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rA在结直肠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薛芳沁 杨国华 黄若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84-1687,共4页
目的探讨MsrA在结直肠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免疫磁珠分选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中CD133+/CD44+/ESA+亚群细胞,RT-PCR检测癌细胞、癌干细胞和正常大肠粘膜细胞中MsrA的表达以及MsrA过表达对VEGF、MMP-13... 目的探讨MsrA在结直肠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及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免疫磁珠分选结直肠癌细胞株SW480细胞中CD133+/CD44+/ESA+亚群细胞,RT-PCR检测癌细胞、癌干细胞和正常大肠粘膜细胞中MsrA的表达以及MsrA过表达对VEGF、MMP-13和CXCR4表达的影响,MTT检测过表达MsrA对结直肠癌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癌干细胞中Msr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细胞,癌细胞中Msr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细胞。MsrA过表达会抑制结直肠癌干细胞的增殖以及下调VEGF、MMP-13和CXCR4的表达。结论 MsrA可能通过下调VEGF、MMP-13和CXCR4的表达和抑制细胞增殖来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RA 结直肠癌 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ch1表达下调促进结肠癌细胞SW480侵袭和迁移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金泗 蔡少鑫 +3 位作者 曾伟 程雪飞 刘立航 林孟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研究Dach1表达下调对结肠癌细胞SW480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脂质体将si-Dach1转染进SW480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细胞Dach1及EMT信号通路蛋白E-cadherin、β-catenin、Zeb1的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Zeb1的mRN... 目的研究Dach1表达下调对结肠癌细胞SW480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用脂质体将si-Dach1转染进SW480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细胞Dach1及EMT信号通路蛋白E-cadherin、β-catenin、Zeb1的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Zeb1的mRNA表达水平,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以及划痕实验检测对照组SW480con及SW480si-Dach1组细胞侵袭数目和迁移距离。miR-200c mimics转染SW480si-Dach1细胞重复上述实验。结果 SW480si-Dach1组的miR-200c表达量为SW480con组的0.531倍,SW480si-Dach1组Zeb1的转录水平表达高于SW480con组[(2.21±0.35)vs.(1.01±0.02),P<0.01],SW480si-Dach1组Transwell小室实验48 h迁移的细胞数多于SW480con组[(102.33±1.53)vs.(44.67±2.52),P<0.01],SW480si-Dach1组穿透基质胶的细胞数多于SW480con组[(45.33±2.52)vs.(17.33±0.58),P<0.01],SW480si-Dach1组划痕实验24 h的平均距离大于SW480con组[(111.67±5.86)μm vs.(44.21±3.11)μm,P<0.01],上述实验在SW480con组与SW480si-Dach1+miR-200c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实验中SW480si-Dach1组较SW480con组Zeb1及β-catenin表达升高,E-cadherin表达下降,而这些蛋白表达变化可以被高miR-200c逆转。结论低表达Dach1能够通过抑制miR-200c从而上调Zeb1表达,进而激活EMT通路,最终正性调控SW480细胞的转移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ch1 SW480 MIR-200C 侵袭 迁移 结肠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rituximab改良模式引导技术在原发性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的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苏耀东 张禹 +5 位作者 陈文新 石远颖 张辉 朱琳 林志毅 余明钿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9-134,共6页
目的探讨^(99)Tc^(m)-rituximab在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M-SLNB)中的应用,以及采用超声引导下大体积腺体内注射技术对乳腺癌患者内乳前哨淋巴结(IM-SLN)检出率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2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行手... 目的探讨^(99)Tc^(m)-rituximab在乳腺癌内乳前哨淋巴结活检(IM-SLNB)中的应用,以及采用超声引导下大体积腺体内注射技术对乳腺癌患者内乳前哨淋巴结(IM-SLN)检出率的影响。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22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19例,根据注射部位分为3组:2针组45例,4针组19例,瘤周组55例。比较各组不同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IM-SLN检出率及腋窝前哨淋巴结检出率及原发肿瘤位置对IM-SLN检出率的影响。结果2针组IMSLN(64.44%,29/45)和4针组IM-SLN的检出率(52.63%,10/19)均显著高于瘤周组IM-SLN(9.09%,5/55;χ^(2)=13.981、33.794,均P=0.000)。瘤周组与2针组及4针组检出的腋窝前哨淋巴结平均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8枚比2.46枚比2.53枚;χ^(2)=0.284,P=0.867)。原发肿瘤位置不同,IM-SLN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44,P=0.486)。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大体积腺体内注射技术后,^(99)Tc^(m)-rituximab引导的IM-SLNB检出率显著提高,为内乳区淋巴结活检创造了微创治疗的重要条件,并为准确的淋巴结分期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妥昔单抗 前哨淋巴结 乳腺肿瘤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