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6月河南省高温期间扩散条件对臭氧生成特征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黄荷卉 孙俊苹 +4 位作者 王玲玲 徐峻 于扬 唐枷榕 叶子恒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为研究河南省高温期间低层大气的扩散条件以及其对臭氧污染形成的影响,利用2022年6月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地面观测资料、再分析气象数据和卫星数据,以及郑州观测站的气溶胶、臭氧激光雷达探测数据和探空气象资料,通过分析高温期间大气扩... 为研究河南省高温期间低层大气的扩散条件以及其对臭氧污染形成的影响,利用2022年6月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地面观测资料、再分析气象数据和卫星数据,以及郑州观测站的气溶胶、臭氧激光雷达探测数据和探空气象资料,通过分析高温期间大气扩散和臭氧生成特征,探讨扩散条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2022年6月河南省在高压脊持续控制下,地面气温为全国同期最高,并出现40℃以上的极端高温,加上较强的紫外辐射,全省处于有利于臭氧生成的气象条件下。2)全省共发生4次区域性臭氧污染,城市日臭氧超标率达66.7%,超标日日最大8 h臭氧平均浓度为160~215μg/m^(3),以轻度污染为主,最高达284μg/m^(3)(重度污染水平),没有城市出现臭氧严重污染。3)尽管处于持续性的稳定结构和高温控制下,臭氧污染日的边界层扩散条件较好,边界层高度最高在3 km以上,午后地面风速升至4 m/s以上。4)在较好的扩散条件下,污染物在较大的空间范围内扩散,充分稀释后进行光化学反应,并未造成较高的臭氧浓度水平,即使在6月16日和17日40℃以上的极端高温条件下,臭氧污染水平并未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夏季 高温 臭氧 扩散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Himawari-8资料分析京津冀地区冬季雾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过程
2
作者 叶子恒 龚安保 +7 位作者 徐峻 田润泽 韩文超 张众志 马琳琳 唐枷榕 黄荷卉 李汶泽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9-949,共11页
京津冀地区冬季雾霾过程频发,然而确定雾的空间分布一直是难点.本研究利用高分静止卫星Himawari-8的可见光和红外通道资料,分析2021年11月3-5日一次典型的京津冀地区雾的分布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①通过11.2μm与3.9μm通道的亮温差值(-... 京津冀地区冬季雾霾过程频发,然而确定雾的空间分布一直是难点.本研究利用高分静止卫星Himawari-8的可见光和红外通道资料,分析2021年11月3-5日一次典型的京津冀地区雾的分布和演变过程.结果表明:①通过11.2μm与3.9μm通道的亮温差值(-8~-3 K)反演夜间雾的区域分布以及对应的雾顶高度,效果较好.②11月3-5日每天发生的雾,其类型、区域分布和演变过程都呈现不同的特征,3日清晨的雾为平流雾,覆盖范围为3 d中最大,几乎涵盖京津冀地区的平原地带;受西南水汽输送影响,北京市以南地区的雾发展较充分、持续时间最长,其中天津市北部的雾甚至在整个白天仍能维持.③11月4日和5日清晨均出现呈三角形区域分布的辐射雾,雾区的北缘和西缘分别因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的阻挡形成,雾区南缘受低层风场作用位于天津市-石家庄市一线,呈平直的东北-西南走向,与非雾区界限分明;区域性静稳条件下,城市热岛效应对雾的分布和演变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冬季雾的分布和演变会受到水汽平流、低层风场、地形、热岛效应等多方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津冀 Himawari-8 双通道亮温差法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