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亮点与优异资源介绍
1
作者 陆佩兰 《中国种业》 2025年第3期53-57,共5页
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经过6年多的努力,共采集到4390份(含专项抢救性收集多年生野生大豆13份)资源样本,保存于相应国家资源库(圃)中,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成果的亮点在于充分依托福... 福建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项目经过6年多的努力,共采集到4390份(含专项抢救性收集多年生野生大豆13份)资源样本,保存于相应国家资源库(圃)中,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成果的亮点在于充分依托福建省的资源禀赋,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入践行“应采尽采”的方针,采集了种类丰富的资源样品。同时还在野生资源新居群的发现、优异资源的挖掘、濒危资源的保护、特色资源的产业化开发等方面取得突出的成果,共有南靖柴蕉等5个资源在不同年度被评为全国十大优异农作物种质资源,平和琯溪蜜柚被评为全国十大农作物种质资源开发典型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农作物 种质资源 普查 收集 成果 亮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结果分析与思考
2
作者 陆佩兰 《中国种业》 2025年第7期69-76,共8页
福建省实施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包含信息普查与资源采集两大核心任务。基于全省74个普查县(市、区)1956年、1981年和2014年3个时间节点的农业基本情况与作物种植结构普查数据,研究表明:福建省种植结构从单一粮食... 福建省实施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包含信息普查与资源采集两大核心任务。基于全省74个普查县(市、区)1956年、1981年和2014年3个时间节点的农业基本情况与作物种植结构普查数据,研究表明:福建省种植结构从单一粮食作物类型为主,逐步向多种作物类型组合优化的方向转变,充分展现了种植业生产从单纯保障温饱,逐渐转变为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过程。全省农作物地方品种资源总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少,突显出资源保护的紧迫性;相反,培育品种数急剧增加,品种更新换代速度明显加快,这些变化与全国的趋势变化基本相符。值得关注的是,福建省种植结构呈现三大独特性:马铃薯跃居第三大粮食作物,麦类作物资源与种植大幅缩减,茶树、蔬菜、果树三大产业成为福建省农业的支柱产业,且茶树、果树地理标志品种众多,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使用数量居全国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农作物 种质资源 普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林霜霜 陆佩兰 +6 位作者 余文权 张海峰 赵杰樑 陈双龙 翁培铭 车建美 葛慈斌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0-355,共16页
2017-2022年,福建省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共收集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6235份,蔬菜、粮食、果树、经济作物、牧草绿肥分别占33.57%、25.91%、24.35%、14.59%、1.57%;所有资源隶属于83科,229属,313... 2017-2022年,福建省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中,共收集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6235份,蔬菜、粮食、果树、经济作物、牧草绿肥分别占33.57%、25.91%、24.35%、14.59%、1.57%;所有资源隶属于83科,229属,313种,其中豆科种质资源份数最多,占总数的16.04%。不同地区和海拔是影响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种类和数量的重要因素。全省9个地级市中,三明市收集种质资源数量最多,占20.65%。全省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数量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不同海拔收集数量随着市辖县(市、区)、乡(镇)、村(街道)的数量减少呈现减少趋势。沿海地区如漳州、福州、宁德、泉州、莆田、厦门等6个地级市,海拔0~200 m是种质资源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rillouin丰富度指数最高的海拔区间;闽西北山区,如龙岩、三明、南平等3个地级市,海拔200~400 m、400~600 m、600~800 m种质资源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Brillouin丰富度指数较高。不同地级市、不同海拔区间与收集种质资源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三明和龙岩市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莆田和龙岩市与Pielou均匀度指数呈现极显著负相关,这与全省农业经济分区有密切关系。通过梳理全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为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挖掘全省地方农作物种质资源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收集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种子产业现状与发展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善杰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8-40,共3页
1福建省种子管理工作现状1.1行政许可全面规范一是实行阳光许可。《种子法》实施以来.我省各级种子管理部门不但将种子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事项、依据、条件、程序、期限、申请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通过文件、培训班、上墙、... 1福建省种子管理工作现状1.1行政许可全面规范一是实行阳光许可。《种子法》实施以来.我省各级种子管理部门不但将种子法规规定的行政许可事项、依据、条件、程序、期限、申请材料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通过文件、培训班、上墙、上网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示、公开,而且始终坚持将审批结果及时向社会公示、公开。二是确保许可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管理工作 福建省 产业现状 种子管理部门 行政许可 《种子法》 示范文本 申请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提升福建省种子管理能力的思考
