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药在糖尿病治疗领域中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江映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07年第33期181-182,共2页
目前,在现代医学对于糖尿病并发症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的情况下,笔者探讨了中医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是否有所作为。通过研究,笔者总结出中医药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应用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不同程度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 糖尿病 中医药治疗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3K/AKT通路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宝花 亢泽峰 +5 位作者 侯昕玥 王健全 宋曼 李丹玉 刘梦雨 晏鑫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426-1431,共6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以神经退行性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为其主要特征。目前,DR的治疗主要关注于晚期并发症的处理,没有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证据表明,PI3K/AKT通路作为细胞周期过程中重要的胞内信号通路之一,参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以神经退行性病变和微血管病变为其主要特征。目前,DR的治疗主要关注于晚期并发症的处理,没有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证据表明,PI3K/AKT通路作为细胞周期过程中重要的胞内信号通路之一,参与了DR发病的全过程。文章主要从PI3K/AKT信号通路的结构组成、激活和阻止途径、传导路径、调控机制和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综述其在DR中的作用,并探讨靶向PI3K/AKT通路治疗DR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3K/AKT通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退行性病变 微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为主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42例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治淦 陈小燕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16-17,共2页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 7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 4 2例和对照组 31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降糖药和扩张冠状动脉药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结果 :治疗 4个月后...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 73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治疗组 4 2例和对照组 31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降糖药和扩张冠状动脉药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同时加用通心络胶囊。结果 :治疗 4个月后两组比较 ,心慌、胸闷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心绞痛、心电图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两组空腹血糖均明显降低 (P <0 .0 5或P <0 .0 1) ,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未发现明显的毒性和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 ,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冠心病 通心络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睡眠障碍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汤丰榕 陈水凤 +4 位作者 赖星海 赵贯金 郑燕云 崔健 邱俐倩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0年第3期29-32,共4页
目的深入了解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为改善其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选取2020年1月26日—3月14日福建省第一批进入金银潭医院进行救治任务而出现睡眠障碍的1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以质性研究中Col... 目的深入了解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医护人员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为改善其睡眠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选取2020年1月26日—3月14日福建省第一批进入金银潭医院进行救治任务而出现睡眠障碍的10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以质性研究中Colaizzi现象学方法为指导,采用微信视频面对面访谈的方式了解医护人员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结果多种因素可影响医护人员的睡眠障碍,归纳为睡眠习惯的改变、对疫情的过分担心、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职业压力的影响、院感防护的影响。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一线医护人员睡眠质量不佳,应帮助医护人员从生理、心理各方面进行调节,提高其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 医护人员 睡眠障碍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六磨汤治疗气机郁滞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5
作者 徐靖 施静思 罗丹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20期53-56,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六磨汤治疗气机郁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机郁滞型功能性便秘60例,随机分为A组(给予针刺联合六磨汤治疗)、B组(给予针刺治疗)、C组(给予六磨汤口服治疗),每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六磨汤治疗气机郁滞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机郁滞型功能性便秘60例,随机分为A组(给予针刺联合六磨汤治疗)、B组(给予针刺治疗)、C组(给予六磨汤口服治疗),每组20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便秘症状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以及治疗1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A组、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是100.00%、90.00%、90.00%,且A组高于B组和C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A组优于B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3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A组优于B组(P<0.05),C组优于B组(P<0.05)。A组复发率为0%;B组复发率为20%(4/20);C组复发率为10%(2/20)。3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六磨汤治疗气机郁滞型功能性便秘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针刺法或六磨汤治疗,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气机郁滞 针刺 六磨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黄元御“中气升降”理论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被引量:5
6
作者 陈采玉 张民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23期23-25,共3页
黄元御崇尚经典,推陈出新,独创以中气升降为主体的病理生理模式,并提出“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斡旋中焦,复脾胃升降之常,则气机流畅,四维周转。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除了化痰止咳、平喘降逆、化瘀逐饮等常法,更需强调对中气... 黄元御崇尚经典,推陈出新,独创以中气升降为主体的病理生理模式,并提出“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斡旋中焦,复脾胃升降之常,则气机流畅,四维周转。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除了化痰止咳、平喘降逆、化瘀逐饮等常法,更需强调对中气升降的重视,在临床上做到精准辨证,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圣心源 黄元御 中气升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气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针治疗中风偏瘫180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陈苏 陈学诚 《江西中医药》 1994年第6期45-45,共1页
