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含胶原凝胶的人工肝生物反应器的功能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兵 吴林岚 +6 位作者 魏建威 黄素钦 陈怡 赵芝萍 蒋晓织 郑登滋 杨梅玉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027-1030,共4页
目的:改进中空纤维型人工肝生物反应器。方法将大鼠肝细胞与胶原溶液混合并注入中空纤维反应器管外腔,待混合物在管外腔中形成胶原凝胶将肝细胞悬浮其中,构成胶原凝胶混悬肝细胞反应器(Ⅰ组);另将大鼠肝细胞混悬液注入涂有胶原层... 目的:改进中空纤维型人工肝生物反应器。方法将大鼠肝细胞与胶原溶液混合并注入中空纤维反应器管外腔,待混合物在管外腔中形成胶原凝胶将肝细胞悬浮其中,构成胶原凝胶混悬肝细胞反应器(Ⅰ组);另将大鼠肝细胞混悬液注入涂有胶原层的中空纤维反应器管外腔,构成胶原涂层加肝细胞反应器(Ⅱ组)。两组反应器均由管内腔循环灌注培养液,置孵箱培养9 d,每24 h 换液一次,每48 h 取灌注液检测白蛋白(Alb)、尿素、乳酸脱氢酶(LDH)浓度,以检验反应器的肝细胞功能。采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两组资料比较用配对 t 检验。结果Ⅰ组和Ⅱ组的 Alb 值均在灌注第3天达峰值,分别为(1.41±0.08)和(0.65±0.05)g/L,3~9 d 各时间点 Alb 值Ⅰ组均明显高于Ⅱ组(P 值均<0.01)。Ⅰ组和Ⅱ组的尿素值分别在灌注第5天和3天达峰值,分别为(1.73±0.14)和(1.56±0.18)mmol /L,5~9 d 各时间点尿素值Ⅰ组均明显高于Ⅱ组(P 值均<0.01)。Ⅰ组和Ⅱ组的 LDH 值在灌注第9天达峰值,分别为(32.03±9.13)和(70.17±25.28)U /L,1~9 d各时间点 LDH 值Ⅰ组均明显低于Ⅱ组(P 值均<0.01)。提示胶原凝胶混悬肝细胞反应器(Ⅰ组)比胶原涂层加肝细胞反应器(Ⅱ组)有更好的肝细胞合成代谢功能,肝细胞酶漏出也更少。结论胶原凝胶混悬固定肝细胞更适用于构建中空纤维型人工肝生物反应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 生物反应器 肝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蛋白凝胶混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局部移植治疗对肝损伤大鼠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林岚 徐兵 +3 位作者 魏建威 赵芝萍 黄素钦 杨晓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40-1744,共5页
目的探讨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肝损伤的方法。方法用冻融法从大鼠血浆或人血浆提取富含纤维蛋白原(FIG)的冷沉淀,用冷沉淀制成纤维蛋白凝胶(FG);检测冷沉淀中FIG、纤维连接蛋白(Fn)、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第Ⅷ凝血因子(F... 目的探讨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肝损伤的方法。方法用冻融法从大鼠血浆或人血浆提取富含纤维蛋白原(FIG)的冷沉淀,用冷沉淀制成纤维蛋白凝胶(FG);检测冷沉淀中FIG、纤维连接蛋白(Fn)、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第Ⅷ凝血因子(FⅧ)活性值。用大鼠的FG与MSCs混合组成FG-MSCs。体外培养FG-MSCs,采用二甲基噻唑蓝法检测MSCs增殖率。将FG-MSCs的成分Ⅰ(含FIG、MSCs)和成分Ⅱ(含凝血酶)交替注射到肝损伤大鼠肝实质组织内同一位点,一次注射量可分配到2个或更多位点,形成FG凝胶包埋MSCs。首次移植后第21和28天,同法做第2次和第3次注射。在第3次注射后7 d,称大鼠体质量;处死大鼠取血浆测ALT、TBil、Alb浓度;取肝脏称重,计算大鼠肝指数(平均肝质量/平均体质量)。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人血浆冷沉淀中的FIG、FⅧ、Fn浓度均明显高于原血浆中的相应浓度(t值分别为9.669、12.317、9.043,P值均<0.01),但凝血活性(PT、APTT)则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体外培养4 d后,大鼠FG-MSCs的细胞增殖率均略高于单纯MSCs,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肝损伤大鼠肝组织内注射FG-MSCs或MSCs治疗后,大鼠血浆ALT、TBil浓度明显降低(P值均<0.05),Alb浓度均明显增高(P值均<0.05)。结论将FG-MSCs或MSCs注入肝实质组织内均可明显改善肝损伤大鼠的肝功能,FG-MSCs兼可防止注射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损伤 纤维蛋白凝胶 间质干细胞移植 大鼠 Sprague-Dawle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