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龟鹿二仙胶激活PINK1/Parkin介导线粒体自噬诱导成骨细胞分化
1
作者 修禹 宋超 +6 位作者 张榕升 邓志博 戴晗豪 苏议斌 杨林海 罗骏 徐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探究龟鹿二仙胶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及机制的影响。方法制备含龟鹿二仙胶含药血清,运用CCK-8法确定最适宜干预浓度和时间。将细胞分为胎牛血清组(FBS组)、经典诱导组(JDYD组)、空白血清组(KB组)、龟鹿二仙胶组(GL组)。使用WB检测... 目的探究龟鹿二仙胶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及机制的影响。方法制备含龟鹿二仙胶含药血清,运用CCK-8法确定最适宜干预浓度和时间。将细胞分为胎牛血清组(FBS组)、经典诱导组(JDYD组)、空白血清组(KB组)、龟鹿二仙胶组(GL组)。使用WB检测Runx2等成骨分化相关蛋白、COMPLEXⅠ~Ⅴ等线粒体功能相关蛋白,PINK1、Parkin等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表达情况;通过IF染色检测COL1A1、OCN等成骨分化相关蛋白表达;利用ALP和ARS染色检测成骨分化和矿化程度;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PINK1、Parkin与Mitotracker共定位情况。结果最适浓度和干预时间分别为10%和72 h(P<0.0001);GL组COL1A1、Runx2、OCN、COMPLEXⅡ~Ⅴ、PINK1、Parkin、LC3BⅠ和LC3B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FBS组和KB组(P<0.05),与JDYD组持平;GL组COL1A1、Runx2、OCN的荧光强度高于FBS组和KB组,与JDYD组相当;GL组ALP和ARS染色阳性区域比例显著高于FBS组和KB组,与JDYD组持平;GL组PINK1、Parkin与Mitotracker的共定位程度显著高于FBS组和KB组,与JDYD组相近。结论龟鹿二仙胶通过激活PINK1/Parkin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进而起到促进成骨细胞分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龟鹿二仙胶 线粒体自噬 PINK1 PARK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儿童桡骨颈骨折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吴世强 徐杰 +1 位作者 林其仁 叶晖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233-237,258,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73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73例儿童桡骨颈骨折病例资料,分析年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复位后X线检查情况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年龄与预后相关,本... 目的回顾性分析73例儿童桡骨颈骨折的疗效,探讨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73例儿童桡骨颈骨折病例资料,分析年龄、骨折类型、治疗方法、复位后X线检查情况等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年龄与预后相关,本组年龄≤10岁的儿童疗效优良率为87.3%,>10岁的儿童优良率为61.1%。骨折类型与疗效密切相关,95.0%的O’BrienⅠ型骨折疗效优良;O’BrienⅡ型和Ⅲ型骨折疗效优良率分别是87.0%和66.7%。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治疗方法,仅需石膏固定者优良率最高(96.2%),而需手术复位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钉固定者优良率只有72.3%;手术患者中经皮闭合复位固定的有80%的优良率;虽然术后影像学上评估切开复位骨折对位对线优于闭合复位,但优良率只有50%。结论儿童桡骨颈骨折的预后与年龄、骨折类型、处理方法等因素相关,小于10岁、骨折移位轻、需手术干预少者预后优良率高。建议根据不同骨折类型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需要手术者尽量使用闭合复位、弹性钉内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颈骨折 治疗 方法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少-骨质疏松症"的共同发病机制 被引量:39
3
作者 陈锦成 朱国涛 +4 位作者 刘洪文 陈彦丞 罗骏 秦晓飞 徐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102,共8页
"肌少-骨质疏松症"(sarco-osteopenia)的提出是基于两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其中涉及八类主要影响因素.简要概括为机械因素作用于骨细胞构成的机械支架和肌管;肌肉-骨骼系统相互影响彼此化学因子的释放;甲基转移酶样蛋白21C... "肌少-骨质疏松症"(sarco-osteopenia)的提出是基于两者共同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其中涉及八类主要影响因素.简要概括为机械因素作用于骨细胞构成的机械支架和肌管;肌肉-骨骼系统相互影响彼此化学因子的释放;甲基转移酶样蛋白21C(METTL21C)和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简称肌抑素)以及硬骨抑素(sclerostin,SOST)作为共同的遗传因素调控肌肉-骨骼系统;肌肉和骨骼在旁分泌和内分泌水平上的串扰、脂肪浸润因素导致肌力的下降和骨折发生率增加;炎性反应、糖尿病和糖皮质激素过量影响肌肉的丢失以及骨丢失;营养缺乏加速骨丢失和肌肉蛋白质合成减少;个体运动量的减少和神经-肌肉功能减弱间接影响肌肉和骨骼的合成代谢.深入研究"肌少-骨质疏松症"共同的致病机制,以推动生物检测特异性指标的确定、临床疾病的评估和诊断以及有效治疗药物和设备开发工作,最终目标是有效地治疗和预防"肌少-骨质疏松症".本文对"肌少-骨质疏松症"共同病理生理学机制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系统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症 骨质疏松症 病理生理学 共同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81-3p通过靶向ERK1/2/ETS1信号通路影响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锦成 朱国涛 +5 位作者 秦晓飞 陈彦丞 罗骏 余博飞 吴宜璟 徐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25-331,共7页