5
作者 陈善杰 唐航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98,共4页
《种子法》实施后,特别是2006年国办40号文件出台后,福建省种业的行政监管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但是面对新的形势,福建省种子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亟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种子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升管... 《种子法》实施后,特别是2006年国办40号文件出台后,福建省种业的行政监管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但是面对新的形势,福建省种子管理工作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亟需通过建立科学的种子管理体制和机制,提升管理能力,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福建省种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理能力 规范性 科学性 权威性 服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增强福建省种子企业竞争能力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善杰 《中国种业》 2010年第4期15-17,共3页
《种子法》实施后,特别是2006年国办40号文件出台后,种子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福建省种子企业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面对新的形势,我省种子企业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亟需通过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快企业改革创新,加... 《种子法》实施后,特别是2006年国办40号文件出台后,种子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福建省种子企业发展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是面对新的形势,我省种子企业发展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亟需通过建立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快企业改革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竞争力,促进种子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发展 竞争能力 公平竞争 改革创新 政策扶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外向发展问题的探讨
7
作者 林琼 《中国种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5-46,共2页
我国已经加入WTO,大宗农作物品种中能够称雄于国际市场的很少,而杂交水稻研究领先世界约5-10年。杂交水稻种子国际市场前景广阔,据估算,全球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达10亿hm^2,每年约需杂交水稻种子150万-200万t,国际市场空间可达120... 我国已经加入WTO,大宗农作物品种中能够称雄于国际市场的很少,而杂交水稻研究领先世界约5-10年。杂交水稻种子国际市场前景广阔,据估算,全球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将达10亿hm^2,每年约需杂交水稻种子150万-200万t,国际市场空间可达120亿。160亿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种子 福建省 国际市场 水稻种植面积 农作物品种 市场前景 市场空间 WT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福建省实施种子质量监督管理的对策
8
作者 池晓雯 《福建农业科技》 2009年第2期86-87,共2页
关键词 质量监督管理 种子质量 福建省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农业生产安全 种子管理部门 社会稳定 农民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质量状况、问题及对策
9
作者 庄淑芳 《福建稻麦科技》 1998年第S1期3-4,共2页
关键词 杂交水稻种子 种子生产 福建省 质量状况 种子质量监督 不育系 杂交水稻制种 制种技术 制种基地 海南种植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福建省水稻种子纯度鉴定技术现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阿隆 《福建稻麦科技》 2002年第4期39-41,共3页
本文通过分析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在种子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 所采取的各种传统鉴定方法与日益发展变化的生化鉴定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各种鉴定方 法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为福... 本文通过分析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在种子工作中的重要性和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为解决这些问题 所采取的各种传统鉴定方法与日益发展变化的生化鉴定方法和分子标记技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对各种鉴定方 法的可行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为福建省水稻种子纯度鉴定技术提出新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子 纯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质量监管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4
11
作者 庄淑芳 《中国种业》 2018年第5期42-44,共3页
福建省是南方稻区重要的杂交水稻生产基地,气候条件好,技术力量强,制种产量高、质量好。年生产面积稳定在1.20万~1.33万hm2,除本省生产企业外,还有近70~80家省外种子企业入闽建立生产基地,带动了当地种子产业的发展,也给制种县种子管理... 福建省是南方稻区重要的杂交水稻生产基地,气候条件好,技术力量强,制种产量高、质量好。年生产面积稳定在1.20万~1.33万hm2,除本省生产企业外,还有近70~80家省外种子企业入闽建立生产基地,带动了当地种子产业的发展,也给制种县种子管理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就生产基地质量监管现状,探讨转变管理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加强基地质量监管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种子 基地 质量 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粮食安全应急种子储备工作的体会与建议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志纯 《中国种业》 2014年第2期37-38,共2页
