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鼻咽喉科用药的一些误区 被引量:4
1
作者 王一红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11期700-701,共2页
目的 :探讨耳鼻咽喉科用药误区。方法 :从抗生素、激素、滴鼻药、口含药及鼻出血时止血药的使用等 ,逐个分析耳鼻咽喉科中因用药不当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结果 :在耳鼻喉科用药中存在着抗生素、滴鼻药、激素、止血药及口含药等的滥用... 目的 :探讨耳鼻咽喉科用药误区。方法 :从抗生素、激素、滴鼻药、口含药及鼻出血时止血药的使用等 ,逐个分析耳鼻咽喉科中因用药不当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结果 :在耳鼻喉科用药中存在着抗生素、滴鼻药、激素、止血药及口含药等的滥用现象。结论 :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证 ,注意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鼻咽喉科 用药 误区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微创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被引量:13
2
作者 戴朴 蒋刈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7-741,共5页
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人工耳蜗手术从原来的微创手术入路,到"柔"手术电极植入保留残余听力,发展到现在的疑难耳蜗的精准定位及保留内耳精细结构的微创电极植入。这对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和术后康复均... 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人工耳蜗手术从原来的微创手术入路,到"柔"手术电极植入保留残余听力,发展到现在的疑难耳蜗的精准定位及保留内耳精细结构的微创电极植入。这对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的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和术后康复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我们希望通过良好的手术径路设计,减少人工耳蜗植入的皮瓣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通过"柔"手术技巧植入电极,保护耳蜗内精细结构和残余听力;通过对内耳畸形分类的标准化探索,影像重建对耳蜗结构及植入后电极位置的研究,实现个体化电极选择和精准电极植入;通过结合耳聋基因诊断预测植入效果,使得耳聋康复更加精准。让人工耳蜗植入步入精准微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精准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治疗技术发展在耳聋治疗研究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蒋刈 籍灵超 +2 位作者 李北成 戴朴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46-750,共5页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界正常或治疗基因,通过载体转移到人体的靶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和表达,从而改善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基因治疗的概念最早是在1972年由Friedmann和Roblin提出[1]。既往以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修复机制...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界正常或治疗基因,通过载体转移到人体的靶细胞,进行基因修饰和表达,从而改善疾病的一种治疗手段。基因治疗的概念最早是在1972年由Friedmann和Roblin提出[1]。既往以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HR)修复机制为基础的基因打靶(gene targeting)技术在研究基因功能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用于基因治疗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治疗技术 基因打靶 同源重组 基因修饰 基因敲除 targeting 内耳毛细胞 修复机制 前庭功能障碍 基因功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低频残余听力感音神经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术 被引量:12
4
作者 叶青 Jan Kiefer 杨仕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221-225,共5页
