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剂量利伐沙班对预防2型糖尿病伴心房颤动高龄患者脑卒中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建康 朱鹏立 +4 位作者 严瑜 潘晓莉 杨津 林帆 林春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55-757,共3页
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在预防2型糖尿病伴心房颤动高龄患者脑卒中和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02例2型糖尿病伴心房颤动高龄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50... 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在预防2型糖尿病伴心房颤动高龄患者脑卒中和栓塞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102例2型糖尿病伴心房颤动高龄患者。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2组:利伐沙班组(50例)、华法林组(52例)。研究结果显示,小剂量利伐沙班明显降低高龄老人2型糖尿病伴心房颤动脑卒中和栓塞的发生率,且出血发生率低,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伐沙班 糖尿病 心房颤动 脑卒中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建康 朱鹏立 +4 位作者 杨津 余惠珍 林帆 林虹 郑炜平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22-624,629,共4页
目的探讨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大鼠心肌细胞培养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血管紧张素Ⅱ组(1×10-6mol/L,AngⅡ组),吡哆胺组[吡哆胺(10 mmol/L)+AngⅡ(1×10-6mol/L),P组],... 目的探讨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大鼠心肌细胞培养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血管紧张素Ⅱ组(1×10-6mol/L,AngⅡ组),吡哆胺组[吡哆胺(10 mmol/L)+AngⅡ(1×10-6mol/L),P组],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1×10-6mol/L)+AngⅡ(1×10-6mol/L),T组],联合治疗组[替米沙坦(1×10-6mol/L)+吡哆胺(10 mmol/L)+AngⅡ(1×10-6mol/L),TP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活性氧簇(ROS)浓度,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丙二醛(MDA)浓度,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心肌细胞所表达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mRNA表达量。结果与AngⅡ组比较,T组、P组及TP组MDA、ROS浓度均显著降低、SOD活力显著升高(P<0.05);与T组比较,P组、TP组的ROS浓度明显降低、SOD活力明显升高(P<0.05);与AngⅡ组比较,T组、P组和TP组RAGE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与T组、P组比较,TP组的RAGE mRNA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协同下调大鼠心肌细胞RAGE mRNA的表达,二者均可改善氧化应激,但吡哆胺较替米沙坦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哆胺 替米沙坦 氧化应激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 心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曾钗明 严茂林 +5 位作者 石益海 郭太林 梅爱农 陈建康 许桂平 何晓红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36-2740,共5页
目的探索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HSD17B13)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临床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目标基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于福建省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 目的探索17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3(HSD17B13)和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在临床肝细胞癌(以下简称肝癌)组织样本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同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目标基因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于福建省立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5例肝癌患者,手术后获取肝癌及其周围癌组织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HSD17B13和MFN2基因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采用单细胞测序数据库、GTEx数据库及TCGA数据库分析HSD17B13和MFN2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肝癌不同分期的表达水平及与肝癌总体生存的关系,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采用log-rank检验变量对生存率的影响,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癌旁组织,HSD17B13和MFN2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PCR检测t值分别为-2.467、-3.933,P值分别为0.020、0.001;Western Blot检测t值分别为-5.357、-5.771,P值分别为0.006、0.026)。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肝癌组织中HSD17B13表达明显下调(P<0.05);随着肝癌分期越高,HSD17B13表达水平越低(F=3.220,P=0.023);低HSD17B13表达与不良生存相关(风险比=0.630,P=0.011);在肝癌组织中,MFN2与HSD17B13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190,P<0.001)。结论MFN2与HSD17B13在肝癌中表达下调,是潜在的具有临床相关性的抑癌基因,可能参与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学行为,也可成为肝癌筛查、临床分级、预后评估的分子标志物及有效的肝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孕酮还原酶 线粒体膜转运蛋白质类 基因 肿瘤抑制 计算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活性氧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陈建康 朱鹏立 +3 位作者 余惠珍 林帆 林虹 孙成爱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21-1124,共4页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探讨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活性氧生成影响。