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精神性药物联合非药物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何鑫森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抗精神性药物联合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参照... 目的探讨抗精神性药物联合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以及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参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行抗精神性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参照组基础上联合非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精神症状、认知功能、行为习惯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治疗组阴性症状指标评分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可重复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量量表(RBANS)评分、生活质量以及积极因素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消极因素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精神性药物联合非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症状以及认知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纠正不良习惯,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抗精神性药物 非药物 精神症状 认知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信心及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林敏 黄惠君 陈慧月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9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自我信心及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接纳水平、精神症状和社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精神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即每天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开展娱... 目的探讨自我信心及技能训练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接纳水平、精神症状和社交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住院的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精神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即每天进行日常生活指导,开展娱乐活动,责任护士定期健康教育等。训练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自我信心及技能训练。采用自我接纳问卷(SAQ)、护士用简明精神病量表(N-BPR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进行评定。结果两组SAQ、NBPRS、SSPI评分比较,处理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自我信心及技能训练,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接纳水平、改善精神症状、增强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自信心 技能训练 自我接纳 精神症状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用药合并r-TMS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铅青 陈建 +1 位作者 占家铣 许安琦 《北方药学》 2022年第3期175-177,共3页
目的:分析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在氨磺必利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坦度螺酮对其阴性症状的效果及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医院和福州神经精神... 目的:分析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在氨磺必利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坦度螺酮对其阴性症状的效果及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福建省泉州市第三医院和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精神科收治的7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氨磺必利和r-TMS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另外加用坦度螺酮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安全性,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SF-36评分、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PANSS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P<0.05)。结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在氨磺必利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坦度螺酮,其可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磺必利 坦度螺酮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阴性症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液中脂筏标记蛋白表达水平与重性抑郁障碍全病程相关性的研究
4
作者 陈晓昕 王巍 +1 位作者 纪家武 张清如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7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液中脂筏标记蛋白(FLOT)1表达水平与重性抑郁障碍(MDD)全病程的相关性,以及是否能起到预测MDD复发与难治性MDD的作用。方法选取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00例MDD患者为试验组,以同期50名健... 目的探讨外周血液中脂筏标记蛋白(FLOT)1表达水平与重性抑郁障碍(MDD)全病程的相关性,以及是否能起到预测MDD复发与难治性MDD的作用。方法选取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100例MDD患者为试验组,以同期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采取不同时期(急性期、巩固期、稳定期)MDD患者及对照组的外周血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FLOT1表达水平,分析FLOT1表达水平变化与生活事件(主要为负性事件)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FLOT1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后的FLOT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期的FLOT1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巩固期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期汉密顿抑郁量表-17(HAMD-17)评分均高于巩固期、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期与巩固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OT1 mRNA相对表达量与MDD患者不同时期的HAMD-17评分呈正相关(P<0.05),FLOT1 mRNA相对表达量与负性事件刺激量、生活事件应激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外周血液中FLOT1表达水平与MDD全病程有相关性,可能是MDD发病的一种生物学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筏标记蛋白 重性抑郁障碍 全病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