目的介绍一种有低频残余听力感音神经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有残余听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价值。方法15例有残余听力的患者接受了保护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中电极植入深度在19mm~24mm左右。术后分别检... 目的介绍一种有低频残余听力感音神经聋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有残余听力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价值。方法15例有残余听力的患者接受了保护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术中电极植入深度在19mm~24mm左右。术后分别检测单纯使用助听器、单纯使用人工耳蜗、人工耳蜗结合助听器三种不同状态下的听力。结果15例患者中,有13例术后残余听力保存良好,仅分别丢失5~20dB听力,但另2例术后残余听力全部丧失。术后在安静、信噪比15dB和10dB三种不同状态下的言语测试结果显示,人工耳蜗结合助听器使用者测试得分始终保持在很高水平;单纯使用人工耳蜗者也有较好的成绩,但在信噪比达10dB的条件下,测试成绩下降;而单纯使用助听器者,不仅在安静状态下听力成绩不甚理想,一旦加入竞争性噪声,听力测试成绩急剧下降。结论保护和利用残余听力的人工耳蜗植入技术,使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对象从重度或极重度聋扩大到高频为重度或极重度聋,低频(≤500Hz)为中、轻度聋的患者。接受这项技术患者的听力和言语识别能力均明显优于其单纯配戴助听器和单纯使用人工耳蜗时的听力和言语识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余听力 人工耳蜗植入 耳聋 听力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耳畸形的影像分类及相关基因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蒋刈 高搏 +6 位作者 蒋诗瑶 潘旭烽 林祥航 唐书频 王彦 许燕玲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35-839,共5页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各种不同的内耳畸形分类方法,通过内耳畸形分类标准化的探索,完成对内耳畸形较为精准的分类,以准确有效地指导听觉植入实践。针对具有独特表型特征的内耳畸形耳聋亚群,综述了相关的耳聋基因检测和遗传学研究,为阐述各... 本文系统地综述了各种不同的内耳畸形分类方法,通过内耳畸形分类标准化的探索,完成对内耳畸形较为精准的分类,以准确有效地指导听觉植入实践。针对具有独特表型特征的内耳畸形耳聋亚群,综述了相关的耳聋基因检测和遗传学研究,为阐述各种内耳畸形的发生、发展和内在规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耳畸形 影像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面重建用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蒋刈 高搏 +5 位作者 王强 林碧玉 袁永一 王国建 蔡剑鸣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7-801,共5页
目的通过标准层面下颞骨影像重建技术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内耳精细结构进行评估。方法对42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病例进行颞骨CT检测,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同一标准层面下观察不同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电极的覆盖角度及电极对耳蜗内... 目的通过标准层面下颞骨影像重建技术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内耳精细结构进行评估。方法对42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病例进行颞骨CT检测,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同一标准层面下观察不同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电极的覆盖角度及电极对耳蜗内精细结构(蜗轴与骨螺旋板)的影响。结果同一标准层面下不同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存在差异,电极的覆盖角度不同。颞骨CT下可以观察蜗轴和骨螺旋板。精细操作下人工耳蜗植入,电极对耳蜗内精细结构损伤小。结论标准层面的MPR可以帮助准确评估电极在耳蜗中的位置,虽无法评估其对基底膜造成的损伤,但是可以评价其对蜗轴与骨螺旋板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多平面重建(MPR) 耳蜗内精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用抗变应性鼻炎药物
7
作者 黄少鹏 王东曦 《医药导报》 CAS 2003年第S1期45-47,共3页
关键词 鼻炎药 抗变应性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toplan重建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和电极选择中的应用 被引量:6
8
作者 高搏 蒋刈 +3 位作者 王强 吴丽华 蔡剑鸣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7-811,共5页
目的应用Otoplan软件对患者术前颞骨CT原始数据进行重建,结合耳蜗螺旋函数(Spiral Function)计算蜗管长度以评估植入电极长度,对预测电极长度与术中植入电极进行比对,评估该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对13例(14耳)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进行颞骨H... 目的应用Otoplan软件对患者术前颞骨CT原始数据进行重建,结合耳蜗螺旋函数(Spiral Function)计算蜗管长度以评估植入电极长度,对预测电极长度与术中植入电极进行比对,评估该方法的准确性。方法对13例(14耳)人工耳蜗植入候选者进行颞骨HRCT检测,在耳蜗重建的标准观测层面上通过耳蜗螺旋函数公式进行耳蜗测量,计算耳蜗蜗管长度。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植入电极,与实际耳蜗植入的电极长度进行比对。