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焦虑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评分模型构建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航 陆雯 李力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8-233,共6页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心理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构建焦虑风险评分模型,为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福建省立医院的2299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医务人员心理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并构建焦虑风险评分模型,为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和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福建省立医院的2299名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估焦虑状况。训练组中应用LASSO回归筛选焦虑相关的影响因素,计算焦虑风险评分,将所有医务人员划分入三个风险亚组(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并在验证组中验证。结果 共212名医务人员(9.2%)发生焦虑。通过LASSO回归筛选出年龄、婚姻状况、工作范围、恐惧评分、担心工作不被理解、担心与亲友隔离等8个与焦虑相关的变量,中危组和高危组的焦虑风险分别是低危组的2.797倍(95%CI:1.097~7.128)和14.721倍(95%CI:6.217~34.860)。训练组和验证组中焦虑风险评分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一致性指数(C-statistics)值分别为0.798和0.742。结论 医务人员在COVID-19疫情期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症状,通过筛选焦虑相关影响因素,构建风险评分模型,有助于识别焦虑高风险群体并及时采取心理健康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医务人员 焦虑 LASSO 风险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行全胸腔镜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富臻 翁国星 +5 位作者 赖宝春 鲍家银 王欢 陈智群 谢琦 严李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探讨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出现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再次手术行胸腔镜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12月对15例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行胸腔镜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全麻取右侧锁... 目的探讨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出现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再次手术行胸腔镜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6年4月~2017年12月对15例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行胸腔镜下三尖瓣生物瓣置换。全麻取右侧锁骨中线至右侧腋前线第4肋间切口,长约3. 5 cm,为主操作孔,腋中线第3肋间切口为副操作口,右侧腋中线第5肋间为观察口,切开心包及右房壁,心脏不停跳行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结果无死亡,手术时间(4. 3±1. 4) h,体外循环时间(1. 5±0. 4) h,ICU滞留时间(3. 6±2. 9) d,呼吸机使用时间(65±7) h,术后24 h引流量(448±127) ml,住院时间(9. 2±7. 6) d。15例随访6~30个月,(8. 3±6. 7)月,三尖瓣均未见明显返流,术后心功能恢复至Ⅰ级3例,Ⅱ级8例,Ⅲ级4例。结论胸腔镜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近期疗效满意,可作为二尖瓣机械瓣膜置换术后远期出现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的优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二尖瓣置换术 三尖瓣关闭不全 三尖瓣生物瓣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细菌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珍如 吴安华 +8 位作者 龚瑞娥 叶帆 吴红曼 周凤 付陈超 曾翠 张莹 汤紫媛 黄勋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84-991,共8页
目的探讨实施空气细菌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的意义。方法对某院洁净手术部的45间手术间进行沉降菌静态、动态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设计规范》GB 50333进行静态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 目的探讨实施空气细菌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的意义。方法对某院洁净手术部的45间手术间进行沉降菌静态、动态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设计规范》GB 50333进行静态空气监测,参照《医院洁净手术部污染控制规范》DB/11408—2007要求进行动态空气监测。其中动态空气监测选择第一台手术不同时间段(手术切皮时、手术2 h或缝合结束、接台-麻醉-皮肤消毒时)进行采样,记录手术过程中可能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相关因素。遇动态、静态空气监测合格率较低时即查找原因,制定并实施管理措施。结果2010年5月—2021年9月静态空气采样共782间次,合格763间次,合格率97.57%。其中2018年6月静态空气采样6间,合格率为33.33%,针对不合格情况进行原因分析,采取整改措施,2018年11月—2021年9月静态空气监测合格率为99.48%。动态空气监测结果显示,2010年5月不同级别手术间动态空气监测结果均不合格,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进行空气动态采样103台次,Ⅰ、Ⅱ、Ⅲ级手术间合格率分别为90.00%、89.80%、95.45%。Ⅱ、Ⅲ级手术间不同位置回风口菌落数比较,进门处回风口菌落数均高于内侧回风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Ⅲ级手术间不同时段动态空气采样菌落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且各级手术间菌落数均随手术进程而逐渐增加。