目的探讨miR-381-3p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细胞后实验分为NC mimic miR-381-3p组、mimic miR-381-3p组、NC inhibitor miR-381-3p组和inhibitor miR-381-3p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不同... 目的探讨miR-381-3p对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细胞后实验分为NC mimic miR-381-3p组、mimic miR-381-3p组、NC inhibitor miR-381-3p组和inhibitor miR-381-3p组;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不同组miR-381-3p的表达水平以验证转染效率;诱导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后,检测各组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水平;茜素红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成骨矿化能力;qRT-PCR测定各组细胞中ALP、Runx2、PPARγ和ETS1 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各组细胞中collagenⅠ、ALP、Runx2、PPARγ、ETS1、P-ERK1/2水平;并用MAPK/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干预各组细胞后进行目的蛋白检测。结果与NC mimic miR-381-3p组、mimic miR-381-3p组及NC inhibitor miR-381-3p组比较,inhibitor miR-381-3p组中细胞中ALP、Runx2、ETS1 mRNA的水平均明显升高,并且collagenⅠ、ALP、Runx2、ETS1、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但是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是下调的;与其他3组对比,inhibitor miR-381-3p组中细胞的ALP活性和钙化能力检测显示均显著高表达。MAPK通路抑制后蛋白实验结果也佐证了miR-381-3p参与调控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过程。结论miR-381-3p通过下调ERK1/2/ETS1信号通路表达水平进而抑制了MC3T3-E1细胞的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骨质疏松 MC3T3-E1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作用机制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前成骨细胞过表达miR-381-3p并筛选差异蛋白
5
作者 秦晓飞 陈锦成 +2 位作者 朱国涛 罗骏 徐杰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8-56,共9页
目的筛选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miR-381-3p实验组(MC3-E1-mi)和对照组(MC3-E1-NC-mi)的差异蛋白,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慢病毒转染构建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荧光定时定量PCR验证转染结果;收集细胞样品提取蛋白并筛选... 目的筛选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miR-381-3p实验组(MC3-E1-mi)和对照组(MC3-E1-NC-mi)的差异蛋白,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方法慢病毒转染构建实验组与对照组细胞,荧光定时定量PCR验证转染结果;收集细胞样品提取蛋白并筛选差异蛋白;对差异蛋白数据进行GO注释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了4774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288种差异显著,表达上调138种,表达下调150种。GO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主要为基因复制与转录、蛋白质修饰;参与的分子功能主要为转移酶活性、转移含磷基团;差异蛋白的细胞组分多为细胞膜与细胞核。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蛋白涉及的主要通路为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线粒体自噬、胰高糖素信号通路、糖类代谢,与成骨密切相关的通路有AMPK、PI3K/Akt、mTOR及Notch信号通路。结论筛选出Arsb、CCN2、COL11A1、ADAM17、CCN3和fibrillin-1差异表达显著,AMPK、PI3K/Akt、mTOR及Notch信号通路可能是肌少-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骨质疏松症 MC3T3-E1细胞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Label-free技术筛选MC3T3-E1细胞中miR-381-3p介导的靶蛋白和差异蛋白生物学功能分析
6
作者 陈锦成 朱国涛 +5 位作者 秦晓飞 陈彦丞 罗骏 余博飞 吴宜璟 徐杰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198,共7页
目的比较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实验组(MC3-E1-in)与对照组(MC3-E1-NC-in)的蛋白质组学差异水平,以初步探究miR-381-3p所介导的靶蛋白和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差异蛋白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通过细胞慢病毒转染构建实验模型,分为实验组与... 目的比较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实验组(MC3-E1-in)与对照组(MC3-E1-NC-in)的蛋白质组学差异水平,以初步探究miR-381-3p所介导的靶蛋白和相关信号通路以及差异蛋白生物学功能分析。方法通过细胞慢病毒转染构建实验模型,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miR-381-3p在细胞中的转染效率;收集细胞样品并采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鉴定、筛选与分析;进行组间比较得到差异蛋白(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roteins,DEPs)表达结果,绘制火山图与表达聚类分析图以及功能富集分析差异蛋白质谱,重点分析基因本体论(geneontology,GO)富集结果、KEGG富集结果以及string-db软件预测可能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结果,并对差异显著的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整合分析。结果共鉴定到4764种差异表达蛋白,其中527种差异显著并具有统计学意义,表达上调的有357种,有170种则是表达下调;GO富集结果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参与生物过程的跨膜转运、蛋白水解、细胞内蛋白质转运,还参与了细胞骨架、内质网、线粒体的分子功能过程以及参与钙离子结合、蛋白激酶活性、RNA结合等细胞组分过程。结论己糖激酶2、驱动蛋白样蛋白22、cAMP调节的磷酸化蛋白19和脂滴包被蛋白2等差异蛋白可能参miR-381-3p调控肌肉-骨骼系统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少-骨质疏松症 MC3T3-E1细胞样品 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