结果通过Otoplan软件重建技术结合耳蜗螺旋函数公式准确预测了12例(12耳)患者的植入电极长度,1例(2耳)耳蜗骨化患者预测电极长度大于实际电极植入长度。结论应用Otoplan软件对耳蜗进行影像重建结合耳蜗螺旋函数公式分析,预评估植入电极具有一定准确性,然而对于耳蜗骨化等特殊病例还应结合核磁共振检查进行综合评估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oplan 影像重建 人工耳蜗植入 电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总参数模型的人工耳蜗圆窗植入位置对残余听力影响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倪广健 庞嘉 +3 位作者 高搏 蒋刈 戴朴 明东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4-569,共6页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治疗重度到极重度感音性耳聋的有效方法。低频残余听力能够让患者具有较好的言语识别及音乐鉴赏能力,因此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保护患者残余听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人工耳蜗通过圆窗植入时的不同位置对残余听... 人工耳蜗植入是目前治疗重度到极重度感音性耳聋的有效方法。低频残余听力能够让患者具有较好的言语识别及音乐鉴赏能力,因此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保护患者残余听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探讨人工耳蜗通过圆窗植入时的不同位置对残余听力可能带来的影响。研究首先基于医学影像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耳蜗圆窗膜进行建模,将其简化为椭圆形平板结构;随后计算分析了10种人工耳蜗电极在圆窗上的植入位置对圆窗膜刚度变化的影响;进而通过集总参数模型预测了不同圆窗植入位置对残余听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圆窗中心沿长轴方向偏移较远的植入方案可以帮助有效保护残余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 圆窗植入 残余听力 有限元分析 集总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耳蜗植入儿童1000 Hz探测音ESR测试刺激持续时间的研究
10
作者 郭浩伟 危艳萍 +2 位作者 林碧玉 李燕萍 陈婷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22-525,共4页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000 Hz探测音电诱发镫骨肌反射(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ESR)测试中刺激持续时间的最佳设置,及其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ESRT)与最大舒适阈值(most comfortable ...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1000 Hz探测音电诱发镫骨肌反射(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ESR)测试中刺激持续时间的最佳设置,及其阈值(electrically evoked stapedius reflex threshold,ESRT)与最大舒适阈值(most comfortable level,MCL值)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植入MED-EL SonataTi100型人工耳蜗的患儿21例(年龄2~11岁,平均7.80±2.21岁,人工耳蜗至少使用一年且效果良好)。对17例受试者进行刺激持续时间分别为300、500、800和1000 ms的1000 Hz探测音ESR测试,对其余4例受试者进行5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测试,测试电极为2、6、11号电极,获取相应的ESRT,并记录相应电极的MCL值。对三个电极四种刺激持续时间的ESRT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5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T和MCL值进行相关性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21例受试者5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总引出率为90.48%(57/63)。17例受试者每个电极3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T均显著高于500、800和10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T(P<0.05);而每个电极500、800及10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ESRT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每种刺激持续时间的三个电极之间的ESR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号电极的ESRT最大,6号次之,2号最小。500 ms刺激持续时间的三个电极的ESRT与MCL值均显著相关(P<0.01)。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儿童1000 Hz探测音ESR测试中推荐使用≥500 ms的刺激持续时间,其阈值可指导MCL值的调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诱发镫骨肌反射 刺激持续时间 最大舒适阈值 人工耳蜗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及预后 被引量:17