方法 HK-2细胞培养并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HK-2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10-6 mol/L,AngⅡ组),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10-6mol/L)+An...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探讨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活性氧生成影响。方法 HK-2细胞培养并按干预方式不同分为HK-2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组(10-6 mol/L,AngⅡ组),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10-6mol/L)+AngⅡ(10-6 mol/L),T组],吡哆胺1组[吡哆胺(1 mmol/L)+AngⅡ(10-6 mol/L),P1组),吡哆胺2组[吡哆胺(10 mmol/L)+AngⅡ(10-6 mol/L),P2],替米沙坦+吡哆胺联合组[替米沙坦(10-6 mol/L)+吡哆胺(10 mmol/L)+AngⅡ(10-6 mol/L),TP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活性氧(ROS)浓度,荧光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HK-2细胞所表达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mRNA表达量。结果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的ROS浓度,与AngⅡ组比较,P1组和P2组均显著降低ROS浓度(P<0.01),TP组的ROS生成也明显减少(P<0.01),但T组与Ang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ngⅡ组比较,T组、P2组和TP组的HK-2细胞的RAGE,TGF-β1 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与T组和P2比较,TP组HK-2细胞的TGF-β1 mRNA表达进一步降低(P<0.01)。结论替米沙坦和吡哆胺可协同下调HK-2细胞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RAGE的表达;在改善氧化应激功能上,吡哆胺作用强于替米沙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沙坦 吡哆胺 血管紧张素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超声造影联合经颅多普勒评估后循环缺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艳 郑峥 +5 位作者 程琼 李永坤 季晓林 李建卫 林宁 吴长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0年第11期574-578,共5页
目的颈动脉超声造影(CEUS)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后循环血管病变。方法将155例PCI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93例,均行颈动脉CEUS和TCD检测。同期设立健康对照组54名,用于确定TCD检查... 目的颈动脉超声造影(CEUS)联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估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后循环血管病变。方法将155例PCI患者分为脑梗死组6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93例,均行颈动脉CEUS和TCD检测。同期设立健康对照组54名,用于确定TCD检查中的正常峰值流速。比较脑梗死组和TIA组斑块的稳定性、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狭窄情况。结果①脑梗死组椎动脉颅外段所检出的斑块中,易损斑块占61.4%(51/83),高于TIA组的38.4%(3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脑梗死组的易损斑块的发生率为66.1%(41/62),高于TIA组的39.8%(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脑梗死组后循环病变发生率为77.4%(48/62),高于TIA组的60.2%(56/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脑梗死组后循环颅内段病变发生率为56.5%(35/62),高于TIA组的34.4%(32/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脑梗死组后循环狭窄的发生率为27.4%(17/62),高于TIA组的11.8%(11/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形成是PCI,特别是后循环梗死的重要病因;联合颈动脉CEUS和TCD检测能快速、较准确评估PCI血管病变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对比剂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老人心脏舒张功能不全与骨密度关系的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建康 朱鹏立 +4 位作者 周密 张泓 林帆 欧宓 林春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1-463,共3页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心脏舒张功能(DHF)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检测心脏收缩功能正常且年龄>80岁患者,根据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比值,分为心功能正常组(18例),DHF1级组...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心脏舒张功能(DHF)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检测心脏收缩功能正常且年龄>80岁患者,根据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二尖瓣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比值,分为心功能正常组(18例),DHF1级组(25例),DHF 2级组(22例),DHF 3级组(15例)。正常对照组为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量骨密度(包括股骨颈、股骨总髋部和腰椎1-4)。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心功能正常组比较,DHF组(DHF1级、2级、3级)患者骨密度下降(P<0.05),随着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程度加重而骨密度逐渐降低,e/a比值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75,P<0.01)。结论高龄老人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程度与骨密度密切相关,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程度可以预测骨质疏松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心脏舒张功能 骨密度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困难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8
7
作者 陈丽丽 李红 +2 位作者 林榕 陈秋华 涂晶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21期24-26,共3页
