGs的有效成分和PD的靶点。取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进行“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和蛋白互作网络的构建与分析,将交集靶点基因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将主要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将2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9只、模型组9只和治疗组9只,于疗程d 1、7、14采用PRM蛋白相对定量分析法检测大鼠黑质纹状体关键靶蛋白特异性肽段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CSGs主要成分为丹参醛、黄芩素、槲皮素和山柰酚等;治疗PD最为关键的靶点为TP53、AKT1、EGFR、HSP90AA1和STAT3;KEGG分析主要富集:MAPK、PI3K-Akt和神经营养因子等信号通路。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的分子对接表明,药物与靶点的结合具有较好活性。PRM分析发现ASK1、JNK1,JNK3目标肽段表达量各组间存在差异(P<0.05)。结论CSGs可通过ASK1-JNK信号通路,缓解内质网应激,抑制细胞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苁蓉舒痉颗粒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PRM ASK1-JN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细胞测序探讨金丝桃素抗抑郁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倪慧心 刘海鑫 +7 位作者 周炳灿 陈明恒 林萍燕 高正涛 林新培 林瑶 吴方真 许茜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37-843,共7页
目的运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探究金丝桃素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症模型组、金丝桃素干预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造模与药物干预持续28 d后,通过行为学实验评... 目的运用单细胞测序技术探究金丝桃素抗抑郁的作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抑郁症模型组、金丝桃素干预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造模与药物干预持续28 d后,通过行为学实验评估抑郁症状,并采集海马组织进行单细胞测序。筛选重点细胞亚群以及各组的差异基因,进行PPI网络、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行为学实验显示,CUMS造模成功诱导小鼠抑郁症状,金丝桃素改善抑郁行为。在抑郁症模型组中,脑血管周围巨噬细胞(brain perivascular macrophages,PVM)比例增加,金丝桃素干预后该比例有所下降,且接近正常组;PVM亚群的top20共同差异基因为Saa3、Hbb-bs、Ccl24;PPI网络分析显示核心靶点为Ccl2、Dhx9、C3、Msr1、Cxcl2、Cx3cr1;KEGG富集分析涉及趋化因子、吞噬体、肌醇磷酸代谢等通路。结论金丝桃素抗抑郁的作用机制可能与PVM调节Ccl24及其相关的趋化因子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单细胞测序 金丝桃素 脑血管周围巨噬细胞 Ccl24 趋化因子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型帕金森病家系相关基因的筛查和危险度分析
3
作者 许茜 范丽华 +7 位作者 林昆明 吴方真 周美 倪慧心 刘海鑫 范自立 高正涛 林瑶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88-896,共9页
目的:通过早发型帕金森病(early‑onset Parkinson’s disease,EOPD)遗传家系成员的高通量基因筛查,发现疾病相关突变位点并检测其在人群中对疾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早发型PD遗传家系中19名成员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检测和全外显子... 目的:通过早发型帕金森病(early‑onset Parkinson’s disease,EOPD)遗传家系成员的高通量基因筛查,发现疾病相关突变位点并检测其在人群中对疾病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早发型PD遗传家系中19名成员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检测和全外显子基因分型,并通过对家系外散发人群58人进行测序验证,筛选具有较高风险的突变位点。结果:芯片连锁分析发现3个染色体区段、全外显子测序和共表达分析筛选出24个可能与疾病关联的基因。其中5个位点基因型与患病结局之间的Spearman相关系数r>0.6且P<0.05,表示具有关联。通过家系外散发患者测序验证,Ddx56基因(OR=10.923)和Aspn基因(OR=8.198)的突变对患病结局产生显著影响(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临床患者进行多层次突变位点筛查分析,发现外显子区域的5个突变基因Pdxdc1、Ddx56、Aspn、Rbm28和Shisa9可能与帕金森病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型帕金森病 全外显子测序 连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