11
作者 温武 周水淼 +3 位作者 李兆基 杨心清 耿丽萍 徐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 探讨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与治疗及预后关系。方法 对 2 47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病因进行了分析 ,除治疗原发病外 ,10 2例还进行了声嘶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声带内注射治疗、喉支架术及喉神经再支配术治疗 ) ,观察其预后。结果 ... 目的 探讨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与治疗及预后关系。方法 对 2 47例单侧声带麻痹患者的病因进行了分析 ,除治疗原发病外 ,10 2例还进行了声嘶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声带内注射治疗、喉支架术及喉神经再支配术治疗 ) ,观察其预后。结果 单侧声带麻痹的病因中 ,肿瘤占首位 ,为 43.7% ,其余依次为手术、特发性、外伤等 ;从病因看 ,肿瘤患者声嘶预后最差 ,特发性患者声嘶预后最好 ,从治疗结果看治疗有利于声嘶的恢复。结论 单侧声带麻痹除病因治疗外 ,应针对不同病因积极采用不同治疗声嘶的办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带麻痹 病因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脂肪声带内注射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 被引量:7
12
作者 温武 周水淼 +3 位作者 杨心清 李兆基 耿丽萍 彭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96-797,共2页
关键词 单侧声带麻痹 自体脂肪 声带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犬环杓后肌神经再支配的作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温武 周水淼 +3 位作者 杨心青 余永伟 李兆基 张青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1137-1140,共4页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在犬失神经环杓后肌神经肌蒂移植术中的促神经再生作用。 方法 :在切断犬喉返神经后 ,对失神经环杓后肌行颈袢神经胸骨甲状肌蒂移植术 ,并在局部给予 b FGF及纤维蛋白凝胶 (FG) ,通过喉镜检查...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在犬失神经环杓后肌神经肌蒂移植术中的促神经再生作用。 方法 :在切断犬喉返神经后 ,对失神经环杓后肌行颈袢神经胸骨甲状肌蒂移植术 ,并在局部给予 b FGF及纤维蛋白凝胶 (FG) ,通过喉镜检查、神经电生理指标检测、肌收缩强度测定及组织化学观察分析神经再支配情况。 结果 :术后 6个月 ,喉镜检查显示b FGF+ FG组术侧声带吸气时外展最明显 ,接近健侧 ;FG组次之 ,较健侧小 ;对照组最差 ,稍有外展。神经电生理指标及肌收缩强度各指标依 b FGF+ FG组、FG组及对照组顺序降低 ,且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 (P<0 .0 5或 P<0 .0 1)。组织学检查显示b FGF+ FG组运动终板分布均一 ,肌纤维结构正常 ;对照组运动终板分布不均一 ,肌纤维粗细不均 ;FG组居中。 结论 :b FGF在失神经环杓后肌神经肌蒂移植术中有显著促神经再生作用 ,且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生 BFGF 环杓后肌神经肌蒂移植 声带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核苷酸多态性在人类基因组学发展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蒋刈 戴朴 韩东一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第三代基因组遗传标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目前是与分子标记有关领域研究的焦点。通过连锁分析或关联研究方法,单核苷酸多态性应用于生物的起源、进化及迁移等群体遗传学研究、疾病相关致病或易感基因研究和个体化药物治疗等诸多领域... 第三代基因组遗传标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目前是与分子标记有关领域研究的焦点。通过连锁分析或关联研究方法,单核苷酸多态性应用于生物的起源、进化及迁移等群体遗传学研究、疾病相关致病或易感基因研究和个体化药物治疗等诸多领域。随着检测和分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SNPs作为生物信息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将成为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组学 连锁分析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部异物感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梅香 陈婷 +1 位作者 侯晨婕 郑昊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分析咽部异物感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芝加哥分型分布情况,以及食管上、下括约肌的压力变化等食管动力学的特点。方法对21例咽部异物感患者(均排除咽喉部器质性疾病)进行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检测,以芝加哥分型为标准,分析食管动力学... 