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众文学的历史涵义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南帆
-
机构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8,共7页
-
-
关键词
大众文学
经典
佳句
为文
文学史
文以载道
主角
首先
楷模
人性
-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中国古代文论:“失语”与阐释功能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南帆
-
机构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7-78,共2页
-
-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失语”
文学理论
域理论
重建中国文论话语
意识形态
西方理论
现代转换
理论资源
话语重建
-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想象中国”的方式——北美华人小说之观察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刘桂茹
-
机构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63,共5页
-
文摘
当代关华文学从横向结构来看,主要有三大群落:台湾留学生文学、大陆新移民文学以及华裔文学。本文选择这三大群落中有代表性的作家——於梨华、张翎以及汤亭亭的小说进行解读,力图发现不同文化群落的华人离散群体想象中国的不同方式以及贯穿其中的变化着的“他者”意识。
-
关键词
美华小说
文化群落
中国想象
他者意识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学术体制:遵从与突破
被引量:2
- 4
-
-
作者
南帆
-
机构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11,共4页
-
-
关键词
学术体制
知识产权
管理体制
学科建设
-
分类号
C0
[社会学]
-
-
题名论严歌苓的“文革”叙事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刘桂茹
-
机构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7-90,共4页
-
文摘
旅美作家严歌苓热衷于书写中国大陆的"文革经验"。这些小说在历史记忆与文学想象之间建构了其独特的"文革"叙事空间,并塑造了此一空间下生存着的女性群体。这样的写作姿态彰显了离散作家严歌苓的文化身份追寻的写作意图。
-
关键词
严歌苓
文革记忆
女性想象
身份追寻
-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文化产业角度看上海世博会的后期效应
- 6
-
-
作者
陈潜
王伟
杨洁洁
-
机构
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福州大学
厦门大学
-
出处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27-332,共6页
-
基金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0上海世博会精神遗产的时代价值与传承机制"(项目编号:2011A088)
-
文摘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闭幕后,总结世博会经验,充分发挥世博会的后期效应成为一个重大课题。世博会对上海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由世博会,上海的都市文化空间在全球化格局中被重塑,文化旅游中的身份认同得以重写。世博会也为上海产业园区的集聚化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与可能,给会展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后期效应
文化产业
-
分类号
G124
[文化科学]
-
-
题名九十年代作家的身份变换与认同困惑
- 7
-
-
作者
陈舒劼
-
机构
福建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
出处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6年第4期34-40,共7页
-
文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个意味深长的年代。它尚未远去,但已经成为当代思想文化讨论中一个难以绕开的源点,许多问题可以溯源于此,或在此找到重大明显变异的迹象。改革的步伐愈加坚定;中国日益深入世界市场的竞争之中,知识生产和学术活动已经成为全球化过程的一个部分;人文知识分子从启蒙的立场后撤,
-
关键词
九十年代
人文知识分子
当代思想
文学世界
学术活动
新写实主义
小说写作
电视剧本
吴晨骏
八十年代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