我国在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时,出台了两个并行的粮食储备方案,一个是储粮于库,一个是储粮于田。前者是为了在粮食市场出现紧缺状态时可供居民至少半年渡荒;后者是在粮食安全出现预警状况时,帮助灾民恢复粮食生产。因此,粮食安... 我国在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时,出台了两个并行的粮食储备方案,一个是储粮于库,一个是储粮于田。前者是为了在粮食市场出现紧缺状态时可供居民至少半年渡荒;后者是在粮食安全出现预警状况时,帮助灾民恢复粮食生产。因此,粮食安全应急种子储备工作是国家粮食市场化改革的配套措施,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笔者在总结福建几年来的工作做法与成效的基础上,提出建议,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安全 粮食储备 福建省 种子 市场化改革 粮食购销 粮食市场 粮食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建现代种子产业 带动福建省农业发展
13
作者 李宇 《福建稻麦科技》 1998年第S1期13-15,共3页
1997年福建省部分农产品进入买方市场,出现丰产不丰收的情况,据福建省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可行、必行之路是以优良种子为突破口,加强横向联系,借鉴各行业成功经验,拓宽种子产业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指标,通过创建现代种子... 1997年福建省部分农产品进入买方市场,出现丰产不丰收的情况,据福建省实际情况分析,当前可行、必行之路是以优良种子为突破口,加强横向联系,借鉴各行业成功经验,拓宽种子产业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指标,通过创建现代种子产业,带动福建省农业再上新台阶。本文从市场现状、物质基础、推广网络等方面探讨在坚持生产品种优质化、加工种类多样化、生产规模适度化的基础上推动福建省种子产业走向市场的可能性,并初步探讨所必备的其它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农业 种子 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对稻瘟病菌的抗性鉴定与评价 被引量:13
14
作者 阮宏椿 杨秀娟 +4 位作者 陈双龙 董瑞霞 陈福如 王伟新 杜宜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4期304-307,共4页
2004-2005年对福建省18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苗期人工接菌和田间病圃自然诱发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1996年以前分离的稻瘟病菌株群体抗性水平高于2003和2004年分离的稻瘟病菌株。不同水稻产区采集的菌株对水稻新品种致病性... 2004-2005年对福建省18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苗期人工接菌和田间病圃自然诱发抗稻瘟病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对1996年以前分离的稻瘟病菌株群体抗性水平高于2003和2004年分离的稻瘟病菌株。不同水稻产区采集的菌株对水稻新品种致病性有差异,以福建省的宁德、三明、龙岩三个地区的菌株致病性较强,水稻新品种室内茵瘟和田间穗颈瘟的鉴定结果较为一致。通过分析,认为宜香优673、D优15和冈优148三个水稻新品种抗病性较好,可考虑在生产上示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新品种 稻瘟病 抗性鉴定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被引量:24
15
作者 甘林 代玉立 +5 位作者 滕振勇 阮宏椿 杜宜新 石妞妞 陈福如 杨秀娟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4-200,共7页
为明确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福建省15个市、县分离的185株玉米小斑病菌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EC_(50)值分别在0.018 6~7.779、0.04... 为明确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福建省15个市、县分离的185株玉米小斑病菌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EC_(50)值分别在0.018 6~7.779、0.041 6~22.32和0.005 3~7.930μg/m 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玉米小斑病菌群体中已出现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敏感性降低的亚群体。以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EC_(50)平均值(0.519 9±0.028 4)、(0.407 9±0.020 4)和(0.381 8±0.020 2)μg/m L分别作为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相对敏感基线,发现各有15.14%、20.00%和17.30%的菌株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产生了抗性,抗性倍数最高分别为14.96、54.71和20.77。玉米小斑病菌对3种杀菌剂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抗性,而丙环唑和烯唑醇之间的交互抗性相关系数最高,为0.866 2。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玉米小斑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 丙环唑 烯唑醇 咪鲜胺 敏感性 交互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马铃薯区试、审定、推广工作的现状对策 被引量:8
16
作者 罗维禄 郑旋 《中国马铃薯》 2009年第3期176-179,共4页
福建省是中国最早种植马铃薯的地区之一,属南方秋冬春三作区,主要是冬春种植,是南方马铃薯冬种的优势区和主产区。由于冬种马铃薯不与粮食争地,近年来,福建省马铃薯生产长足发展,常年种植面积约8.7万hm^2,成为福建省第二大旱粮... 福建省是中国最早种植马铃薯的地区之一,属南方秋冬春三作区,主要是冬春种植,是南方马铃薯冬种的优势区和主产区。由于冬种马铃薯不与粮食争地,近年来,福建省马铃薯生产长足发展,常年种植面积约8.7万hm^2,成为福建省第二大旱粮作物。鲜薯总产量约260万t,主要用途是鲜食菜用和加工专用,其中用于鲜食销售约占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生产 福建省 推广工作 区试 审定 种植面积 旱粮作物 主产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冬种马铃薯新品种筛选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维禄 陈善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9-111,114,共4页