目的分析咽部异物感患者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芝加哥分型分布情况,以及食管上、下括约肌的压力变化等食管动力学的特点。方法对21例咽部异物感患者(均排除咽喉部器质性疾病)进行高分辨率食管压力检测,以芝加哥分型为标准,分析食管动力学观察指标,包括食管上括约肌(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UES)静息压、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静息压、远端收缩积分(distal contractile integral,DCI)、4s完整松弛压(integrated relaxation pressure,4sIRP)及远端潜伏期(distal latency,DL)。结果21例患者中,10例(47.62%)为食管正常蠕动,4例为食管小缺损弱蠕动,6例为食管大缺损弱蠕动,1例为食管频发无蠕动;1例UES平均静息压高于正常值上限,3例平均静息压低于正常值下限,其余均在正常范围内,UES静息压的总体分布为65.20(44.25,123.05)mmHg;21例患者的DCI、IRP4s、DL值均在正常范围,8例(38.1%)患者存在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低于正常值,余均正常。结论咽部异物感可能与食管蠕动能力减弱及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部异物感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芝加哥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通道蛋白2在内淋巴囊上皮和肾脏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婷 张榕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05-409,共5页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s 2,AQP-2)和加压素(anti-diuretic hormone,AVP)在内耳水代谢中的作有机制。方法15只(30耳)成年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10耳),A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组(AVP组):腹腔注射AVP(0.2 U/g);C组(DD... 目的探讨水通道蛋白2(Aquaporins 2,AQP-2)和加压素(anti-diuretic hormone,AVP)在内耳水代谢中的作有机制。方法15只(30耳)成年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只(10耳),A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组(AVP组):腹腔注射AVP(0.2 U/g);C组(DDAVP组):尾静脉注射V2受体促效剂去精氨酸加压素([deamino-Cys1,D-Arg8]-Vasopressin,DDAVP)1 ng/只。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内淋巴囊(endolymphaticsac,ES)中AQP-2的表达,ABC法标记肾脏中AQP-2的表达。结果AQP-2一抗在内淋巴囊上皮胞膜胞浆显示荧光染色,B组和C组的内淋巴囊上皮胞膜胞浆AQP-2的表达明显较A组降低(P<0.01);B组和C组AQP-2的表达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肾脏集合管主细胞胞膜胞浆AQP-2的表达明显较A组增强(P<0.05),B组和C组AQP-2表达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P促进肾脏表达AQP-2,提高肾脏重吸收的功能,同时抑制内淋巴囊上皮表达AQP-2,从而降低内淋巴囊上皮对水的重吸收;AVP对肾脏和内淋巴囊AQP-2表达的调节可能是通过AVP-V2R-cAMP-AQP2途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通道蛋白 内淋巴囊 肾脏 加压素 去精氨酸加压素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荧光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CT观察正常人后鼓索神经小管及其毗邻关系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玮 马明平 +5 位作者 王一红 王晓燕 童永秀 罗敏 曹稳福 郑礼禄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4,共5页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CT(HRCT)观察各年龄段健康人后鼓索神经小管(PCCT)及其毗邻关系。方法对108名健康人采集颞骨HRCT,按年龄间隔10岁分为6组,每组18名,记录PCCT起始位置,测量其与面神经管乳突段(MSFC)及第二膝、外耳道后壁、圆窗下缘、砧... 目的应用高分辨率CT(HRCT)观察各年龄段健康人后鼓索神经小管(PCCT)及其毗邻关系。方法对108名健康人采集颞骨HRCT,按年龄间隔10岁分为6组,每组18名,记录PCCT起始位置,测量其与面神经管乳突段(MSFC)及第二膝、外耳道后壁、圆窗下缘、砧骨短突最后缘的距离及角度,比较不同性别、侧别、不同年龄组间各参数差异。结果101名PCCT均起自MSFC,7名起始于茎乳孔外;105名PCCT为单干线型,3名双侧均为单干双支型;不同性别间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左侧与右侧PCCT起始点与面神经管第二膝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2);不同年龄组双侧PCCT与MSFC连线中点至圆窗下缘距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50、3.35,P均<0.05)。