结论洁净手术室静态、动态空气监测对维护和管理洁净手术部空气质量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进行动态空气监测可及时掌握运行状态手术部细菌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洁净手术部 动态 静态 空气监测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标导向的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丽娜 钱丹萍 +2 位作者 王芳 李洲 林娟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指标导向的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效果。方法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和Deming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建立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用糖尿病专科护理评价指标对全院57个护理单元每季度实施检查、监督,每个护理单... 目的探讨基于指标导向的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控制效果。方法基于Donabedian三维质量结构模式和Deming持续质量改进理论建立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应用糖尿病专科护理评价指标对全院57个护理单元每季度实施检查、监督,每个护理单元抽查2名护士进行理论与操作考核,定期分析数据、持续改进,规范统一全院糖尿病专科护理的操作、仪器管理及健康宣教。比较实施前及实施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2年院内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完成与达标情况。结果实施后,护士糖尿病专科技能达标率、住院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物使用时间与方法知晓率、血糖仪管理达标率、联络护士工作手册完成达标率较实施前逐步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建立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形成糖尿病专科联络护士监控科室专科质量工作模式,有利于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的控制和不断改进,促进非糖尿病专科护士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专科护理 质量控制 评价指标 质量管理 糖尿病联络护士 护理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两种不同术式的双中心疗效对比 被引量:8
5
作者 吴进锋 林榕城 +8 位作者 林友成 蔡旺海 朱庆国 方冬 熊耕砚 张雷 周利群 叶烈夫 李学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46-652,共7页
目的:比较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complete 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 CTNU)和传统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traditional retroperitone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 TRNU)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目的:比较经腹完全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complete transperitoneal lapar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 CTNU)和传统后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traditional retroperitoneoscopic nephroureterectomy, TRNU)治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urinary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 UTUC)的手术安全性和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和福建省立医院泌尿外科接受CTNU和TRNU手术治疗的UTUC病例,比较两种手术方式患者在临床资料、围术期参数、术后随访结果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最终共纳入病例266例,其中CTNU组94例,TRNU组172例。与CTNU组相比,TRNU组左侧病变比例更大( P <0.05)。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学会评分(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score, ASA score)、肿瘤所在侧别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所有病例均完成手术,TRNU中有1例因左肾动脉损伤加行开放血管修补术。CTNU组手术时间为(202.9±76.7) min、术中出血量(68.4±73.3) mL、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3.9±1.5) d、引流液总量(181.7±251.5) mL、术后住院天数(7.8±4.1) d;TRNU组手术时间为(203.5±68.7) min、术中出血量(130.2±252.1) mL、术后引流管留置天数(4.3±1.6) d、引流液总量(179.1±167.5) mL、术后住院天数(8.2±3.7) d。CTNU组术中出血量少于TRNU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05)。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1~88个月),TRNU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OS)、肿瘤特异性生存率(cancer specific survival, CSS)、无膀胱复发生存率(intra-vesical recurrence free survival, IvRFS)、无病生存率(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分别为75.6%、86.9%、73.8%、57.5%;CTNU组的5年OS、CSS、IvRFS、DFS分别为66.3%、83.5%、75.9%、 58.6%,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NU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但尚需更进一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 尿路上皮癌 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脱黑色素方法对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林娟 晋龙 +1 位作者 吴晶晶 郭国栋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1-753,共3页
