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尚晋 魏天南 陈为民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6-279,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1年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累计接受188个疗程化疗,医院感染率为32.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2011年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化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4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累计接受188个疗程化疗,医院感染率为32.9%。常见感染病种依次为肺炎30.6%、急性咽炎24.2%、血流感染11.3%、口腔感染11.3%和肠道感染8.1%。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为常见的病原菌。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发生率与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和白血病疾病状态显著相关。结论年龄、糖尿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和疾病病情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针对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重点监护以降低感染率,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化疗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曲康唑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曲双 陈碧云 廖丽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89-3790,共2页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经验性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56例,回顾性分析其基础疾病、临床特点以及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进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疗效,并就两组间有效率的差异进行统计... 目的:观察伊曲康唑经验性治疗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56例,回顾性分析其基础疾病、临床特点以及应用氟康唑、伊曲康唑进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疗效,并就两组间有效率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伊曲康唑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7%、70%,优于氟康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氟康唑治疗无效改用伊曲康唑治疗有效患者影像学改变阳性者占80%。结论:对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应用伊曲康唑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有效,安全性高,尤其对存在影像学改变的肺部真菌感染的拟诊患者可以优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血液病 真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预防策略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枢复发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曲双 廖丽昇 +4 位作者 郑艳彬 王杰松 何鸿鸣 陈碧云 孙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01-1406,共6页
目的:比较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和来那度胺作为不同的预防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策略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预防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和福建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22年6月初治CNS复发高风险的DLBCL患者资... 目的:比较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和来那度胺作为不同的预防中枢神经系统(CNS)复发策略在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预防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和福建省肿瘤医院2012年1月-2022年6月初治CNS复发高风险的DLBCL患者资料,根据预防方案将患者分为HD-MTX组和来那度胺组。每组根据CNS-IPI评分和/或睾丸累犯将患者进一步分为高危组和中危组,评估不同治疗组及危险亚组CNS无复发生存率、治疗相关不良反应,以及不同预防策略对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的影响。结果:CNS复发高风险DLBCL患者共200例其中HD-MTX组120例来那度胺组80例。根据HD-MTX预防时间的不同将HD-MTX组患者又分为诱导化疗结束后和化疗间歇期两组,两组分别80例和40例。中位随访48(14-133)个月,HD-MTX组和来那度胺组4年CNS无复发生存率分别93.6%和90.4%(P>0.05);4年PFS率分别为57.2%和69.4%(P>0.05),来那度胺组PFS有改善的趋势;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8.8%和7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HD-MTX组和来那度胺组中的高危患者4年CNS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1.7%和83.4%(P>0.05),未显示出CNS复发风险差异;而4年PFS率分别为49.5%和6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MTX组共收集248个周期进行不良反应分析,发生粒细胞减少伴感染有25个周期(占10.1%);来那度胺组在240个周期中有20个周期发生粒细胞减少伴感染(占8.3%),两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死亡。结论:与HD-MTX相比,来那度胺联合免疫化疗在改善预后的同时可兼顾中枢预防是一种安全、耐受性良好的中枢预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表达CXCR4促进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和增殖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志红 林芸 +3 位作者 叶海燕 陈为民 尚晋 魏天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3-398,共6页