目的评估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工具,对13家养老机构400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并根据有无吞咽困难分为两组,对多个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 目的评估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现状及危险因素,为护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工具,对13家养老机构400例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并根据有无吞咽困难分为两组,对多个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为52.5%,吞咽困难组的年龄、痴呆程度、基础疾病、进食依赖、进食时间、食物类型、牙齿缺失与无吞咽困难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患者的年龄≥75岁、痴呆程度(中度、重度)、并存基础疾病(脑血管)、进食依赖(喂食)、进食时间(≥30min)、食物类型(固体食物)、牙齿缺失(6颗及以上)是痴呆患者吞咽困难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老年痴呆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高,应及早发现并预防相关危险因素,多途径延缓吞咽困难的发生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吞咽困难 吞咽功能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重组腺病毒转染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谢良地 余惠珍 +3 位作者 朱鹏立 许昌声 王华军 李体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62-668,共7页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组织激肽释放酶(hKLK1)基因转移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下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HR)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自行构建双顺反子重组腺病毒载体,携带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人组织激肽释放酶(hKLK1)基因转移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下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HR)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自行构建双顺反子重组腺病毒载体,携带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标志基因和目的基因hKLK1;用细胞计数法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Kip1、p21Cip1的表达。采用改良Boyden微孔膜双槽法测定VSMCSHR迁移。结果:(1)hKLK1基因转移呈感染复数依赖性(20-100MOI)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SHR生长,100MOI时抑制率为39.3%;呈时间依赖性抑制VSMCSHR生长,第5d时达高峰,抑制率为35.2%。(2)hKLK1基因转移可显著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SHR增殖,峰值抑制率为30.2%(P<0.01);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的VSMCSHR明显增多,最大阻滞率为36.4%(P<0.01),而缓激肽B2受体特异性阻断剂Hoe140逆转了hKLK的抑制作用。(3)hKLK1基因转移明显上调PDGF-BB诱导VSMCSHR的p27Kip1、p21Cip1表达,Hoe140明显降低p27Kip1、p21Cip1表达。(4)hKLK1基因转移可明显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SHR细胞迁移,抑制率为34.6%,且Hoe140不影响该抑制作用。结论:hKLK1基因转移可抑制PDGF-BB诱导的VSMCSHR增殖,主要由缓激肽B2受体介导的,通过上调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Kip1、p21Cip1表达的途径。而hKLK1基因转移抑制VSMCSHR迁移效应可能不通过B2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激肽释放酶1 基因转移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血管平滑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后髓鞘碱性蛋白的表达和小胶质细胞的捕获 被引量:1
9
作者 梅爱农 王珏 +4 位作者 程琼 杨心青 杨津 朱鹏立 雷惠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8-711,共4页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Cs)移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后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表达及小胶质细胞捕获OECs情况。方法:用新生近交系Wistar大鼠嗅球培养出OECs,经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ECs)移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后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的表达及小胶质细胞捕获OECs情况。方法:用新生近交系Wistar大鼠嗅球培养出OECs,经荧光染料羧基荧光素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后注入同系EAE Wistar大鼠侧脑室,免疫组化检测OECs髓鞘碱性蛋白(MBP)、单核巨噬细胞诱导分子1(ED1)和CFSE共表达情况。结果:培养OECs不表达MBP,经侧脑室移植后在EAE大鼠脑内出现多量MBP+CFSE+细胞,同时在大脑广泛区域及血管周围间隙出现多量ED1+CFSE+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OECs在EAE环境下表达MBP分子,其抗原能被脑内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捕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髓鞘碱性蛋白 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铁蛋白对体外培养原代大鼠成骨细胞增生与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吴曼 侯建明 +3 位作者 杨海燕 林庆明 薛英 蓝旭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3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乳铁蛋白(LF)对体外培养原代大鼠成骨细胞增生与分化的影响,观察LF是否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促进成骨细胞的增生与分化。方法用混合酶消化法分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别用不同浓度LF(0、0.1、1、10、100、100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乳铁蛋白(LF)对体外培养原代大鼠成骨细胞增生与分化的影响,观察LF是否呈时间剂量依赖性促进成骨细胞的增生与分化。