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依赖于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部分黑色素瘤含有黑色素细胞,这影响了HE组织细胞形态观察,且免疫组化中DAB染色呈棕黄色或棕褐色,易被黑色素颗粒物掩盖,影响判读。孙丽君和黄斌[1]提出的双重氧化脱黑色素颗粒方法能... 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依赖于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大部分黑色素瘤含有黑色素细胞,这影响了HE组织细胞形态观察,且免疫组化中DAB染色呈棕黄色或棕褐色,易被黑色素颗粒物掩盖,影响判读。孙丽君和黄斌[1]提出的双重氧化脱黑色素颗粒方法能较好的脱去黑色素颗粒;传统的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也能够脱去黑色素颗粒,有研究证实37℃温箱加热高锰酸钾及65℃水浴加热过氧化氢可加快祛掉黑色素[2-3];微波加热法也能加快脱去黑色素颗粒[4-5]。上述方法均能达到脱色素的效果,但未见文献对脱黑色素后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系统的比较。本实验比较5种脱色素方法对HE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的影响,用于辅助恶性黑色素瘤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黑色素 过氧化氢 高锰酸钾 HE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列腺源性血尿临床效果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少杰 蔡森林 +2 位作者 唐仪 周艳峰 方主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评价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治疗前列腺源性血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因前列腺源性血尿接受PAE治疗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造影表现及治疗效果。PAE技术成功的定义为双侧超选择插管并栓塞前... 目的评价前列腺动脉栓塞术(PAE)治疗前列腺源性血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8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因前列腺源性血尿接受PAE治疗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造影表现及治疗效果。PAE技术成功的定义为双侧超选择插管并栓塞前列腺动脉。止血成功定义为PAE即刻止血或术后72 h内不需进一步干预情况下血尿控制。结果PAE术后21例患者中4例DSA造影可见对比剂外渗或小动脉瘤形成。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一侧前列腺动脉迂曲严重,微导管无法超选进入,其余患者均成功实施双侧超选前列腺动脉栓塞,技术成功率为90.5%(19/21);20例止血成功,肉眼血尿在24 h内消失,止血率为95.2%(20/21),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3 d仍有活动性肉眼血尿,转入外科手术。结论PAE治疗前列腺源性血尿微创、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栓塞 血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的耐药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吴文冰 蔡鹏威 +2 位作者 方超英 沈菁 陈雯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建立DHPLC快速检测Hp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新方法。方法抽提56份经纸片琼脂扩散法鉴定为克拉霉素耐药的Hp菌株DNA及其对应的胃粘膜组织标本DNA,通过PCR技术扩增23SrRNA区187bp基因,运用DHPLC技术对PCR产物进行突变分析,并进行DNA测序... 目的建立DHPLC快速检测Hp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新方法。方法抽提56份经纸片琼脂扩散法鉴定为克拉霉素耐药的Hp菌株DNA及其对应的胃粘膜组织标本DNA,通过PCR技术扩增23SrRNA区187bp基因,运用DHPLC技术对PCR产物进行突变分析,并进行DNA测序。结果 56份克拉霉素耐药的Hp菌株DNA经DHPLC分析,有51份存在异源双链峰,测序证实均存在点突变,5份无异源双链峰,测序证实无点突变,故DHPLC对基因突变耐药菌株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而且56份组织标本DNA检测结果与菌株DNA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DHPLC可应用于Hp对克拉霉素耐药性的快速检测,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23S RRNA 克拉霉素耐药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例类孟买血型的分子遗传机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发文 谢海花 +4 位作者 杨晓俊 孙嘉峰 林力红 陈陆飞 蔡鹏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793-1798,共6页
目的:探讨类孟买血型个体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液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对唾液标本进行ABH血型物质的检测;利用PCR扩增3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FUT1基因编码区和ABO血型基因第6、7外显子编码区,对PC... 目的:探讨类孟买血型个体的分子遗传机制。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血液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对唾液标本进行ABH血型物质的检测;利用PCR扩增3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的FUT1基因编码区和ABO血型基因第6、7外显子编码区,对PCR产物进行基因分型和FUT1基因直接测序。结果:3例先证者均为类孟买血型。直接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1的FUT1基因为第328位碱基G/A杂合突变、第547位碱基AG缺失突变的杂合型,FUT1基因分型为h1hnew2杂合;其父亲为单链第547位碱基AG缺失,其母亲为单链328位碱基G/A杂合突变,两者均不是类孟买血型;先证者2和3的FUT1基因为第547位碱基AG缺失突变,第880TT缺失突变的杂合型,FUT1基因分型为h1h2杂合;结论: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检测FUT1基因不同位点双碱基的缺失杂合和单链缺失突变杂合,进而探讨类孟买血型的分子遗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孟买血型 FUT1基因 H血型系统 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下视神经鞘直径对重型颅脑外伤继发脑心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黄龙 卢竟 +2 位作者 林建 冯杭威 汪新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8-62,共5页