目的研究过表达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体内外归巢特性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小鼠BMMSC过表达CXCR4,构建过表达CXCR4的细胞(CXCR4-BMMSC)。TranswellTM小室实验检测基质细胞衍生... 目的研究过表达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体内外归巢特性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介导小鼠BMMSC过表达CXCR4,构建过表达CXCR4的细胞(CXCR4-BMMSC)。TranswellTM小室实验检测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对BMMSC迁移能力的影响;噻唑蓝(MTT)法检测BMMSC的增殖能力。BALB/c小鼠接受全身照射(TBI)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只。BMMSC对照组:小鼠经TBI后,输注5×10^5个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BMMSC(GFP-BMMSC);CXCR4-BMMSC组:小鼠经TBI后,回输5×10^5个携带GFP的CXCR4-BMMSC。尾静脉回输细胞后,取小鼠胸腺进行冰冻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回输的细胞归巢至胸腺组织的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BMMSC归巢至受鼠体内胸腺的效率。结果 TranswellTM小室实验证实CXCR4可促进SDF诱导的BMMSC的跨膜迁移;与BMMSC对照组相比,CXCR4-BMMSC的增殖活性显著升高。与BMMSC对照组相比,过表达CXCR4可明显提高BMMSC归巢至胸腺组织的效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提示BMMSC归巢至胸腺数量高于对照组。结论过表达CXCR4可增强SDF-1对BMMSC的迁移募集,体内可促进BMMSC归巢至损伤胸腺。CXCR4还可促进小鼠BMMSC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 过表达基因 移植 归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增强衰老模型大鼠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活性 被引量:9
5
作者 王志红 林芸 +2 位作者 陈为民 尚晋 魏天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为青年对照组(2月龄)。另选取健康SD大鼠,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400 mg/kg),制备衰老模型。将衰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衰老...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D-半乳糖致衰老大鼠抗氧化能力和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取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为青年对照组(2月龄)。另选取健康SD大鼠,每日皮下注射D-半乳糖(400 mg/kg),制备衰老模型。将衰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衰老模型组和BMSC治疗组(每组10只),治疗组给予尾静脉移植3×106个BMSC;同时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取各组大鼠血样本,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称胸腺质量计算各组大鼠胸腺指数;MTT法测定胸腺淋巴细胞转化指数;ELISA检测大鼠胸腺中白细胞介素2(IL-2)和IL-10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胸腺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 BMSC移植可提高大鼠血清SOD的活性,降低MDA含量。与衰老模型组相比,BMSC治疗组的胸腺指数、淋巴细胞转化指数升高。BMSC移植大鼠胸腺IL-2含量增加、IL-10含量降低。衰老模型组胸腺细胞排列稀疏,部分胞核固缩、凋亡;脂肪组织增多。而BMSC治疗能使胸腺细胞、网状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趋于正常,胞质内细胞器丰富完整。结论 BMSC移植可增强大鼠抗氧化能力并增强免疫活性,从而延缓免疫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衰老 胸腺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对多发性骨髓瘤骨代谢指标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曲双 廖丽昇 +3 位作者 魏天南 林芸 陈碧云 陈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82-1485,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双膦酸盐联合不同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代谢指标血清Dickkopf-1(DKK-1)、核因子NF-κB配体受体激活蛋白(RANKL)的影响,证实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对溶骨性骨病的治疗作用。43例初治及难治复发患者分为2组,硼替佐... 本研究旨在探讨双膦酸盐联合不同化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代谢指标血清Dickkopf-1(DKK-1)、核因子NF-κB配体受体激活蛋白(RANKL)的影响,证实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对溶骨性骨病的治疗作用。43例初治及难治复发患者分为2组,硼替佐米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23例(A组),传统化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B组)20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DKK-1和RANKL浓度。结果表明,A组治疗前、后血清DKK-1中位水平分别为43.2和30.4μg/L(P<0.05),而B组治疗前、后血清DKK-1中位水平分别为45.6和40.9μg/L(P<0.05)。A组与B组相比,治疗前DKK-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DKK-1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治疗前、后血清RANKL中位水平分别为0.83 pmmol/L和0.45 p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治疗前、后血清RANKL中位水平分别为0.79 pmmol/L和0.65 p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治疗前DKK-1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DKK-1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明显减低MM患者血清DKK-1、RANKL水平,对MM溶骨性骨病有一定的治疗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替佐米 双膦酸盐 多发性骨髓瘤 骨代谢 DICKKOPF-1 RANK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132、miRNA-125b、miRNA-143和miRNA-145表达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尚晋 陈志忠 +3 位作者 王志红 魏天南 吴文冰 陈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88-1694,共7页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iRNA-132、miRNA-125b、miRNA-143和miRNA-145表达与自噬和凋亡的关系。方法:选取人骨髓瘤细胞株U266及正常CD138+浆细胞为研究对象,临床研究对象分为骨髓瘤组45例,健康对照组40例。实时定量PCR测定细胞中miR...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miRNA-132、miRNA-125b、miRNA-143和miRNA-145表达与自噬和凋亡的关系。方法:选取人骨髓瘤细胞株U266及正常CD138+浆细胞为研究对象,临床研究对象分为骨髓瘤组45例,健康对照组40例。