2005~2006年对福建省内外科研单位新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等7个品种(含对照),在不同生态区进行7个点3重复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经统计分析,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中薯3号丰产性好,闽薯1号丰产性较好,这两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好,适... 2005~2006年对福建省内外科研单位新育成的马铃薯新品种中薯3号等7个品种(含对照),在不同生态区进行7个点3重复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经统计分析,不同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中薯3号丰产性好,闽薯1号丰产性较好,这两个品种综合性状较好,适宜福建作菜用品种种植,坝58丰产性好,干物质率高,还原糖含量低,薯型圆形,适宜福建作加工薯片品种种植,坝薯8号与9521-63丰产性差,不适宜福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品种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03-2004年红麻新品种(系)区试试验总结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双龙 吴建梅 +2 位作者 洪建基 陈桂煌 陶爱芬 《中国麻业》 2005年第4期165-169,共5页
2003-2004年福建省红麻新品种联合区试试验,由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科院提供的参试红麻新品种8个,以粤743和红引135为对照,在福建省5县市设点鉴定,对参试各品种的原麻产量进行方差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Finlay的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对... 2003-2004年福建省红麻新品种联合区试试验,由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省农科院提供的参试红麻新品种8个,以粤743和红引135为对照,在福建省5县市设点鉴定,对参试各品种的原麻产量进行方差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Finlay的品种稳定性分析方法对各参试品种进行丰产稳产性估算,结果表明供试中福红992产量居区试首位,平均每公顷原麻产量达7778kg,比对照粤743增产25.7%;其次为福红15号、福红14号、福红11号、福红13号平均每公顷原麻产量分别为7295kg、7283kg、7241kg和7189kg,分别比对照粤743增产17.9%、17.7%、17.0%、和16.2%,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而金光2号和闽红964也比对照粤743增产9.6%和8.3%,也达极显著水平。各参试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品种稳定性、抗病性和品质也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新品种 区试 丰产性 稳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变迁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林霜霜 陆佩兰 +2 位作者 张海峰 葛慈斌 陈双龙 《中国种业》 2022年第8期73-79,共7页
为全面掌握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获得的1956年、1981年和2014年福建省农作物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福建省不同时期大豆、甘薯、... 为全面掌握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以“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获得的1956年、1981年和2014年福建省农作物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福建省不同时期大豆、甘薯、水稻、花生和茶树等5种粮食及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豆、甘薯、水稻、花生和茶树种植面积和产量重心都有向福建省地理重心迁移的趋势;大豆和水稻重心迁移的距离相对较少,分别为6.49km和21.37km;甘薯、花生和茶树重心变化较为明显,迁移距离分别为35.04km、42.17km和68.19km。解析了福建省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的时空变化特征,为福建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高效利用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农作物 种质资源 种植面积 产量 变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水稻品种区试点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双龙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根据福建省2002年早籼迟熟组和2003年晚籼A组两组区试结果,从试点生产水平、精度、分辨力、代 表性和有效性等5个方面对福建省14个水稻区试点进行初步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4个区试点生产水平有 高有低,代表着不同的大田生产水平;1... 根据福建省2002年早籼迟熟组和2003年晚籼A组两组区试结果,从试点生产水平、精度、分辨力、代 表性和有效性等5个方面对福建省14个水稻区试点进行初步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4个区试点生产水平有 高有低,代表着不同的大田生产水平;14个区试点的试验精度较高,试验均有效,说明试点的试验技术水平均较 高.有利于保证我省水稻品种审定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同安场、新罗场、明溪场、龙海场等4个试点具有较强的 品种分辨力;邵武场、明溪场、南平所、省稻麦所、荔城场、沙县场等6个试点普遍代表性高,适于鉴别具有广 泛适应性的品种,是我省理想的双季水稻区试点和育种点。同时,用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法和变异系数法分别 对试点的分辨力进行估算,并对两种估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种 区域试验 试点分辨力 试点代表性 AMMI模型 相关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