目的重症超声在颅内压、心脏收舒功能评估上优势明显。文中探讨超声下视神经鞘直径(ONSD)对重型颅脑外伤继发脑心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sTBI患者171例,根据是否继发CCS分为CCS组(n=... 目的重症超声在颅内压、心脏收舒功能评估上优势明显。文中探讨超声下视神经鞘直径(ONSD)对重型颅脑外伤继发脑心综合征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于福建省立医院就诊的sTBI患者171例,根据是否继发CCS分为CCS组(n=83)和非CCS组(n=88)。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病、头颅CT影像学表现、电解质、血糖、CRP、NSE、心肌酶、颅内压(ICP)、ONSD、心脏彩超、APACHE II评分、GCS评分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CC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CCS各独立危险因素对sTBI继发CCS的预测价值,并通过C-statistics评估ONSD和APACHE II评分联合用于预测sTBI继发CCS的价值。结果本组患者中,48.5%sTBI患者继发CCS。NSE(OR=5.665,95%CI:1.057~30.351,P=0.043)、ONSD(OR=4.979,95%CI:2.0754~11.949,P<0.001)、右心Tei指数(OR=2.375,95%CI:1.071~5.267,P=0.033)、GCS评分(OR=3.871,95%CI:1.624~9.229,P=0.002)为sTBI患者继发CCS的独立危险因素。ONS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0.701)高于NSE、右心Tei指数、GCS(分别为0.656、0.591、0.643),且ONSD有助于提高APACHE II评分对sTBI是否继发CCS的区分度。结论sTBI患者继发CCS的发生率较高。NSE、ONSD、右心Tei指数、GCS评分与sTBI患者继发CCS独立相关。ONSD是临床预测sTBI继发CCS的理想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 脑心综合征 视神经鞘直径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谢海平 林帆 +1 位作者 陈彦 郑铭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11-2114,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是主要发病机制,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胰岛素抵抗也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NAFLD患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利拉鲁肽是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是主要发病机制,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胰岛素抵抗也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NAFLD患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利拉鲁肽是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有一定疗效,相关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就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疗效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糖尿病 2型 利拉鲁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膈肌运动异常 被引量:19
12
作者 黄秋霞 林宁 +2 位作者 张慧珍 卢锋峰 陈梦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13-1516,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运动异常的价值。方法收集6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2017GOLD指南综合评估将其分为C组(n=34)和D组(n=30),以超声测量膈肌厚度、膈肌运动幅度及对合角,计算膈肌增厚分数及膈肌移动度... 目的探讨超声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膈肌运动异常的价值。方法收集6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根据2017GOLD指南综合评估将其分为C组(n=34)和D组(n=30),以超声测量膈肌厚度、膈肌运动幅度及对合角,计算膈肌增厚分数及膈肌移动度。结果C组膈肌增厚分数和收缩速度均明显大于D组(P均<0.05),而2组膈肌移动度和对合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膈肌增厚分数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呈正相关(r=0.26,P=0.04),膈肌移动度(r=0.35,P<0.01)、膈肌收缩速度(r=0.43,P<0.01)均与FVC呈正相关。DTF对鉴别诊断C、D组COPD性能相对较好(AUC为0.78),DTF=30.22%,其诊断敏感度70.60%,特异度83.30%。结论超声可评价COPD患者膈肌功能障碍,指导稳定期康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脏病伴肌少症患者骨密度改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余明钿 张慧珍 +3 位作者 洪富源 杨声平 张艳敏 陈文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59-1162,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伴肌少症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健康对照组57例。CKD患者123例,男性61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59.8±12.6岁。以核素肾动态显像获得的肾小球滤过率,将CKD组患者分为CKD1组(CKD1~...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及伴肌少症患者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健康对照组57例。CKD患者123例,男性61例,女性62例,平均年龄59.8±12.6岁。以核素肾动态显像获得的肾小球滤过率,将CKD组患者分为CKD1组(CKD1~2期)和CKD2组(CKD3~5期)。将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检测腰椎和髋关节骨密度及体质成份,评估肌肉质量、肌肉强度。结果①CKD2组患者腰椎、髋部和股骨颈骨密度T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CKD患者肌少症组腰椎、髋部和股骨颈骨密度均较非肌少症组骨密度T值显著减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肌少症组和非肌少症组骨质疏松发生率分别为41.7%、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67,P=0.012)。结论骨密度随CKD病情进展而下降;CKD合并肌少症患者更易罹患骨质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慢性肾脏病 肌少症 T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来膦酸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仕国 林世水 邱美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8-360,365,共4页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方法 126例老年压缩性骨折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给予PVP治疗,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5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辅助治疗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效果。