头针治疗中风偏瘫180例陈苏,陈学诚(福建省福州市中医院350011)(福州市二北医院350011)关键词头针,临床应用,中风偏瘫,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是临床常见病,近几年来对180例中风偏瘫患者应用头针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头针治疗中风偏瘫180例陈苏,陈学诚(福建省福州市中医院350011)(福州市二北医院350011)关键词头针,临床应用,中风偏瘫,针灸治疗中风偏瘫是临床常见病,近几年来对180例中风偏瘫患者应用头针治疗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80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针 临床应用 中风偏瘫 针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DP、D-二聚体在恶性肿瘤血瘀证腹水患者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陈亮 李兰丽 林满遍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6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探讨FDP、D-二聚体在血瘀证且合并腹水形成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中意义。方法:选择存在血瘀证表现的腹水组患者14名,无腹水组患者17名,比较2组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 目的:探讨FDP、D-二聚体在血瘀证且合并腹水形成的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中意义。方法:选择存在血瘀证表现的腹水组患者14名,无腹水组患者17名,比较2组肿瘤患者凝血功能中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水平的差别。结果:2组患者在PT、TT、APTT、FIB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有腹水形成肿瘤患者的FDP、D-二聚体水平高于无腹水形成的肿瘤患者(P<0.05)。结论:FDP、D-二聚体的升高可能提示有腹水形成的肿瘤患者血液更加高凝,对预后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腹水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气周流”理论与针灸补泻手法思路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杨际凤 林超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4期6-7,共2页
经络气血运行与黄元御"一气周流"理论之脏腑气机升降有许多共通之处,故从整体辨证出发,根据"一气周流"理论运用针刺补泻手法治疗疾病,提高诊病全局观,重观中轴,环顾四维,为临床针刺治病、防病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一气周流 脏腑经络 针灸 补泻手法 整体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德兴运用益肾健脾通络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经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卢晶晶 陈德兴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6期33-35,共3页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以病程长、迁延难愈为特点,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首要病因。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用综合治疗,缺乏针对性药物,疗效欠佳。陈德兴主任自拟的益肾健脾通络方具有健脾益肾、化瘀通络之效,可降低慢性肾小球...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以病程长、迁延难愈为特点,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首要病因。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用综合治疗,缺乏针对性药物,疗效欠佳。陈德兴主任自拟的益肾健脾通络方具有健脾益肾、化瘀通络之效,可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蛋白尿水平,改善肾功能。该文介绍陈德兴主任运用益肾健脾通络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水肿 腰痛 虚劳 益肾健脾通络方 陈德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气归元针法配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脾虚湿盛型带下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东玲 杨际凤 施静思 《中国民间疗法》 2021年第13期96-98,共3页
目的:观察引气归元针法配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脾虚湿盛型带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脾虚湿盛型带下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 目的:观察引气归元针法配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脾虚湿盛型带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脾虚湿盛型带下病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腹针疗法之引气归元针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白带清洁度变化、临床疗效及治疗1个月后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带清洁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引气归元针法配合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对于脾虚湿盛型带下病疗效尤佳,能有效改善白带的清洁度,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下病 白带异带 细菌性阴道炎 脾虚湿盛型 腹针 引气归元针法 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锡纯儿科论治特色初探
12
作者 张南 《西部中医药》 1990年第2期2-3,共2页
近代名医张锡纯学验颇丰,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立意深邃,辨析翔实,组方新颖,用药井然,对儿科疾患的论治亦颇具特色,至今仍对后学有所启迪,本文对此作一探讨。一、疗温热清透痧疹于未然张氏指出:“幼年温热诸证,多与痧疹并至”。如风... 近代名医张锡纯学验颇丰,其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立意深邃,辨析翔实,组方新颖,用药井然,对儿科疾患的论治亦颇具特色,至今仍对后学有所启迪,本文对此作一探讨。一、疗温热清透痧疹于未然张氏指出:“幼年温热诸证,多与痧疹并至”。如风痧(风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锡纯 近代名医 清透 奶麻 风痧 寒凉 疹证 温热病 真阴 调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肾病从肝论治
13
作者 张南 《西部中医药》 1990年第4期4-5,共2页
肾病之治,中医多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因人之水液代谢赖肺之通调、脾之转输和肾之开阖,进而由三焦司决渎之职,通过膀胱气化而排出体外。
关键词 从肝论治 水液代谢 膀胱气化 三焦气化 转输 肝气横逆犯脾 肝失条达 肝主疏泄 健脾利水 清热凉血解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泻停合剂治疗小儿慢性肠炎60例
14
作者 张南 《现代中医药》 CAS 2003年第4期30-30,共1页
慢性肠炎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自拟泻停合剂治疗该病,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为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门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组共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年龄1.58岁;病程... 慢性肠炎是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近年来自拟泻停合剂治疗该病,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病例来源为我院2000年1月~2001年12月门诊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治疗组共60例,其中男28例,女32例,年龄6个月~3岁,平均年龄1.58岁;病程2~5.2个月,平均病程3.26个月.对照组(西药组)38例,其中男18例,女20例,平均年龄1.46岁;病程2~4.5个月,平均病程3.15个月.两组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泻停合剂 小儿 慢性肠炎 中医药治疗 疗效 临床观察 腹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针方”之临证要略
15
作者 黄剑浩 陈娇凤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16期5-7,共3页
针之有道,方于精术。该文基于临床实践结合文献解读,总结出针方整合模式之一隅,并枚举验案1则,以阐述其优势所在。
关键词 针方 针法 通痹开结调气针法 穴结 方结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下RDQ阳性且长期卧床患者的肺部感染结局的研究
16
作者 李晟 林振文 +5 位作者 丁东翔 程珠琴 陈曦 林满遍 严子兴 林森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35期77-78,80,共3页
目的:观察抑制胃酸分泌与胃肠促动力药物对长期卧床且RDQ阳性患者肺部感染结局的影响。方法:将长期卧床、神志清楚且RDQ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甲组(40例)和乙组(40例),甲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治疗,乙组予盐酸伊托必利片促胃肠... 目的:观察抑制胃酸分泌与胃肠促动力药物对长期卧床且RDQ阳性患者肺部感染结局的影响。方法:将长期卧床、神志清楚且RDQ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甲组(40例)和乙组(40例),甲组予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抑制胃酸分泌治疗,乙组予盐酸伊托必利片促胃肠动力治疗,4周内观察并记录两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发病率、重症肺部感染症状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两组患者发生HAP时(当日)、7 d、14 d、21 d的CPIS与APACHEII评分变化并进行比较;记录28 d及1年的病死率。结果:乙组HAP发病率、重症肺部感染症状持续时间、ICU住院时间及确诊HAP后7 d、14 d、21 d的CPIS与APACHEⅡ评分均较甲组低;乙组28 d病死率显著低于甲组(P<0.05)。结论:促胃肠动力治疗可降低HAP的发病率,减轻HAP严重程度,降低卧床患者短期病死率,但对患者的远期预后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伊托必利 反流性疾病问卷 肺部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