实时定量PCR测定细胞中miRNA-132、miRNA-125b、miRNA-143和miRNA-145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P62、Beclin-1)表达量,凋亡相关分子(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7、BCL-2、BAX)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分析mi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相关指标包括M蛋白、血红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白蛋白、肌酐、血清钙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浆细胞对比,骨髓瘤细胞的miRNA-132和miRNA-125b表达显著增加(P <0.05),miRNA-143,miRNA-145表达显著降低(P <0.05);LC3-Ⅱ/LC3-Ⅰ显著增加(P <0.05),Beclin-1表达显著增加(P <0.05),P62表达显著降低(P <0.05);BAX、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7表达显著降低(P <0.05),BCL-2表达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 <0.05)。阳离子脂质体转染miRNA-125b mimic和miRNA-143 inhibitor后,正常浆细胞LC3-Ⅱ/LC3-Ⅰ显著增高(P <0.05),Beclin-1表达显著增高(P <0.05),P62表达也显著增加(P <0.05),细胞凋亡率降低(P <0.05);上述反应体系加入自噬抑制剂3-MA后,细胞凋亡率则无明显改变(P> 0.05)。miRNA-132、miRNA-125b、miRNA-143和miRNA-145表达在不同DS与ISS分期组,染色体核型异常组与正常核型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miRNA-125b和miRNA-143与β2-MG、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有显著相关性(P <0.05)。结论:miRNA-132、 miRNA-125b、 miRNA-143和miRNA-145表达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临床特征密切相关,miRNA-125b过表达和miRNA-143表达下调通过上调自噬水平抑制骨髓瘤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MIRNA 自噬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曲双 廖丽昇 +3 位作者 郑志海 谢颖 陈为民 陈碧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0-764,共5页
目的:探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0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并接受正规治疗的53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诱导化疗... 目的:探讨含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原发胃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GDLBCL)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省立医院2008年6月-2020年12月收治并接受正规治疗的53例PG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利妥昔单抗为基础的诱导化疗,评估疗效,观察临床特征、生物学指标对总生存(OS)和无进展生存(PFS)的影响。结果:53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中位年龄46(25-77)岁,以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胃镜活检确诊47例,手术诊断为6例。Lugano分期Ⅰ/Ⅱ1期26例,Ⅱ2/Ⅳ期27例。25例患者接受RCHOP方案诱导化疗,28例接受R-DA-EPOCH方案诱导化疗。42例达完全缓解,3和5年OS率分别为77.4%、6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酸脱氢酶、IPI评分、Lugano分期、病变大小影响PGDLBCL患者的OS;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PI评分高及Lugano分期晚者预后差。晚期患者R-DA-EPOCH方案的5年OS明显优于RCHOP方案(P=0.035)。结论:含利妥昔单抗的免疫化疗是治疗PGDLBCL的基石,IPI评分及Lugano分期是影响PGDLBCL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晚期预后不良患者,R-DA-EPOCH方案较RCHOP方案更易生存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EPOCH化疗联合G-CSF有效动员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 被引量:2
9
作者 廖丽昇 魏天南 +4 位作者 郑志海 曲双 谢颖 王志红 陈碧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70-1674,共5页
目的:探讨CTX+G-CSF和DA-EPOCH+G-CSF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0例NHL患者分别采用CTX+G-CSF及DA-EPOCH+GCSF方案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并予BEA... 目的:探讨CTX+G-CSF和DA-EPOCH+G-CSF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40例NHL患者分别采用CTX+G-CSF及DA-EPOCH+GCSF方案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动员、采集,并予BEAM方案预处理后回输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分析动员效果、不良反应及自体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结果:CTX+G-CSF组动员期间1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降至0.8×10~9/L,其余WBC数最低值均>2.0×10~9/L,3例血小板数降至80×10~9/L左右,其余患者血小板数均正常,单次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中位数0.99(0.35-1.30)%,共采集单个核(MNC)数(3.80±2.05)×10~10~,累计MNC(5.84±2.48)×10~8/kg,CD34^+细胞数中位数3.84(3.91-6.5)×10~6/kg。DA-EPOCH+G-CSF组动员期间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最低降至(0.2-1.4)×10~9/L,1例血小板(Plt)数最低为8×10~9/L,其余均在40×10~9/L以上,单次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中位数0.85(0.34-1.2)%,共采集MNC中位数(3.68±1.56)×10^(10),累计MNC数(6.01±2.26)×10~8/kg,CD34^+细胞数中位数4.44(2.7-7.10)×10~6/kg。2组患者采集物CD34^+细胞比例中位数、总MNC中位数,累计每公斤体重MNC数及CD34^+细胞数中位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TX+G-CSF组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为10.00(9.00-11.00)d,血小板植活平均时间为12.00(11.00-13.50)d;DA-EPOCH组自体干细胞移植后粒细胞植活平均时间为10.00(9.00-11.00)d,血小板植活平均时间为12.50(11.00-17.25)d,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移植过程中无死亡病例。结论:DA-EPOCH联合G-CSF方案可有效动员NHL患者的外周血干细胞,安全性高,且经济实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DA-EPOCH方案 DA-EPOCH+G-CS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布替尼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一线治疗老年高危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颖 曲双 +4 位作者 廖丽昇 郑志海 林芸 陈为民 陈碧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14-1719,共6页