结论HRCT可用于术前充分评估PCCT起始位置、走行及毗邻关系,有助于避免或降低耳蜗植入术及后鼓室成形术中神经损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索神经 面神经 解剖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骨舌骨肌筋膜瓣在喉、气管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勇 李瑞玉 林本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0期2297-2298,共2页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后及颈段气管狭窄,采用胸骨舌骨肌筋膜瓣修复喉腔或气管的手术适应证、方法。方法:对于喉部病变切除后,采用转门式及双蒂肌筋膜瓣修复声门区11例,采用转门式筋膜瓣联合“T”形管修复颈段气管狭窄2例,采用单蒂肌筋膜...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后及颈段气管狭窄,采用胸骨舌骨肌筋膜瓣修复喉腔或气管的手术适应证、方法。方法:对于喉部病变切除后,采用转门式及双蒂肌筋膜瓣修复声门区11例,采用转门式筋膜瓣联合“T”形管修复颈段气管狭窄2例,采用单蒂肌筋膜瓣修复声门上区癌切除后舌根及喉部缺损3例,梨状窝血管瘤切除后喉部缺损1例。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咽瘘及喉气管狭窄。结论:胸骨舌骨肌筋膜瓣与喉、颈段气管在同一术野,取材方便,抗感染力强,易上皮化,用于喉、气管修复可代替黏膜,减少肉芽生长及感染,操作方便,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切除术 外科皮瓣 喉肿瘤 气管狭窄 筋膜瓣修复 喉气管狭窄 胸骨舌骨肌 肌筋膜瓣 喉部病变 颈段气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喉部分切除术中单侧杓状软骨切除的残喉修复
19
作者 陈勇 林本良 李瑞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597-599,共3页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中单侧杓状软骨切除的残喉修复的手术方式。方法:总结我院2002-2006年17例行单侧杓状软骨切除的喉癌(声门型12例,声门上型5例),术中利用局部组织修复、双蒂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自体游离甲状软骨、舌骨肌瓣等方法修... 目的:探讨喉部分切除术中单侧杓状软骨切除的残喉修复的手术方式。方法:总结我院2002-2006年17例行单侧杓状软骨切除的喉癌(声门型12例,声门上型5例),术中利用局部组织修复、双蒂胸骨舌骨肌筋膜瓣、自体游离甲状软骨、舌骨肌瓣等方法修复残喉,重建喉功能。结果:全部病例术后7~52d内恢复正常饮食,全部病例恢复了发音功能,1例患者行显微喉镜下CO2激光切除,未行气管切开,14例患者拔除气管套管,1例声门上型喉癌行舌骨肌瓣修复的患者能长期耐受堵管,但未拔管,1例声门型喉癌因喉狭窄未拔管。结论:喉部分切除术中单侧杓状软骨切除的残喉修复可根据术中情况采用不同方法修复,对于声门型喉癌行喉垂直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局部组织修复、双蒂胸骨舌骨肌筋膜瓣的方法,术后吞咽功能恢复均较为满意,对于声门型喉癌行环状软骨-舌骨-会厌固定术的患者或声门上型喉癌行喉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采用加高杓区的修复残喉的方法可减少误咽,自体游离甲状软骨修复是较为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喉部分切除术 杓状软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JB2 235delC纯合突变致聋患者的听力表型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郭畅 蒋刈 +5 位作者 黄莎莎 康东洋 张昕 杨苏燕 江远仕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70,共6页
目的探讨GJB2 235del C纯合突变致聋患者的听力表型,着重分析其双耳听力对称性情况。方法 2007年至2014年间在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筛查出的100例GJB2 235del C纯合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对其听力学表型及双耳听力对称性情... 目的探讨GJB2 235del C纯合突变致聋患者的听力表型,着重分析其双耳听力对称性情况。方法 2007年至2014年间在解放军总医院聋病分子诊断中心筛查出的100例GJB2 235del C纯合突变的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对其听力学表型及双耳听力对称性情况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 100例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以极重度(51%)、重度(20%)和中重度(21%)常见。听力曲线图形以下降型(37%)和平坦型(21%)常见。100例患者中,图形或听力损失程度不对称的有61例,不对称性检出率为61%,其中包括:双耳听力曲线图形不对称(A型)36例,其中一耳为残余型听力或全聋者(Aa型)11例;规则性双耳听力损失程度不对称(B型)18例;不规则性双耳听阈不对称(C型)7例。听力不对称患者中,极重度听力损失21例(34.4%),重度听力损失17例(27.9%),中重度听力损失17例(27.9%);听力曲线图图形以下降型(36.1%)和平坦型(23.0%)最常见。听力对称患者中,极重度听力损失为30例(76.9%);听力图形以下降型(38.5%)和残余型(30.8%)最常见。结论 GJB2 235del C纯合突变致聋患者的双耳听力表型呈现多样性,且有较大比例的患者双耳听力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JB2 235delC 听力表型 不对称听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