方法 126例老年压缩性骨折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给予PVP治疗,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5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后使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评价患者疼痛改善情况;治疗前及治疗12个月检测患者骨密度改变情况和骨代谢指标:骨钙素(BGP)和I型前胶原肽(CTX)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2个月,两组患者VAS与OD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上述评分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血清CTX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前后BGP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上诉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有助于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术后骨密度和骨代谢,降低VAS与ODI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 PVP 唑来膦酸 骨密度 骨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rituximab改良模式引导技术在原发性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的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苏耀东 张禹 +5 位作者 陈文新 石远颖 张辉 朱琳 林志毅 余明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讨^(99)Tc^(m)-rituximab在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M-SLNB)中的应用,以及采用超声引导下大体积腺体内注射技术对乳腺癌患者内乳前哨淋巴结(IM-SLN)检出率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2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行手... 目的探讨^(99)Tc^(m)-rituximab在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M-SLNB)中的应用,以及采用超声引导下大体积腺体内注射技术对乳腺癌患者内乳前哨淋巴结(IM-SLN)检出率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2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19例,根据注射部位分为3组:2针组45例,4针组19例,瘤周组55例。比较各组不同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IM-SLN检出率及腋窝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及原发肿瘤位置对IM-SLN检出率的影响。结果2针组IMSLN(64.44%,29/45)和4针组IM-SLN的检出率(52.63%,10/19)均显著高于瘤周组IM-SLN(9.09%,5/55;χ^(2)=13.981、33.794,均P=0.000)。瘤周组与2针组及4针组检出的腋窝前哨淋巴结平均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8枚比2.46枚比2.53枚;χ^(2)=0.284,P=0.867)。原发肿瘤位置不同,IM-SLN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4,P=0.486)。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大体积腺体内注射技术后,^(99)Tc^(m)-rituximab引导的IM-SLNB检出率显著提高,为内乳区淋巴结活检创造了微创治疗的重要条件,并为准确的淋巴结分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前哨淋巴结 乳腺肿瘤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向量血流成像技术评价肌少症患者颈动脉改变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慧珍 林宁 +3 位作者 杨林欣 陈云玲 唐力 余明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观察动态向量血流成像(V Flow)技术评价肌少症患者颈动脉管腔内流场状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纳入120名≥65岁老年人,分为肌少症组(n=58)及对照组(n=62)。采用二维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计数颈动脉斑块数目,... 目的观察动态向量血流成像(V Flow)技术评价肌少症患者颈动脉管腔内流场状态及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纳入120名≥65岁老年人,分为肌少症组(n=58)及对照组(n=62)。采用二维超声测量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计数颈动脉斑块数目,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以V Flow技术获取颈动脉ROI,测量双侧颈动脉血流速度及管壁剪切应力(WSS)。比较组间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及超声参数差异,以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肌少症组体质量指数(BMI)及骨骼肌质量指数(RASM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肌少症组双侧颈动脉IMT高于对照组(P<0.05),WSS低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斑块数目、颈动脉狭窄程度≥50%例数均多于对照组(P均<0.05)。颈动脉WSS与年龄、收缩压及IMT均呈负相关(r=-0.469、-0.593、-0.762,P均<0.05),与ROI流速呈正相关(r=0.291,P<0.05)。