方法用混合酶消化法分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别用不同浓度LF(0、0.1、1、10、100、1000μg/mL)干预成骨细胞1、3、5、7d后,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增生,采用PNPP法测定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除0.1μg/mL组外,各时段不同LF干预组均可促进成骨细胞增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10、100μg/mLLF组干预第7天时细胞增生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0μg/mLLF组干预第5天及第7天时细胞增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显示,0.1μg/mLLF对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无明显影响。1~1000μg/mLLF均可促进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1000μg/mLLF在干预第7天时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乳铁蛋白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生与分化,并在一定时间和浓度范围内呈时间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乳铁蛋白 增生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蛹虫草提取物对高糖诱导内皮细胞衰老的影响
11
作者 朱鹏立 叶章正 +3 位作者 余惠珍 黄华玮 阮景明 林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1期1216-1222,共7页
目的:探讨蛹虫草乙酸乙酯提取物(CME)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影响。方法:用高糖(40mmol/L)诱导建立HUVECs衰老体外模型,以冬虫夏草提取物(CSE)(50μg/mL)为阳性对照,观察CME(12.5~100μg/mL)对内皮细胞衰老的干预作... 目的:探讨蛹虫草乙酸乙酯提取物(CME)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衰老的影响。方法:用高糖(40mmol/L)诱导建立HUVECs衰老体外模型,以冬虫夏草提取物(CSE)(50μg/mL)为阳性对照,观察CME(12.5~100μg/mL)对内皮细胞衰老的干预作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SA-β-半乳糖酐酶(SA-β-gal)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特异性的SA-β-gal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结果:经高糖干预24、48、72h后,HUVECs增殖活性OD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在高糖孵育96h后,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加;孵育48h后,处于G0/G1期细胞的百分率和ROS相对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高糖组相比,CME(25~50μg/mL)孵育48和72h后细胞OD值显著提高(P<0.05);CME(12.5~100μg/mL)孵育96h后SA-β-gal染色阳性细胞率显著降低(P<0.01);孵育48h后G0/G1期的细胞百分率(P<0.01)、细胞内ROS水平显著降低(P<0.05);CME 25、50μg/mL效果优于CME 12.5、100μg/mL(P<0.05),且与CSE 50μg/mL作用相近(P>0.05)。结论:蛹虫草乙酸乙酯提取物可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增殖,可能与其降低细胞内ROS水平,减轻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从而减轻内皮细胞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高糖 细胞衰老 抗氧化活性 蛹虫草乙酸乙酯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2
作者 谢海平 林帆 +1 位作者 陈彦 郑铭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2111-2114,共4页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是主要发病机制,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胰岛素抵抗也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NAFLD患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利拉鲁肽是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是主要发病机制,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胰岛素抵抗也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主要发病机制,糖尿病患者NAFLD患病率较非糖尿病患者高。利拉鲁肽是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有一定疗效,相关机制仍未完全明确。就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疗效及相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糖尿病 2型 利拉鲁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铁蛋白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IGF-1/IGF-1R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海燕 侯建明 +2 位作者 吴曼 薛英 蓝旭华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探讨乳铁蛋白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出生24 h内SD大鼠6只,无菌条件下取出颅骨,用混合酶消化法进行成骨细胞培养,用不同浓度乳铁蛋白(0、0.1、1、10、100... 目的探讨乳铁蛋白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GF-1R)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出生24 h内SD大鼠6只,无菌条件下取出颅骨,用混合酶消化法进行成骨细胞培养,用不同浓度乳铁蛋白(0、0.1、1、10、100、1000μg/mL)干预成骨细胞1、3、5、7 d后,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测定成骨细胞增殖,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RT-PCR)检测乳铁蛋白对IGF-1及IGF-1R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MT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10、100、1000μg/mL的乳铁蛋白在不同时间均能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时间推移,不同浓度乳铁蛋白均可使成骨细胞数量增加,其中100μg/mL组第7天细胞增殖数达到最大。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10、100、1000μg/mL的乳铁蛋白在各时间段均能增加成骨细胞IGF-1/IGF-1R mRNA的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随时间推移呈增加趋势,上述浓度乳铁蛋白对成骨细胞IGF-1/IGF-1R mRNA的表达量在第5、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乳铁蛋白能促进大鼠成骨细胞增殖,促进IGF-1/IGF-1R mRNA表达,可能是乳铁蛋白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铁蛋白 成骨细胞 增殖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