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0例绝经后高疾病活动期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骨密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
作者 林坦 高飞 +2 位作者 吴燕芳 陈志涵 余明钿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8-51,58,共5页
目的观察绝经后高疾病活动期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矿物质密度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50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RA病程、绝经年龄、ESR、CRP、RF、抗CCP抗体、DSA28评分及雌二醇水平,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50... 目的观察绝经后高疾病活动期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矿物质密度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50例绝经后女性RA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RA病程、绝经年龄、ESR、CRP、RF、抗CCP抗体、DSA28评分及雌二醇水平,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定50例患者腰椎L_(1-4)和左髋关节部位的骨密度,分析其骨密度(BMD)的情况。结果 1.50例绝经后女性RA的DSA28评分大于5.1,属高疾病活动期,骨质疏松组发生率52%;远高于骨量减少组(30%)及骨密度正常组(18%)。2.骨质疏松组的绝经年龄比非骨质疏松组明显提前(P=0.005),抗CCP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37),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年龄、病程、RF、DSA28评分及雌激素方面两者无统计学差异。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CCP抗体(OR值1.025,P=0.041)是绝经后高疾病活动女性RA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4.骨质疏松组,腰椎总骨密度较髋关节显著降低(P<0.001);腰椎组内比较以腰1椎体BMD最低,而后依次为腰2,腰3、腰4(P=0.0003),左髋关节组内比较以大转子BMD最低,而后依次为股骨颈、小转子(P<0.0001)。结论绝经后高疾病活动期的女性RA患者存在明显的骨质疏松,以腰椎骨密度(特别L_1)下降最明显;抗CCP抗体可能是高疾病活动期的女性类RA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女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 高疾病活动期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托法替布联合治疗抗MDA5抗体阳性的无肌病皮肌炎并发快速进展型间质性肺病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吴燕芳 高飞 +2 位作者 林滇恬 陈志涵 林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12-1016,共5页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 5,MDA5)抗体是皮肌炎特异性抗体,在皮肌炎中阳性率为21%,而在无肌病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皮肌炎的一种亚型)中阳性率高达62%[1]。间质性肺病(in... 抗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基因5(melanoma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gene 5,MDA5)抗体是皮肌炎特异性抗体,在皮肌炎中阳性率为21%,而在无肌病性皮肌炎(amyopathic dermatomyositis,ADM,皮肌炎的一种亚型)中阳性率高达62%[1]。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是皮肌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文献报道,抗MDA5抗体与急性/亚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sub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A/SIP)的发生密切相关[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肌炎 肺疾病 间质性 托法替布 抗MDA5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肠白塞病二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志涵 林禾 高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6期4350-4352,共3页
白塞病又称贝赫切特病(BD),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白塞病常累及胃肠道,即肠白塞病,患者常出现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英夫利昔单抗(IFX)是单克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在多种炎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2例... 白塞病又称贝赫切特病(BD),是一种慢性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白塞病常累及胃肠道,即肠白塞病,患者常出现胃肠道溃疡、出血、穿孔等。英夫利昔单抗(IFX)是单克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拮抗剂,在多种炎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结合2例肠白塞病患者的诊治过程,分析IFX治疗肠白塞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赫切特综合征 肿瘤坏死因子Α 英夫利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M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晨敏 高飞 +3 位作者 魏骐骄 严青 林帆 林禾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68-273,共6页
目的:使用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诊断标准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并探讨营养评估指标与SLE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2例SLE病人,根据SLE疾病活动度分为SLE疾病活动组(SLEDAI-2K≥5,n=62)和SLE非疾病... 目的:使用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诊断标准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并探讨营养评估指标与SLE疾病活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22例SLE病人,根据SLE疾病活动度分为SLE疾病活动组(SLEDAI-2K≥5,n=62)和SLE非疾病活动组(SLEDAI-2K <5分,n=60),比较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生物电阻抗人体成分(BIA),使用GLIM诊断标准分析SLE病人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并分析营养评估指标与SLE疾病活动的相关性。结果:与SLE非疾病活动组相比,疾病活动组病人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补体C3、补体C4水平显著偏低,而血沉、尿素氮水平较高(P <0.05)。SLE疾病活动组的全身相位角(PhA)及体脂肪显著低于非疾病活动组(P <0.05)。76例(62.3%)SLE病人具有营养风险,其中SLE疾病活动组病人48例,显著高于非疾病活动组28例(77.4%vs 46.7%,P=0.001)。72例(59.0%)SLE病人诊断营养不良,其中SLE疾病活动组病人46例显著高于SLE非疾病活动组26例(74.2%vs 43.3%,P <0.01)。SLE疾病活动组发生重度营养不良30例显著高于非疾病活动组6例(65.2%vs 23.1%,P <0.01)。SLE病人疾病活动度与BIA中全身相位角(PhA)呈负相关,与营养不良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高疾病活动度的SLE病人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高,GLIM诊断标准可用于评估SLE病人的营养状态及程度,营养评估指标与SLE疾病活动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疾病活动度 GLIM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