结论V Flow技术可为评估肌少症患者颈动脉改变提供依据,应用价值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颈动脉 向量血流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诊断指南(2020年第二版简版)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宏军 +22 位作者 刘士远 徐海波 程敬亮 王亚丽 成官迅 乔中伟 刘强 刘文亚 刘新疆 许传军 李莉 李萍 杨旗 汪丽娅 张立娜 张笑春 张惠娟 林吉征 侯代伦 徐秋贞 殷小平 鲁植艳 廖美焱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8-173,共6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事件,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HRCT)是其首选和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认识和掌握新冠肺炎HRCT特征性表现,对提高掌握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严重公共卫生事件,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 resolution computerized tomography,HRCT)是其首选和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认识和掌握新冠肺炎HRCT特征性表现,对提高掌握新冠肺炎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国内相关专家经过多次讨论,根据各自的经验并参考新冠肺炎最新的参考文献,针对新冠肺炎的影像分期及表现、特殊人群的影像表现以及影像诊断等内容编写了中国指南,旨在规范和指导HRCT在新冠肺炎中的检查,辅助新冠肺炎的临床诊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影像诊断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铁蛋白对去卵巢大鼠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及其结合蛋白-2、4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巫晓强 薛英 +5 位作者 陈壹 于美琴 罗松 邱秀萍 康伦雅 侯建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2期114-120,共7页
目的探讨乳铁蛋白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2,IGFB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 目的探讨乳铁蛋白对去卵巢大鼠骨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receptor,IGF-1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2,IGFB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4,IGFBP-4)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去卵巢模型组(Ovx组)40只与假手术组(Sham组)10只,同时把去卵巢大鼠模型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蒸馏水2 m L/d)(Con组)、乳铁蛋白(0.1 g/kg·d)组(LF1)、乳铁蛋白(1 g/kg·d)组(LF2)、乳铁蛋白(2 g/kg·d)组(LF3),每组10只,连续干预治疗6个月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大鼠骨组织中IGF-1R、IGFBP-2、IGFBP-4 mRNA表达的情况,分析其异同。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骨小梁排列密集,细胞数量多;而Con组骨小梁排列稀疏,细胞数量少;LF组介于Sham组和Con组之间,不同的乳铁蛋白干预后,与Con组相比,随着乳铁蛋白剂量增大,其骨小梁排列密度增大,细胞数量增多。与Sham组比较,Con组大鼠骨组织中IGFBP-2、IGFBP-4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增高,IGF-1R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均P<0.01)。与Con组比较,LF1组、LF2组、LF3组大鼠骨组织中IGFBP-2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为0.085±0.01、0.013±0.00、0.012±0.00,IGFBP-4 mRNA下降为0.329±0.07、0.040±0.01、0.032±0.01,二者下降量均与乳铁蛋白浓度正相关(均P<0.01);而IGF-1R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为1.977±0.55、3.139±0.53、3.600±2.46,呈剂量依赖性升高。结论乳铁蛋白可能抑制去卵巢大鼠骨组织IGFBP-2、IGFBP-4 mRNA的表达,促进其IGF-1R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去卵巢大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1000 Hz探测音ESR测试刺激持续时间的研究
19
作者 郭浩伟 危艳萍 +2 位作者 林碧玉 李燕萍 陈婷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000 Hz探测音电诱发镫骨肌反射(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ESR)测试中刺激持续时间的最佳设置,及其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ESRT)与最大舒适阈值(most comfortable ...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000 Hz探测音电诱发镫骨肌反射(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ESR)测试中刺激持续时间的最佳设置,及其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ESRT)与最大舒适阈值(most comfortable level,MCL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植入MED-EL SonataTi100型人工耳蜗的患儿21例(年龄2~11岁,平均7.80±2.21岁,人工耳蜗至少使用一年且效果良好)。对17例受试者进行刺激持续时间分别为300、500、800和1000 ms的1000 Hz探测音ESR测试,对其余4例受试者进行5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测试,测试电极为2、6、11号电极,获取相应的ESRT,并记录相应电极的MCL值。对三个电极四种刺激持续时间的ESRT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5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T和MCL值进行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1例受试者5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总引出率为90.48%(57/63)。17例受试者每个电极3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T均显著高于500、800和10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T(P<0.05);而每个电极500、800及10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T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每种刺激持续时间的三个电极之间的ES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号电极的ESRT最大,6号次之,2号最小。5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三个电极的ESRT与MCL值均显著相关(P<0.01)。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1000 Hz探测音ESR测试中推荐使用≥500 ms的刺激持续时间,其阈值可指导MCL值的调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诱发镫骨肌反射 刺激持续时间 最大舒适阈值 人工耳蜗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