目的:探讨奥布替尼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 dose methotrexate,HD-MTX)一线治疗老年高危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2年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初次确诊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 目的:探讨奥布替尼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high dose methotrexate,HD-MTX)一线治疗老年高危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22年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初次确诊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老年高危患者25例,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截止至2022年12月。15例患者接受替莫唑胺联合HD-MTX方案至少4个疗程,序贯来那度胺维持治疗;10例患者接受奥布替尼联合HD-MTX方案至少4个疗程,序贯奥布替尼维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FS)和肿瘤进展时间(TTP)。结果:奥布替尼联合HD-MTX方案组客观有效率(ORR)、2年中位PFS与替莫唑胺联合HD-MTX方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ORR:100%vs66.7%;2年PFS:16个月vs15个月,P>0.05),而两组2年中位TTP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未达到vs12个月,P<0.05)。两组患者的胃肠反应、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心脏毒性、肺炎和出血等不良反应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布替尼联合HD-MTX并序贯奥布替尼维持治疗初治老年高危PCNSL患者,近期疗效好,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奥布替尼 高危 近期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P53缺失的初诊多发性骨髓瘤伴颅内侵犯2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曲双 廖丽昇 +2 位作者 谢颖 郑志海 陈碧云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2-1275,共4页
两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伴颅内侵犯的患者起病均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为临床表现,颅骨受到破坏的同时存在多发硬膜侵犯。伴TP53缺失的遗传学异常与颅内侵犯的相关性,尚无定论。患者均接受含硼替佐米、阿霉素的多药联合方案,取得良好的... 两例初治多发性骨髓瘤伴颅内侵犯的患者起病均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为临床表现,颅骨受到破坏的同时存在多发硬膜侵犯。伴TP53缺失的遗传学异常与颅内侵犯的相关性,尚无定论。患者均接受含硼替佐米、阿霉素的多药联合方案,取得良好的短期疗效,与文献报道符合。TP53缺失的初治多发性骨髓瘤伴颅内侵犯预后不良。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强化学药物治疗方案联合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瘤 TP53 颅内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CL-6 P-gp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IPI指数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陈为民 朱秋晨 魏天南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837-840,共4页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活检淋巴组织BCL-6、P-gp的表达,探讨初诊DLBCL患者上述指标表达的临床意义以及与IPI指数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存档的2006年10月~2010年10月,首次确诊DL...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活检淋巴组织BCL-6、P-gp的表达,探讨初诊DLBCL患者上述指标表达的临床意义以及与IPI指数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病理科存档的2006年10月~2010年10月,首次确诊DLBCL且接受化疗(CHOP或R-CHOP方案)≥2个疗程患者标本34例(其中27例完成6个疗程化疗),检测BCL-6、P-gp的表达。入选病例根据国际预后指数(IPI)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分别与所检测指标的表达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将患者2、6个疗程化疗疗效分别与I P1评分、BLL-6、P-gp表达进行分析结果:BCL-6、P-gp高表达与lPl评分密切相关,其中BCL-6高表达与IPI评分呈负相关,P-gp阳性表达与IPI评分呈正相关;2个疗程化疗疗效与IPI评分无相关性,与BCL-6高表达呈负相关,与P-gp呈正相关;6个疗程化疗疗效与BCL-6阳性表达呈负相关,与P-gp呈正相关。结论:在初诊DLBCL患者中,BCL-6高表达与良好预后相关,P-gp高表达则提示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CL-6 P-GP IPI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3
作者 刘珊 施怡玢 +6 位作者 陈为民 林芸 尚晋 魏天南 林玲 杨彤 王志红(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912-2915,共4页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由功能亢进的B淋巴细胞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并吸附在红细胞上,导致红细胞在抗原抗体反应后迅速裂解。根据是否有明确的病因分为继发性AIHA和原发性AIHA,继发性AIHA多与...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由功能亢进的B淋巴细胞产生大量自身抗体和/或补体,并吸附在红细胞上,导致红细胞在抗原抗体反应后迅速裂解。根据是否有明确的病因分为继发性AIHA和原发性AIHA,继发性AIHA多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相关,其中常见的病因有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HL)、华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WM)等,其他病因还包括感染、药物、血型不合、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免疫缺陷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免疫缺陷病 血型不合 自身免疫性疾病 抗原抗体反应 AIHA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